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中考語文考點解析

時間:2021-08-07 20:15:31 中考作文指導 我要投稿

2015年中考語文考點解析錦集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1、詞語解釋:舜發于:被任用 人恒過:犯過失。 傅說舉于:被選拔 衡于慮:同“橫”梗塞,

2015年中考語文考點解析錦集

  而后作:奮起,指有所作為。苦其心志:使┅痛苦 征于色:臉色 勞其筋骨:使┅勞累 餓其體膚:使┅饑餓 而后喻:明白。

  空乏其身:使┅貧困 法家拂士:同“弼”輔佐 亂其所為:使┅錯亂 入則:指國內 出則:指國外 所以動心忍性:用這些辦法;使┅驚動;使┅堅韌。 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2、翻譯句子:(1)、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譯::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責任給這樣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饑餓之苦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到貧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顛倒錯亂。

  (2)、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譯:(一個國家)國內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大臣和能輔佐君王的賢士,國外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國侵犯的危險,這個國家常常會滅亡。

  (3)、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譯: 這樣以后,人們才會明白,憂患使人生存發展,而安逸享樂使人滅亡。

  (4)、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

  譯:內心困擾,思慮阻塞,然后才能奮起有所作為;憔悴枯槁表現在臉色上,吟詠嘆息之氣發于聲音,然后人們才能了解他。

  3、主旨:孟子認為人才是艱苦環境造就的,有了艱苦環境的磨練,才能使人性格堅韌、頑強,才能擔負重大的使命。

  4、內容理解:(1)文中第一段所舉歷史人物的共同特點都是:在經歷了艱難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

  第一段運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的說明人才是在艱苦環境中造就的道理。

  (2)第二段講客觀條件對造就人才的作用,闡述的道理是:成就大業,必須先經受苦難磨練。

  (3)第三段從正反兩方面論述經受磨練的好處,從正面講個人磨練可激發斗志。

  從反面提示國家滅亡的原因: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4)孟子對治理國家提出的論斷是: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孟子認為國家要長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敵國外患)。

  5、請舉出一些成功背后付出無數艱辛的例子或名言。

  事例:司馬遷慘遭宮刑而憤作《史記》;越王勾踐,經受奴仆之苦,而臥薪嘗膽,戰勝吳國,成就大業。

  名言: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

  ▲《曹論戰》1、解釋加點的詞: 小惠未徧,徧:同“遍”,遍及、普遍  小大之獄 案件。齊師伐我 攻打。

  犧牲玉帛 指牛、羊之類用于祭祀的祭品。又何間焉 參與。肉食者鄙 目光短淺 弗敢加也 虛夸,以少報多。雖不能察 即使。

  再而衰 第二次,必以信 言語真實 忠之屬也盡力做好本分的事 可以一戰 可以用來。神弗福也 賜福 一鼓作氣 擊鼓

  望其旗靡:倒下 弗敢專也/獨占。小信未孚:為人所信服。公將馳之:驅車追趕  一鼓作氣:振作。

  2、翻譯句子:(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譯: 居高位、得厚祿的大官們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

  (2).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譯:(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的(事情),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就請允許(我)跟隨著去。

  (3).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譯: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據實情來處理。

  (4).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譯: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勇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勇氣就消耗盡了。

  3、內容理解:(1)、曹認為“可以一戰”的最重要的條件是什么?*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本文敘述了戰前的政治準備是(取信于民);有利于轉入反攻的陣地是(長勺);魯軍發起反攻的時機選擇在(彼竭我盈)之時,魯軍追擊敵軍的時機選擇在(齊軍轍亂旗靡)之時。這可以說是政治上(取信于民),軍事上(后發制人)。

  (3)、曹分析取勝的原因有兩條:一條是選擇有利于進攻的時機,即文中的(彼竭我盈)一條是把握有利于追擊的時機,即文中的(轍亂旗靡)。

  (4)、如何評價曹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個深謀遠慮的軍事家,論戰表現出他的勇氣,作戰“下視其轍”“登軾而望”,充分體現了他謹慎和豐富的軍事經驗。

  (5)、本文多處將魯莊公與曹進行對比描寫,請找出其中一例,分析這樣寫的好處。

  戰前:魯: 淺陋 ; 曹 :有遠謀 //戰中:魯 :不作調查,急冒進; 曹: 實地調查,抓準時機 //戰后:魯 :茫然不知

  曹: 細說原委通過對比,突出曹指揮作戰的軍事才能。

  (6)、曹的“遠謀”體現在哪里?用自己的話從政治和軍事兩方面簡要說說。

  答:(1)政治方面:認為取信于民是作戰的先決條件。 (2)軍事方面:善于把握進攻和追擊的時機。(或:適時出擊,適時追擊)

  (7)、談談“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①為下文寫莊公作鋪墊②襯托曹的遠見卓識

  (8)、有人說,“長勺之戰”的勝利,曹功不可沒;但從某種意義上說,魯莊公也有一定的功勞。你的看法呢?

  魯莊公是個平庸的 國 君,作為統治者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他把戰爭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說明他政治上、軍事上的無能,完全依靠曹的才能才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但他也有好的一面:他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虛心聽取曹的意見,作為決策者,也有一定的功勞。

【中考語文考點解析】相關文章:

語文中考詞語的解析08-24

中考語文文學常識考點總結08-23

2017中考語文名著考點集錦06-05

中考語文說明文知識點考點08-16

歷年中考語文失分點解析:詞語的使用08-26

中考英語考點詞語辨析08-26

2017年中考作文指導:議論文6大考點解析08-16

小升初的語文常識常考點08-10

小升初語文詞語考點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