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的哲理小故事
想的哲理小故事1
如果你必須與人打架,你會選擇一位正常人,還是一位空手道的冠軍?相信大多數的人會選擇正常人。因為大家很清楚,空手道是專家,他們的門路與招數都有名堂方能成為冠軍,而且與選手對戰的經驗更是豐富。
在美國有一則新聞報道:在高速公路上有兩臺車輛因為些微的擦撞,兩位駕駛員一言不和,就在道路邊打起來,這兩位駕駛員,一個是普通正常人,另一位則是知名的空手道冠軍。交手不到數分鐘,結果出來了。這樣的結果隔天登上了美國頭版新聞。
打架的結果是空手道冠軍輸了。報社的記者在標題上注記了空手道冠軍輸的原因:空手道冠軍有一個習慣,就是不打頭部,腰部以下也不打。可是普通的人沒有學過,因此,沒有受到制度與規定的束縛,直直的一拳就擊在空手道冠軍的鼻梁上,讓冠軍就此倒地不起!
這則有趣的故事,讓人想起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為重要。
想想看,當我們第一天上班時,沒有很多的專業知識,但我們有旺盛的想像力,然而隨著時間的過去,我們的年資越來越增加,我們工作所學的專業知識越來越多,但我們的想像力卻如青春流逝般很難再恢復。也許,我們已讓專業知識及一些固有的模式主宰了我們的思考,我們已漸漸失去了突破
想的哲理小故事2
一只章魚的體重可以達到70磅。但是,如此龐大的家伙,身體卻非常柔軟,柔軟到幾乎可以將自己塞進任何一個想去的地方。章魚沒有脊椎,這使它可以穿過一個銀幣大小的洞。它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將自己的身體塞進海螺殼里躲起來,等到魚蝦走近,就咬住它們的頭部,注入毒液,使其麻痹而死,然后美餐一頓。對于海洋中的其它生物來說,它可以稱得上是最可怕的動物之一。
但是,人類卻有辦法制服它。漁民掌握了章魚的天性,他們將小瓶子用繩子串在一起深入海底。章魚一看見小瓶子,都爭先恐后地往里鉆,不論瓶子有多么小、多么窄。結果,這些在海洋里無往而不勝的章魚,成了瓶子里的囚徒,變成了漁民的獵物,變成了人類餐桌上的美味。
是什么囚禁了章魚?是瓶子嗎?瓶子放在海里,瓶子不會走路,更不會去主動捕捉。囚禁章魚的是它們自己。它們向著最狹窄的路越走越遠,不管那是一條多么黑暗的路,即使那條路是死胡同。
許多人的思想也如同章魚,遇到苦惱、煩悶、失意、誘惑的瓶子,都喜歡往里鉆。其實,在廣闊的海洋里,有更值得爭取的東西。一味向瓶子里擠,我們的思想也會越來越狹窄,越來越失去光亮。
想的哲理小故事3
一個小沙彌在一個寺廟里修行。那兒香火鼎盛,前來燒香的人絡繹不絕,每天晨鐘暮鼓,香客川流不息。小沙彌想靜下心神,潛心修身,但寺廟的應酬太多,自己雖青燈黃卷苦苦習經多年,但談經論道起來,自己遠不如寺里的許多僧人。有人勸小沙彌說:這個寺廟是個名滿天下的名寺,水深龍多,納集了天下的許多名僧,如果你想很快嶄露頭角,應該到一些偏僻小寺中潛心修行,大量閱讀經書,很快你就會高出一般僧人了。
小沙彌想了一會兒,聽著這話很有道理,就準備辭別師父,離開這個喧鬧擁擠的寺廟,到一個偏僻冷清的小寺廟去。于是,小沙彌打點了經卷、包裹,去向方丈辭行。
方丈知道小沙彌的想法之后,問他:太陽和月亮誰能量更大?
小沙彌說:當然是太陽了。
方丈說:你愿做月亮還是太陽呢?
小沙彌想都沒想回答道:不用問也是太陽了!
方丈微微一笑說:我們到寺后的林子里去走走吧。
寺廟后面是一片青翠茂盛的樹林。方丈將小沙彌帶到不遠處的'一個山頭上,這座山頭上樹木稀疏,只有一些灌木和三兩棵松樹,方丈指著最粗壯的一棵問小沙彌:這棵樹最大,可它有什么價值呢?
小沙彌圍著樹看了看,這棵松樹亂枝縱橫,樹干又短又扭曲,便說;它只能做煮粥的劈柴。
方丈又帶小沙彌到更深的林子中去,這里的樹都長得枝繁葉茂,每一棵大樹都筆直挺拔,像參天古木一樣。方丈問道:為什么這里的松樹每一棵都這么修長、挺直呢?
小沙彌說:它們都有個目標,就是為了更多地承接天上的陽光吧。
方丈語重心長地說:這些樹就像現實中的人一樣,他們一起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為了一縷的陽光,為了一滴的雨露,它們都奮力向上生長,于是它們棵棵都可能成為棟梁。而那些沒有目標的三兩棵樹,大片大片的陽光是它們的,許許多多的雨露是它們的,但是它們在這樣的奢侈生活中早已迷失了方向。
小沙彌聽后,想了一會兒,慚愧地說:不管在什么林子里,只要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標,就能長成參天大樹是嗎?方丈點了點頭,小沙彌對方丈說:我決定留下來了!
【想的哲理小故事】相關文章:
哲理的小故事08-21
小故事哲理故事03-07
哲理小故事 充滿智慧的小故事12-14
勵志小哲理小故事10-16
夢的哲理小故事10-13
生命的哲理小故事09-17
翅膀的哲理小故事08-09
農夫的哲理小故事07-29
繩子的哲理小故事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