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數學第二單元重要知識點歸納
在日常過程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識點吧!知識點就是一些常考的內容,或者考試經常出題的地方。掌握知識點是我們提高成績的關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上冊數學第二單元重要知識點歸納,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年級上冊數學第二單元重要知識點歸納1
1.比較兩個事物的大小、多少、長短、高矮、輕重等,要以其中的一個事物作為參照,或者說以其中的一個事物作為標準,然后再比較,這樣就能說另一個事物比作為標準的那個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長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對齊,也可以采用數格比較,或對稱比較。
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較。
比多少:運用一一對應原則。
2.三個事物比較,可以先兩個兩個的'比較。然后根據比較的結果,得出三個事物比較的結論。
如:A比B重,B比C重,那么可以得到A比C重。A最重,C最輕。
A比B重,A比C重,只能得到A最重,還要比較B和C,才知道誰最輕。
一年級上冊數學第二單元重要知識點歸納2
低年級兒童在入學前,通過對各種物體的感知,已經積累了有關“比多少”、“比長短、比高矮”的感性經驗。
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長短、比高矮。
1.使學生通過操作,初步知道“同樣多”、“多”、“少”的含義,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感知“長”、“短”、“高”、“矮”的含義,學會比較物體長短、高矮的方法。
3.培養學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數學的意識。
一年級上冊數學第二單元重要知識點歸納3
1、計算方法
11—9=?
方法一:破十法
11—9=2
先算:10—9=1,再算:1+1=2
方法二:想加法算減法
11—9=2
因為:9+2=11,所以:11—9=2
方法三:連減法
11—9=2
11—1—1—1—1—1—1—1—1—1=2
2、解決問題
(1)選擇有效信息,排除干擾信息。
解決問題需要兩個條件和一個問題。
例:小明家有14只雞和5只鴨。公雞有6只,母雞有幾只?
分析:兩個條件是14只雞和公雞有6只。
問題是母雞有幾只?
干擾信息:5只鴨。
14—6=8(只)
答:母雞有8只。
(2)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或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減法)
例1:小華有12個蘋果,小芳有7個蘋果,小華比小芳多幾個?
12—7=5(個)
答:小華比小芳多5個。
例2:小華有12個蘋果,小芳有7個蘋果,小芳比小華少幾個?
12—7=5(個)
答:小芳比小華少5個。
小學關系表達式知識點
1、每份數×份數=總數總數÷每份數=份數總數÷份數=每份數
2、1倍數×倍數=幾倍數幾倍數÷1倍數=倍數幾倍數÷倍數=1倍數
3、速度×時間=路程路程÷速度=時間路程÷時間=速度
4、單價×數量=總價總價÷單價=數量總價÷數量=單價
5、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6、加數+加數=和和—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
7、被減數—減數=差被減數—差=減數差+減數=被減數
8、因數×因數=積積÷一個因數=另一個因數
9、被除數÷除數=商被除數÷商=除數商×除數=被除數
小學循環節的判斷
判斷一個小數是否循環小數,其關鍵是首先判斷這個小數是否無限小數,其次看這個小數的小數部分是否有重復出現的`數字,但是如何正確判斷小數部分重復出現的數字,可根據以下幾點進行判斷
方法一:按照循環小數的意義來確定。即根據“一個無限小數,如果它的小數部分從某一位起,都是由一個或者幾個數字依次不斷地重復出現,這樣的小數叫做循環小數。”這一意義來確定循環小數的循環節。
方法二:可以用看余數的方法來確定循環小數的循環節。例如:11÷9=1。……2。我們通過豎式計算可看出:余數“2”重復出現,商就重復出現,那么循環節就是從第一次出現余數“2”所得的商“2”。
【一年級上冊數學第二單元重要知識點歸納】相關文章:
一年級數學第五單元知識點歸納10-14
小學二年級數學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09-28
三年級上冊數學第四單元知識點歸納08-26
一年級數學上冊《比較》知識點歸納07-21
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知識點歸納10-21
小學二年級數學的重要知識點歸納08-07
三年級上冊的數學知識點歸納09-16
三年級下冊數學各單元知識點歸納整理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