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路旁的橡樹》說課稿范文
三年級下冊《路旁的橡樹》說課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
《路旁的橡樹》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講述了人與橡樹和諧共處的感人故事。為了保護這棵高大、粗壯、挺拔的橡樹,筑路工人和工程師在經歷了一番思想斗爭后,最后圓滿地完成了施工計劃,又完好地保留了者棵粗壯的橡樹,體現了人們對環保的高度重視。文章語言質樸無華,反映了人們高尚的行為。基于本文的環保教育意義,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并以一課時來進行教學。
1、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
2、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從筑路工人和工程師的行動中受到環保啟發。
3、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培養環保意識,體會環保的重要性。
4、培養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
根據教學目標,我把本文的教學重點定為引導學生體會人們為保護橡樹體現出的一顆高尚的心,聯系生活實際為保護環境作出的自己的努力。教學難點是理解文章的寫作方法,通過對一件平常小事處理卻不尋常的做法的描寫。
二、說教法學法
本文的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創設法、情感體驗法、想象朗讀法等教學方法,力圖讓學生走進文本,探索文字背后的精神世界。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通過朗讀感悟、放飛想象、移情體驗等方法與文本物我同一,在自然的狀態下,在想象的推助下感悟文本,獲得情感體驗。
三、說教學過程
略讀課文有別于精讀課文的教學,精讀是理解,略讀是運用。因此,我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比較重視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現將我的設計流程做如下講解:
(一)圖片激情,談話導入
1、課的伊始,我以這樣的談話方式開場:小朋友們,喜歡旅游嗎?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去森林旅游!創設這樣的語言情境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時間內集中。再課件出示一張張精美的森林圖片,其中就包含了幾張橡樹圖片,并讓學生說說對這些圖片的看法。這樣為學習課文做好一個情感鋪墊,初步滲透了環保的意識。
2、接著很自然地引出課題,導入新課: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有關橡樹的故事。(板書)最后引導學生簡短地讀題,讀準“橡樹”的字音。
(二)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1、先讓學生自由默讀課文,讀正確流利,難讀的多讀幾次。默讀課文的設計主要為了培養三年級學生的語文能力,默讀有助于學生潛心會文,注意力更加集中。默讀完后,我讓學生互相交流碰到的難讀、難懂的字詞,然后再請學生說出還不懂的字詞,教師板書出來引導學生認讀、理解。這里的生字認讀環節設計有別于精讀課文的集中出示字詞,因為略讀課文的生字詞教學應該體現出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
2、再次默讀課文,要求學生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每一次朗讀都要有目的性,這次的要求比第一次更高,無形中在考驗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默讀就是要培養學生從文本中搜索有用的信息,把文本語言整理變成自己的語言。
3、快速瀏覽課文,小組內談談對這件事的看法。這里又設計了一個瀏覽課文談看法的環節,主要想讓學生及時交流思想、鍛煉口才,這樣教師從中也可以了解學生的思想形態,好為下一步的教學做好預設。
(三)聚焦重點,突破難點
1、談話過渡:當游客們坐車經過這個地方看到這棵橡樹的時候,(簡筆畫橡樹)總會不約而同地發出怎樣的贊嘆?接著出示課文最后一段話:“筑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先讓學生以游客的身份來讀這句話,再讓學生理解人們為什么這樣說。這里我主要抓住“高尚”一詞來解決課文的重點,(板書:高尚)以“你從哪兒可以看出筑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為主線讓學生再次去朗讀文本,走進文本。這樣的設計比較開放,隨學生對文字的敏感性而定。教師要隨著學生的視角去觸摸文本,展開引導。在引導學生感悟文本重點句的時候,主要通過抓重點詞和文本空白處來感悟人們高尚的心。
我預設以下幾個重點句:
1、第三段:(句子略)
先出示橡樹圖片并讓學生去朗讀句子,讀出它的粗壯、結實、挺拔,(板書)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假如你是筑路工人,你看到這樣的橡樹會想些什么?讓學生走進文本的背后,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2、第四段:(句子略)
這段教學主要抓住“沉默不語”、“長久”、“沉重嘆氣”等幾個詞來讓學生體會人們高尚的心,并及時在文本空白處讓學生放飛想象:工程師此時在想什么?他為什么嘆氣?讓學生再一次走進文字的背后去進一步探索人物靈魂深處的靈動。這里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家附近的環境。如果有這樣的一棵橡樹會給人們帶來什么?讓學生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沉淀和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產生智慧的碰撞,從而獲得新的感悟。結合移情體驗后,讓學生再次回到文本世界中體會工人們和工程師的內心掙扎,使人物形象在學生心目中烙下深深的影子并與之產生共鳴。這個環節,我主要抓這兩處來引導學生感悟人們高尚的心。學生可能還會提出不同的句子,老師就簡單地引導感悟一下。最后歸納出本文的主題: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板書:和諧相處)
(四)體悟寫法,升華情感
這課的難點,我是定為讓學生理解文章的特殊寫法:通過對一件小事,處理卻不尋常的做法的描寫。以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學以致用,培養語文素養。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討論思考:人們這顆高尚的心,作者是怎么讓我們體會到的?可能這樣的問題有點難度,三年級的學生對寫法的感悟能力比較粗淺,因此教師可以在學生討論時給予適當的引導。
2、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環保資料,并簡單寫一寫自己的感受。這里重在讓學生能夠內化情感,把對課文的情感體驗遷移到自己所查資料中,進一步增強自己的環保意識。
(五)課外拓展,布置作業
課的最后,我布置了以下作業:
1、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2、抄寫自己覺得優美的好詞好句;
3、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保護環境的事情。
作業的布置不僅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更是讓學生在短暫的童年中有一段難忘、豐富多彩的語文生活。我們要多一點空間讓學生去挖掘,多一點機會讓學生去體驗,多一點困難讓學生去解決。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文本的微型縮影,要力求精美、簡約,體現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過程。本課板書,我這樣設計,以簡筆畫的形式簡化文本,突出主題,體現精神。
我們的語文教學不僅僅要有詩意的流淌,更要有“冥思力”。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去挖掘他們內心深處真正的感悟,并使這種感悟升華、超越文本。
【三年級下冊《路旁的橡樹》說課稿】相關文章:
《致橡樹》的教學設計(精選10篇)05-27
一年級下冊數學《找規律》說課稿03-26
三年級下冊《吃西瓜》教學設計07-02
三年級下冊語文學習資料03-19
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觀察物體》說課稿02-16
關于初三年級下冊政治暑期作業03-19
三年級數學下冊課改計劃03-19
三年級下冊綜合實踐總結(通用20篇)07-19
三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范文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