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重陽節的作文匯編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重陽節的作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重陽節的作文 篇1
今天星期五,是重陽節,也是爺爺奶奶的節日。我很高興,爸爸媽媽帶我去爺爺奶奶家去過節。 回到家,看見桌子上擺滿了我最喜歡吃的菜,有魚、肉,有紅蘿卜,有白菜,還有酸豆子等------,還有我最喜歡吃的水果,有蘋果、香蕉、葡萄等-------,我都很喜歡吃。到吃午飯的時候,媽媽說:“今天是重陽節,也是敬老節。”我說:
“我們要尊敬老人,來,我給爺爺奶奶夾菜,盛飯。”爺爺奶奶不停地夸我是個懂事的孩子。吃完了午飯,肚子飽飽的,媽媽說:“該回家了。”
我戀戀不舍的離開爺爺奶奶的家,我對爺爺奶奶說:“再見了,爺爺奶奶,等我過年的時候會來的。”爺爺奶奶說:“我們等著你們來過年,再見了。”
我過了一個最快樂的重陽節。
重陽節的作文 篇2
今天是重陽節,我和媽媽爸爸在回奶奶家的路上看到許多結婚的花車。我問媽媽為什么有這么多花車呢?媽媽說因為今天是九月初九,重陽節,是個好日子。爸爸說其實今天也叫做老年節,所有我們今天回奶奶家陪爺爺奶奶過節。中午我們一起到外面吃飯,爺爺還叫爸爸去接了老太和老爺。我們一家人一起開開心心的吃了午飯,我們都祝福老太和老爺節日快樂。在飯店的側門,我和姐姐發現了一個很好玩的地方,好像是一個樓頂花園,里面有秋千和一些工具,還有一個小噴泉。
因為晚上我還要上課,所有我和爸爸媽媽很早就回家了,我還想和姐姐多玩一會兒呢,只能期待下個星期天了。
重陽節的作文 篇3
時光如梭,不知不覺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了,九九重陽,代表著天長地久,更代表著我們應該敬老、愛老、尊老。
這個節日里面,不止這個節日里,無非就是給老人捶捶背,斟一杯茶,幫他們洗洗衣什么的,多多孝敬他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除了做做些家務,做做一些菜,也不會為我們做些什么了。平常,老人們最疼我們了。我沒見過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好吃的留給自己吃,沒見過他們大手大腳地花錢,沒見過他們很少給自己添過新衣。他們都省的省的,拿好的給我們,那衣服補了又補,看著心酸……
秋風起,天氣涼。奶奶總問我:“穿這么少,冷不冷啊?”這時,我便變得不耐煩地轉過頭去,很煩躁的說:“不冷不冷!”心想:奶奶可夠啰里啰嗦的了。有時往往沒等奶奶說完,我就會不耐煩的說上一句:“行了行了,整天說這句話,耳朵都快長出繭子了。”“誒誒”奶奶邊說邊吸著鼻子,好像有什么纏著她的鼻子一樣。這時,我終于忍不了了,說出了我這些年對她的意見像苦水一樣倒了出來:“吸什么吸,不覺得難聽嗎?還有,您能不能洗手別那么省水,現在又不是不給你洗手,就是您的節約,就讓我覺得心酸,衣服為什么要補了又補,您可以叫爸媽買啊……”所有難聽的話都說出來了,奶奶聽了,沒有罵我,只是眼中閃著淚光,走開了。這時,媽媽聽見了,馬上下樓扇了我兩巴掌,拉我到房間,開始教育我:“你不可以這么沒禮貌,她是你奶奶,你爸爸的媽媽,你不可以說你自己的奶奶壞話,這么多年來,你都不知道她為你付出了多少……”跟著,媽媽說了奶奶為我做的那些感動的事情,我聽了,眼淚不聽話的落下……回到過去想想,都是我的臭脾氣作怪,我在這對我親愛的奶奶說:“奶奶,對不起!”
歸根到底,也就是要尊敬老人、關愛老人,讓他們在享受天倫之樂時,也能感受到我們的重陽敬老的美德!古代有孔融讓梨,現代有許多敬老楷模,就讓我也加入進去這個美德行動中去吧!
重陽節的作文 篇4
又是一年重陽節。這是個多雨的季節,潮濕的空氣里流淌著思念的味道,縈繞在心頭,揮散不去。深秋的雨,透著徹骨的寒,也是人們思念的季節。
一個讓人思念的'季節。我思念一切。風吹落葉輕起,遠了雁的啼鳴,近了冬的腳步。幾片將絲絲悲涼侵襲心房。看著片片黃葉隨風而落,在秋風的肆意中時起時落,仿佛自己將要面對一腔離愁,陣陣寒意浸濕心頭……
真不知道自己為何總這樣多愁,一片落葉,一絲秋風,都能勾起我滿心的哀愁。看著在秋風中掙扎飄零的落葉,我是否無法讀懂它曾經的情懷。不知道它是因為追風而去,還是它已沒了停息的枝頭。于是,真不知道是該為它追風的情懷感動呢?還是該為它被枝條拋棄而傷懷。人們說:“秋風起兮催人淚,舊夢醒時心已碎!”秋天總是夢的季節,可又是一個富有爭議的季節,有人為它的累累碩果而展露笑顏,有人為它的落葉飄零而淚流漣漣……
現在早已是深秋季節。秋末的黃昏來得總是很快,還沒等山峰上被日光蒸發起的水霧消散,太陽就落進了西山。
秋夜,天高露濃,一彎月牙在西南天邊靜靜地掛著。清冷的月光灑下大地,是那么幽黯,銀河的繁星在此刻卻燦爛不起來。這時,秋風蕭瑟的吟頌,彈奏出一曲秋的哀怨。無意中搖曳著路兩旁靜靜地垂柳,述說著她的憂愁和凄涼,告訴我,秋意已濃到及至。
我的愁思就好像這個深秋季節,她譜寫著我的心歌,帶著我放飛的鴿子任意飄蕩,飄向天堂……
飄向我記憶的深處……
曾經想在秋風中,給自己一個承諾,將自己如水的情懷在深秋盡情釋放,然后在夢幻中沉醉。當秋風涼了深邃的夜,流走了所有的夢幻。我才明白,原來所有的承諾都來隨風飄散。當風過無痕的悲涼浸入心扉的時候,那風中的承諾便沒了曾經的蹤影,沒有絲毫印記。那時,我是否只能把最美的承諾放在我詩篇的首行,讓那跳躍的醒目時時勾起我不想淡去的記憶,然后用心書寫今生最感動的故事……這自然界的生生死死,不過是紅塵的一瞬。那一菩提,一壺酒,還有這一磐明鏡,一個沉浸湖底的凡心,將塵埃惹盡。俱往亦,萬事云煙忽過,塵土兩相依。
人不過也如此……
重陽節的作文 篇5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九九”與“久久”同音,民間又說“久久長壽”,重陽節便成了尊老、敬老、愛老和助老的節日。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占總人口的13.26%,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規模最大的國家之一。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迎來重陽節,別有一番感受。
說到老人,不禁想起明代馮夢龍的趣說:諸物都是先白后黑,唯有髭須卻是先黑后白。其實,古人不乏頌揚“皓首”的吟詠,很大程度上也是今日老人的寫照。
“鬢衰頭似雪,行步急如風;不怕騎生馬,猶能挽硬弓”,這是張籍對白頭老人的歌頌。第二軍醫大學吳孟超院士從醫近70年,現已90歲高齡,但仍披甲執刀,工作在醫學科學領域。袁隆平院士去年指導的超級稻第三期畝產達926.6公斤,他豪言10年內沖擊1000公斤。80多歲的他不認為自己年老,常說:“我的心態永遠年輕!”老有所為,不僅是事業需要,更是一種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
“自到青冥里,休看白發生”,這是杜甫對白頭老人的慰勉。楊善洲從云南省保山地委書記崗位上退下來后,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扎根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人們贊揚他是永不退休的共產黨員。他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積5.6萬畝、價值3億元的林場,去世前無償交給國家。對黨員干部來說,不管黑發白發、在任退休,為人民服務永遠都是現在進行時。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這是王勃對白頭老人的贊美。白芳禮老人74歲時召集家庭會議,宣布把5000元積蓄全部交給老家辦教育,還要回天津蹬三輪掙錢,讓更多的窮孩子上學。自此他支教18年,將掙來的35萬元錢全都用來資助貧困學生和公益事業。在我們身邊,像白芳禮這樣熱心公益、默默奉獻的老人不乏其人,他們的行為看似平凡,卻不斷帶來社會前行的正能量。
古詩之美在文辭,當代老人之美在行動。按60歲退休,距人生終點還有大把時光,退休時非但不必嗟嘆“感吾生之行休”,還能翻開人生的新篇章。從“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傷感,到“滿目青山夕照明”的豪邁,散發的正是時代的熱力。
另一方面,老人奮斗和勞累一生,年齡到“坎”回家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和社會回報,不僅天經地義,更是全社會的應盡責任。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面對“未富先老”、家庭空巢化等挑戰,“老有所養”問題也日益凸顯。日前,央視《新聞聯播》為桂林四兄弟刊播尋母啟事,引起強烈社會關注,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觸動了失能老人缺少照顧、失憶老人走失等社會痛點。
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需要敬老愛老的文明風尚,讓每個老人都能享受幸福晚年。如果說“老有所為”是老年人老當益壯的精神追求,那么“老有所養”則是社會回饋給他們的人性溫暖。
【關于重陽節的作文匯編5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