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元宵節的作文300字合集五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元宵節的作文300字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元宵節的作文300字 篇1
今天是元宵節,也是放假的最后一天。爸爸說今晚在老家的幾座橋上要放焰火,我聽了,高興極了。吃過晚飯,就催著爸爸帶我去看。出了家門,看到夜幕已經降臨了。藍藍的天空中有無數的小星星,一閃一閃的,仿佛在邀請人們到廣闊的太空去遨游。
我和爸爸來到河堤上,看到比我們早來的人已經等在了那里。忽然,四周響起“轟隆隆”的聲音,我仔細一看,天空中綻開了一朵朵美麗的'“鮮花”,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雪蓮花開,有的像一吹就散了的蒲公英花,還有的是像對人們綻開笑臉的向日葵花。“流星雨”來了,天空中真是美麗極了,“流星雨”像銀河里的瀑布一樣,排山倒海的從天空中撒落下來;“笑臉”,也向我們展開了害羞的笑容;閃動的“心”,看得我都陶醉了,我激動地拉緊了爸爸的手。今天橋的天空被焰火裝點得十分美麗。
元宵節的焰火,在天空中從天而降的“小燈籠”中落下了帷幕,今天的焰火是我看到的最好看的焰火。
元宵節的作文300字 篇2
今天是元宵節,任何地方都歡天喜地,喜氣洋洋的。小明、小紅、小蘭在家門口一起玩。他們看見天上月亮圓圓的,走到哪里都能聽到放炮的劈啪聲音,他們給家里掛上了紅紅的燈籠,貼上鮮艷的門貼和春聯,家里就有元宵節氣氛了。
他們都看完節目,吃完了湯圓,終于忍不住拿出炮竹,又打著漂亮的紅燈籠在外面玩。小明左手捂著耳朵,右手點炮竹,小紅捂住了雙耳,炮竹響了起來,煙花漂亮極了,展開就像一朵大大的花一樣,大家都忍不住贊嘆起來:”太美了!“小蘭急忙拿來燈籠,為這個美好的夜晚慶祝,小蘭大叫著:”啊!美好的夜晚!“大家都玩夠了,一家人開心極了,他們又吃了許多湯圓,決定去拜訪別人。他們首先到了樂樂家,樂樂說:”我玩的超級開心!不過還不過癮。“小紅立刻回答:”那你到我們家去過癮吧。“他們四個都聚到了小紅家,大家一起又放了一次炮竹,打著燈籠,坐在一起賞月。他們一邊玩,一邊唱著快樂的歌謠。
元宵節的作文300字 篇3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大家都要吃湯圓,看花燈,猜燈謎,湯圓又叫元宵。過完元宵節,春節就算過完了。吃湯圓是為了讓大家在新一年里團團圓圓,圓圓滿滿!
元宵節除了要吃元宵,還要猜燈謎。元宵節燈謎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觀燈猜謎的習俗。猜燈謎又稱打燈謎,這一種漢族民俗文化自南宋起開始流行,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燈謎增添節日氣氛,展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生活向往。
當然,看花燈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年正月十五夜晚,人們便都在大街上盡情狂歡,鼓聲震天,火光照地。人們不惜錢財,比賽燈的規模和精巧。而且家中所有的人,也不分主仆,不論貴賤,不管男女,一切等級、性別、貴賤的界限全部打破,一切隔閡全部消失,剩下的只是歡歌笑語。
今年的元宵節,我不僅吃了元宵,還猜了燈謎,還看了花燈,真開心呀!
元宵節的作文300字 篇4
今天是元宵節,本來打算去椒江看鬧花燈,可是老天不作美,斷斷續續地下著雨,我們只好改變計劃,經過討論,我們決定在家隆重舉行才藝大比拼活動,三場比賽都由父親來當裁判。
第一場是打乒乓球比賽。首先是我發球,我左手拿乒乓,向上一拋,右手用乒乓板用力一拍,球就凌空飛起,只見母親向它發出了‘驅逐令’,乒乓球如同流星似的向我飛來,我輕而易舉地接住了,來了個‘大反攻’,球又向母親那里飛去。眼看就要落地了,沒想到母親眼疾手快,來了個‘井底撈月’,把乒乓球勾了上來……最后,我還是輸給了母親。
第二場是輪滑大比拼。本場的規則是:在60米的場地上,看誰用的時間短。于是,我穿上輪滑鞋,我暗暗自喜:我一定把你輸得落花流水。父親隆重地宣布:“預備,開始!”我像一支離開了弓的箭一樣滑向終點。母親看了,豎起大拇指說:“你可真行,滑得那么快!”接下來,母親換上輪滑鞋,搖搖晃晃地,眼看就要到終點了,卻摔個四腳朝天,我笑得前俯后仰,不容置疑,這場比賽我贏了。
第三場是做元宵比賽。我趁父親不注意,與母親商量,我們決定一起來做,很快,一碗碗熱氣騰騰的元宵端上了餐桌。你看看我,我看看他,大家都笑了。
我覺得,今晚的元宵節吃得特別香,過得特別快樂。
元宵節的作文300字 篇5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后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精選元宵節的作文300字合集五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