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重陽節的作文800字合集9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重陽節的作文800字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重陽節的作文800字 篇1
到底是后秋了,天氣是一天涼比一天,在這尚且如此,北邊就更不用說了。我想。這陣子一直在陽歷的日子中度著,就忘了傳統的節氣,也不知老黃歷該翻到哪一篇了。直到感覺真的涼了的時候,不經意間就發覺已近重陽了,就忽然想起了那幾年嘴上老掛著的"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就忽然想起了原來奶奶的生日到了。
記得前幾年,和奶奶在一起的時候,每到這個日子,一家人就是不大過這個生日,也是很喜氣的。人常說,家里的老人健健康康硬硬朗朗的,是兒女的福,比啥都強。我相信的。所以總是在重陽的當天一直喜氣洋洋的,跟過年一樣,奶奶也是一臉的笑意。尤其是我放了學后,她那一雙小腳就掂來掂去,忙個不停了。
回想起來,高中三年一直是陪著奶奶度過的。現在想來,那是她最開心的日子了。每日為我做飯,等我放學歸來。直到去廣復讀那一年,和后來的讀書生涯,才讓她一直處在盼望和思念之中。我不忍,卻沒有辦法。等到放寒暑假的時候,回去看望她的時候,每次見到她,她都是眼望著我回老屋的那條巷子,那條我走來的路。到真的望見我了,便笑盈盈的,在旁的大嬸大娘們的羨慕下,帶我向老屋走去,然后拿出別人送她而不舍得吃的好東西,坐了炕上問這問那。以后每次回想起那光景,我便不覺潸然,我知道那是她等了無數的日子才盼回她的孫子的,盡管只是幾天的日子,但她依然喜歡,續續叨叨的說著一年來對我的思念,說著每次必說的"老三篇",說著一些我早已熟在心間的故事。
現在奶奶已經永遠地離開我了,這幾年每次回老家,路過老巷去二叔家的時候,卻再也看不到她的身影了。青山依舊,故鄉依舊,我依舊,卻再無奶奶的笑臉了。去年帶妻回老家過年的時候,一家人喜氣洋洋的,就突然想起了她老人家,若大的歲數,卻終于沒有看到她的孫媳婦,我的心幾近悲傷,盡管也知道人去不能復生,盡管知道我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的,也盡管知道她若地下有知,也會為孫子高興的,但每每想起一家人團圓的時候就單單缺她,每每想到正當我們要孝順她的時候人已不在,每每看到街邊的老人就眼含熱淚想起她的時候,心里就一直不好受。這幾年每次回去,我都偷偷到奶奶的墳頭痛痛快快地哭上一回,盡管鄉里有不在其他節日上墳的風俗。也是在這個時候,才真切的感到了什么叫"子欲孝而親不在"的肝腸痛斷。現在我工作已經兩年有余了,奶奶去世也已近四年了,但我對她的思念卻一直隨著歲月的漸增而更深了!
重陽節的作文800字 篇2
今天是10月28日,也就是農歷九月初九,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今天,爸爸媽媽帶著我來到奶奶家共度佳節。
“爺爺奶奶年事已高,卻仍堅持在農村種菜,養雞養鴨來給我們吃,他們兩個真是不容易啊!”每每想到這兒,我的鼻子就不由得感到酸酸的:“這本因是他們安享天福的時候啊!這次回老家,我一定要好好的報答我的爺爺奶奶們,讓他們也體會到孝心的溫暖。”扭頭看向窗外,秋風陣陣,紅葉飄飄,天氣十分晴朗,溫暖的陽光照耀著美麗的田野,溫暖,舒適。
“官路邊到了,要下車的請快點下車。”司機的吆喝聲傳來,老家到了。還沒有到家,爺爺奶奶就已經在路口處等著我們一行人了。爺爺穿著一身軍裝,帶著一雙老花鏡,兩鬢斑白,一見到爸爸就絮絮叨叨起來。奶奶穿著一身樸素的花格子衣裳,耳帶銀耳環,拉著我的手不停地問這問那的。
邊走邊說,就走進了家門,映入眼簾的首先是滿滿一桌子的豐盛而美味的晚餐。“有沒有雞?”我的目光在餐桌上下仔細地搜尋,確認一點兒雞肉都沒有的時候。我頓時放下自己的心來,長舒了那么一口氣。 “就知道你不忍心吃你看著長大的雞肉,你看!我給你燒了你最愛吃的雞蛋羹。”隨即,奶奶捧上了一碗冒著騰騰熱氣的雞蛋湯。我頓時眉開眼笑,撲到奶奶的懷里撒嬌。奶奶笑著說:“別那么用力啊,你想把奶奶這身老骨頭給撞散架啊!”我趕忙起來,身怕這百把斤的重量壓壞奶奶那單薄的身子。“來來來,快吃吧!”“爺爺奶奶,您們也吃吧!”在飯桌上,我們紛紛將好吃的東西往爺爺奶奶的碗里夾去。不出一會兒,爺爺奶奶的碗里便堆成了一座“小山”,爺爺奶奶的臉上樂開了花。
天黑了,我搬把小板凳,坐在了自己的家門口,眺望夜空,重陽節這一天的天氣似乎特別好,月亮正懸掛在半空中,發出淡淡的光暈。她正在和她無數的子孫后代——“星星”一起度過這團圓的節日,幸福的節日吧。看著那月亮上的斑斑點點,我想那或許也就是月亮上的歲月的痕跡了吧。扭頭看向屋內,爸爸媽媽正在陪爺爺奶奶打麻將。我知道今晚爺爺奶奶一定會贏很多很多……
夜深了,屋子里燈火通明,到處都是爺爺高聲的談論,奶奶的歡笑。我來到爺爺奶奶身邊,“爺爺奶奶,今天就讓我來給你們洗腳吧!”爺爺奶奶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笑著說:“好啊好啊,我家大樂越來越懂事了。”我麻利地打好一盆熱水,挽起袖子,將爺爺奶奶的腳放進了溫水中。我撫摸著二老腳上的紋路:爺爺的腳上布滿了老繭,摸去十分的粗糙,就像是松樹皮一樣。我偷偷撓了一下爺爺的腳板底,“哈哈哈——哈哈哈——”惹得爺爺大笑起來。“這孩子——哎呦呦,癢——癢——”奶奶更是樂得直不起身子來!
微風輕輕掀開窗簾,月亮和星星已經都不見了,我想,他們一定是去和太陽團聚了吧。窗外越來越寂靜,屋內,“呼——呼——”鼾聲正濃——
重陽節的作文800字 篇3
飲菊酒
菊花,是我國名花,也是長壽名花。在“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征。
早在屈原筆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五曾在重陽贈菊給鐘蹈,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樸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采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亦采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重陽節
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我國釀制菊花酒,早在漢魏時期就已盛行。據《西京雜記》載稱“菊花舒時,并采莖葉,雜黍為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
晉代陶淵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頹齡”之說。后來飲菊花酒逐漸成了民間的一種風俗習慣,尤其是在重陽時節,更要飲菊花酒。《荊楚歲時記》載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耳,飲菊花酒,令長壽。”
到了明清時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種草藥,其效更佳。制作方法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釀酒或加地黃、當歸、枸杞諸藥。
由于菊花酒能疏風除熱、養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指出,菊花具有“治頭風、明耳目、去瘺癉、治百病”的功效。
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的。九月九日這天,采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準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后一齊用來釀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傳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從醫學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頭昏、降血壓,有減肥、輕身、補肝氣、安腸胃、利血之妙。時逢佳節,清秋氣爽,菊花盛開,窗前籬下,片片金黃。除登高插茱萸外,親友們三五相邀,同飲菊酒,共賞黃花,確實別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詩人們,賞菊飲酒,吟詩唱酬,給后世留下不少佳句。
由于菊花酒的緣故,重陽又成了祭祀酒業神的酒神節。如《山東民俗·重陽節》介紹,山東酒坊于重陽節祭缸神,神為杜康。在貴州仁懷縣茅臺鎮,每年重陽,開始投料下藥釀酒,傳說是因九九重陽,陽氣旺盛才釀得出好酒。每當烤出初酒時,老板在貼“杜康先師之神位”的地方點香燭,擺供品祈禱釀酒順利(見《中國民俗采英錄》)。在湖南寧遠,每于九月九日“競造酒,日重陽酒”。這些風俗說明,重陽與酒的關系極深。
重陽節的作文800字 篇4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 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鐘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 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一靡一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重陽節的傳說
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重陽節也有古老的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一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愈之后,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處訪師 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于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恒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于找到了那座高 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恒景廢寢忘食苦練,終于練出了一身 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恒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恒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恒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 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恒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 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梁人吳均在他的《續齊諧記》一書里曾有此記載。
后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另外,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后來重陽節被立為才老人節。
重陽節的作文800字 篇5
“唉”老人望了望窗外,搖搖頭,嘆了口氣。窗外,一片樹葉依依不舍地脫離了樹媽媽的懷抱,投進了一片金色的海洋,成為一朵小小的浪花。秋,一個多愁善感的季節,老人的心也如這秋天,充滿了孤獨。
夕陽西下,天邊的火燒云分外耀眼。老人有些坐不住了,心里漾起了一絲漣漪。今天是重陽節呀,他們答應我早點回來的呀!會不會路上出事了?剛一冒出這個念頭,老人就打斷了自己的思緒。
窗外,一只烏鴉飛過,在葉間找著蟲子,找到了,卻不急著吃,而是叼著蟲子飛上了樹,它是在孝敬父母呢。老人會心一笑,烏鴉的孝心難能可貴呀!老人緊盯著窗外小烏鴉的一舉一動,心里卻希望那只烏鴉就是自己的孩兒。
良久,老人摸了摸桌上的飯菜,“涼了”語氣中透著無奈與掩飾不住的孤單。
窗外一片漆黑,只有啟明星閃爍著微弱的光芒,“重陽節,重陽節。。。。。”老人念叨著,思緒卻飛回了以前:
“來,孩子們,吃飯?!”以為人父的他快樂地吆喝著。一個大男孩牽著小女孩的手蹦上飯桌,撒嬌著要母親給他們夾菜,母親笑著答應了,一家人其樂融融。
如今,老伴去了。“唉”老人又一次地嘆息。
“叮鈴鈴”電話歡快地唱起歌。老人顫抖地拿起話筒,那頭傳來兒子洪亮的聲音。
“爸爸,今天晚上要在公司加班,脫不開身,不能回家過重陽了,您老要保重啊!”老人應了一聲,便放下話筒,偷偷試去了眼角的淚花。
還有女兒呢,老人在心里安慰道。
緊接著,便是死一般地沉寂。
“叮鈴鈴”電話鈴打破了這般沉寂,老人哆哆嗦嗦地拿起話筒。
“喂”
女兒,是女兒的聲音,老人的眼睛在黑暗中閃著興奮的光芒,隨即又消逝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心是溫暖的。
“爸爸”
老人的心快跳出胸膛。
“今天,我帶女兒去吃飯,就不回來吃了,祝您”
后面的話,老人沒聽清,但他感覺有無數個雪球向他砸來,把他的心打的生疼、凍得冰涼。
黑暗中,老人摸索著拿起飯碗,可口的菜到了他的嘴里,卻很苦澀,一滴渾濁的老淚滴入飯碗。
老人坐著,如一尊雕像般的坐著,天黑了,老人的心里也一片黑暗,唯一能給他帶來光明的兒女卻沒有來。
周圍的黑暗裹?著老人,老人仿佛掉入一個無底洞,唯一能把他拉上來的`力量?“愛”卻沒有來。
桌上的團圓飯涼了。窗外傳來烏鴉的叫聲,那聲音是多么的歡暢快樂,而此時卻像針一般刺扎著老人的心。
這一夜,老人該如何度過?
唉,重陽節呀重陽節,這就是“老人節”?
重陽節的作文800字 篇6
“重陽節?今天是重陽節?哈哈!早忘記了哦!”
走在中關村市場,不時的詢問一些朋友今天重陽節怎么過。大多的人卻陷入了這種驚訝、茫然的狀態。說到重陽節我便想起王維的那首“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來。
今天的重陽節,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敬老祭祖,傳統的重陽節是一個詩意又溫馨的節日。但在浮躁,匆忙的經濟市場生活工作中,重陽節的黃金甲正隨著金秋的過去而慢慢的退去。
在中關村廣場我遇到了一位正拿著報紙找工作的小伙子,他對報紙看的很執著,還不時的用筆點點畫畫。年輕人,有的是活力,有的是精神。登高是不在話下的,可這位小伙子卻深深的被失業的圈子套住了。他對我說這么一句話,“工作都沒有,吃飯都是問題了,那還有心思登高望遠,月飲菊花酒呢?既是對親人的思念這時也只是深深的埋藏在心里罷了。”
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在家鄉,重陽節雖沒有什么山珍海味,但插茱萸,吃糍粑是很普遍的。只記得每年重陽節的時候,奶奶就會宰殺自己養的雞鴨通知所有的姑姑、伯父們前來享用。其實反哺之情,人人都有。但有多少人能體會此時的父母親自宰殺牲口聚集子女享用的真實用意呢?一對坐在家樂福門口正在歇息的老大爺、老太太,他們攜著手,顯得無比的親近。他們對重陽節有這深厚的感情,子女們成天忙于工作,他們只有兩個字“理解”。今天購點好東西,晚上等他們回來吃個團員飯。很多人不知道父親節,也遺忘了母親節。的人也淡忘了今天的重陽節也是老人記節。一句問候,一個不長的電話他們都會會心的甜蜜一笑的。
中關村,市場里面忙忙碌碌,氣溫比外面的要高的多,但感覺并不是很舒服。他們有的坐在柜臺,有的站著拉客,有的高聲吆喝……等等的。總之顯得格外的匆忙。
“今天是重陽節,沒有帶孩子,老人出去溜達啊?”
“哪有時間啊!工作這么忙,生意又這么慘淡經營的,也沒心思。”這是一位在中關村干了八年的朋友和我說的感到無奈的一句話。
禮拜一,中關村按道理也是一個比較安靜的時段。只是“九九”相對來說有點過于冷淡和平靜。我從E世界到海龍,從海龍到科貿鼎好再到太平洋,一樣的平靜,也一樣的“忙碌”。只不見有關“九九重陽”的促銷活動。
重陽節的作文800字 篇7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九九”與“久久”同音,民間又說“久久長壽”,重陽節便成了尊老、敬老、愛老和助老的節日。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占總人口的13.26%,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規模最大的國家之一。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迎來重陽節,別有一番感受。
說到老人,不禁想起明代馮夢龍的趣說:諸物都是先白后黑,唯有髭須卻是先黑后白。其實,古人不乏頌揚“皓首”的吟詠,很大程度上也是今日老人的寫照。
“鬢衰頭似雪,行步急如風;不怕騎生馬,猶能挽硬弓”,這是張籍對白頭老人的歌頌。第二軍醫大學吳孟超院士從醫近70年,現已90歲高齡,但仍披甲執刀,工作在醫學科學領域。袁隆平院士去年指導的超級稻第三期畝產達926.6公斤,他豪言10年內沖擊1000公斤。80多歲的他不認為自己年老,常說:“我的心態永遠年輕!”老有所為,不僅是事業需要,更是一種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
“自到青冥里,休看白發生”,這是杜甫對白頭老人的慰勉。楊善洲從云南省保山地委書記崗位上退下來后,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扎根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人們贊揚他是永不退休的共產黨員。他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積5.6萬畝、價值3億元的林場,去世前無償交給國家。對黨員干部來說,不管黑發白發、在任退休,為人民服務永遠都是現在進行時。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這是王勃對白頭老人的贊美。白芳禮老人74歲時召集家庭會議,宣布把5000元積蓄全部交給老家辦教育,還要回天津蹬三輪掙錢,讓更多的窮孩子上學。自此他支教18年,將掙來的35萬元錢全都用來資助貧困學生和公益事業。在我們身邊,像白芳禮這樣熱心公益、默默奉獻的老人不乏其人,他們的行為看似平凡,卻不斷帶來社會前行的正能量。
古詩之美在文辭,當代老人之美在行動。按60歲退休,距人生終點還有大把時光,退休時非但不必嗟嘆“感吾生之行休”,還能翻開人生的新篇章。從“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傷感,到“滿目青山夕照明”的豪邁,散發的正是時代的熱力。
另一方面,老人奮斗和勞累一生,年齡到“坎”回家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和社會回報,不僅天經地義,更是全社會的應盡責任。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面對“未富先老”、家庭空巢化等挑戰,“老有所養”問題也日益凸顯。日前,央視《新聞聯播》為桂林四兄弟刊播尋母啟事,引起強烈社會關注,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觸動了失能老人缺少照顧、失憶老人走失等社會痛點。
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需要敬老愛老的文明風尚,讓每個老人都能享受幸福晚年。如果說“老有所為”是老年人老當益壯的精神追求,那么“老有所養”則是社會回饋給他們的人性溫暖。
重陽節的作文800字 篇8
每到豐收季節,菊花開時,我們就迎來了一個歡樂的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舉辦,那時的老奶奶們在縣村里跳舞、唱歌為自己過重陽。九九重陽正趕上豐富多彩的秋季,它也染上了秋天的五彩和美麗。“九”包蘊著長久,吉利,祝福老人們延年益壽,健康。“九”代表著中華人民的喜悅、興奮。
重陽節的種種風俗習慣,不辜負這大好光景,增添了這個秋天的快樂,有多少人畫上了這個秋天的快樂,為多少人畫上了一絲微笑,它看不見,摸不著,要發自內心去感受。重陽節它又可以稱為茱萸節、菊花節,甚至“野餐節”。秋天是野游的好季節,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對身體有益的活動,這是對身體非常好的哦。我國已經把九九重陽節定為老年人的節日。同學們,九月初九時,你為爺爺奶奶做了什么,怎樣讓他們過得難忘,快樂呢?聽聽我的親身經歷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頂上。到處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層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歷,原來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陽節呀,是奶奶的節日,我怎么會忘了呢,應該向她送什么禮物呀。我想了好一會兒,想不好呀。正當心情煩躁時,我隨手拿了一張報紙,看見了“重陽節”這三個字,喜出望外,認真地閱讀起報紙來,報上清楚地寫著每當重陽節時,做孫子孫女的應該陪自己的爺爺奶奶出去到郊外
散散心,吃吃糕點,看看菊花,這就是最好的禮物,體驗這個秋天帶來的幸福。看了這張報紙,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盤。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奶奶的記性就笑著說:“奶奶,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奶奶疑惑地說:“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過了好幾個月了。”奶奶又思索起來,“難道今天是國慶節?”“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陽節,是你們的節日。”奶奶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繼續說:“我陪奶奶到郊外去吧!”我攙著奶奶走了。我和奶奶一邊談,一邊走,走得更遠了。我們看著清澈池水,飽覽壯麗山色,頓時感覺神清氣爽。我陪著奶奶不知不覺度過了一天可愛的重陽節。
天暗下來了,媽媽爸爸回來了,還帶了一袋糕點,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準備給奶奶過老年節。上面綴著各種花紋,有的是嵌著幾棵小草。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嘗起了糕點,可好吃了。奶奶笑了,像年輕了五年。
在歡笑中,我們進入了甜美的夢鄉……
重陽節的作文800字 篇9
“重陽節?今天是重陽節?哈哈!早忘記了哦!”走在中關村市場,不時的詢問一些朋友今天重陽節怎么過。大多的人卻陷入了這種驚訝、茫然的狀態。說到重陽節我便想起王維的那首“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來。
今天的重陽節,也是第19個老人節。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敬老祭祖,傳統的重陽節是一個詩意又溫馨的節日。但在浮躁,匆忙的經濟市場生活工作中,重陽節的黃金甲正隨著金秋的過去而慢慢的退去。
在中關村廣場我遇到了一位正拿著報紙找工作的小伙子,他對報紙看的非常執著,還不時的用筆點點畫畫。年輕人,有的是活力,有的是精神。登高是不在話下的,可這位小伙子卻深深的被失業的圈子套住了。他對我說這么一句話,“工作都沒有,吃飯都是問題了,那還有心思登高望遠,月飲菊花酒呢?既是對親人的思念這時也只是深深的埋藏在心里罷了。”
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在家鄉,重陽節雖沒有什么山珍海味,但插茱萸,吃糍粑是非常普遍的。只記得每年重陽節的時候,奶奶就會宰殺自己養的雞鴨通知所有的姑姑、伯父們前來享用。其實反哺之情,人人都有。但有多少人能體會此時的父母親自宰殺牲口聚集子女享用的真實用意呢?一對坐在家樂福門口正在歇息的老大爺、老太太,他們攜著手,顯得無比的親近。他們對重陽節有這深厚的感情,子女們成天忙于工作,他們只有兩個字“理解”。今天購點好東西,晚上等他們回來吃個團員飯。非常多人不知道父親節,也遺忘了母親節。更多的人也淡忘了今天的重陽節也是老人記節。一句問候,一個不長的電話他們都會會心的甜蜜一笑的。
中關村,市場里面忙忙碌碌,氣溫比外面的要高的多,但感覺并不是非常舒服。他們有的坐在柜臺,有的站著拉客,有的高聲吆喝。等等的。總之顯得格外的匆忙。
“今天是重陽節,沒有帶孩子,老人出去溜達啊?”“哪有時間啊!工作這么忙,生意又這么慘淡經營的,也沒心思。”這是一位在中關村干了八年的朋友和我說的感到無奈的一句話。禮拜一,中關村按道理也是一個比較安靜的時段。只是“九九”相對來說有點過于冷淡和平靜。我從E世界到海龍,從海龍到科貿鼎好再到太平洋,一樣的平靜,也一樣的“忙碌”。只不見有關“九九重陽”的促銷活動。
【重陽節的作文800字】相關文章:
重陽節的作文:重陽節前的感想10-21
重陽節的作文:有趣的重陽節07-21
重陽節作文:重陽節到了11-01
重陽節作文:重陽節抒懷09-02
關于重陽節的作文:重陽節的故事900字-重陽節作文01-18
重陽節作文1000字:重陽節1200字-重陽節作文01-17
重陽節感恩作文:重陽節敬老作文10-15
度過重陽節作文-重陽節作文12-22
關于重陽節的作文:重陽節的懷念11-18
關于重陽節的作文:重陽節前感悟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