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教學設計
《長城》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長城》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正確讀寫“盤旋、城磚、城墻、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德育目標:
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教學重點:
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搜集長城資料。
2.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導語:
同學們,據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說: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識出地球上兩項特大工程,一項是荷蘭的圍海大堤,另一項就是我們中國的長城。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象征——長城。
2.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教學反思《《長城》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3.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學生齊讀生字詞。指導書寫生字。
4.教師介紹有關長城的簡介。
二、整體感知,心生贊嘆
自讀課文,交流長城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課文的作者給予了長城最
高的評價是哪句話?)
三、朗讀課文,體會特點(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出示長城遠景圖學生給圖起名(長龍、蜿蜒盤旋、氣勢雄偉……)
引導:借圖理解蜿蜒盤旋、崇山峻嶺
學生:有感情朗讀第一句。
2.你從哪里體會到了長城的長?(學生抓住長龍,一萬三千多里等詞語體
會)
引導:列數字的準確打比方的形象
3.指導朗讀
生:交流內心升騰的情感
4.滲透寫作方法:作者在這段描寫中,分別運用了生動形象的比喻和具體
的數字,形象地寫出了長城長而壯觀的氣勢,這也是我們今后在習作中需要學習的把事物寫具體的寫作方法。
5.明確觀察點:這是在哪里看長城?(遠處)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1.請同學們感情的自由讀第2自然段,看看長城又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大堅固)
2.長城的高大堅固體現在哪兒?
適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朗讀。(兩米多高、五六匹馬并行)
3.長城除了建的高大堅固,在構造上還有什么特點?
生:(設計有方,設施齊全,在長城上有了望口和射口,垛口,城臺,城墻還很寬,便于奔跑)
4.這些構造向我們傳達了什么訊息呢?
(意在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了解長城是古時候用來防御敵人進攻的城墻,了解2000多年前秦始皇修筑長城)
5.有感情地自由讀第2自然段。
交流:此時,你內心又升起怎樣的情感?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1.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作者浮想聯翩,誰來讀第三自然段?(指名讀)
2.僅三個表示動作的詞語就拉近了我們與長城的距離。再讀“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
問:此時,你又會想些什么?
3.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的辛苦和智慧?(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并且點名朗讀)
“數不清的條石一塊就有兩三千斤重”“沒有火車汽車起重機”“要抬到高高的八達嶺上”
4.試想:古時候的勞動人民在修筑長城時還有哪些艱難?
5.激情:此時,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師點:長城與其說是由一塊塊磚石組成,不如說是由一個個勞動人民的血肉之軀筑成。難怪作者感嘆到……
(四)學習第4自然段1.出示最后一段文字
學生朗讀:“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
【《長城》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關于長城的教學教后反思03-20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