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關于西風頌教案設計
最新關于西風頌教案設計
《西風頌》教案設計
【學習要點提示】
1.結合本詩寫作背景,理解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分析本詩的的層次結構。
3.學習體會本文的浪漫主義特點。
4.具體掌握本詩運用象征、比喻等手法的寫作特點。
【作品背景介紹】
作為雪萊最負盛名的作品,《西風頌》一詩主要是在1819年秋天意大利的文化名城佛羅倫薩構思完成的。雪萊在該詩原注中,曾這樣描述過當時的創作情況:
“這首詩構思在弗羅倫薩附近阿諾河畔的一片樹林里,主要部分也在那里寫成。那一天,孕育著一場暴風雨的暖和而令人振奮的大風,集合著常常傾瀉下滂沱秋雨的云靄。不出我的預料,雨從日落下起,狂風暴雨里夾帶著冰雹,并且伴有阿爾卑斯山南地區所特有的氣勢宏偉的電閃雷鳴。” 由自然界的閃電雷鳴,詩人自然地聯想到人世間的狂風暴雨。1818年詩人受到英國當局的迫害,曾被無理地剝奪撫養親生子女的權利,悲憤地離開祖國,飄流異鄉。就在此詩創作前夕,英國又發生了一場血腥的大屠殺事件。1819年8月16日,曼徹斯特的8萬工人為爭取生活權利舉行示威游行,英國政府竟派騎兵鎮壓,致使15名工人被殺,400人受傷。身在異國的雪萊聽此消息,憤怒地寫下了《1815年的英國》、《虐政的假面游行》等詩,抗議當局的暴行,向勞動者發出戰斗的號召。《西風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由自然現象激發起創作靈感,借自然景物來抒情言志,表現詩人對黑暗的反抗,對光明的熱切期盼和向往,也表現了對未來的堅定信念和希望。
【層次結構分析】
全詩共5節,可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1至3節):寫西風掃落葉,播種子,驅散亂云,放釋雷雨,把地中海從夏天的沉睡中吹醒,讓大西洋涂上莊嚴秋色。這一部分是對西風的贊歌。
第1節:稱頌西風 “既是破壞者又是保護者”,它既能橫掃枯死的落葉(象征腐朽的反動勢力),又能護送“有翼的種子”暗藏地下,只等春風吹起,萬卉齊放(象征革命思想終將萌發、壯大)。
第2節:再次頌揚西風掃蕩腐朽事物的強大威力(象征革命的力量)。它能勢卷流云,隨之帶來黑雨、冰雹和火焰,“將瀕臨的一年埋葬”。這一節把境界由地上擴展到了高空。
第3節:寫西風吹醒了南國的地中海,震驚了大西洋,使洶涌的波濤為它讓路,深淵的草木也為之戰栗。這一節將西風的強大威力由空中掃到海洋,暗示著革命風暴終將在各處掀起。
第二部分(4至5節):詩人將自己寫入詩歌,同西風合為一體,把主觀感情同自然景物融合在一起。
第4節:詩人盡管在人生路上受盡挫折,他仍然渴望西風能象舉起水波、樹葉、流云一樣,使自己振奮起來,獲得新的生命,表現了詩人投入革命風暴的強烈愿望。
第5節:詩人愿西風給予他“狂暴的精神”,吹落“枯死的思想”,“促成新的生命”,從而“把昏睡的大地喚醒”。最后兩句展示了光明的前景,充滿著對光明未來的堅定信念。
【思想內容概括】
這首詩將自然景物的描寫和革命激情的抒發緊緊地結合在一起,以西風作為革命力量的象征,既贊頌它對腐朽的舊勢力的掃蕩,又熱情地謳歌它對新生事物的保護和促進作用,揭示出舊事物必將讓位于新事物的客觀規律,反映了詩人對反動腐朽勢力的憎恨,對光明未來的信心和希望。(另參考【層次結構分析】有關內容)
【藝術特色舉要】
1.氣勢豪放,想像奇麗,境界開闊,充滿濃厚的革命浪漫主義色彩。詩人展開想像的翅膀,時而陸地,時而天空,時而海底,常常把讀者帶進雄奇壯麗的境界。流云被撕成瘋女飄揚的散發,大洋深淵的花草在顫栗萎縮,摧枯拉朽,使人驚心動魄。
2.情景交融的特點。詩的前三節是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后兩節融入了詩人自我形象和主觀感情的抒發,表現了詩人對西風的熱愛與向往,由景入情,兩方面聯結得自然、巧妙。當然,前三節的景物描寫本身也蘊含著作者對西風的贊美之情。總之,景中有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
3.通篇采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意義深遠含蓄。例如第三節,寫西風喚醒了地中海、震驚了大西洋,就很容易引起人們對現實的深思。當時,地中海沿岸的國家不少處于被奴役、受壓制的境況,而大西洋上的英倫三島及其沿岸的法國正是推行殖民主義的霸權國家。詩中所寫的“昏睡的地中海”、“洶涌的大西洋”,未必不反映了詩人對被壓迫民族解放斗爭的關切,對奴役者的痛恨。又如以落葉象征腐朽、殘敗的舊勢力,又把落葉形容成“黃的,黑的,灰的,紅得像患肺癆”,“是重染疫癘的一群”,形象丑惡,不堪一擊,有如“鬼魅碰上巫師,紛紛逃避”。既形象生動,又蘊含象征意義和強烈的感情色彩。
【作品匯評資料】
雪萊同拜倫曾有過友誼的交往。他們都不滿于現實的黑暗,帶有強烈的反抗精神,但雪萊不像拜倫那樣憂郁、悲觀。他對人類的前途始終滿懷著希望和信心,這使他的詩里大多洋溢著宇宙的歡樂,對于真善美的喜悅和面向未來的積極精神。所以,恩格斯稱他為“天才的預言家”,馬克思也贊揚他是“一個真正的革命家而且永遠是社會主義的急先鋒”。
雪萊的抒情詩一直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優秀的詩作之一。詩人的為人極其高尚,拜倫曾盛贊“雪萊是最無私而善良的人”。他的詩正如他的人品一樣,表現出一種圣潔、優美的感情和崇高輝煌的理想。他善于運用巧妙的比喻、象征手法和奇特豐富的想像表現深刻的哲理,尤其善于在描繪大自然景象中寄托自己的情思。他的《云》、《云雀》、《西風頌》等具有濃郁的革命浪漫主義色彩,成為世界詩歌寶庫中罕見的珍品。他的愛情詩也反映出與眾不同的追求解放的精神。(許自強《歐洲名詩人抒情詩選析》)
《西風頌》的英文原詩音調鏗鏘,雄壯有力,猶如風暴馳騁,令人精神振奮,西方評論家認為有但丁之遺風。這首詩歷來受到人們的贊賞。恩格斯在青年時代就十分喜愛,把它譯成德文,并在自己的詩《夜晚》的開端,引了雪萊的詩句作為銘言。(同上)
【思考練習題答案】
一、《西風頌》是雪萊最負盛名的代表作。這首詩是在何時何地在什么情況下創作的?
參考【作品背景介紹】 。
二、結合注釋,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概括各節大意,并進而思考文章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層次結構分析】和【思想內容概括】 。
三、怎樣理解這首詩的浪漫主義特點?
參考【藝術特色舉要】 要點1。
四、舉例說明這首詩是怎樣運用比喻和象征手法的?
參考【藝術特色舉要】 要點3。
五、閱讀雪萊的《云》,談談它在寫作手法上與《西風頌》有何相似之處?
相似之處:第一,都是贊美自然界的景物,一是西風,一是云;第二,都運用了象征、比喻、擬人的手法來寫景狀物,表情達意;第三,都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想像奇異;第四,寫景抒情融為一體。
【最新西風頌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最新《毛主席在花山》教案設計03-19
《公輸》最新教案設計(通用10篇)12-16
關于《豆腐頌》教案11-17
最新《捕蛇者說》教案設計(通用10篇)06-09
讓心飛翔教案設計01-24
教案設計:破釜沉舟07-19
《天窗》優秀教案設計06-08
《楊氏之子》教案設計02-11
認識南瓜教案設計02-11
白帆音樂教案設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