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個地球》的教學設計范文
《只有一個地球》的教學設計范文
【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了解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
2、知識與技能:
⑴ 理解課文內容,弄明白為什么說“只有一個地球”。
⑵ 領悟文章的思想進行小練筆,培養學生學習語言的能力。
⑶ 電腦網絡操作,培養學生自主選擇、自我評價、協作參與的能力和創新實踐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受到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教育,懂得我們生活的地球是多么可愛,同時有多么脆弱。
【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本課既是一篇很有科學性的說明文,又是一篇語言文字十分優美的文章。一方面它從地球上可供人類生存的范圍非常有限、資源已遭到嚴重破壞、破壞了地球人類將別無出路等角度說明不能再破壞地球上的生態環境了,呼吁人們保護地球、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另一方面文中描寫地球美麗的優美詞句讓學生積累了更多的語言,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
1、教學重點:
讓學生明白為什么地球上人類生活的范圍很小;為什么不能再破壞資源了;為什么破壞了地球將別無去處。
2、教學難點:
如何采用合理的教學手段,使學生更加深刻認識目前地球面臨的危機,從思想深處接受愛護環境的教育。
針對教學重難點,設計最優化的教學手段,改進教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許多真實的、具有震撼力的畫面擺在學生面前,不必教師多做分析,學生聯系實際生活,便能很容易地理解課文內容,并能受到思想教育。
【教學對象分析】
本課安排在六年級第一學期,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自學本領,如預習,自學生字、新詞,等。所以在課前可以安排學生充分預習課文,這樣便給課堂留出更多的時間加強能力訓練,比如本課的朗讀、說話、寫小練筆訓練。
六年級學生也有一定的電腦操作能力。在網絡教學中,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使他們在查找資料,學習課文中擴大知識面,提高學習興趣,品嘗探索的樂趣,收獲的快樂。
新課標要求我們:語文教學要讓學生更貼近生活實際,在生活實際中感悟。因此,在本節課中,我充分利用CAI的優勢,讓學生通過生活實際中的各種現象來感悟生態環境的破壞。
【教學媒體設計】
電子相冊導入新課動畫錄音在愉快的氛圍中把學生帶入課堂教師點擊“電子相冊”按鈕2分鐘。
地球風采感知美麗的地球登陸網站利用指定網站上地球的一些精彩圖片,創設情境,喚起學生情感學生點擊“地球風采”按鈕3分鐘鉛筆學生有感情朗讀文本、交互讓課件工具代替鋼筆,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點擊“鉛筆”按鈕2分鐘計算器計算全球人均活動范圍文本、交互充分利用媒體,既能讓學生在數字上感知,又能保障課堂時間學生點擊“計算器”按鈕1分鐘自學學習三、四自然段文本、交互、登陸網站讓屏幕代替課本,吸引學生注意力,并能隨時登陸上指定網站解決難點學生點擊“自學”按鈕6分鐘反饋學生自學結果網絡廣播讓學生展示其學習思維過程教師機監控廣播某學生2分鐘救救地球感知地球上的生態災難文本、交互、登陸網站媒體中的圖片、指定網站充分調動起了學生的情感學生點擊“救救地球”按鈕3分鐘計算器人類從地球到別的星球需多長時間文本、交互利用數字充分說明人類除了地球別無去處學生點擊“計算器”按鈕1分鐘電子相冊《熱愛地球媽媽》動畫錄音與導入呼應,并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教師點擊“電子相冊”按鈕1分鐘課外拓展查詢資料庫,為小練筆作準備文本、交互、登陸網站學生自主選擇共享資源學生點擊“課外拓展”按鈕10分鐘。
【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課前2分鐘,利用蘇亞星在網絡上打開教師課件,出示電子相冊。
2、上課后:
同學們一定還在回味剛才所看到的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所聽到的那活潑、愉快的旋律吧。這首歌的名字叫《熱愛地球媽媽》,它告訴我們要愛護美麗的大自然,保護地球,保護生態環境。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講述同樣內容的第13課──《只有一個地球》。
3、齊讀課題:
問:在讀題時,我們應該怎么讀?為什么?
4、再齊讀課題。
二、學習第一部分
1、過渡:同學們一定對地球的全貌充滿了好奇,今天,老師讓同學們做一回宇航員,一起來領會一下地球的風采。
(學生操作網上瀏覽。)
2、此時你想說些什么?
3、課文把地球描繪得如何呢?
學生操作:自由讀第一自然段,運用課件中的鉛筆工具,把課文中描寫地球美麗的語句畫出來,并反復有感情地朗讀。
教師操作:教師網上瀏覽,相機指導。
4、交流:
利用蘇亞星把指名學生的操作結果調至全班學生的桌面上,全班學生共同參與交流,并進行品讀。
5、交流地球的另一特點──渺小:
學生操作:利用課件中的計算器計算,同時利用課文中所給出的數字,“地球的面積有5.1億平方公里,而適合人類居住的陸地只占地球的五分之一”,現今全球人口有70億,算出每人占面積多少平方公里。
6、通過計算,你認識到了什么?
7、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像一葉扁舟,它卻載著70億人類,人類的安危全系于這葉小舟。那么,我們人類又是如何對待這生命之舟的呢?
三、學習第二部分
1、學生自學3、4自然段:
學生操作:
⑴ 自由讀3、4自然段:
思考:課文從哪兩方面介紹了人類對地球的破壞。
⑵ 什么叫再生?
⑶ 提示:如文中有不明白的地方,可點擊“再生”,上指定網站,并結合實際了解資源再生過程。
2、教師組織學生匯報自學成果。
3、教師小結(網絡操作)。
學生操作:
⑴ 學生登陸進入“救救地球”。
⑵ 學生自主選擇觀看各種有關資源破壞的圖片、網站。
⑶ 選擇最令你觸目驚心的內容,說說你的感受。
4、網上交流:
網上展示指名學生的桌面,讓學生練說。
四、學習第三部分
1、你們說得這么可怕,然而“有人會說,宇宙空間不是大得很嗎,那里有數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資源枯竭的時候,我們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嗎?”(指名說)
2、做個假設:
在離地球40億公里處發現有一星球適合人類居住,利用四年級學過的課文《太陽》中學到的知識:太陽離地球1.5億公里。人類乘飛機到達太陽需二十年,那么,人類要飛到離地球40億公里處需要多長時間呢?
學生操作:利用計算器計算。
3、發現需要用三、四百年的時間,所以人類要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是不可能的。
4、引導再讀課題:所以,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五、如果我們人類在這唯一的地球上再任意破壞,后果則不堪設想
地球這個生命之舟將不復存在,而人類將無處容身。所以,請大家愛我們的地球吧!下面,請同學們跟著音樂來唱出我們的心聲。
教師操作:網上放音樂《熱愛地球媽媽》。
六、延伸課題,準備小練筆
1、為了我們人類,對于這唯一的地球,我們不得不保護。那么我們將如何以實際行動來做呢?(學生網上暢談)
2、下面就請同學們把自己的金點子化成一篇篇富有號召力的文章。
3、學生操作:網上搜查作文資料。
⑴ 學生登陸進入資料庫。
⑵ 搜查資料。
⑶ 自由練寫。
(這一環節若課上時間不夠。可延續到課后進行。)
4、附錄:
⑴ 《假如我是環保局長》存有指定網站的各種文字資料、圖片資料,以及有關環保局長的職責,讓學生對其有大概的了解,并寫出符合實際的文章。(中國潔凈煤技術網)
⑵ 《我為母校設計綠化方案》設置了我校新校舍的平面圖,并結合一項電腦拼圖,以及相關網站,為學生提供寫作的各種資料。(上海綠化網)
⑶ 《五十年后的家鄉》存有各種有關家鄉──無錫的網站,對無錫的歷史和污染情況做了詳細的介紹。(中國無錫網)
⑷ 自定,存有一篇有關《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的讀后感,供學生學習參考。
【教學設計目的】
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加工信息、處理信息及運用信息的能力。讓學生查尋資料,從而達到共享資源的目的。網上互相交流,可以培養學生自主選擇、協作參與、創造實踐的能力。
【《只有一個地球》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地球的形狀》教學設計04-28
地球和地球儀教案設計09-17
一個人的教學設計模板03-20
《地球與地球儀》的教學反思(通用8篇)09-24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