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重陽節的作文700字

時間:2021-06-25 18:51:00 重陽節 我要投稿

【實用】重陽節的作文700字匯編九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重陽節的作文700字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重陽節的作文700字匯編九篇

重陽節的作文700字 篇1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我們又一次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舉辦,那時候,許多老奶奶們跳舞、唱歌為自己過重陽。九九重陽正趕“九”,又代表著中華人民的喜悅、興奮。

  重陽節的種種風俗習慣,不辜負這大好光景,增添了這個秋天的快樂,有多少人畫上了這個秋天的快樂,為多少人畫上了一絲微笑,它看不見,摸不著,要發自內心去感受。秋天是野游的好季節,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對身體有益的活動,這是對身體非常好的哦。我國已經把九九重陽節定為老年人的節日。同學們,九月初九時,你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什么,怎樣讓他們過得難忘,快樂呢?聽聽我的親身經歷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頂上……到處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層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歷,原來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陽節呀,是長輩們的節日,我怎么會忘了呢,應該向她送什么禮物呀。我想了好一會兒,想不好呀。正當我心情煩躁時,我隨手拿了一張報紙,看見了 “重陽節”這三個字,喜出望外,認真地閱讀起報紙來,報上清楚地寫著每當重陽節時,做子孫的應該陪自己的長輩出去到郊外。散散心,吃吃糕點,看看菊花,這就是最好的禮物,體驗這個秋天帶來的幸福。看了這張報紙,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盤。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外婆的記性就笑著說:“外婆,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外婆疑惑地說:“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過了好幾個月了。”外婆又思索起來,“難道今天是你媽媽的生日?”“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陽節,是你們的節日。”外婆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繼續說:“我陪您出去玩玩吧!”我與外婆出發了。我與外婆一邊說,一邊走,走得更遠了。我們看著清澈的池水,飽覽壯麗的山色,頓時感覺神清氣爽。我與外婆不知不覺度過了一天可愛的重陽節

  天暗下來了,媽媽爸爸回來了,還帶了一袋糕點,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準備給外婆過重陽節。上面綴著各種花紋,有的是嵌著幾棵小草……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嘗起了糕點,可好吃了。外婆笑了,像年輕了幾歲。

重陽節的作文700字 篇2

  南朝梁人吳均之《續齊諧記》載:傳說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發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

  一日,費長房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給了他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于是他便離開回到家鄉,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丶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分給大家樣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殺死了瘟魔。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禍丶桓景劍刺瘟魔故事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唐代的.《初學記》和宋代的《太平御覽》等多種重要類書都轉述了吳均《續齊諧記》里的這個故事,并認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婦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災的習俗由此而來。

  漢劉歆《西京雜記》記載:漢高祖劉邦的愛妾戚夫人被呂后害死后,戚夫人的侍女賈佩蘭也被驅逐出宮,嫁給扶風人段儒,閑談時曾提到她在宮廷時,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辟邪延壽。

  唐代詩人沈佺期《九日臨渭亭侍宴應制得長字》詩:「魏文頌菊蕊,漢武賜萸囊……,年年重九慶,日月奉天長」。

  《舊唐書·王勃傳》記載:王勃的《滕王閣序》就是在重陽節這一天寫出來的。當時王勃的父親擔任交趾令,王勃前往探視父親,九月九日路過南昌時,洪州州牧閻伯嶼正在重修的滕王閣中宴請賓客及部屬,他想夸耀女婿吳子章(孟學士)的才氣,便事先拿出紙筆請賓客動筆作序,所有的賓客都知道他的用意,沒有人敢作。

  卻不料王勃事先并不知道州牧的用心,于是毫不謙讓接過紙筆。州牧原本心中十分生氣,立即派人在旁邊看王勃書寫,誰知道王勃才氣不凡,蓄積已久的心情完全發泄出來,文章越寫越好,當寫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詞句時,忍不住拍案叫絕!王勃從此一舉名震詩壇。

重陽節的作文700字 篇3

  重陽節稱登高節。在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思念親人。正如詩中所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那么重陽節是怎么來的呢?原來,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歷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陽”。重陽節來源于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伙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里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帶到哪里。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

  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伙兒說了。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說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說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好,就帶著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里,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沖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斗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拋出,只見寶劍閃著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重陽節的作文700字 篇4

  農歷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是“老人節”。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煉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

  重陽節已經過了,也不知道大家在重陽節中為家中的老人做了些什么,那么大家就先聽聽我在重陽節中做了什么。

  重陽節那天,我在放學回家路上我猛然間想起來今天是重陽節,我還沒想好送給奶奶什么例禮物呢。我躡手躡腳地走進房間里放下書包從儲蓄罐里拿出我所有的“私房錢”,由于平時大手大腳地花費,所以,嘿嘿,錢也沒有多少,這里我也不好意思說。正當我拿著錢“偷偷摸摸”走出家門時,奶奶叫住了我:“乖孫子,到哪兒去啊,鬼鬼祟祟的。”“沒事,我出去運動一下。”說著我像作賊被別人發現似的奪門而出。

  一路上我不停地在思考,我就這么點錢能買些什么呢。眼看天氣越來越冷了,奶奶只忙著給家人編制毛衣手套,自己總是說熬一熬就過去了。我去給奶奶買一雙手套吧,這樣奶奶打毛衣時就不會感到手冷了。

  我來到專門買紡織品的商店一看,這里稍微好一點的手套就要賣到一百多元,最好的更不用說了。我看看手里攥著的錢,正準備垂頭喪氣地離開時,售貨員阿姨叫住我,和藹地問我來買什么,我沮喪多地說:“今天是重陽節,我來為奶奶買雙手套,可惜我錢太少了,買不到。”阿姨親切地拍拍我的小腦瓜,說:“你真是一個孝敬長輩的好孩子,就沖著你孝順這一點上,我給你優惠。”我如在黑暗中看見了曙光,那股興奮勁又從我心底涌現出來,“謝謝阿姨,謝謝您!”我挑了雙有山羊圖案的手套,奶奶是屬山羊的,這雙手套簡直太配她了。我付了錢,興沖沖地回家了。

  回到家,我將手套藏在背后,笑嘻嘻地走到奶奶面前,將手套遞給她,說:“奶奶,節日快樂,這雙手套送給你,這樣你打毛衣手就不會冷了:”奶奶一把將我摟在懷里:“呦,乖孫兒懂事了,曉得為奶奶著想了。”奶奶摟著我,久久不愿松手……

  每年的重陽節我都要給奶奶送禮物,這份禮物雖輕,但在奶奶心里卻是孫兒一份沉甸甸的、對祖輩的一份孝順。可見,老人們多么需要我們這些小輩們去關心呀!

重陽節的作文700字 篇5

  重陽節又到了,咱們全家準備進行“重陽節活動”。

  重陽節活動開始了,第一環節:登高。這一環節由我。哥哥和大伯比。裁判是老爸,比賽開始了,一開始咱們不分前后,接下來哥哥沖刺了,我和大伯落后了,我眼看馬上就要倒數第一了,于是我馬上奮力跑起來,“哈哈”大伯落后嘍!我高興極了,心想:大伯肯定跑不過我,于是就減慢了速度,我覺得落個第二名也不錯!可我沒想到:大伯開始沖刺了,可我前面用的勁太多,現在沒力氣了,于是得了個光榮的“第一”。

  接下來咱們進行第二環節:吃重陽蛋糕,這一環節由大小胃王來比:大胃王我的老爸和大伯!小胃王就是哥哥了,裁判是:老媽!比賽開始了:只見老爸和大伯一口一個重陽糕,哥哥只能一口吃半個……過了一會兒,比賽結束了,我看見老爸。大伯和哥哥嘴里塞滿了糕點,最終結果老媽已經統計出來了:老爸吃了5個,大伯吃了6個,哥哥吃了3個。因此此環節大伯獲勝!

  然后咱們進行第三環節:敬老!咱們每個人都參加,爺爺奶奶就是“驗貨員”我送爺爺奶奶一人一個暖手袋,爸爸送爺爺奶奶一人一個電話本,媽媽送的是:重陽糕!大伯送爺爺奶奶的是:小電風扇!大媽送爺爺奶奶是:茱萸!哥哥送爺爺奶奶是:望遠鏡!禮物送完該自我介紹了----我說:馬上冬天就到了,有個暖水袋爺爺奶奶不會冷!爸爸說:爸爸媽媽記性不太好,想咱們是就打電話,所以有個電話本比較好!媽媽說:今天是重陽節!應該吃重陽糕。大伯說:時間過得快!到夏天要用到電風扇的!大媽說:送茱萸可以辟邪!哥哥說:登山運動時要看遠方,爺爺奶奶眼睛老化了,需要望遠鏡才能看的更清楚更遠!咱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個不停!奶奶喊了一句:停!該咱們裁判的出場了:奶奶的評價是:孫女的暖手袋最和咱們意,最貼心!哦哦哦!我跳起來高呼:我成功了!

  最后咱們進行本次活動最后一個環節:賞菊!飲菊花酒,菊花真是美呀!像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真是太漂亮了!“下面飲菊花酒”!我宣布。大家都喝了,可媽媽不讓我喝,說我太小了,又女孩子,怎么能喝酒呢?我大聲嚷嚷:我不小了也是大女孩了,怎么不能喝?于是媽媽在我的軟磨硬泡下終于答應給我一小杯……可我覺得菊花酒好好喝哦!就又喝了一杯,就這樣我迷迷糊糊的睡著了……

  等我醒來時,重陽節已經過去了,心里想:真是一個快樂的重陽節呀!

重陽節的作文700字 篇6

  重陽節已經過去了,但與此有關的一條新聞卻仍發人深省[注:發:啟發;省:醒悟。啟發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重陽當日,解放日報記者進行了一次隨機性的街頭調查。結果顯示,多數被訪的年輕人不知道當天是重陽節,有的知道重陽節,但不曉得重陽節與尊長敬老之間的關系。

  重陽節在當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反映了傳統文化對年輕一代影響的日漸式微。年輕人可以用學習壓力大、工作競爭激烈等客觀因素來解釋自己的這種忘卻,但無法回避的另一個事實是,在傳統節日被淡忘的同時,西方節日卻在不少年輕人中風光無限。如今許多年輕人熱衷于西方的情人節,卻對中國傳統“七夕”節不屑一顧[注:不屑:不值得,不愿意;顧:看。認為不值得一看。形容極端輕視。],就是一例。

  事實上大多數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積淀形式,是傳統倫理觀、價值觀的特定反映形態。然而我們不少年輕人卻不知道為什么要在重陽節登高、賞菊,更無法體會其中所孕育的尊老敬老的倫理內涵。在此次調查中,90%的年輕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從未想到在重陽節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這種對重陽節“有名無實[注:光有空名,實際上并不是那樣。]”的認識,反映了傳統倫理道德觀念在不少年輕人觀念中的某種弱化。

  當然這種弱化需要辯證地看待。對于傳統文化中糟粕的東西,這種弱化無疑有益。但是對于那些類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之類優秀的東西,這種弱化就不應該了。因為,恰恰是孕育于后者之中的倫理規范與價值觀念,成為構筑現代人格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重陽節被一些年輕人逐漸淡忘的背后,我們看到的是傳統

  文化教育的脆弱,好在這種淡漠已經引起社會的注意。目前北京已有25所中小學把誦讀四書五經[注: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指儒家經典。]的部分內容列入課程表。在全國估計已有100萬孩子開始把誦讀古詩文作為日常學習的必修課。

  我想重要的不是孩子們背了多少古詩,而是讓他們多了解一下自己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并在這種優良文化的哺育中真正成為“知書達理、尚禮重義”的棟梁之才。

重陽節的作文700字 篇7

  在那之前,大隊部老師讓我們給四位老人準備一份禮物。這可愁壞我了,送什么好呢?買東西我又沒錢,而且也顯得不夠真誠。做個賀卡?又顯得太簡單了。我正一籌莫展呢,老爸讓我陪他看電影。“沒空!”我沒好氣地說。看我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爸爸問清楚原因后,向我講述了他們的事跡,提醒我可以發揮自己“手巧”的特長,想一想他們的事跡……

  靳月英奶奶曾經為解放軍戰士做鞋墊幾千雙,還是自購樹苗,在荒山植樹,營造“八一林”的植樹英雄。捏個鞋墊?那也未免有點太可笑了,所以,我為靳月英奶奶做了一個綠茵茵的大樹的彩泥作品,貼在了紙上,包上了膠布,做成了一個小小的立體卡片。

  李應喜爺爺從交警崗位退休后,堅持二十年在小學門口值勤,護送學生過馬路,被譽為“校園守護神”,所以我想,我應該給李應喜爺爺做個一位爺爺領著一群孩子過馬路的泥塑作品,可是那花的時間太長了,我時間不夠啊!那怎么辦呢?我冥思苦想著,嘴里念叨著“交警、馬路、交警、馬路……有了!”我忽然大叫一聲,拿出彩泥,做了一個紅綠燈。

  四位老人收禮物時候更讓我開心:靳月英奶奶在收到禮物后,開心地一直撫摸著;劉厚忠爺爺收到禮物后,直夸我聰明;李應喜爺爺說要好好保存這份珍貴的回憶;而張振民爺爺看到禮物,笑的都合不攏嘴了,這時,我的心比掉進蜜罐子還要甜。

  四年級:張士卿

  重陽節那天,學校組織了大約二十名同學慰問了靳月英奶奶、李應喜爺爺、張振民爺爺和劉厚忠爺爺。

  對啊!我平常那么喜歡玩兒輕黏土,我可以給她們用輕黏土捏一個禮物啊!

  劉忠厚爺爺是自己籌錢購買電影設備,為山區孩子放電影六百多場,給山區孩子帶來快樂的英雄。我們還一起去希望小學慰問過呢,所以劉爺爺的事跡我早就知道,而給他的禮物我也早就想好了,再也沒有比一個電影膠片更適合劉爺爺的了!

  張振民爺爺的禮物連想也不用想,他是鶴壁市第一個注冊慈善志愿者,募集愛心捐款三十多萬元,牽頭成立了二十個慈善志愿工作者,所以,就送爺爺一個愛心嘛!

  這是一份珍貴的回憶,我會好好保留。也希望禮物可以讓四位老人記住我,和我的那一片心意。

重陽節的作文700字 篇8

  隨著候鳥的遠走高飛,我們迎來了碩果累累的秋天。金菊爭艷,秋高氣爽,金秋時節讓人心曠神怡。此時,九九重陽節帶著所有人對老人的尊敬與愛戴,悄悄地來到了我們身邊。

  重陽節前夕,我們去了外婆家,讓她們享享清福,一起來度過這個一年一度的老人節。

  “快,放面!”我和媽媽在廚房里忙得不亦悅乎,這不,我們正在做第一道菜――長壽面。我拿了一個雞蛋,輕輕沿著鍋碗一磕,蛋清和蛋白就都流到鍋里了。我又加入青菜,堆點肉末,散點小蔥。一碗香噴噴的長壽面就做好了。“上菜――”外婆臉上的皺紋剎那間沒了,而外公的頭上的白發似乎也少了數根,一邊品嘗著長壽面,一邊夸著我和媽媽的杰作。“外公外婆,這長壽面阿,可是我們用特別長的面煮的,你們吃了呀,保準能活到100歲,身體康健得不得了!”我調皮地對外公外婆說到。“你這丫頭!”外婆點了點我的腦門。“上重陽糕!”只見媽媽端著一盤松軟可口的重陽糕來了。“外公外婆,這叫‘九九重陽糕’。這個‘糕’阿,預祝你們步步高升,上面畫的兩頭羊,象征‘重陽’,而這‘九’呢,古代時為陽數,兩個‘九’在一起,就是最大的長久之數,長命百歲不成問題!”看,外婆笑得連眼睛都瞇成一條縫了!

  我們還上了西紅柿炒雞蛋、大閘蟹、雞湯……只剩下最后一道“壽比南山”了。

  我們先將準備好的哈密瓜、桔子、葡萄、蘋果洗凈、去皮,開始做我們的招牌菜――水果拼盤。我先將哈密瓜分成4份,每一份我都將哈密瓜切成桃子的模樣,把前端削得尖尖的,后端削成圓圓的,中間刻上一條縫兒,嘿!真像個‘壽桃’。我再分別刻上‘壽’‘比’‘南’‘山’四個字,放在盤子的東南西北四個角,成了我的主打。我再將桔子的一周畫上波浪線,沿著波浪線把桔子分成兩部分,側面一看可真像花瓣!我接著在桔子的中心插上了根牙簽,把葡萄插在牙簽上,葡萄就成了花蕊,兩種水果合在一起就成了一朵‘花’。我把蘋果切成薄薄的一小片,把它切成五角形,讓它與‘花’一起來當點綴。哇!我做的水果拼盤還真不錯!我立即把它獻給了外公外婆,外公外婆的每一條皺紋上都蕩漾著歡樂,笑得開心極了,津津有味地吃著我的杰作,我心里比吃了蜜還甜。“外公外婆,這叫‘壽比南山’,祝你們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身體健康,天天快樂!”“好,好,每道菜都好。只要是我們外孫女兒做的,樣樣都好!”……

  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事情。我們不但要在老人節多幫助老人,給老人們多一些心理慰藉,其實我們要時時刻刻關注老人,從點滴做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讓我們,去關心身邊的每一位老人吧!

重陽節的作文700字 篇9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我們又一次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舉辦,那時候,許多老奶奶們跳舞、唱歌為自己過重陽。九九重陽正趕“九”,又代表著中華人民的喜悅、興奮。

  重陽節的種種風俗習慣,不辜負這大好光景,增添了這個秋天的快樂,有多少人畫上了這個秋天的快樂,為多少人畫上了一絲微笑,它看不見,摸不著,要發自內心去感受。秋天是野游的好季節,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對身體有益的活動,這是對身體非常好的哦。我國已經把九九重陽節定為老年人的節日。同學們,九月初九時,你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什么,怎樣讓他們過得難忘,快樂呢?聽聽我的親身經歷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頂上……到處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層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歷,原來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陽節呀,是長輩們的節日,我怎么會忘了呢,應該向她送什么禮物呀。我想了好一會兒,想不好呀。正當我心情煩躁時,我隨手拿了一張報紙,看見了“重陽節”這三個字,喜出望外,認真地閱讀起報紙來,報上清楚地寫著每當重陽節時,做子孫的應該陪自己的長輩出去到郊外。散散心,吃吃糕點,看看菊花,這就是最好的禮物,體驗這個秋天帶來的幸福。看了這張報紙,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盤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外婆的記性就笑著說:“外婆,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外婆疑惑地說:“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過了好幾個月了。”外婆又思索起來,“難道今天是你媽媽的生日?”“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陽節,是你們的節日。”外婆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繼續說:“我陪您出去玩玩吧!”我跟外婆出發了。我跟外婆一邊說,一邊走,走得更遠了。我們看著清澈的池水,飽覽壯麗的山色,頓時感覺神清氣爽。我跟外婆不知不覺度過了一天可愛的重陽節

  天暗下來了,媽媽爸爸回來了,還帶了一袋糕點,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準備給外婆過重陽節。上面綴著各種花紋,有的是嵌著幾棵小草……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嘗起了糕點,可好吃了。外婆笑了,像年輕了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