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冊《塞下曲》教學設計
第四冊《塞下曲》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的情感。
2.能力目標
掌握動腦、動口、動手的讀書方法,解釋詩句和部分字詞的意思。
3.情感目標
由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教學重難點:
1.訓練重點是掌握動腦、動口、動手的讀書方法。這個訓練從預習開始,學生要認真思考。預習題的要求與內(nèi)容。課堂上要啟發(fā)學生自己去理解詩句內(nèi)容,體會詩人的情感。要想象詩中描寫的畫面。要動手查找字典,在重點字詞旁作注釋,寫寫自己的理解、體會。更要動口回答問題,出聲朗讀,背誦課文等。
2.古詩在內(nèi)容和情感上都有難點,教學時要抓住前后詩句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應從理解內(nèi)容入手,進一步體會詩人情懷,并指導朗讀和背誦。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聽說過飛將軍李廣的故事嗎?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篇關于李廣的詩篇《塞下曲》。詩中的李廣是一位武藝高超,力大無比的將軍。這首詩通過對飛將軍李廣高超武藝的描寫,贊美了這支衛(wèi)國部隊,使人感覺到這支隊伍有著充分的信心和力量擊敗敵人。
二、指導朗讀。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懂字音,注意停頓。)
2.老師范讀,學生再練習。
3.指名讀。您現(xiàn)在正在閱讀的滬教版第四冊《塞下曲》教學設計文章內(nèi)容由收集, 以便下次訪問!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滬教版第四冊《塞下曲》教學設計
三、學習《塞下曲》。
1.解題,介紹作者:
《塞下曲》:“塞”為邊界的意思。《塞下曲》是邊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種歌曲名稱,內(nèi)容大都描寫邊疆的戰(zhàn)斗生活。
盧綸:曾經(jīng)參過軍,它寫的描寫軍隊生活的詩,內(nèi)容充實,富有生氣。盧綸的《塞下曲》組詩六首,這里選的是第二首。
2.逐句講解:學生講解詩句的意思,老師糾正。
(1)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夜晚的森林里,光線暗淡,辨不清楚,一陣風吹過,草叢突然動起來,就以為有野獸在活動。那天夜里,飛將軍李廣聽到草間有響聲和動靜,馬上拉弓射箭。
(2)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李廣在天剛亮的時候,去尋找他夜晚時射出去的箭,發(fā)現(xiàn)自己由于拉弓時用力過猛,箭射進了石頭棱里。
3.思考:《塞下曲》描寫了怎樣的一位將軍?是從哪些詩句中看出來的?
三、作業(yè):
1.抄古詩。
2.練習朗讀課文,背、默《塞下曲》。
【第四冊《塞下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zhuǎn)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jīng)》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