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教案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教案
引入新課題展示一個小實驗:用一個玻璃瓶,底下鋪些細沙,里面有肉眼直接看不見的微生物,然后注滿清水,再放些水藻和活的小魚蝦,最后將瓶子密封起來,放在有陽光照射的地方。這就構成了一個小小的生態系統。
提問:
這個密封的小世界如果我們不向其內投放食物和更換空氣,里面的動、植物可以維持生命嗎?能一直維持下去嗎?
觀看道具,體會,思考,回答。
1.用道具的形式創設問題情景引起學生興趣。
2.引入主題的過程
1.過渡語:正因為在生態系統中,物質可以被生物群落往復循環利用,所以,物質是永恒的,世界是物質的,是符合物質不滅定律的。事實上,物質循環時時刻刻發生在我們身邊。
2.給出幻燈片圖片
假設我將開始時的實驗進行改進,將密閉的玻璃瓶中只裝有標記C14的CO2,過了一段時間后,問:1)你認為水藻中哪種物質一定能檢測到C14的存在?
2)C元素是如何由無機環境到生物體中的呢?這是一個什么生理過程?
3)玻璃瓶中的小魚蝦體內是否也存在C14呢?為什么?
3.給出幻燈片圖片:
1)將上述實驗中的金魚取出,放置在充滿O2而沒有CO2的密閉魚缸中,過一段時間用儀器檢測魚缸中的空氣。
2)同時將將上述實驗中的水藻放置在一個密閉的不含標記 C的容器內,光照,過一段時間,用儀器檢測容器內的空氣。
提問:
檢測結果是什么呢?這個結果是經過什么生理過程完成的?
4.過渡語:從上述實驗中我們知道了,無機環境中的C通過光合作用被生物群落所利用,生物群落又通過呼吸作用將一部分C還給了無機環境?墒怯行┲参锊]有全部被動物所攝食,如枯枝落葉等
提問:
枯萎的水藻中存留下來的C14 最終如何回到無機環境中的呢?這個生理過程是什么呢?
。ㄌ骄繉嶒灒和寥牢⑸飳Φ矸鄣姆纸庾饔茫┠隳芙Y合以前學過的實驗知識,及前幾節學過的知識,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你的結論嗎?
提問:
生物遺體中的C14只有這一條路徑回到無機環境嗎?
講述:植物的枝葉和根莖,沒有被分解的經過千百萬年在地面上堆積而成的一層極厚的黑色的腐植質,由于地殼的變動不斷地埋入地下,長期與空氣隔絕,并在高溫高壓下,經過一系列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燃化石,這就是煤炭。煤炭又經過人的開采、制成能源,經過燃燒重新將C元素還回無機環境。
出示碳循環模式圖和動畫幻燈片,請學生根據下面的問題總結實驗,歸納碳循環過程。
提問:
1)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
2)碳是如何分別進出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各個環節的(以什么形式、通過哪種生命活動、形成哪些產物)?
從三個方面總結碳循環的特點:
1)碳循環的主要形式?
2)碳進入生物群落的途徑?
3)碳返回大氣的途徑?
積極參與討論,思考問題,回答問題
分組討論、發揚合作精神,進行自主探究。
通過形象的圖片和動畫使學生充分思考,培養學生觀察和實驗總結的能力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概念以及特點提問
1):根據碳循環你能給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下個定義嗎?
2)根據碳循環的特點試著總結一下物質循環的特點?
思考總結
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
與社會的聯系設疑:
1.如果人們不按生態規律辦事,亂砍濫伐森林,對生態系統的碳循環有何影響?
2.隨著現代工業的迅速發展,人類大量燃燒煤、石油等化學燃料,對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有什么影響嗎?
3.你還能舉出生活中人類活動干擾生態系統物質循環所帶來的生態問題嗎?對此我們又能做些什么?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教案】相關文章:
《生態系統的組成》教案(精選13篇)01-16
植物體中物質的運輸教案03-20
《人體內的物質運輸》教案設計02-01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教案(通用10篇)10-27
高中化學各種物質的性質總結05-16
《水是怎樣溶解物質的》教學設計07-24
初三化學物質的俗名總結06-10
一節課《循環小數》教學反思(精選11篇)08-30
《左傳》教案10-24
存貨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