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的周長》課程教學反思
《圓的周長》課程教學反思
圓的周長這部分內容是在三年級上冊學習了周長的一般概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基礎上學習的。這節課上完后感覺有以下幾點自我滿意的地方:
1.我搜集的很形象,我又經過了精心的修改,效果很好。
2.高年級的學生好像有時在課堂上不容易受老師設計的有趣環節的“蠱惑”,但是這節課,我還是決定把圓的周長引入的環節設計成兩只小狗跑步,一只在正方形跑道里跑,一只在圓形跑道里跑,讓學生初步認識了圓的周長。接著我又拿出來一個學生都玩過的鐵環,讓一個學生指它的周長,學生更加形象的認識了圓的周長。
3.我以前也教過圓的周長這節課,但是有一個環節我好像不記得設計過,就是學生練習完繞繩法和滾動法后,讓他們說一說兩種方法的相同特點,揭示出“化曲為直”的理念。這節課想起來揭示這個理念,源于今年暑假我給外甥輔導數學題,有一道題是這樣的:我們推導圓的周長計算方法時,用的是( )方法,推導圓的面積公式時,用的是( )方法,我當時看完后不知道這兩個空怎么填,后來翻閱教學參考書,才知道應該填(化曲為直)和(化圓為方), 在課堂上教學公式推導時,沒有總結、升華過,我當時感慨很多,暗暗把這個知識點記在了心里,我想,等我再教這節課時,一定要把這兩個理念明確化,讓學生真正體會。今天孔艷華老師聽課,也提到說這一點設計的很好。
這節課還需要改進的地方有:
1.這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推導圓的周長公式是怎么得來的,也就是研究發現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我在這個環節把握不好,我沒有在上寫清楚要求,只是說了要求,學生把精力放在了測量上,忘記了老師還要他們根據測量和計算的結果發現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和孔老師研究,如果這樣設計應該很好:學生課前剪圓形紙片時,讓他們在圓里標出直徑并寫出長度,這樣就省去了在課堂上量直徑的時間,在課的開始用繞繩法和滾動法量自己的圓的周長時,直接讓他們把數據寫在書上,不用在操作環節再量一次周長,這樣就給學生省去了量的時間和精力,而把精力重點放在在小組內比較、研究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上。
2.在課前,我們教師要考慮周全,包括小細節。今天我和孔老師都發現,學生用毛線繞圓一周時,因為毛線太軟,不好操作,誤差很大,有的學生帶來了硬硬的、寬寬的鞋帶、松緊皮,把它橫著放好后往圓上繞,效果很好,誤差很小,二班的孫涵聰帶來了皮尺,效果也很好。所以,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考慮周全,預設到學生在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幫助學生提前做好準備。
3.半圓形的周長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在練習中涉及到了這道題,學生理解的不好,因此,要配上形象的半圓形圖片,再加強這種練習。
【《圓的周長》課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周長與面積》教學反思(精選10篇)04-21
音樂課程的教學反思03-20
新的課程改革之教學反思03-20
《棗核》的課程教學反思(精選9篇)07-03
《不退位減》課程教學反思(通用7篇)09-24
《認識千克》課程教學反思(通用10篇)10-16
《圓的整理與復習》教學設計(精選17篇)09-14
《散落的鈔票》教學課程設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