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陵導游詞最新范文
作為一位出色的導游人員,編寫導游詞是必不可少的,借助導游詞可以更好地宣傳景點,引導游客觀光游覽。導游詞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泰陵導游詞最新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泰陵導游詞最新范文1
循著時間的足跡,把握那卷波濤洶涌的《近代史》的脈絡,我和父母前來尋覓歷史上那位飽受爭議的光緒帝的最終歸宿。
八月的河北,驕陽似火,熾熱的空氣讓人望而生畏,但即使是這樣也擋不住我那顆好奇的心。正午之時,我們終于來到了清代的皇家陵寢——埋葬著數位帝王的清西陵。
這清西陵中分別埋葬著四位皇帝,分別是雍正、同治、道光、光緒,其中只有光緒帝的崇陵地宮被開,其它陵墓的地面布局都大同小異。時間緊迫的我們只選擇了雍正的泰陵和光緒的崇陵游覽。
我們首先來到了較近的泰陵。泰陵墓地宮未開,地面建筑也索然無味,唯一可以留給我們遐想的只有那巨大的封土堆和斑駁的城墻。我對這里沒有什么留戀,少頃便離開直奔崇陵。
光緒帝時清朝國力日衰,因此這陵墓在他死后也未很快修完,是在民國時期才陸續完工的,因此規模較小,但是它給我的真實感受卻好極了。在地面上的正殿里,陳列著光緒帝生前用過的各式用品,有金筷子、瓷器、掛飾等。我們游覽完后便進入了此行的重點——崇陵地宮。
這地宮由巨型條石砌成,密不透風,堅固無比。雖然如此,卻還是遭了盜賊的毒手。盜賊們從正門外出發,挖了二十多米的盜洞。在地宮前殿下破土而出。那盜洞看得我們觸目驚心。再往下走我們便正式進入了地宮,這里十分陰冷,與外面的氣溫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仿若開了空調一般。再往前走20米,經過一道石門便是光緒帝及其妃子珍妃的`棺槨停放地。望著這一幕,手指輕劃過寒冷的石壁,那段屈辱的時光不禁在我眼前浮現。光緒皇帝本想變法,卻慘遭失敗,最后被慈禧毒死。這樣的遭遇不禁讓人扼腕嘆息。他本想盡自己的最大之力改變這個國家,抵御外辱,拯救深淵中的清帝國,但事實證明:內部腐敗,最高統治集團勾心斗角,強敵壓境,侵略勢力虎視眈眈。這樣的局面是無法憑個人力量將其改變的,縱然他是一個年輕有為的皇帝。
參觀完地宮后,我真的希望這地宮可以將那陳封已久的往事永久埋葬,激勵后世的中華兒女們勇往直前,開創中華新篇章。
泰陵導游詞最新范文2
清泰陵整個陵寢分前后兩個部分,前部分是門、坊、碑、亭,后部分主要是殿宇和地下宮殿。五孔石拱橋是泰陵最前面的建筑,10.94米寬,87米長,拱高4.9米,由長方形青白石建成。五孔橋北,有巍峨高大雕工精美的三座石牌坊,一座居中橫跨神道,二座稍后,分列左右。大紅門是西陵的總門戶,門有三洞,設東西便門各一。
進入大紅門,面對宏偉的古建筑群,人們不禁會問:清王朝入關定都北京后,已在遵化縣馬蘭峪開辟了清東陵,為什么雍正不隨祖父順治,父親康熙葬在清東陵,而又另選陵址,在易縣新開辟清西陵呢?雍正,是康熙的第四子,愛新覺羅氏,名胤禛。生于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其母烏雅氏,即孝恭仁皇后。康熙三十七年封多羅貝勒,時年二十歲。康熙四十八年三月晉封為和碩雍親王,時年三十一歲。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崩于暢春園,十一月二十日,胤禛即皇帝位,時年45歲。第二年改元,年號雍正,于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崩于圓明園,卒年58歲,乾隆二年(1737年)三月初二葬于泰陵。
縱觀雍正的一生,他是我國歷史上勤政的皇帝之一。為頌揚他的功勞,于乾隆二年六月在大紅門北面建筑了一座圣德神功牌樓,高26.05米,黃琉璃瓦蓋頂,碑樓內地面中心有巨石臺基,雕有壽山福海和魚鱉蝦蟹,石基上臥巨型石雕狴兮(bixi)一對,各馱石碑一統。碑帽皆伏纏浮雕龍四條。碑額有“大清泰陵圣德神功碑”字樣,碑身鐫刻著滿、漢兩種文字,頌揚雍正的功德。在碑樓外的廣場上,四角各有石雕華表一根,高達12米,華表亦稱“桓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納諫或指路的木樁,而設在陵墓前的大柱又名“墓表”,四根墓表頂部,各蹲有石雕怪獸一尊,名曰望天吼,據說寓意是“望君出,盼君歸”,勸祭祀的君主及時回朝治理政務。墓表通身浮雕巨龍盤繞向上,加之如意云朵、云板,頗為壯觀。
過了圣德神功碑樓,是清西陵最大的一座橋梁——七孔石拱橋和石像生。五對石像生分別是獅子、大象、駿馬和文臣武將。這些石雕動物和人物以對稱的形式分別排列在神道兩旁,象征著皇帝的儀仗隊守衛在陵前。石像生又本姓阮,是秦始皇的愛將,身高丈二,智勇雙全,屢建戰功,大敗匈奴。阮翁仲死后,秦始皇深表哀悼,命工匠鑄一翁仲銅像,立于咸陽宮司馬門外,猶如英勇的衛士。后來,人們把陵墓前的石像生稱為“翁仲”。這些石像生各有寓意:文臣武將,均為皇帝的愛卿,把他們的石像置于皇帝的陵寢之中,表示君臣永不分離,心心相印。駿馬,是歷代皇帝征戰、行獵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坐騎。據說,雍正的曾祖皇太極一生戎馬,繼位以后,依舊人不解甲、馬不離鞍,他率領的鐵騎踏遍了白山黑水,統一了東北地區,被稱為“馬上皇帝”。在遼陽戰役中,他被明朝總兵李成梁圍困,幸虧戰馬善于馳騁才免予危難。清朝歷代皇帝對馬都十分鐘愛,所以,把馬的雕像置于陵前,象征帝王雖死,雄心尚存,開疆揚威,備以駿馬。大象溫順馴服,寓意皇帝廣有順民。石象背上還雕有寶瓶,謂之“太平有象”或“天下太平”,獅子兇猛,吼聲震天,象征著皇家勢力強大,威震天下。在古代,石獅子不但皇陵有,就是官府衙門和有錢有勢的家門前,也置放石雕獅子,以示權威。
穿過石像生,走過龍鳳門,經兩座三孔石橋,便進入宮殿區。首先映人眼簾的是一座神道碑亭,內有狴翕馱碑一統,碑面鐫刻著皇帝的廟號、謚號和徽號。再往北是隆恩門,門內,宏偉壯觀的隆恩殿居中,東西配殿分列兩旁,與隆恩門構成一個寬敞的四合院部局,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西配殿是喇嘛念經的地方。隆恩殿是陵區內最大的有三間暖閣,中間為明間,設神龕仙樓,掛帷幔、供奉帝、后牌位。西暖閣內安置寶床,床上設檀香憲座,供奉妃嬪牌位。皇帝謁陵時,帝、王、公皆素服,行大饗禮時,皇帝穿朝服,陪祭的王公百官亦穿禮服參加祭祀。
泰陵后寢院內還有二柱門、石五供、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地宮等建筑。石五供是皇家女眷祭把的地方,供臺分上下兩部分構成,上部有石香爐一樽居中,兩側各有石花瓶、石蠟扦分列,共計三種五樣供品,均用青白石雕成,故稱“石五供”。供座是由兩塊巨石雕成的須彌座,須彌座周圍有很多精美的雕刻圖案,如傳說中的“八仙”圖案等。
石五供祭臺之北,屹立著方城、明樓,是整個陵區最高的建筑物,雄偉壯觀的方城,把精巧多姿的明樓高高托起,鑲嵌在湛藍的晴空里,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明樓內有石碑一統,碑基為須彌座,游龍浮雕,施有五彩,碑身以朱砂涂面,碑面用滿、漢、蒙三種文字刻著“世宗憲皇帝之陵”字樣。方城兩邊有高大的城墻,繞墓一周叫寶城。寶城中間隆起的巨大土丘,便是雍正皇帝的墳墓,名字叫寶頂,泰陵寶頂面積為3600多平方米,在西陵諸寶頂中面積最大。寶頂下面便是工程浩大的地下宮殿。地宮內除埋葬著雍正皇帝外,還附葬著孝敬憲皇后和敦肅皇貴妃。
泰陵的建筑歷時有八年。泰陵是清西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陵墓,也是西陵陵園的核心部分。前后有三座高大精美的石牌坊和一條寬達十多米、長五公里的神道,通貫陵區南北。神道兩側的石像生有石獸三對、文臣一對、武臣一對。泰陵石像生采用寫意的手法,以濃重粗大的線條,勾劃出人物和動物的形象,再用細如繡花的線刻,表現細節、花紋。體現了清代石雕藝術獨到的雕刻技法。
泰陵主體建筑自最南端的火焰牌樓開始,過一座五孔石拱橋,便開始了西陵最長的神路——2.5公里長的泰陵神路,沿神路往北至寶頂,依次排列著石牌坊、大紅門、具服殿、大碑樓、七孔橋、望柱、石像生、龍鳳門、三路三孔橋、謚號碑亭、神廚庫、東西朝房、東西班房、隆恩門、焚帛爐,東西配殿、隆恩殿、三座門、二柱門、石五供、方城明樓和啞巴院、寶頂等建筑。
【泰陵導游詞最新】相關文章:
精選泰陵導游詞04-12
最新導游詞04-24
最新導游詞06-17
最新的桐廬導游詞_導游詞11-25
水鄉最新導游詞03-31
鼓山最新的導游詞01-25
徐州的最新導游詞01-25
明孝陵最新的導游詞01-25
幽默最新導游詞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