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教案設計參考
《燈》教案設計參考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領悟深刻哲理。
2.體味作者以“燈”為象征物,含蓄地表達思想感情的藝術構思。
3.分析文中意味深長的語句,品味本文文筆細膩、含而不露的語言特點。
能力目標
1.強化朗讀,感受巴金散文語言的含蓄風格。
2.尋找線索,把握文章思路。
德育目標
1.學習作者心系天下,憂國憂民,執著追求理想的精神。
2.樹立在人生逆境中不畏縮退卻,時刻充滿希望的堅定信念。
●教學重點
1.掌握詠物散文用象征手法所表現的含蓄之美。
2.理解本文的情和理。
教學難點
1.理解文章的思路是如何展開的,主題是怎樣一步步升華的。
2.把握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方法
1.討論點撥法。如對文章情和理的探討,先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教師點撥提示。
2.發現法。如對含蓄語句言外之意的解讀。盡量讓學生先提問題。
●教具準備
錄音機及課文朗誦帶;多媒體投影。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
1、看畫面,問:畫面上有什么?(油燈、電燈)
2、總結:這些都是燈。生活中,我們都離不了燈,假如以“燈”為話題寫一篇文章,你準備寫什么樣的主題呢?
3、請2~3名學生回答。
4、從正面點評學生的回答。
5、總結:看到“燈”,我們最先想到的是它能指路、照明;深一層的,會以此來寫燈某個方面的抽象作用:給人溫暖、安慰。這些都很符合題意,但立意都不太深刻。那么,怎樣挖掘燈的深層意蘊呢?巴金先生的散文《燈》也許能給我們一些借鑒。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吧!
二、探究學習:
(一)、自主學習: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如下:
A、文章寫了哪些燈?請按順序指出來。
B、讀了全文后,有何感想或疑問。
2、請學生回答:
A、文章分別寫了哪些燈?
明確①傍山建筑的平房里的燈光②風雪夜豆大的燈光③山腳的燈光④燈塔⑤長夜孤燈⑥火炬⑦一盞油燈⑧山那邊的燈
B、請2~3名學生談感想,提問題。
學生可能提的問題有:
①文章的思路為:眼前(1-6) 回憶(5) 眼前(8) 聯想(9-11) 回憶眼前,其中,眼前的燈和回憶的燈多次出現,思路不是很零亂嗎?
②文章依次所寫的這些燈有什么作用?為什么要寫這些燈?
③從開篇到結尾,作者的心情有何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④作者在文中表達了什么主題?
C、教師歸納:
①從正面點評學生的回答
②總結出重、難點問題:
這些燈各自有什么作用?
點這些燈的人各自出于什么目的?請按目的給燈分類。
(二)、合作探究:
1、目的:討論重、難點問題
2、要求:學生以四人為一組,分小組討論,每組的成員注意分工:
每兩個同學分析三種燈的作用和點燈的目的。最后小組匯總。
3、教師巡回引導,適時點撥或參與討論。
(三)、釋疑解難:
1、學生代表回答。
2、教師點撥
3、明確疑難:
A、燈的作用
燈 作用
具體 抽象
①傍山建筑的平房里的燈光 掃淡黑暗
②風雪夜豆大的燈光 指路
③山腳的燈光 安慰心靈
④燈塔
⑤長夜孤燈指引人生
⑥火炬
⑦一盞油燈 拯救生命
⑧山那邊的燈
B、按點燈人的目的給燈分類:
為自己點的燈(無意施惠)
分為三類 為親人、愛人點的燈(有意施惠)
為陌生人點的燈(不僅有意且完全為陌生人而點)
C、總結:
①文章寫了三類燈,告訴我們,總有人有意或無意點燈,而且層層遞進地寫出了燈的作用,它能安慰心靈,能指引人生,甚至拯救生命。那么這“燈”是什么呢?
②明確:燈象征著希望、信念、光明
③ 主題:
聯系時代背景:本文寫于1941年,當時日本帝國主義已經占領中國大部分國地,抗日戰爭已經進入相持階段。中國的抗日前途,在許多人看來,云山霧罩,撲朔迷離。
作者的心境:這些天里,籠罩在太平洋上的暗云緊緊壓住我的心,一定是它做了火種,我聽夠了嘆息和疑慮的詢問,我看夠了報紙上那些可怕的標題,我的心反抗著,我的信念堅定執著。我懷疑過“將來”嗎?我相信惡勢力的勝利嗎?我愿意在侵略者下面低頭嗎?不,這不可能。我的心始終在反抗。因此它燃燒起來了。
我無法使這顆心安靜,便找出放在箱子里的一疊舊稿,拿起筆來校改。夜悄悄地在窗外進行,燈里的油在漸漸地減少,我的兩只腳漸漸地變得不靈活了。就在這寒冷的冬夜里,我編好了這本小書。
……
這些不像樣的零碎的文章,都被一個信念貫穿著,那就是全國人民所爭取的目標:正義的最后勝利。因此我愿意把它們獻給讀者。 (摘自《廢園外后記》)
a、結合本文的寫作背景及燈的象征意義:
主題為:作品以“燈”為象征物,通過現實、回憶、聯想,寫燈給人們照明、指路,從而使人感到希望和光明,作者以此給人們點燃心中希望之燈,從中表達對抗戰必勝的信念。
b、提問:沖破特定政治和時代局限,《燈》中還包含著一個什么哲理?
明確:文章用象征的手法,含蓄地表達了人類向往光明、堅定信念、正義必勝的愿望,抒發生命需要精神支柱的感想。可以說,《燈》是一篇給缺少抗戰信心的人鼓氣的作品,也是一篇啟迪人們思考人生問題的作品。
(三)、探究:
1、巴金也是由眼前的燈寫起,為什么能夠寫出如此深層的意蘊來?
明確:作者運用了聯想的手法。由眼前的燈的作用回想起自己的經歷,進而聯想起歐洲古代的傳說和友人的故事,從而揭示了燈的象征意義。
2、“聯想”這種手法在寫作中經常運用。那么,下面這些詞語,讓你聯想到什么?
青松 白雪 魅力 瀟灑 (請任選一例談談)
3、總結,在今后的寫作中,希望大家多發揮聯想和想像,寫出有深意的文章來。
三、品讀鑒賞:
揣摩含義豐富的語言,體會含蓄美。
(一)、指出本文的語言特色:含蓄美
原因:時代社會背景和散文語言的表達特點。
(二)、要求學生分析重點語段的言外之意
1、品味語言
①大片的飛雪飄打在我的臉上,我的皮鞋不時陷在泥濘的土路中,風幾次要把我摔倒在污泥里。我似乎走進了一個迷陣,永遠找不到出口,看不見路的盡頭。
明確:此句意在說:“我”在現實中碰壁,對現實感到苦悶,找不到理想的出路。(關鍵詞語是“飛雪飄打”“泥濘的土路”“摔倒在污泥里”“走進了一個迷陣”“找不到出口”“路的盡頭”)
②幾盞燈甚或一盞燈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徹黑暗,可是它也會給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帶來一點勇氣,一點溫暖。
明確:此句意在說:“這光明,這希望雖暫時不能戰勝黑暗,但只要有一線光,一點希望,就可能給黑暗社會中的人們以鼓舞和溫暖,給渴望勝利的人們以勇氣和力量。”
2、總結品味語言的方法:
①抓關鍵詞,了解句子的表層意義
②結合時代背景
③結合文章主題,歸納言外之意
3、布置作業
要求做課后練習三,品味文章其他語段的言外之意。
四、研讀拓展
1、今天讀《燈》,我們更應該從哲理的層面去思考我們的人生問題,那么,文章哪一段能給你最深刻的人生感悟呢?原因何在?
2、2~3名學生發表觀點,暢談原因。
3、總結:燈光,它象征著人間的溫暖與美好的情誼,它象征著對生活的信念與希望。它可以給我們的心靈帶來安慰,它可以給我們的人生導航,它甚至可以拯救我們的生命。所以,在我們的人生中,一定要點燃那盞生命之燈啊!
4、拓展:
①投影:老舍《茶館》《駱駝祥子》
三毛《撒哈拉沙漠》
海明威《老人與海》
茨威格《世間最美的墳墓》
川端康成《雪國》《伊豆的舞女》
②設疑:這些作家都功成名就,有的在本國和世界文壇上具有崇高的威望,有的還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可是他們最后都以人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應了文中的哪一句話?為什么?
③明確:
“我們不是單靠吃米活著。”
或者由于精神的極度空虛,或者由于難以忍受病痛的折磨,或者由于自己的思想與社會不可調和……總之,他們自殺不是由于生存條件的原因,而是由于生命之燈,心中之燈的熄滅造成的。
現在,也有許多的中學生或大學生因為精神的原因,早早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些都告訴我們什么?④請學生齊答:
并明確:在我們的人生中,一定要在心中點燃一盞燈啊!
5、設疑:怎樣點亮心燈呢?
①(投影)請學生齊朗讀這段話: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②將來,在我們的生命中,肯定會遭遇到困難,或者厄運,那么,你該怎樣去做呢?
③請學生回答
④評價學生;
總結:請大家從現在起時刻點亮心燈,就象司馬遷他們那樣,不要放棄,不要絕望,就像巴金那樣,始終堅信,“在這人間,燈光是不會滅的”。
五、作業:以《點亮心燈》為題寫一篇文章。
【《燈》教案設計參考】相關文章:
風的觀測教案設計參考04-20
課文燈的教案(精選15篇)10-17
讓心飛翔教案設計01-24
教案設計:破釜沉舟07-19
《天窗》優秀教案設計06-08
《楊氏之子》教案設計02-11
認識南瓜教案設計02-11
白帆音樂教案設計01-25
食物的變質教案設計02-23
支教總結范文參考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