縣十五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調研報告范文
縣十五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調研報告范文
阿“群芳爭艷”興大業—**縣“十五”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紀實**彝族自治縣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全縣設4鎮7鄉,65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民社區,總人口100460人,總面積1957平方公里。點蒼山橫斷山脈縱貫南北,漾江濞水奔流其境。
大山云飛、長河騰浪、萬壑爭流、千峰競秀,云海浪山與河谷糧川交織出壯麗的滇西高原雄姿。**縣的氣候為亞熱帶—溫帶高原季風氣候,干濕季分明。受海拔高差、緯度跨徑、地表起伏、植被狀況等復雜因素的影響,區域性氣候差異較大。“一山分四季”的垂直差異和“十里不同天”的水平差異均表現得十分明顯。點蒼山這南國大地上的嬌子,不僅有著舉世矚目的魅力、驚天動地的博大氣宇,猶有著極其豐富的自然資源。點蒼山常年積雪、植被完好、水豐不竭,使漾濞縣境內河流縱橫深切,澗水湍流山間。**縣境內水力資源極其豐富,有大小河流117條,均屬瀾滄江流域黑惠江水系,全縣水資源總量12.6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10.27億m3,地下水資源量2.33億m3。人均占有水資源量1.28萬m3,高于省、州平均水平。水能資源得天獨厚,僅漾濞江、順濞河、吐路河、雪山河、金盞河、勸橋河、紫陽河等7條主要河流水能理論蘊藏量就達45.21萬Kw,其中可開發量26.42萬Kw,占57.5。1958年**彝族自治縣第一座水力發電站在河西建成投產發電,實現了彝縣電力建設史上零的突破。1967年開始,先后由西洱河架設線路,由西洱河四級電站供縣城、平坡、脈地等河谷地區用電。從八十年代開始,掀起了我縣自辦小水電站的高潮。在這期間相繼建成了雪山河一級電站、雪山河二級電站、勸橋河二級電站和拱管電站。1996年國務院批準我縣為全國第三批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建設縣。結合村村通電工程,掀開了自治縣電力建設新的一頁。全縣人民經過三年多的頑強拼搏,初步建成了以35KV輸電線路為骨架,10KV配電線路為網絡的電力建設新格局,建成了竹林寺、順濞、太平三個35KV變電站,至此全縣11個鄉鎮,65個自然村全部通電。1999年順利通過省、州達標驗收,被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和水利部認定為“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縣”,獲水利部全國第三批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建設縣“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初級電氣化建設取得的成績有力地促進了全縣電力事業的發展。為了切實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科學發展觀和忠實履行“執政為民”的宗旨,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縣委、縣政府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為中小水電發展提供的機遇,加快啟動實施我縣“十五”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進一步加快電源、電網建設,把農村電氣化建設作為促進縣域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縣農村電氣化領導組辦公室及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做好申報的各項工作,縣電力公司編制出《漾濞水電農村電氣化規劃》,我縣在省、州的關心支持下,被列為“十五”水電農村中級電氣化建設縣,全縣電力建設又一次迎來了大發展的春天。新世紀、新征程,新一屆縣委、縣政府不斷深化對縣情的認識,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新一輪扶貧開發兩大機遇,不斷加大產業、城鄉、所有制三大結構的調整力度,繼續打牢水、電、路、信息四大基礎,實施水電推動式工業化、城鎮化、可持續發展、科教興縣、非均衡發展五大戰略。提出了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發展為主題,結構調整為主線,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轉變工業經濟發展模式,搶抓機遇,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的工業發展指導思想,按照堅持“兩個依托”、“三個并舉”,抓住重點地區、重點產業和重點企業三個環節,以水電開發為突破,培育壯大電力、冶金、化工、優勢農產品精深加工“四大”骨干產業,充分利用水能資源豐富的優勢,確定到20xx年把漾濞建設成為擁有裝機40萬千瓦以上的小水電大縣。結合我縣小水電開發快速發展的實際情況,我縣及時調整充實了縣電氣化建設領導小組,還專門成立了小水電管理局負責全縣小水電的合理開發和管理。根據《關于**縣“十五”水電農村電氣化規劃報告的批復》,電力公司結合我縣實際情況,提出項目更改申請,最終云南省水利廳以《關于大理州“十五”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項目調整的批復》核定:小春箐一級電站,小春箐二級電站,是電氣化規劃建設中的電源部分,但不作為電氣化達標驗收項目。平坡、脈地35千伏輸變電工程和順濞35千伏變電站增容、太平35千伏變電站改造等是達標驗收的電網部分。并確定20xx年為“十五”水電農村電化建設規劃基準年,20xx年為達標年。五年間,全縣共新建19座小水電站,新增裝機容量4.99萬KW;總投資27047萬元,至20xx年8月全縣共有小水電站29座總裝機容量26.26萬KW。正在建設的有平坡、漾洱、沙壩、茅沙坪等8座電站,裝機容量11.48萬KW,可望于20xx年和20xx年投產發電;待開發的有六五河一、二級等10座小水電站已完成規劃工作,裝機容量4.59萬KW,目前正進行招商引資;桑不老、馬尾水等11座總裝機1.535萬KW的電站,目前正進行項目勘測設計工作。水力變電力,為全縣工農業發展提供了綠色、生態、環保的水電能源。在電源建設的同時,我縣始終堅持電源、電網、負荷同步建設協調發展,加快電網的覆蓋面,提高電網通電率,結合負荷的需求、電源點的分布情況,合理規劃變電站布點,充分分析我縣電網的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進一步優化電網結構,提高供電可靠率,提高供電質量。隨著電網建設20xx年漾濞、順濞110千伏和平坡、脈地35千伏輸變電工程的竣工投入運行,極大地提高了縣城、順濞鄉、平坡鎮、脈地鎮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用電質量和促進了工農業的快速發展,同時為今后漾洱、沙壩、茅沙坪等電站的并網發電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順濞35KV變電站主變容量增容改造的完成為今后順濞工業園區的招商引資創造了優勢條件。目前年用電量達3.7億KW.h的大鋼公司、躍進化工廠已在順濞安家落戶。完成太平35KV變電站保護改造,新建110千伏輸電線路20.456公里,新增35KV變電容量17750千伏安,新建35千伏輸電線路3.97公里;10kV及以下配網部分由一期農網改造、城網改造、各村社和各單位需求建設和異地扶貧搬遷幾個大項組成,共完成10kV線路新建改造310.51公里,400V線路新建(改造)320.61公里,新增和更換高耗能配電變壓器188臺,新增容量10855kVA,解決4119戶的通電,一戶一表完成12919戶。目前全縣共擁有四個等級輸、配電線路997.066公里,其中110KV線路4條70.956公里,35KV線路5條66.6公里,1OKV線路000條859.51公里。110KV變電站2座5臺109500KVA,35KV變電站5座7臺17300KVA,配電變壓器490臺24170KVA。
網絡的完善極大地促進了各項事業的發展,帶動了彝縣經濟的騰飛。巨額的投入、豐厚的回報,**縣電氣化建設的成就為青山添綠、使碧水生輝,至20xx年8月**縣“十五”水電中級電氣化縣建設共投資0000萬元,其中:中央投資0000萬元(含電氣化專項資金00O萬元,一期農網改造資金0000萬元),省、州及地方電氣化資金000萬元,貸款0000萬元,其他資金000萬元,企業自籌000萬元。目前,全縣11個(鎮)鄉65個村委會通電率為l00%,戶通電率為98.5%;合格通電戶25194戶,合格戶通電率95.5%;新增通電戶數4119戶;人均用電量438.85KW·h;戶均生活用電量353.96Kw·h;以電代燃料6906戶,占總戶數的27%;高壓網損率8.5%,低壓線損率11.6%;主要發電設備完好率100%,其中一類設備97%,輸變電主要設備完好率l00%,全縣供電可靠率達00%。縣電網電壓合格率為00%,發、變電設備年平均事故率分別為000次/臺.年和00次/臺.年,農村水電提供電量比重99.4%,農村水電行業勞動生產率增長率和年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4%和21%。一通電、富連片。不斷擴大的電網覆蓋面,一改以往人們照明用火把、煤油燈,煮飯燒水用柴禾、煤炭,碾米磨面用畜力的歷史,現今彝家山寨撒落夜明珠!農村照明、家庭作坊、大型泵站、機械化碾房處處體現出電氣化建設的成果。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僅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一項就由基準年的0萬人增至達標年的0萬人。電氣化是人類社會文明的標志,是一項造福于民的“民心工程”、“光明工程”和“幸福工程”,是貧困山區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徑。電氣化建設和農網改造的實施大大提高了農村供電質量和保證率,使廣大人民群眾用上了“放心電、安全電、明白電”,尤其在電價上每年大約減輕農民的電費負擔90多萬元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由基準年的1211元增至達標年的1467元,農村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山區人民也享受到電力帶來的光明和快捷,“滿天星斗下凡塵”已不是壩區的夜景,昔日“伐薪燒炭”的生活方式得以改觀,廣大農村山區呈現出一派“家家戶戶電燈亮、村村寨寨機器響”的欣欣向榮的景象。人和自然和諧發展,“山清水秀,花香鳥語”的自然環境又重現眼前,全縣森林覆蓋率由基準年的45.5%增至20xx年的68.8%。明亮的燈光,精彩的電視畫面徹底改變了山區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不僅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也利于山區人民及早了解黨的方針、政策和重大舉措,利于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對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改變貧困地區落后面貌,縮小城鄉差別、保持社會穩定、不斷改善教育教學條件創造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為自治縣各項事業的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電力興帶動百業旺。正如縣委書記**所說:“**縣過去靠水電起家,現在靠水電當家,將來靠水電發家”。隨著電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電力除單一地滿足人們抽水灌溉、燒水煮飯、碾米磨面外加速了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便捷的用電環境為引進外資企業落戶**提供了充足的電力供應,便捷的用電環境為雪山清酒廠、核桃乳廠等一批老企業提供了充足的電力供應,同時促進了新企業落戶漾濞。20xx年漾濞縣國內生產總值將達0000萬元,財政收入將達0000萬元,比基準年有大幅增長。漾江奔流、百業興旺,**水電事業如雨后春筍般崛起,源源不斷的綠色能源在縣域經濟的騰飛中發揮著先導產業的作用,促進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和穩定。辛勤的耕耘已結出了累累碩果,新的征程已經開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電氣化建設是一項十分艱巨而光榮的任務,肩負使命的漾濞縣各族人民,將以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發揚優良傳統,勇挑重擔,認真做好電力發展規劃,促進電網、電源協調發展,為地方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今日長纓在手,何日縛住蒼龍”。
隨著一道道銀虹穿越崇山峻嶺。飛架藍穹,把光明和希望帶到了古老而寧靜的山寨,彝家人將用勤勞的雙手描繪核桃之鄉的錦繡前程,自治縣將以嶄新的姿態邁向輝煌的明天!
【縣十五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縣行政服務中心調研報告范文02-08
工程建設進展情況的調研報告02-23
關于農村醫保問題的調研報告02-17
社區和農村警務工作調研報告范文02-04
衛生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11-20
鄉鎮2024年平安建設工作的調研報告(通用11篇)08-23
強化離退休干部支部建設的工作調研分析報告02-21
幼兒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工作報告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