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之狂想曲作文1600字
作者:高一(12)丁上時間:2017-08-04
我望著那個點,我在一片漆黑中望著那金一色的一點,有且是我如今唯一能用肉眼看到的那個點。我感覺到,在這個只有我和那點共享的世界里,我之所以能看到它且只能看到它,是因為它能望見我且只能望見我;而之所以我看它只是一個點且是一個很小的點,看似是由于我和它距離很大的緣故,說不定它比我大多少倍呢!
可是,如果那點真的很大,而我確實過于渺小,那它怎么還能注意到我呢?就像一個葡萄球菌和一個人相處,一只蘋果放在地球表面一樣,后者怎會留意前者呢?
不,一定會的,一定會有影響的。當你發燒惡心打噴嚏時,不就是那葡萄球菌在向人證明自己還活得很好?當一只蘋果成熟墜落時,不就是告訴人們它在和地球吸引,從而孕育了“引力”——這個受爭議的事實?更何況在這個只有我倆的世界里,我所擁有的蝴蝶效應該會更大,其影響也必定是增倍的。
或許有人會問:“說不定是你很龐大而那點很小罷了,其實你們的距離是很近的啦!”
是的,也許會是這樣,但無論如何,無論我和那點誰更渺小,只因為我能看見它,這才證明了它的存在,而就因為我看到了這個真實存在的小點,這又更證明了我個人的存在(或許那點也是這么想的吧)。這么一來,我的存在也就意味著它的存在,它的存在也就意味著我的存在,我們是互相證明,互相支持的,是互相依賴,互相勉勵的。更進一步說,或許我就是它,而它就是我——這也說不定,只是我和那點的關系就如同意識與大腦,誰又能具有天生就了解自身大腦結構的意識呢?
也許有人就會再問:“說不定,你和那點兒都一起不存在,是完全消失于世的!”
這很有可能,就如同金魚理論所說的那樣,我正處在看似真實的虛幻中。但我想那人一定忽視了一點:即使我和那點都不存在于這個世界,但既然我能感覺到它,且它也能感覺到我,我們雙方就已經能組成一個世界了,無論這個世界是大是小,都會是我和它存在且真實存在的條件之一。
我望著那點兒,我們仍處于失重的游離中,沒有東南西北,沒有上下左右,但我仍然執著地望著它,是因為且完全因為如果我不看著它,我與那點兒的世界就被完全分成兩個世界,此時就沒有仍何事物可供我感知了,這意味著我要,且它也要從這個世界上完全消失了(當這個世界只剩下唯一一個事物時,存在的意義也就完全消失)。
這時,有人會接著問:“既然你這么想存在,那你存在的道理是什么,你的存在只是為了你自己嗎?”
“人為己而存”是不會有異議的,但其實質卻是為了他人而存在的。如果我消失了,那么這個世界上本與我共存的那個點的存在還有什么意義,它會怎么樣,難道一個事物有資格決定另一個事物是否能存在嗎?既然我和那點兒共存過,且我和那點兒也需要共存著,那么我的存在也就是那點兒的存在,我就是為了那點兒的存在而存在的!
我心依舊,那點仍然。它在我的視線盡頭閃爍著、波瀾著,冥化著思想,蓄容著力量,散發出柔和的金色的光,欲泯滅,又似新生,不停地變幻著,盡情地展示著它的美……我感到暖暖的,感到它為存在的渴望——并渴望永遠永遠地存在下去。
我陶醉其中,慶幸著自己“為點而存”的抉擇,這時又有人發問了:“美好的事物啊,但這是不可能永遠地存在的,你想過你們的開始或結束嗎?”
的確,這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一切理論都在世界的奇點而喪失,因此未來是不可預知的,由于我們很難超越這個世界所在的全息圖,所以想找出開始一切的第一推動力是希望渺茫的,我們似乎只能把類似于“物乃由死物而生,為生物而死”這樣無限循環的世界觀放入腦中了。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就這個只有我與那點組成的世界而言,這個世界的所有秘密就統統投影在我和那點所組成的全息圖上,而對于我來說,我現在只要去探索那個點,描述一切·“現實”,就能知曉一切,搏得真知了。
于是,由此而來的千千萬萬個“IWONDER(我想知道)”就會造就千千萬萬個“WONDER(奇跡)”,釋放了我生命中千千萬萬個價值,使我的存在更有了千千萬萬的保障!
所以真相就是那個點。
可是,如果那點真的很大,而我確實過于渺小,那它怎么還能注意到我呢?就像一個葡萄球菌和一個人相處,一只蘋果放在地球表面一樣,后者怎會留意前者呢?
不,一定會的,一定會有影響的。當你發燒惡心打噴嚏時,不就是那葡萄球菌在向人證明自己還活得很好?當一只蘋果成熟墜落時,不就是告訴人們它在和地球吸引,從而孕育了“引力”——這個受爭議的事實?更何況在這個只有我倆的世界里,我所擁有的蝴蝶效應該會更大,其影響也必定是增倍的。
或許有人會問:“說不定是你很龐大而那點很小罷了,其實你們的距離是很近的啦!”
是的,也許會是這樣,但無論如何,無論我和那點誰更渺小,只因為我能看見它,這才證明了它的存在,而就因為我看到了這個真實存在的小點,這又更證明了我個人的存在(或許那點也是這么想的吧)。這么一來,我的存在也就意味著它的存在,它的存在也就意味著我的存在,我們是互相證明,互相支持的,是互相依賴,互相勉勵的。更進一步說,或許我就是它,而它就是我——這也說不定,只是我和那點的關系就如同意識與大腦,誰又能具有天生就了解自身大腦結構的意識呢?
也許有人就會再問:“說不定,你和那點兒都一起不存在,是完全消失于世的!”
這很有可能,就如同金魚理論所說的那樣,我正處在看似真實的虛幻中。但我想那人一定忽視了一點:即使我和那點都不存在于這個世界,但既然我能感覺到它,且它也能感覺到我,我們雙方就已經能組成一個世界了,無論這個世界是大是小,都會是我和它存在且真實存在的條件之一。
我望著那點兒,我們仍處于失重的游離中,沒有東南西北,沒有上下左右,但我仍然執著地望著它,是因為且完全因為如果我不看著它,我與那點兒的世界就被完全分成兩個世界,此時就沒有仍何事物可供我感知了,這意味著我要,且它也要從這個世界上完全消失了(當這個世界只剩下唯一一個事物時,存在的意義也就完全消失)。
這時,有人會接著問:“既然你這么想存在,那你存在的道理是什么,你的存在只是為了你自己嗎?”
“人為己而存”是不會有異議的,但其實質卻是為了他人而存在的。如果我消失了,那么這個世界上本與我共存的那個點的存在還有什么意義,它會怎么樣,難道一個事物有資格決定另一個事物是否能存在嗎?既然我和那點兒共存過,且我和那點兒也需要共存著,那么我的存在也就是那點兒的存在,我就是為了那點兒的存在而存在的!
我心依舊,那點仍然。它在我的視線盡頭閃爍著、波瀾著,冥化著思想,蓄容著力量,散發出柔和的金色的光,欲泯滅,又似新生,不停地變幻著,盡情地展示著它的美……我感到暖暖的,感到它為存在的渴望——并渴望永遠永遠地存在下去。
我陶醉其中,慶幸著自己“為點而存”的抉擇,這時又有人發問了:“美好的事物啊,但這是不可能永遠地存在的,你想過你們的開始或結束嗎?”
的確,這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一切理論都在世界的奇點而喪失,因此未來是不可預知的,由于我們很難超越這個世界所在的全息圖,所以想找出開始一切的第一推動力是希望渺茫的,我們似乎只能把類似于“物乃由死物而生,為生物而死”這樣無限循環的世界觀放入腦中了。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就這個只有我與那點組成的世界而言,這個世界的所有秘密就統統投影在我和那點所組成的全息圖上,而對于我來說,我現在只要去探索那個點,描述一切·“現實”,就能知曉一切,搏得真知了。
于是,由此而來的千千萬萬個“IWONDER(我想知道)”就會造就千千萬萬個“WONDER(奇跡)”,釋放了我生命中千千萬萬個價值,使我的存在更有了千千萬萬的保障!
所以真相就是那個點。
上一篇:這個夏天作文1100字
下一篇:何似當年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