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的寓言故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關于寓言故事15篇
關于寓言故事1
關于寓言故事的成語
狐假虎威:狐貍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捕風捉影:風和影子都是抓不著的。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
杞人憂天: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杯弓蛇影:將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誤認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鄭人買履: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不合時宜:不適合時代形勢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習尚。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曲突徙薪:把煙囪改建成彎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災禍。
拋磚引玉: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后抵觸。
濫竽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刻舟求劍: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葉公好龍: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并不真愛好。
亡羊補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畫蛇添足: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
掩耳盜鈴: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買櫝還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舍不當。
關于寓言故事2
云雀在大海上空飛累了,落在海中的一塊礁石上休息。一條帶魚抬頭看了一眼云雀,說:“你能夠在藍天白云間自由飛翔,俯視無數美景,我真羨慕你!”
云雀搖搖頭,說:“天有不測風云,一旦暴風雨突然襲來,處境就十分危險。即使在陽光明媚時,我也絲毫不能放松警惕,因為兇猛的老鷹隨時會發起襲擊。你生活的海洋是個童話般美妙的世界,我真羨慕你!”
帶魚一邊擺動長長的身體,一邊說:“海洋是個不平靜的世界,危機四伏,兇惡的鯊魚隨時會發起攻擊,我是提心吊膽過日子!”
海豚聽了云雀和帶魚的對話,游了過來,說:“你擁有的,正是別人羨慕的,要珍愛自己擁有的一切。羨慕和埋怨毫無意義,你們應該坦然面對生活。”
關于寓言故事3
穆公是鄒國的國君,因孟子是鄒國人,所以鄒穆公才找到他,開始了一下這段談話內容。
這段對話發生下鄒國和魯國交戰的背景下,鄒穆公說:“寡人的官吏死了三十三個人,而那些老百姓,卻沒有一個愿意為了戰事而死的。我真想殺了他們,可是百姓又有那么多人,殺也殺不完;不殺他們,我實在恨不過,他們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的長官戰死卻不去救他們。我該怎么辦才好?
孟子說:“這年頭,兵荒馬亂的,你的那些百姓,年老體弱的人死了,尸體都被丟棄在山溝里;身強力壯的,到處逃亡,這樣的人好歹都有幾千人吧。大王你的倉庫里藏滿了糧食,堆滿了金銀財寶,但是你的官員卻沒有一個人告訴你這樣的情況,這都是那些官吏殘害老百姓的結果啊。孔子的弟子曾子曾經說過:小心啊,你如何對待別人,同樣別人也會如何對待你。現在你的人民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的長官被殺而不去營救,這都是你的人民在報復他們。你還是不要再怪罪他們了。只要你從今以后開始施行仁政,你的人民自然會尊敬他們的官吏,再遇到這樣的事情,他們肯定會心甘情愿為了官吏去犧牲了。”
這一段對話,和孟子見梁惠王一樣,他向鄒穆公闡述了推行仁政的必要性。強調了王道的重要性,主張德治,要求君王以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關于寓言故事4
梭子魚、蝦和天鵝三個不知道什么時候成了好朋友,一天,他們同時發現路上一輛車,車上有許多好吃的東西。
于是就想把車子從路上拖下來,三個家伙一齊負起沉重的擔子,它們鉚足了勁,身上青筋暴露,使出了平生的力氣,可是,無論它們怎樣拖呀、拉呀、推呀,小車還是在老地方,一步也動不了。原來,天鵝使勁往天上提,蝦一步步向后倒拖,梭子魚有朝著池塘拉去,究竟誰對誰錯?
反正,他們都使勁了。
關于寓言故事5
一天,公雞出來在草地散步,正好被一只狐貍看見了。狐貍悄悄的跟在公雞后面。狐貍一邊走一邊想:這只公雞多肥呀!我得把它吃掉。
公雞聽到后面有腳步聲,它回頭一看,一只狐貍跟著它。公雞頓時緊張起來,但是很快又鎮靜下來。這時,狐貍對公雞說:“公雞大哥,您早呀!您這是要到哪里去呀?”公雞說:“我出來散散步,順便找點小蟲吃”。狐貍一聽,馬上對公雞說:“怎么就你一個人呀?我陪你去吧”!公雞靈機一動說:“怎么是一個人呢?獵人大哥在后面呢!”狐貍聽了,一溜煙就跑了。
關于寓言故事6
舊屋鬧鬼
村中有一間古老的舊屋,聽說那舊屋常常有惡鬼出現,所以沒有人敢在那兒過夜。
有一天,一個自認膽大的人,夸下海口說:管他什么惡鬼,我才不怕呢!今晚我就進去瞧瞧!
不一會兒,另外有一個人也不甘示弱,他拍拍胸脯,大聲地說:我的膽量和勇氣沒有人比得上,那小子算什么?他進鬼屋,我也敢進去。
當天晚上,他們先后住進鬼屋。那先進屋的才躺下,忽然聽到后來的推門聲音,嚇得連忙從床上跳下來,用全力把門關上,不敢再睡覺。
那后來的,聽見里面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和關門聲,也怕得全身發抖,不敢進去。
兩個人都把對方當成惡鬼,一個在外,一個在內,就這樣僵持著,直到天亮,才知道白白受驚了一夜。
智慧小語:鬼屋里有聲音,一定是鬼所為嗎?先入為主的觀念往往使我們不能認清事情的真相。
關于寓言故事7
一天,一只蟲子遇見一粒種子,決定把它吃掉,因為它幾天沒有吃到東西了。
種子見到兇惡的蟲子,很是害怕,蜷縮著身子,不停地求饒,并承諾到了秋天送給蟲子一籃糧食。
不管種子怎么哀求,蟲子就是不理會,最后還是把種子吃掉了。到了秋天,由于沒有種子,顆粒無收,什么吃的都沒有,蟲子又冷又餓,最后痛苦地死去。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毀滅了別人,有可能就是毀滅自己。
關于寓言故事8
有一位勤勞的農夫在一塊無人肯播種的`荒地上辛苦勞作。過路的人看到他在這塊堆滿了磚頭、瓦塊和銹銑、地下生滿樹根的瘦土里挖田。便嘲笑他說:“喂,老頭,你是在挖金子吧!”農夫一聲不吭,埋頭苦干,清除了磚頭、瓦塊和銹鐵,鏟除了地下盤繞的樹根,然后開始整理,施肥。一晃幾年過去了。到了收獲時節,農夫滿懷喜悅地在田里收獲。這時,一位趕著牛車的年輕人對老農喊道:“喂,老大爺,你哪輩子積了大德,上天恩賜了你這么一塊肥沃的土地。”農夫擦了一下臉上的汗殊,大聲回答:“年青人。上天恩賜我這塊寶地時,人家都在罵我是個老傻瓜。”
結論:
許多人只看到別人成功后的顯赫、富足,而從不過問他成功之前的艱辛和苦累,這也許就是世界上80%的人們仍然在貧容平庸中掙扎的原因。一個人應該有悟性,當你能夠悟到別人成功的道理時,你已踏上了成功之旅。
關于寓言故事9
“愚公移山”記載在列子的《列子湯問篇》里。很久很久以前,也是所有老掉牙故事的開頭了。有個老頭,大家都叫愚公。愚公年紀已經都快九十歲啦,比“古來稀”還稀的年歲里有個煩心事。問他,你還為什么發愁呢?“哎呀,這要從我的家說起了。我家住在太行山和王屋山的對面。這兩座山啊,高聳入天,不僅高啊還大,方圓有七百里!七百里啊!每次只要我要出門做事情吧,都很不方便!煩啊。”有人會問,“那你打算怎么辦啊?就爬唄,鍛煉身體得了!”可是愚公好像是做了很久的決定似得,右手拍了下大腿,“我要移山!把這兩座煩人的大山弄平!”
于是,他就開個家庭會議,全家無論大小都出席。“咳咳咳,今天開這個家庭會議呢,是我有個想法。大家看,這太行山和王屋山就在我們家門口。偶爾爬爬山鍛煉身體也是不錯的。但每次有要緊的事都很影響我們。我想通過大家的努力,一點一點挖,遲早有一天會把它們挖平的!這樣我們門前的路就直通豫州,你們說,怎么樣?”
“嗯嗯,這是個好主意。”大家都點頭贊同。但是他的妻子提出了一個問題,“太行山和王屋山都那么高。這樣的話,山上挖出來的石頭放哪里呢?”
大家說,“邊上不是有渤海嗎?我們把泥土和石塊扔那里就好了。渤海那么大,沒問題的!”
第二天天一亮,愚公就起了個大早,帶領全家人挖山。連他鄰居的七八歲孩子都過來幫忙!大家挖啊,倒啊,一年四季都很少休息。
黃河邊上有個智叟,這是個很精明的老頭。他看到愚公這一家子進行的“移山”工程就覺得很可笑,“真傻啊!愚公你的年齡已經這么大了,還能挖幾天?這么大的山怎么會被搬走呢?”
愚公嘆了口氣,“我還以為你是聰明人呢!我年紀大是不錯,但我還有兒子,兒子還會有兒子。這樣子子孫孫多得數不清。但是兩座大山它不會變高變大啊,只要我一直挖,肯定就能鏟平他們!”智叟聽了無話可說。上天聽說了這件事很欣賞愚公的堅持不懈,就派了兩個大力神把山移走了。從此,家門道路直通豫州了。
關于寓言故事10
衣服與食物
罽賓的三藏和尚,奉行阿蘭若處修苦行。有天遇到寺廟中舉行盛大的齋會,守門人見他穿得破爛,不肯讓他進去,三藏和尚試了好幾次都不得其門而入。于是他向別人借了好衣服穿,這才進去。
當他坐下之后,人們供養他各種美食,可是都被他倒在衣服上。眾人看了覺得奇怪,就問三藏和尚說: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三藏和尚回答說:我之前來了好幾回,都不肯讓我進來,只因我換了好衣服,才能夠進來。我能得到眾人美味的供養,都是這衣服的緣故,所以,讓它先吃吧!
智慧小語:我們輕易相信的外表的樣子,就會常常忽略內在的真實。不知自己被自己蒙蔽,等到發現時,才怪他人欺騙自己。
關于寓言故事11
鷸蚌相爭
守株待兔
畫蛇添足
自相矛盾
量體裁衣
杯弓蛇影
螳螂捕蟬
亡羊補牢
人面獸心
無價之寶
曲高和寡
囫圇吞棗
庖丁解牛
起死回生
患得患失
庸人自擾
嗟來之食
塞翁失馬
癡人說夢
井底之蛙
刻舟求劍
濫竽充數
南轅北轍
驚弓之鳥
對牛彈琴
掩耳盜鈴
葉公好龍
黔驢技窮
東施效顰
杞人憂天
狐假虎威
買櫝還珠
畫餅充饑
不可救藥
拔苗助長
疑鄰盜斧
關于寓言故事12
【寡婦與母雞】
有個寡婦養著一只母雞,母雞每天下一個蛋。她以為多給雞喂些大麥,就會每天下兩個蛋。于是,她就每天這樣喂,結果母雞長得越來越肥,每天連一個蛋也不下了。
這故事說明,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利益,結果連現有的都失掉了。
【徒勞的寒鴉】
宙斯想要為鳥類立一個王,指定一個日期,要求眾鳥全都按時出席,以便選他們之中最美麗的為王。眾鳥都跑到河里去梳洗打扮。寒鴉知道自己沒一處漂亮,便來到河邊,撿起眾鳥脫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膠粘住。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鳥都一齊來到宙斯面前。宙斯一眼就看見花花綠綠的寒鴉,在眾鳥之中顯得格外漂亮,準備立他為王。眾鳥十分氣憤,紛紛從寒鴉身上拔下本屬于自己的羽毛。于是,寒鴉身上美麗的羽毛一下全沒了,又變成了一只丑陋的寒鴉了。
這故事是說,借助別人的東西可以得到美的假象,但那本不屬于自己的東西被剝離時,就會原形畢露。
【造父學駕車】
造父是古代的駕車能手,他在剛開始向泰豆氏學習駕車時,對老師十分謙恭有禮貌。可是3年過去了,泰豆氏卻連什么技術也沒教給他,造父仍然執弟子禮,絲毫不怠。這時,泰豆氏才對造父說:“古詩中說過:擅長造弓的巧匠,一定要先學會編織簸箕;擅長冶金煉鐵的能人,一定要先學會縫接皮襖。你要學駕車的技術,首先要跟我學快步走。如果你走路能像我這樣快了,你才可以手執6根韁繩,駕馭6匹馬拉的大車。”
造父趕緊說:“我保證一切按老師的教導去做。”
泰豆氏在地上豎起了一根根的木樁,鋪成了一條窄窄的僅可立足的道路。老師首先踩在這些木樁上,來回疾走,快步如飛,從不失足跌下。造父照著老師的示范去刻苦練習,僅用了3天時間,就掌握了快步走的全部技巧要領。
泰豆氏檢查了造父的學習成績后,不禁贊嘆道:“你是多么機敏靈活啊,竟能這樣快地掌握快行技巧!凡是想學習駕車的人都應當像你這樣。從前你走路是得力于腳,同時受著心的支配;現在你要用這個原理去駕車,為了使6匹馬走得整齊劃一,就必須掌握好韁繩和嚼口,使馬走得緩急適度,互相配合,恰到好處。你只有在內心真正領會和掌握了這個原理,同時通過調試適應了馬的脾性,才能做到在駕車時進退合乎標準,轉彎合乎規矩,即使跑很遠的路也尚有余力。真正掌握了駕車技術的人,應當是雙手熟練地握緊韁繩,全靠心的指揮,上路后既不用眼睛看,也不用鞭子趕;內心悠閑放松,身體端坐正直,6根韁繩不亂,24只馬蹄落地不差分毫,進退旋轉樣樣合于節拍,如果駕車達到了這樣的境界,車道的寬窄只要能容下車輪和馬蹄也就夠了,無論道路險峻與平坦,對駕車人來說已經沒有什么區別了。這些,就是我的全部駕車技術,你可要好好地記住它!”
泰豆氏在這里強調了苦練基本功的極端重要性。要學會一門高超的技術,必須掌握過硬的基本功,然后才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學習駕車如此,做其他任何事情也都應當這樣。
【飛必沖天鳴必驚人】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在歷史上曾為楚國的發展建立過顯赫的功業。可是在他登基的頭3年內,卻毫無建樹,不理朝政,晝夜游戲,猜謎作樂,不聽臣子的意見,并揚言:有敢進諫的,處以死刑。宮廷上下都十分著急,國家有這么個愚頑的國君怎么得了!
看到這種狀況,有個叫成公賈的人決定冒死進宮規勸楚莊王。楚莊王對成公賈說:
“你知道,我是不準誰提意見的,你現在為什么不怕死來提意見呢?”
成公賈說:“我來,不是給你提意見的,我只是想來跟大王一起湊趣解悶,猜猜謎語玩。”
楚莊王說:“既然這樣,那你說個謎我猜。”
成公賈說:“好哇。”于是他給楚莊王說了一個謎語:
“有一只大鳥,停留在南方的一座山上,整三年了,它不動、不飛、也不叫。大工您說,這是只什么鳥呢?”
楚莊王稍作思考,便胸有成竹地說:
“這只大鳥停在南方的大山上,整整3年沒有動,目的是在堅定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它3年不飛,是在積蓄力量使自己羽翼豐滿;它3年不叫,是在靜觀勢態、體察民情,醞釀聲威。這只鳥盡管三年來一直沒飛,可是一旦展翅騰飛必將沖天直上;盡管它三年來一直不叫,可是一旦鳴叫起來,必定會聲振四方,驚世駭俗。成公賈先生,你放心吧,你的用意,我已經猜中了。”
成公賈驚喜地點點頭,欣然離去。
第二天,楚莊王上朝處理國事。他根據三年來的明察暗訪、調查研究和對大臣們政績的考察情況,提拔了5位忠誠能干的大臣,罷免了10個奸狡無能的大臣。楚莊王的決定和處事的魄力,使文武百官大為佩服,因此大家都十分高興。楚國的老百姓也都奔走相告,慶幸有了一位賢君。
有大智慧的人并不急著表現自己,他們往往先蓄足了底蘊,成竹在胸,一旦時機成熟,便會一鳴驚人。
關于寓言故事13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知識的源泉。”書伴隨著我成長,是我每天必補的營養品。書的格言像一首歌,時時在我的耳畔回響,在我的心海蕩漾。
在今年暑假,我興致勃勃地閱讀了《寓言故事》這本書。這本書里的故事我非常喜歡,深深地吸引了我。如《得與失》、《神童方仲永》、《龜兔賽跑》、《改錯永遠不晚》、《墨子》等。
《寓言故事》這本書深深地啟發了我,教育了我。是它,告訴我“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和“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些道理。是啊,在現實生活中,我是多么需要這些道理啊!
記得那是一次,黃老師發下了一張試卷。啊,我得了第一名!我心想:啊,原來我這么聰明,拿了第一名,以后考試一定難不倒我了。從此以后,我學習不認真了。我上課總是跟同學吵鬧;回家后隨隨便便寫一下作業就出去玩了。
幾天后,我們進行了一次測驗。幾天后,黃老師發下了這張測驗試卷。沒想到,我只考了八十幾分,下降了十幾分。我傷心極了,淚水不斷地在眼眶里打轉,最后終于流了下來。但是我不想被同學看見,就急忙擦去淚水。終于,一節課過去了。
下課后,黃老師找到我,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施嘉莉,你這次考不好的原因就是因為驕傲。‘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你不該因為自己拿了第一名而驕傲。‘失敗乃成功之母’。你現在可不能驕傲了,要努力學習把成績趕上去。知道了嗎?”“知道了。”我含淚答道。黃老師的話使我感到十分慚愧。于是,我認真學習,提高了自己的成績。
《寓言故事》這本書像一把鑰匙,幫我開啟了知識的大門;幫我開啟了心靈的大門;幫我開啟了光明的大門;使我品嘗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寓言故事》這本書像一把鑰匙,幫我開啟了知識的大門;幫我開啟了寓言故事》對我的幫助真大啊!
關于寓言故事14
從前,在一片山林旁邊的村子里生活著一群人,他們靠砍伐山林里的樹木謀生。
漸漸地,村民們發現,這個村子里的風沙越來越多,經常遭受沙塵暴。感知這種變化的村長從外面請來了幾個專業人員來調查是怎么回事。 村長說:“怎么回事?我們村子以前從來沒有這樣過,氣候都是很怡人的。” 專業人員經過調查后告訴村民們:“是因為村子旁的那片山林的緣故。以前山林里的樹木可以防風固沙,對你們的村子起到保護作用,可是你們卻親手破壞了村子的保護神,現在山林里的樹木還剩下以前的一半了,如果你們還不吸取教訓繼續伐木的話,這個村子就會被沙子淹沒的。” 得知后果如此嚴重,村民們立刻召開了緊急會議,會上大家激昂慷慨,發表了許多非常正確的意見,提出了非常正確的議案。為了使村子免于被沙子淹沒,挽救他們自身的命運,亟須采取的措施,就是全面停止砍伐樹木,并且栽種樹苗。最后全體一致通過了決議。每一位村民都稱贊這是一個很好的決議。不過每一位村民都想填飽肚子啊,他們都只有這么一條謀生的路子。于是,他們都想,這么大一個山林,自己砍那么一點,關系是不大的。但他們都這么想,也都這么干,對山林的砍伐一點也沒有減少。 事情發展得日益嚴重。會議不斷地被召開,停止砍伐的呼聲更為強烈,決議的措辭也更為嚴厲而迫切。但情況依然如故,每位村民依然照砍不誤。 直到有一天,山林里的樹都被砍完了,只剩下一棵棵幼小的樹苗,風沙無情襲來,把這些小樹苗連根拔起,沒有任何阻礙地直沖村子。
終于,村子被黃沙淹沒了,村民們不但沒了謀生之路,連家園也沒有了。
寓意:
村民的思想就如同社會上有些人一樣,認為自己犯一些小錯不要緊,不會影響大局,但如果大家都這樣想,事情就不堪設想了。我們小朋友做任何事都要嚴格要求自己,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集體中的一分子,集體的榮譽靠我們每個人的努力,所以千萬不要為自己找這樣或那樣的理由,而不嚴格要求自己。
寓言故事寫作方法
首先要有一個通俗簡單的故事。精彩的故事是寓言成功的開始,寓言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說理。通過講述故事來達到說理的最終目的,故事情節設置的好壞關系到寓言的未來。古希臘《伊索寓言》中的名篇《農夫和蛇》在世界范圍類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的成功之處在于故事的可讀性很強,無論你的文化水準高低都能在簡練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我國的寓言名篇《自相矛盾》也是如此。漢語中的矛盾一詞就直接由這則寓言故事演化而來,由此可見寓言的故事魅力是何等重要。
沒有一個有趣的故事,道理就沒有一個好的安身之地。同學們可發揮豐富的想象、運用比喻、擬人、動作、夸張等修辭手法,使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活動起來,讓他們來到你的故事中,演講出一個富含某種哲理的故事。但是,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大自然的規律,不能有悖常理。故事既要簡短又要趣味盎然、新鮮活潑,才能吸引人,讓讀者在笑聲中有所獲益。
其次,一個簡單明白的道理是寓言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蘊含一個怎樣的道理,既要聯系到作者的主旨,也要依據故事情節的發展來決定。
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創作的靈魂,就好似人類必須要有思維一樣重要。在寓言創作中寓意是一根看不見的線,大多數時候,這根線并不會直接在文字中體現。但是,好的寓言的寓意,會隨著讀者的閱讀進程而逐漸明晰。這是寓言獨立作為一種文學體裁的魅力所在。如古代作品《東施效顰》就很有代表性,他的寓意并未直接體現在文字中,但是讀過的讀者大都體會到東施效顰、欲蓋彌彰的效果。而我們小朋友寫寓言可結合自己生活實際,講一些淺顯的生活道理。例如:教育大家要尊老愛小、熱愛勞動、不講謊話等道理,也可以通過寓言給大家講一些生活常識,教會大家遵守交通法則,正確使用水、電等。
小朋友們由于缺少生活經歷不容易寫出哲理深刻的寓言。但寓言一定要有一定的道理、現實意義或教育性。
實際上寓言故事都是一則人生的哲理,只要你好好的體會理解他你就會明白他的含義。
關于寓言故事15
兩小兒辯日
春秋末期時,偉大的文學家孔子到東方去游學,在去東方游學的路上,看見兩個小孩在辯論,就走上去問是什么原因。
孔子問他們為什么爭辯,一個小孩指著太陽說:“我認為太陽剛出時;離人近,到了中午離人遠。”另一個小孩聽了,便插上去說:“不對,不對,應該是太陽剛出時離人遠,到了中午離人近。”孔子明白他們原來是因為太陽離人的距離在爭辯。前個小孩接著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大得像車上的篷蓋,到了中午,就像盤盂那么小,這不是遠的小而近的小的道理嗎?”后個小孩不服氣地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進熱水中一樣,這不是近的熱而遠的涼水嗎?”孔子聽了,他不能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在當時的朝代里是不能判斷的。但現在完全可以知道太陽離人是有一定的距離。據說早晨和中午的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為什么早晨的太陽看起來較中午時大呢?這是視覺的誤差、錯覺。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屋體群中顯得大。同樣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比較下,此時太陽顯得大。而中午太陽高高升起,廣闊無垠的天空是背襯,此時太陽就顯得小了。其次,同一物體白色的比黑色的顯得大些,這樣的物理現象叫做“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時,被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陽格外明亮;中午時,背景是萬里藍天,太陽與其亮度反差不大,就顯得小些。
中午的氣溫較早晨高,是否此時的太陽較早晨離我們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等的面積里,直射比斜射熱量高。同時,在夜里,太陽照射到地面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溫度的涼與熱,并不能說明太陽距地面遠近。
這個寓言故事值得我們學習的是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也說明了宇宙是無限的,知識是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春秋末期時,偉大的文學家孔子到東方去游學,在去東方游學的路上,看見兩個小孩在辯論,就走上去問是什么原因。
孔子問他們為什么爭辯,一個小孩指著太陽說:“我認為太陽剛出時;離人近,到了中午離人遠。”另一個小孩聽了,便插上去說:“不對,不對,應該是太陽剛出時離人遠,到了中午離人近。”孔子明白他們原來是因為太陽離人的距離在爭辯。前個小孩接著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大得像車上的篷蓋,到了中午,就像盤盂那么小,這不是遠的小而近的小的道理嗎?”后個小孩不服氣地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進熱水中一樣,這不是近的熱而遠的涼水嗎?”孔子聽了,他不能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在當時的朝代里是不能判斷的。但現在完全可以知道太陽離人是有一定的距離。
拒說早晨和中午的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為什么早晨的太陽看起來較中午時大呢?這是視覺的誤差、錯覺。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屋體群中顯得大。同樣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比較下,此時太陽顯得大。而中午太陽高高升起,廣闊無垠的天空是背襯,此時太陽就顯得小了。其次,同一物體白色的比黑色的顯得大些,這樣的物理現象叫做“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時,被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陽格外明亮;中午時,背景是萬里藍天,太陽與其亮度反差不大,就顯得小些。
中午的氣溫較早晨高,是否此時的太陽較早晨離我們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等的面積里,直射比斜射熱量高。同時,在夜里,太陽照射到地面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溫度的涼與熱,并不能說明太陽距地面遠近。
這個寓言故事值得我們學習的是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也說明了宇宙是無限的,知識是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關于寓言故事15篇】相關文章:
關于寓言故事12-15
關于寓言故事作文12-22
關于狼的寓言故事12-13
關于鼠的寓言故事08-26
關于寓言故事作文五篇08-23
關于寓言故事作文九篇07-19
關于寓言故事作文八篇06-20
關于寓言故事作文7篇04-05
關于寓言故事作文3篇03-30
關于亡羊補牢寓言故事3篇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