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味道初一作文
從前生活困難時吃不到什么好東西。
如今日子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然而,來到菜市場,卻不知道該買些什么;走進酒店,也不知道該點些什么……
令我常常想起的,倒是那田野里的味道……
打 烏 米
我特別喜歡烏米那種甜綿綿的味道。
記得小時候家離學校太遠,總是下午兩三點鐘放學到家才能吃上中午飯。有一次放學路上我餓得實在難受,就到高粱地里找烏米。看著剛剛打包的高粱,哪個都像烏米。聽哥哥說,烏米比高粱要硬一些,長得結實一些,葉子裹得緊一些。我把一棵極像哥哥說的高粱桿扶歪,捏捏卻很軟,那就肯定不是烏米了。但也有挺實成的,于是我就將它掰開,結果還是高粱,嚇得我趕緊撒手。因為高粱包一旦被掰開,這一棵高粱就廢了,肯定不會再接出飽滿的穗子了。
后來,我終于學會了打烏米。
烏米包和高粱包的區別是烏米包那里既結實又突鼓。它的結實不是捏出來的,而是通過細心觀察辨別出來的。尤其最上邊的高粱節桿細且有點彎,這樣的保準就是烏米,完全用不著那種掰高粱包的破壞性方法。
打烏米是個辛苦活。不透風的高粱地里特別悶熱,更討厭的是高粱葉子會把胳膊和脖子劃出紅道道,被汗水一浸鉆心地疼。
等高粱抽穗后,烏米也就露頭了,這時的烏米像老人的黑胡子,而且不可以吃了。然而等到了秋季,還可以打二茬烏米,因為烏米桿比高粱桿更愿意長丫子,它的每棵丫子上長的必定也是烏米。
嫩烏米裹在葉子里時全身呈白色的。它也和糧食一樣,弄熟了才好吃。如果打的不多,可以連葉一起燒,吃著特香。如果打到很多,就把葉子扒凈,放鍋里蒸著吃,若拌上農家的大醬,就是烏米醬了,那可真是別有一番風味啊!
如今很少看見大片的高粱地了,而且種地前都講究用農藥拌種,就更難見到烏米了。
嗑 甜 桿
現在的孩子天天有錢買零食,僅各種各樣的飲料就五花八門。而在我小的.時候,家家條件都不好,伴隨我們的只能是田野里的食物,我最喜歡吃的便是秋天里的甜桿。
最初嗑到的甜桿,是父親在生產隊割地收工時帶家來的。那年月看不到甘蔗,甜桿在孩子眼里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甜的東西。上學后,曾偷偷地進地里一棵一棵地嘗,但很難遇到一棵甜的。更擔心被護秋看青的發現,因為莊稼還沒有長成,這屬于禍害莊稼,糟蹋糧食。
后來才逐漸地有了經驗,哪些不結棒的玉米秸稈比結棒的秸稈要甜的多。這其中的道理其實很簡單,其葉子光合作用所生產的糖分要輸送到玉米棒上的籽粒中,在那里轉化成淀粉。但是不結棒的玉米它生產的糖分只能貯存在秸稈中,因此便形成了我們所說的甜稈。也就是說甜稈是因為其不結棒子造成的。甜桿不結棒,是莊稼人最為厭惡的,但它甜,卻是孩子們的最愛。
我小時候最能嗑甜桿,尤其是在甸子上放豬時,常常到周圍的玉米地里找甜桿。發現了從根部把它折斷,去掉上半截水分不足的稍子。弄到七、八根后抱出來,坐到甸子上一邊看著豬一邊嗑。嗑法和現在嗑甘蔗沒什么兩樣,只是遇到節時,用力兩三口就把它通過。直到吃得滿嘴生津,甜桿變成一堆堆咀嚼過的渣子。
那時因為嗑甜桿,常常被甜桿的表皮劃破了嘴丫子。現在我的兩顆門牙也早早地退休了,我想極有可能與小時候喜歡嗑甜桿又關。
燒 毛 豆
生于六十年代前后的農村孩子,大都記得那艱苦的歲月。那時候每人每年只能分到4斤白面,春節2斤,端午和中秋各一斤。一年里只有大年三十晚上和正月初一早上各吃一頓白面餃子,還得留些白面用以糊窗戶紙、打袼褙、過年糊墻什么的。不年不節的看都看不到白面和豬肉,熬菜時多加點兒油炸鍋就相當不錯了!
鄉下最好的季節還得說是秋天,各種農作物都已經成熟了,大地里全是糧食。而糧食里最好吃的油料作物便是大豆了,于是我們常常張羅燒毛豆。
如果有割完未來得及拉走的成梱大豆那是最方便的了。到公家的地里公開抱一梱就走,也算不上偷,燒好了大家吃,因此也就沒有管了。成熟后的大豆豆梗比較干燥,用少許的玉米葉做引柴即可。要選擇一塊盡量平整光滑一點的地面,一把火點著后,要用一根粗壯的玉米桿挑起翻動著,以免著火點不均勻。這時豆梗豆莢噼啪作響,火焰熊熊過后,就把余火打滅,清除未燃盡的豆梗,底下便是燒好的毛豆了。
此時,大家一哄而上,圍成一圈,從黑黑的灰燼里扒找豆粒子,這時燒裂紋的豆粒特別的香。我們一般都是撿夠幾粒吹去雜物再吃,可嘴急的撿起豆粒直接往嘴里扔,由于剛燒完的毛豆太熱,有的人被燙的嗷嗷叫,逗得大家忍不住笑。
我們一個個都吃得不亦樂乎。
待撿得差不多了,也吃累了,才一個個抬起頭來你看我著笑,我看著你笑。因為大家的嘴巴就被豆灰染黑,像長出了黑黑的胡子,簡直就是一群花臉貓了。
【田野味道初一作文】相關文章:
田野的味道作文07-21
田野的味道優秀作文01-17
田野的味道初中作文08-06
田野的味道散文07-23
★田野的味道作文2篇07-15
味道的初一作文11-23
初一作文味道06-02
初一描寫秋天的田野作文:秋天的田野05-12
心中的田野初一作文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