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作文精品[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重陽節的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重陽節的作文1
據說,晉朝時,今河南汝南古上蔡地區,有個名叫桓景的學道的人,他的師傅費長房真人對他說:“九月初九,你家有難,你趕快回去,叫家里的人用絳紅色布做成香袋,裝上茱萸系在手臂上,登上高處,喝菊花酒,就可消禍。”桓景依照師傅的指點,是日舉家登上座落在蔡國故城西面城垣的一處叫做名岡山的'至高處避禍。傍晚歸來,發現家中的家禽家畜全都死了。費長房知道后說:“這些雞鴨牛羊狗已經替你們受災了。”xx年重陽節,國家郵政局專門發行了一套特種郵票來紀念這個傳統的節日,并把《重陽節》特種郵票的首發式定在河南省的上蔡縣舉行,這時,民俗中重陽節的源頭地才為我們所知道。xx年底,中國民俗協會正式將上蔡縣命名為“中國重陽之鄉”。
唐宋開始,中國綜合國力增強,人們生活狀態的安定和改善,使大家不僅關注目前的現實生活,而且對未來生活給予了更本質的祈求。長生與延壽,逐漸代替了消極的避邪消災與追逐功利的步步登高。
在近兩千年的流傳中,經過不斷的傳承、選擇、優化和賦予,它形成了我國乃至華夏文明波及到的地區,獨具特色的宣泄思鄉思親和祈壽的民俗活動。從陳樹填詞、朱德榮作曲、歌手陳少華唱紅的流行歌曲《九月九的酒》:“又是九月九,重陽夜難聚首,思鄉的人兒飄流在外頭。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憂,回家的打算始終在心頭。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他鄉沒有烈酒、沒有問候;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親人和朋友,舉起杯、倒滿酒。飲盡這鄉愁,醉倒在家門口。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噢——”中,我們同樣感受到那種濃濃的思鄉之情,感受到那種濃濃的思親之情,它同樣不知道牽動了多少游子的羈旅之心。
今天的重陽節又有了新的含義,我國把重陽節定為“敬老日”,取九乃大數,寓意健康長壽,將傳統與現代結合,賦予重陽節敬老愛老的新內容。作為傳統佳節,古往今來,人們都在這一天,開展敬老祝壽和登高遠望的活動。
重陽節的作文2
金秋十月,稻谷飄香。2020年重陽佳節如期而至。我們迎來了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又是尊老,愛老,助老的節日。當然,敬老愛老絕不是重陽節這一天的事,日常生活中的我們也應該幫助老人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多給老人一些心靈上的`關愛。
重陽節的這一天,激動的心使我早早就起床了啦!首先,我來到爺爺奶奶身旁說聲:我愛您們。有點不好意思的我說完快速跑開了。吃完早飯,我和妹妹幫起奶奶洗衣服,拖地、整理沙發,忙得不亦樂乎。原來,奶奶媽媽每天都要干這么多活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挺辛苦的。快到中午了,我讓媽媽妹妹陪爺爺奶奶看電視,聊聊天,有我在家,我就會讓爺爺奶奶享受天倫之樂。我和爸爸進廚房做飯,爸爸主廚,我配菜,一起努力地忙活起來,聽見外面笑聲不斷,我的心里無比開心。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奮戰,我們大告成功,做出了一桌美味佳肴,爺爺奶奶直夸我長大了,懂事了,知道孝敬長輩了。我們一家四口一起舉杯敬爺爺奶奶,爸爸說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在一起很快樂,如果每天都能這樣就太好了。爸爸有點含蓄,沒有完全表達的話語就是:您養我小,我養您老。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天經地義的事喔!
午飯后,我和爸爸商量好幫爺爺奶奶洗腳,我端來一盆水,爸爸拿來一條毛巾,開始幫爺爺奶奶洗腳,一邊洗一邊聽爺爺講爸爸小時候的故事,爺爺說看著你們這樣我很開心!洗好后,我和爸爸幫爺爺奶奶捶背、按摩,不一會他們睡著了,估計是太享受了吧。我幫他們蓋好被子,關上門,讓爺爺奶奶睡個美美的午覺。
時間過得很快,我們要回家了,跟爺爺奶奶說我們下周末再回來看你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我們都要做一個學會感恩,珍惜生活的人。
重陽節的作文3
重陽節陰歷9月9日,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中國古人以九為陽數,9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有老人節之稱。
重陽這一天,大家賞玩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游歡飲。
關于重陽節的來歷,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東漢方士費長房對他的弟子桓景說:9月9日你們家有大災難,假如用紅色的囊袋盛茱萸,掛在臂上,登高山飲菊花酒,就可以免禍。桓景到那天就率領全家老小到山上避難去了,等到晚上回來的時候,發現家的雞犬全都去世了。從此,大家每到9月9日就去登高避邪,于是沿襲成俗,遂成佳節。
重陽登高,是節日主要風俗。歷代以來,漢族官民到9月9日全都成群結隊去爬山登山。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干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仿制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避災之意。
登高受人看重,尤其是受老年人看重的另一個緣由,是高有高壽的意思,因此大家覺得登高可以長壽。
重陽節還有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風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種中藥植物,氣味辛烈,中國古人覺得折以插頭,可以預防惡濁邪氣的侵襲;燃熏后可以避蟲咬,在這百足之蟲,死而未僵之時,熏佩以避之,猶似端午節熏雄黃一樣,是非常符合傳統衛生習慣的。
菊花是中國一種歷史悠久的名花,除重陽賞菊外,還具備食療價值。因而古人在食其根、莖、葉、花的同時,還用來釀酒。晉代菊花酒制法是:采菊花莖葉,雜秫米釀酒,到次年9月始熟,用之。
明代,菊花酒是用甘菊花煎汁,同曲、米釀酒。或加地黃、當歸、構相諸藥方佳。明代醫藥家李時珍說菊花酒具備治頭風,明耳目,去痿痹,消百病的療效。
重陽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種節令美食,在重陽節食用。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的意義。
重陽節的作文4
重陽節的一天,秋高氣爽,天清云淡。爸爸約了朋友一起去爬玉泉山,也帶上了我。
我們很快就來到了山腳下,映入眼簾的正面墻壁中央書寫著“玉泉山公園”五個漂亮的大字。我們把車停在山腳下,沒找到爸爸約的人,于是我們便自己先上山了。剛開始,我沿著石階飛快的向上跑著,可以說是三步并做兩步,心里想:玉泉山不是很陡,容易的很,看我跑得多快。爸爸遠遠地被我甩在后面,我仿佛看見了山里的大樹在向我招手;石階旁的小草在向我彎腰;聽見樹上的小鳥對我唱著歌……他們都好像在贊美我的飛快的速度。可是沒跑多久,我的腳步就逐漸慢了下來,邁不開步伐了。
爸爸不緊不慢地趕了上來,看見我這個樣子,有點幸災樂禍地對我說:“怎么樣,你不是挺會跑的,‘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不懂得全盤統籌考慮安排的結果就是這個下場。”
我豈能服輸:“還不到最后時刻怎么見分曉,雖然現在有點累,但我最終還是會到山頂的,不信你等著瞧。”
“有這種拼博精神難能可貴,要保持下去,更要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氣魄。”爸爸鼓勵我。
就這樣,我走走跑跑,累了就慢慢走,走了一會兒又開始跑,始終沒有停下腳步,很快到了半山腰,我已經累得有點虛脫了,抬起腳好像有千斤重,邁不開腳步,走一步就會鉆心痛。爸爸又說:“既然你累了,就休息一會兒吧!我在上面等你。”
“我才不要呢!”我還是堅持努力的往上挪著不聽使喚的腳,真是變成了兩步都要分作三步走了。這時候,大樹、小草、鳥兒好像都在看我的`笑話了。
慢慢地,終于熬到了山頂,在山上平地的健身器材處,我聽見了陳勁航弟弟的呼喊聲:“你今天怎么這么慢,我都到很久了。”
“爬山真是太累了。”我說:“能不慢嗎?你看我,雙腿你灌了鉛一樣。”
陳勁航卻不當做回事:“這山一點也不高、不陡。你看我都沒什么汗。”說著還扒開衣服給我看。
爬玉泉山讓我有了新的收獲:爬山不但要堅持不懈,還要合理安排好體力。
重陽節的作文5
“重陽節?今天是重陽節?哈哈!早忘記了哦!”說到重陽節我便想起王維的那首“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來。
今天是重陽節,也是第112個老人節。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敬老祭祖,傳統的重陽節是一個詩意又溫馨的節日。但在浮躁,匆忙的經濟市場生活工作中,重陽節的高潮正隨著金秋的過去而慢慢的退去。
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在家鄉,重陽節雖沒有什么山珍海味,但插茱萸,吃糍粑是很普遍的。只記得每年重陽節的時候,奶奶就會宰殺自己養的雞鴨,并且通知所有的姑姑、伯父們前來享用。其實反哺之情,人人都有。但有多少人能體會此時的父母親自宰殺牲口聚集子女享用的真實用意呢?當我再次看到這一對坐在家樂福門口正在歇息的老大爺、老太太,他們攜著手,顯得無比的親近。他們對重陽節有這深厚的感情,子女們成天忙于工作,他們也只有兩個字“理解”。今天購買點好東西,晚上等他們回來吃個團員飯。很多人不知道父親節,也遺忘了母親節。“祖先可真堅強日曬雨淋卻始終堅定不移我們要學習祖先這種好精神讓自己也像祖先這樣堅強!”
爸爸.伯父們在吃力地鏟雜草累得大汗淋漓。我呢?卻在郁郁蔥蔥的荔枝樹下乘涼。一邊哼這動聽的.小曲,一邊做“樹葉小喇叭”,做好“樹葉小喇叭”后,我像一只快活的小夜鶯,快活的吹起來,融入大自然的懷抱中。“嘀嘀嘀……嘀嘀嘀……”我又像一名出色的笛手,正為大家表演。
看見妹妹在太陽底下“烘烤”,心疼啊!畢竟她是我的妹妹,我可不忍心,便摘了幾條樹藤子編織草帽,先用藤子繞著卷起來,然后,靈巧的雙手用樹葉綁在藤子上,哈哈!一頂精致的草帽就這樣做好了。我呼喚妹妹過來,把草帽放在她頭頂,她竟然撅著嘴說:“這帽子戴起來很癢,我不要.我不要。”真憤怒,辛辛苦苦為她做的草帽,她竟然不戴!
太陽的光芒十分強烈,午時已,該回家了。
一路上,微風牽著我們的手,伴隨我們向回家的路上走去。
重陽節的作文6
九月初九,中華傳統佳節——重陽節。這個節日在秋季,天高氣爽,正是登高賞秋的好時節。古時候,人們在這一天都會登高遠眺,觀賞秋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同時,這一天也是敬老尊賢的日子,人們會尊敬長輩,表達對老人的敬意。因此,重陽節又被稱為老人節。我們應該珍視這個傳統節日,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
我國唐朝的大詩人王維,曾作過一首關于重陽節的詩,名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描繪了在重陽節這個傳統節日作者對親人的加倍思念。
今年重陽節,我和家人一起前往香山,想要感受重陽節的傳統文化。我們沿著山路緩緩行走,迎面而來的.清風讓人心曠神怡。眼前的景象美不勝收,許多樹木在秋日里變得格外斑斕,仿佛置身于畫中。不久后,我們看到很多老年人都在攀爬山路,似乎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特別的日子。終于,我們登上了香山頂峰,看到許多老年人聚集在這里慶祝老人節。有的在唱歌,有的在跳舞,他們用自己熱愛的方式慶祝著。其中,一個老爺爺坐在凳子上拉著手風琴,演奏著《歡樂頌》。旁邊的幾個老奶奶則拿著小镲和小鼓,為老爺爺伴奏。這個小樂隊的演奏讓人陶醉,樂曲優美動聽。周圍的老年人被吸引過來,跟著這個小樂隊盡情地唱著、跳著,仿佛回到年輕時代。這場景讓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與傳統節日的意義。
游覽完香山,我和爸爸媽媽就出發去了奶奶家和姥姥家,把我們深深的祝福送給了老人。按照每年的習俗,今年重陽節村委會又給爺爺奶奶發放了慰問品,這體現出全社會對老人的關心和關愛,敬老、愛老之風傳遍了神州大地。
昔日重陽節“又見花糕處處忙”的景象也已不見。但時逢佳節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鄰居在庭院吃著花糕,喝著清茶說笑聊天的溫馨,思念童年一起歡笑玩耍的小伙伴。
重陽節的作文7
自古以來,中國便把“九”這個數字視為陽數,九月初九,兩陽相聚,便把這天定為“重陽節”,又因為“重陽節”是老年人過的節日,所以,又把這天稱為“老人節”。
九月初九重陽節這天,家人相聚,一起登高望遠,插茱萸葉子,飲菊花酒,在歡笑聲中度過這一天,孟浩然的《過故人莊》:“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王維的《九月九憶日山東兄弟》中“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都給我們描述了的先輩過重陽節的溫暖幸福的情形。但是是,今日的重陽節,已經失去了往日的風采。
盡管日歷上鮮紅的九月九日下面清晰地標注著“重陽節”,但是是絕大多數人家中卻沒有一點過節的氣氛的影兒。不少老人依舊呆在屋中,洗衣做飯,替兒女子孫分憂。巍峨挺拔的大山上寂靜無聲,只有偶爾傳出的幾聲風吹樹葉的聲音記錄著昔日重陽的歡聲笑語。學生父母們口中吟誦著“遍插茱萸少一人”,最后卻連“茱萸”到底為何方神圣都不知道;孩子們像寶貝一樣捧在手里的東西不是獻給老人們的一杯清茶,而是一本厚厚的語文書……這一切的一切,無不告訴華夏子孫正在淡忘這個中華的傳統節日。
如今,已經邁入信息化社會的我們,是否真的不再需要傳統社會的習俗了呢?父親節、母親節、教師節、重陽節……這些為我們身邊最親近、給予了我們最多關愛的人所設立的節日,真的不需要了嗎?恰恰相反,這些節日中所包含的親情倫理道德,這是我們這些人最需要學習的.。孝敬長輩,為其分憂,是我們在重陽節這天最應該做的,也是我們每天的必修課。因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值得欣慰的是,在重陽節這天,仍有不少人還記得它——這個老人的節日。在大山里側耳細細傾聽,還能聽見腳踩在落葉上的沙沙聲;老人的耳畔,還回想著女兒的祝福之音;在一些家人的陽臺上,撒著兩三顆茱萸桿和黃中帶青的茱萸葉子;在一些孩子的日記本上,字跡中還能看見“歡度重陽,為爺爺奶奶做事”的記錄,在老人的床頭柜上,慢慢的茶杯里飄出了縷縷菊花的清香氣息……
重陽節,希望在不久之后的九月初九,會重新飄起菊花酒的氣息,響起老人們的歡笑,拾起兒女的孝心,更拾起的是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美德和悠悠的燦爛的歷史文化。
重陽節的作文8
秋高氣爽,菊花飄香,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又到了。
這一天,我們在馬老師的帶領下,帶著香甜的重陽糕和親切的問候,來到了老年公寓看望這里的老人們。剛走到大門口,就聽到一陣清脆響亮的歌聲,原來老奶奶們在練習唱歌。她們專注地唱著,唱到動情處,神采飛揚,容光煥發,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似乎年輕了好幾歲。我們站在原地聽得入了神。
歌聲漸止,我們微笑著迫不及待地走過去,爭先恐后地擁向這些怡然自得的老人們。我看到一個滿頭銀絲的老奶奶正準備拎起水壺,便快步走上前去,接過來倒好水遞給了她。老奶奶愛撫著我的頭,說:”好孩子。“我邊幫她理著床鋪,邊陪她聊起了天:”老奶奶,你在這兒還習慣嗎?“老奶奶滿面春風地點點頭:”我在這里很幸福啊!因為我們這兒有音樂室、健身室、電影室等活動室,社區對我們很照顧,還有你們這些孩子們經常來看望我們,能不快樂嗎?“
”您年輕的時候是做什么工作的?“她一臉遺憾地說,”我以前一直希望自己能當上一名教師,可是學習不好,沒能實現自己的夢想。這是我一生的遺憾。“這時,另一位老奶奶回過頭來,笑意盈盈地說:”孩子,你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做一個可以實現自己夢想的人。“我聽了連連點頭,拿出準備好的重陽糕,對老奶奶說:”奶奶,送給您,祝您健康長壽!“老奶奶高興地把我摟進懷里,我甜甜地笑了……
隨后,我們和老人們一同來到音樂活動室,為他們表演了精心準備的節目,有異域風情的'拉丁,悠揚抒情的電子琴獨奏,活潑歡快的小合唱……爺爺奶奶們邊看邊和著音樂拍手,看到他們露出開心的笑容,我們心里很溫暖。
臨別的時候,老奶奶們邁著蹣跚的腳步把我們送出好遠好遠,她們戀戀不舍地說:”孩子們常來呀,我們會想你們的!“
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語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讓我們一起關愛身邊的老人。”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愛,會讓世界變得更美麗!
重陽節的作文9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秋高氣爽,菊花怒放的季節迎來了今年10月19日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陽節,也是中國傳統的老人節。在這一天是讓老人們登高休閑更是為了讓人們發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我的奶奶是一位退休老師,學校在這一天給她祝壽,不僅安排了精彩的節目與慶祝禮儀,還送給她一個精美的大蛋糕呢!晚上,奶奶請全體家人一起到“老家”吃頓團圓飯,也順帶著過重陽節。18:00左右,二伯、二伯母,哥哥與我的一家都到齊了,晚餐開始了,奶奶燒了一桌子她拿手的好菜,有紅燒雞肉,糖醋昌魚,陽澄湖大閘蟹等……餐桌上是色香味具佳,看得我眼花繚亂,口水直流,忍不住不客氣的先吃起來了。大家邊品嘗美味的`菜肴,邊談著一些天南地北的三海經,說說笑笑,有多么的親熱又是那么的與諧啊!接著我們舉起酒杯,為奶奶慶祝生日。
大家酒足飯飽后,一起在大廳看起有關重陽節的電視節目,我與哥哥可閑不住了,為了能使爺爺奶奶過一個快樂的節日,我們負責給他們捶捶背。過了一會兒,奶奶把大家又召集在餐著前,猜猜我們要干什么呢?吃蛋糕呀!我把蠟燭先插在蛋糕上,哥哥把燈點關了,然后由二伯把一個蓮花式樣的蠟燭點著了中心,“啪!”,那朵蓮花奇妙的開放了,大家都被嚇了一跳,但緊接著美妙的生日歌音樂響起來了,家人個個笑逐顏開的隨著音樂唱了起來,奶奶露出了激動的神情,等蠟燭吹滅,二伯母親手把大蛋糕切成一小份的分給大家吃,甜蜜的奶油香濃的蛋糕,真誘人啊!哥哥一口氣吃了三快,還變成了一只名副其實的:“大花貓”當然我也好看不到哪里去。最后母親給奶奶與爺爺各做了一碗長壽面,我搶先祝福一聲:“祝爺爺奶奶福如東山,壽比南山”。他們笑了,笑的那么滿足,那么慈祥,那么快樂。
這是一個我過得最愉快,最有意義的重陽節。
重陽節的作文10
一千多年前的今天,杜甫登高遠眺,面對蒼穹吟出了千古絕唱——《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便插茱萸少一人”歷史的煙飄云散,又是一年重陽。也代表著:尊老,愛老,敬老。
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賞菊,佩茱萸,祭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流傳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于重陽節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菊和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活動的兩大主題活動。
一想到敬老,我們就想:無非就是給老人捶捶背,洗洗腳,揉揉腰。覺得很簡單,就做做就可以敷衍過去了,那你們想過沒有?平常,爺爺奶奶最疼的就是我們。有好吃的舍不得吃留著給我們吃。有好喝的舍不得喝給我們喝。我也從來沒有看見年年爺爺奶奶給自己添幾件新衣服。卻拿兒女穿舊的穿。也從沒見爺爺奶奶。揮霍的買許多貴重的東西從來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卻把剩下的錢給我們買零食。更沒見過爺爺奶奶哪一天放學接我誤了點。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著。不讓我們在校門口干著急。
記得上小學時,那是一個秋天,天氣轉冷,爺爺總是問我:“穿那么少,冷不冷?”這時,我便會不耐煩的轉過頭去,煩躁的說上一句:“不冷不冷!”心里還不住的埋怨爺爺太啰嗦。往往我來不及聽爺爺說完這句話,就插上一句:“知道了”。就覺得整天聽著一句話,耳朵都要快聽出繭子了,可是現在想想真是不應該啊!他們日夜操勞,嘔心瀝血,為的`都是我們能夠健康成長。
在重陽節這一天。為感謝爺爺奶奶對我的愛,我細心地做了一張美麗的賀卡給爺爺奶奶。并幫助他們打掃衛生、洗菜、洗碗。爺爺奶奶頓時喜笑顏開。臉上掛著微笑。眼眶里卻流著感動的淚水。看到這,我的眼眶也紅了起來。
真正關心老人,不只是在乎形式,在節日的時候才表達關懷,而是要用心去理解他們的不易,平時多幫老人多做做家務,和老人聊聊天,也是最好的孝道。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真正為老人做點實事吧,少些沽名釣譽的虛浮吧!
重陽節的作文11
步入秋天的純靜,金風送爽、菊花飄香也隨之而來,這時一年一度的重陽節也如期而至。
“重陽”乃是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故此又稱為老人節。重陽是一次孝道的詮釋,還是一次民族的象征,更是一次中華美德的深化! 重陽節是一個文化底蘊極深的日子,是一種悠遠歷史孝道的體現,豐富的民俗充實著節日的情趣。慶祝此節一般會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其中重陽賞菊乃是家喻戶曉,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菊又是長壽之花,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又名久花,意為長久之花,賞花只為愿老人們長長久久、健健康康,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重陽不僅有傳統文化的延續,還有中華美德的呈現。“孝”是做人之根本,“百善孝為先”。不由得憶起重陽那天,我懷著愉快的心情,踏著明媚的.陽光走出校園。夕陽西下,落日的余暉染紅了半邊天,形成赤朱丹彤的錦緞懸掛在碧藍的天空中,此情此景引人入勝、耐人尋味。
我回到家中,激動的心情難以抑制,一想到今天是重陽節,一想到今天很快就可以給我在湖南的奶奶打電話送驚喜時,心中高興起伏的情緒便不禁一漲再潮。但不知為何,拿到手機后我的心會如此跌宕起伏?一想到奶奶把我帶到這么大,我的喜怒哀樂都是她在慰藉,一想到這,感動的淚水便溢滿眼眶、奪眶而出。我默默地把眼淚拭去,撥號打電話給奶奶。我祝愿道:“奶奶,祝您敬老節快樂!”奶奶聽后,高興地說:“哦,謝謝你,我的寶貝靈兒!”我便又問:“那您身體好嗎?”“好得很,謝謝寶貝掛心啦!”她應道。于是我們暢談許久。雖然我們遠在天邊,但重陽卻把我的心意傳達與她。重陽是孝的展現,更是彼此心的溝通。
重陽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關愛、尊敬每一位老人,愿他們在這同一片藍天下身心健康、安享晚年!
重陽節的作文12
陰歷9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是“老人節”。老大家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訓練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
重陽節已經過了,也不知曉大伙在重陽節中為家里的老人做了些什么,那樣大伙就先聽聽我在重陽節中做了哪些。
重陽節那天,我在放學回家路上我猛然間想起來今天是重陽節,我還沒有想好送給奶奶什么例禮物呢。我躡手躡腳地走進房間里放下書包從儲蓄罐里拿出我所有些“私房錢”,因為平常大手大腳地花費,所以,嘿嘿,錢也沒多少,這里我也不好意思說。正當我拿著錢“偷偷摸摸”走出家門時,奶奶叫住了我:“乖孫子,到什么地方去啊,鬼鬼祟祟的。”“沒事,我出去運動一下。”說著我像作賊被其他人發現似的奪門而出。
一路上我不停地在考慮,我就這么點錢能買些什么呢。眼看天氣愈加冷了,奶奶只忙著給家人編制毛衣手套,自己一直說熬一熬就過去了。我去給奶奶買一雙手套吧,如此奶奶打毛衣時就不會感到手冷了。
我來到專門買紡織品的`商店一看,這里稍微好一點的手套就要賣到一百多元,的更不需要說了。我看看手里攥著的錢,正籌備垂頭喪氣地離開時,售貨員阿姨叫住我,和藹地問我來買什么,我沮喪多地說:“今天是重陽節,我來為奶奶買雙手套,可惜我錢太少了,買不到。”阿姨親切地拍拍我的小腦瓜,說:“你真是一個孝順長輩的好小孩,就沖著你孝順這一點上,我給你打折。”我如在黑暗中看見了曙光,那股興奮勁又從我心底出現來,“謝謝阿姨,謝謝你!”我挑了雙有山羊圖案的手套,奶奶是屬山羊的,這雙手套簡直太配她了。我付了錢,興沖沖地回家了。
回到家,我把手套藏在背后,笑嘻嘻地走到奶奶面前,把手套遞給她,說:“奶奶,節日快樂,這雙手套送給你,如此你打毛衣手就不會冷了。”奶奶一把把我摟在懷里:“呦,乖孫兒懂事了,知道為奶奶著想了。”奶奶摟著我,久久不愿松手……
每年的重陽節我都要給奶奶送禮物物,這份禮物雖輕,但在奶奶心里卻是孫兒一份沉甸甸的、對祖輩的一份孝順。可見,老大家多么需要大家這部分小輩們去關心呀!
重陽節的作文13
落葉蕭蕭,流水潺潺,一席不食人間煙火清靜之地,燕雀橫飛,蜂圍蝶陣,一處遠離紛擾之所。
山頭,腐化的巖石上,白衣少年,衣袂翩翩,如血的夕陽就綴在那一扭緊鎖的眉宇上,雙眸忽明忽暗地消失在遠處的青山上,很久,很久……思緒隨風起,被樹枝劃成一條條,一段段……
小時候想著長大,憧憬著未來湛藍的天空和清碧的海水,憧憬著意氣風發的年代喊出“指點江山,激昂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時堆滿眼角的笑容……然而,在一個月散星稀的夜晚獨坐庭院,聽著樹葉瑟瑟的聲響,卻吟出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般孤寂的詩句。
我知道,就在那一刻,一切都已改變,青春的私語爬上心臺,像一個迷足的孩子,摔得渾身是傷。是誰在午夜時分喚起你峨眉輕蹙,嘆息陣陣,是誰在深夜默念著誰的名字,直到殘月西沉……因緣?宿命?錯落的過往?我不知道,心已在逝去的時光里一點點剝落,無瑕去追思那種難舍的'依戀到底有多少真實性,只是在萬籟俱寂的時刻用文字縫補著過去的點點滴滴,借著燈光的影子營造出淡淡的孤獨氛圍,逡巡,浸泡,沉醉其中。
不思量,卻又日益難忘懷,難忘懷,卻又故作不思量。矛盾,迷茫充斥著孤寂得落寞的心海,將靈魂拋在絕壁上,跌跌撞撞地行走。幾許愁,幾多憂,折折疊疊,堆堆砌砌,盈得滿目皆瘡痍。生命的色澤慢慢潮濕,褪色,落得一紙朦朧的黃。
恨自己為何喜歡勾勒出旖旎的明天,卻又不曾去追求那跳動的畫面,究竟缺少什么?勇氣?信念?還是一雙緊握的手?我不知道,回憶支撐著生命的繼續,蜿蜒連亙出溝壑道道,悠游其中,痛苦并煎熬著,望盡紅塵天涯路,黯然消魂,拾得憂傷縷縷。沒有緣由,是與生俱來的,暗藏在體內,到某個階段便會傾城而出。
夕陽已隱褪層去后,燒得天邊妖紅欲滴。登高,只愿心隨風去,空空地感沉山野中如詩如畫的風光,卻沒想到舉趾投足已抖落滿地惆悵,像遣留在地的花瓣,被風輕輕托起,翩飛,遠去……
為何這般不解風情,總撩得我心意煩亂,難道沒有地方能夠凈化,淡然如此凌亂的思緒……
罷了!罷了!孤獨也好,寂寞也罷,都是一個人的事,又何必去打擾別人。思落此處,理理發梢,轉身,向山下走去……
重陽節的作文14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今天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也是老人節。每到這個節日我都會想起唐代大詩人王維寫的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在這一天,人們往往會安排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如:登山、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為了表示我們對老人的敬愛,昨天、四年級18班的二十多位同學在班主任邵愛梅老師的帶領下約在了一起,開展了一次十分有意義的活動。上午,同學們來到了山陽灣小區,為小區的大院打掃衛生,撿垃圾、拾紙屑。在活動中,我們發現有位老人臉上布滿了歲月的痕跡,可她的笑容卻讓大家感到了溫暖幸福。我們上前對老人家說:“奶奶您好,明天是重陽節,請問我們可以幫您打掃衛生嗎?”老人對著我們笑了笑,點了點頭。我們走進老人的房間,就拿起了掃把認真地打掃起來,沙發下面、茶幾下面的死角都打掃了一遍,老人家笑了笑說:“人老了,彎不下腰,掃不到沙發下面,還要麻煩你們。乖孩子們你們就把垃圾都掃在一起吧。”我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說:“好的,沒關系!”我們打掃完了衛生,處理完了垃圾后,把我們的賀卡送給了老人并送上了節日的'祝福。下午邵老師又帶領我們來到了建華觀園小區、市少年宮門口等地方進行了慰問老人活動,并給過往的爺爺、奶奶們送上了我們自己親手制作的重陽糕、賀卡及水果,表達了我們小學生們的衷心祝福!
通過這次班級活動,我們不僅了解了重陽節的由來、還知道了重陽節的相關習俗和文化含義,既增長了見識,又培養了我們對老人的尊敬之情!
最后,讓我們樹立尊重老人、關心老人的良好品質,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祝愿天下所有的老人們健康長壽!
重陽節的作文15
桓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思念親人。正如詩中所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那么重陽節是怎么來的呢?
原來,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歷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陽”。重陽節來源于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伙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親。
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里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帶到哪里。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
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
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伙兒說了。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說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說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好,就帶著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里,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沖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斗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拋出,只見寶劍閃著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重陽節的作文】相關文章:
重陽節_關于重陽節的作文02-15
(精選)重陽節的作文02-06
重陽節作文(精選)07-05
重陽節作文【經典】07-25
(精選)重陽節作文07-03
重陽節作文09-03
重陽節作文09-03
重陽節作文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