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的來歷》科學教學設計范例
《金屬的來歷》科學教學設計范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辨別出常見的金屬制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2.能舉3個以上的實例說明金屬材料是從什么礦物中提煉出來的。
3.能通過觀察發現大多數金屬礦石的共同特性。
4.能設計實驗研究“銅、鐵、鋁”等金屬有哪些特性。
5.能舉3個以上的實例說明常見金屬的用途。
6.能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研究過程和結果。
教學準備:
生活中各種金屬制品,如鐵鍋、銅鑰匙、電線、鐵刀、銅幣等;分別含有銅、鐵、鋁、鋅、鉛、鎢等各種金屬礦物質的金屬礦石,電池、燈泡、小刀、酒精燈等實驗工具。
金屬用途方面的資料或圖片。
教學過程:
1、談話:2000多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就已經知道從礦物中冶煉銅和鐵,鑄造出銅器和鐵器。自從掌握了冶煉技術以來,人們從礦物中提出許多有用的金屬,如銅、鐵、鋁等。現在,利用金屬制成的工具、機器等隨處可見。
2、提問: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用到由金屬制作的各種物品,你知道嗎哪些?
3、交流。
4、打開書,80頁,圖中這些物品分別是由那種金屬制成的用直線將礦物、金屬及其制品聯系起來。
5、匯報結果:
6、交流:從金屬礦物中能提煉出哪些金屬?這些金屬有什么用途?也可以把自己搜集的資料給大家展示一下。
7、提問:你想研究金屬的哪些性質?
8、選擇問題設計實驗進行研究。提示學生設計對比試驗,進行比較分析。
9、匯報實驗方案,并加以改正。
10、分組活動并將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11、分析實驗結果。
12、討論:金屬的這些性質有哪些用途?
13、總結:金屬的共同性質與用途。
附板書:
18.金屬的來歷
有金屬光澤
銅 導電性能好
鐵 傳熱性能好
鋁 具有一定的柔韌性(延展性)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描述煉鐵的基本過程,體驗到煉鐵的復雜性。
2.能模擬開采礦物的主要過程。
3.將本組的開采方法與其他小組交流。
4.能為本“公司”的產品設計一段較好的廣告詞。
5.能從保護環境的角度提出處理廢礦渣的方法。
教學準備:
有關煉鐵的資料和圖片;
幾種礦物、天平、信封、熟石膏混合物、錘子、棉布、泡沫塑料杯、護目鏡。
教學過程:
1.談話:上節課我們研究了金屬的共同性質,金屬通常是從巖石或礦物中提取出來的。
2.出示人們從鐵礦石中提煉鐵的資料和圖片
3.講解:鋼鐵的冶煉過程包括:⑴傳送帶將原料送入鼓風爐內,再由下方送進熱風,爐里的最高溫度為2300攝氏度。⑵從鼓風爐的出鐵口中流出熔化的鐵的成分,這就是生鐵。其中還有很多雜質。⑶將生鐵轉移至爐內制成鋼。⑷將鋼壓成各種形狀。
4.交流:煉鐵過程的感受。
5.閱讀科學在線
6.提問:什么是冶金工業?
7.講述:礦產資源一般都埋藏在地層里,開采礦產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讓我們通過實驗模擬開采金屬礦產的過程。
8.出示實驗材料。
9.按課本中的過程進行操作。
10.提問:實驗中泡沫塑料杯和熟石膏分別模擬什么?
11.課后完成記錄結果,課上交流:
A.(1)我們小組開采出來的礦物是:
(2)設計圖表,表示出本組開采的礦物名稱和質量
(3)概括出本組開采礦物的方法:
(4)將本組開采的結果與事前交給老師的信封中的相關礦物信息進行比較,比較的結果是:
(5)給本組開采礦物做一個廣告,讓更多的人了解它們的用途。
B.在制作和開采過程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將本組開采礦物的方法和過程與其他小組比較,誰的方法有效?
C.討論:當礦物從“礦石體”中開采出來以后,剩下的廢棄物就是“礦渣”,“礦渣”會對環境造成危害,想一想該怎樣處理?
D.評價學生活動。
附板書:
金屬的來歷(第二課時)
原料 鼓風爐 熔化的鐵 爐內成鋼 壓成各種形狀
【《金屬的來歷》科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金屬的教學反思03-19
科學下冊《水結冰了》教學設計09-06
初三化學《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教學設計范文(精選6篇)06-19
五年級科學《溶解與分離》教學設計02-23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六年級科學《相貌各異的我們》的教學設計03-02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