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松果》教學設計范文
《采松果》教學設計范文
設計思路: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會了計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之后,初步認識、學習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本課時利用“采松果”童話情趣,讓學生根據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探索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并通過動手操作、積極思考、合作交流的探索過程,把計算教學和解決實際問題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探索和合作意識。設計練習1、2題,目的讓學生用自己所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練習第3題和游戲活動的設計,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快速計算能力和學習興趣;通過第4題的計算探索,體會加法的交換律。
教學目標:
1、 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
3、 體會加法的交換律。
教學重點:
學會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探索計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本節課主題圖)、游戲棒、計數器、有算式的蘿卜卡片若干個、小兔頭飾若干。
學具準備:
計數器、游戲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開火車游戲(大屏幕顯示整十數相加減算式),學生口算并說出自己的算法。
二、探索新知
1、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大屏幕展示主題圖,講故事導入:冬天到了,松鼠媽媽帶領小松鼠去采了些松果準備過冬,大家看看小松鼠和媽媽分別采到了多少松果?聽了這個故事,看了這幅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提出完整的數學問題。
生1:松鼠媽媽采了25個松果,小松鼠采了4個松果,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松果?
生2:松鼠媽媽采了25個松果,小松鼠采了4個松果,它們一共采了多少個松果?
2、 探索計算方法:
。1) 根據提出的問題列算式。
師:我們一起結局第一個問題,你是怎樣列式的?
生:我列的算式是25 – 4。
師:第二個問題怎樣用算式表示?
生:我列的算式是25+4。
。2) 怎樣計算25+4和25 – 4,在小組內交流算法(提示:用自己的學具)。
。3) 交流反饋:
請小組長匯報自己小組內的計算方法,并進行算法演示和講解。
生1:我用5+4=9 20+9=29
生2:我是用小棒一根一根數的。
生3:我是用計數器先撥25,再在個位上撥4就得29。
3、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計算方法(可以用小棒一個一個數,也可以用計數器撥,還可以把兩位數分成一個整十數和幾,然后進行兩個一位數的加法,再加上這個數。)
三、深入練習,鞏固新知
1、 用所學的知識解決23頁第1題和第2題。教師激發引導: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數學問題,,你能用我們學過的方法的知識解決嗎?(獨立思考,并解決這些問題。)
2、 反饋:你解決了哪些問題,說說自己的解決方法和理由。
3、 試一試:(課本23頁第3題),獨立解答,同桌交流。
4、 游戲:小兔拔蘿卜。
出示卡片,請同學們戴上小兔頭飾搶答,誰先答對卡片上的算式,請誰拔去一根蘿卜,看誰拔得又快又多。
5、 想一想,填一填。(體會加法的交換律。)
大屏幕展示:
24+5= 13+5= 7+40= 62+6=
5+24= 5+13= 40+7= 6+62=
。1) 先計算第1、2組題,找出上下對應的兩題有什么聯系?怎樣才能很快填出得數?
。2) 再計算后兩組,發現了什么規律?然后仿照自己想一組算式,并計算。
四、課外延伸,繼續探索
1、 口算:
15+3= 27 – 4= 38 – 7= 22+6=
2、 比大小:
28 20+6 32+7 7+32 46 – 4 40+6
13+6 20 19 26 – 6 63 68 - 3
五、課堂小結,激勵評價。
這節課大家表現得都非常棒,說一說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和應用,在計算時要注意把兩位數先看作整十數加一位數,再計算。
【《采松果》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采菱》教學反思3篇01-30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采山》的語文教案02-20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