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氣象災害》教學設計范文
高一地理《氣象災害》教學設計范文
教學目的:
1.了解幾種常見的氣象災害的危害,以及監測防御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臺風、暴雨洪澇、干旱、寒潮等氣象災害的危害性、發生的規律及有效的防御。
教學方法:
及時收集全球范圍內的氣象災害消息,讓學生具體了解其危害;組織學生收看關于我國1998年“三江”特大洪澇災害的影視資料,進行具體分析防御措施。如《揮師三江》
教學過程:
氣象災害是全球各類自然災害中最嚴重的災害。為了加強我們對災害的意識,提高對減災、防災的認識,我們將氣象災害專課學習,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氣象災害的嚴重性,逐步了解其發生的規律,以及如何有效地進行防御。
一、 臺風:
我國是世界上受臺風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臺風是形成在熱帶或副熱帶海面溫度在26℃以上的廣闊洋面上,是一種強烈發展的熱帶氣旋,在北半球為逆時針輻合的大旋渦。中心附近風力在12級或以上。若發生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上叫颶風。
臺風災害主要由強風、特大暴雨和風暴潮造成。
加強臺風的監測和預報,是減輕臺風災害的重要措施。對臺風的探測主要是利用氣象衛星,近海可用雷達監視其動向,如圖2.33,指導學生識別臺風中心位置及移動的路徑,做到及時預報,減輕災害損失。
二、 暴雨洪澇:
連續性的暴雨或短時間的大暴雨是造成洪澇災害的重要原因。我國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國家之一,主要發生在南方和東部地區。暴雨的形成需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a.源源不斷地水汽供應;
b.強烈的空氣上升運動;
c.形成降水的天氣系統持續時間較長。
利用氣象衛星對暴雨、洪水進行監測,對防御洪水有巨大作用。防洪需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進行。工程措施包括:修筑堤壩、整治河道、修建水庫、修建分洪區等。非工程措施是:洪泛區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預報警報系統;擬定居民的應急撤離計劃和對策;實行防洪保險等。
三、干旱
干旱是因長時期無降水或降水異常偏少而造成空氣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種現象,是一個突出的世界性問題。會造成糧食減產,人畜飲水困難,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
防御干旱應采取多種措施:農、林、牧結合,改善生態環境,選擇耐旱作物,開展農田水利建筑,營造防護要,改進耕作制度等。
四、寒潮
由強冷空氣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圍的劇烈降溫,并伴有大風、雨雪、凍害等現象。寒潮是我國冬半年主要的氣象災害,造成的主要災害有:農作物凍害,大風吹翻船只,摧毀建筑物,破壞牧場,大雪、、凍雨破壞通信線路,交通受阻等。
對寒潮的防御要提前發布準確的寒潮消息或警報,提醒有關部門事先做好準備,將可大大減少損失。
課堂小結:
將幾種自然災害進行對比,了解其主要內容。
課后活動:
讓學生及時收集各種氣象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及特點。
板書設計:(見下面表格)
幾種氣象災害對比表
種類 概念 成因 分布 災害表現 防御措施
臺風
強烈發展的熱帶氣旋
氣旋的強烈發展
熱帶、副熱帶海面
強風、特大暴雨、風暴潮
加強監測、預報、防災、減災
暴雨洪澇
24時降水量在500mm以上
充沛水汽強烈上升降水時長
全球范圍程度不等
洪澇、農田被淹、財物受損
監測、預報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結合
干旱
空氣干燥,土壤缺水現象
長期無雨或異常偏少
全球范圍程度不等
糧食減產、飲水困難、社會經濟不穩
農牧林結合,農田水利建設,改善生態環境
寒潮
大范圍劇烈降溫,伴有風、雨、雪等
強冷空氣迅速入侵造成
我國冬半年大部分地區
農作物受凍、建筑物毀壞、破壞牧場
提前發布寒潮消息或警報
教學后記:
各種氣象災害對人類的生活、生產影響較大,讓學生從具體實例著手,了解危害程度,做好應急準備。
【高一地理《氣象災害》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中學地理中國的疆域教學設計(精選11篇)09-04
初二地理水資源教學設計(精選11篇)10-19
八年級地理《土地資源》的教學設計10-14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