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元宵節鬧花燈的由來
元宵節,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后一個重要節令,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元宵節鬧花燈的由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元宵節鬧花燈的由來
鬧花燈的習俗始于西漢,興盛于隋唐。隋唐以后,歷代燈火之風盛行,并沿襲傳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著觀燈的群眾。
“天天打豬草,夜夜鬧花燈”。“東也是燈,西也是燈,南也是燈來北也是燈”,這是傳統黃梅戲《夫妻觀燈》里的唱詞。幾位參加“游黃山,看黃梅”雅稱“二黃”旅游活動的西方游客聽罷興起,便決意再來一次“中國元宵觀燈游”,這才驚嘆:“中國正月十五燈節比咱的狂歡節還要熱鬧”!于是興趣倍增,刨根問底探元宵。
中國人把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是頗為考究的,這里的“元”指的是農歷正月十五正好是上元之日,這里的“宵”指的是宵夜,“元宵節”便被嚴格界定為農歷正月十五夜間的節日了,張燈、舞燈、觀燈、賞燈以及一切與燈有關的民俗文化娛樂活動也便成了它特定的節目內容。
元宵節的由來,雖可遠溯西漢時期,然而最為盛行時卻要數唐代了。從《太平御覽》中“正月十五日,漢家祀太乙,以昏時到明”的記載來看,元宵節是古代皇帝“正月十五燃燈祭祀道教太乙神”宗教禮法演變而來的節日,是佛教習俗和道教傳統相結合的產物。正式為其命名并詔令每年此日舉國張燈慶賀的,是漢文帝劉恒,到漢武帝時,元宵節則被列為全國重大節日了,從此代代相襲至今。
元宵節彩燈地方特色濃郁,各地均有“拳頭產品”,諸如:北京的宮燈、上海的龍燈、廣東的走馬燈、浙江的硤石燈、哈爾濱的冰燈、四川的自貢燈等,都是蜚聲古今享譽燈壇的。彩燈樣式更是五花八門各顯異彩,諸如:花卉燈、動物燈、人物燈、建筑燈、風景燈、塔燈、宮燈、龍燈等,多以篾制燈架,以彩紙糊裱、手工書畫精繪而成,內點蠟燭成為光源。近幾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自娛自樂意識的增強,已經推陳出新,增添了鋼筋鐵骨燈架、微型馬達、微型電腦、新式電聲光源入燈的現代化彩燈新品種了。如:能搖頭擺尾招手致意并用幾國語言向觀眾問候的恐龍燈和能夠展示火箭發射、飛天、回收整個過程的火箭燈,使元宵燈彩賦予了強烈的時代特色。如今的元宵彩燈不僅是民間燈彩藝人彩扎、糊裱、剪紙、編結、刺繡、雕刻諸工藝與智慧的集中展現,它還是現代科技之光在燈彩上的折射。
“不夜城中陸地蓮,小梅出破月初圓,新年第一佳時節,誰肯如翁閉戶眠。”正月十五鬧花燈因其“一片光明”的寓意和“喜氣洋洋”的氣氛而被稱作良辰美景,無論男女老少都會成群結隊徜徉燈市去領略“樓臺上下火照火,車馬往來人看人”的節日氛圍。有燈謎讓你競猜,于賞燈中射虎添趣;有龍燈繞你狂舞,于翻飛中春心萌動;有燈展讓你投票,于評選中盡展風流;有湯圓讓你飽嘗,于賽吃中捧腹狂歡……正是:“正月十五鬧花燈,街衢斷煞夜歸人”了。
如此良辰美景,當然會令古今文人墨客詩興大發的,略翻詩史便可發現許多膾炙人口的名句居然就是元宵燈節的產物,諸如:“東風夜放花千樹”、“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一刻千金,欲買良宵無價”、“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等等,俯拾皆是。若以出新而論,愚以為清代單可惠的這首《張燈曲》當推上乘:“上元張燈奪月彩,古時嫦娥應好在。手攀桂樹看人間,春燈萬點春如海。衣香人影何紛紛,車如流水馬游龍。百戲魚龍爭變幻,千家樓閣高玲瓏”。詩人的高明之處就在于他向世界昭示了這么一個感覺——要狀述、描摹中國正月十五鬧花燈的盛況,非得登上月球居高俯看不可。這么說來,那些把中國元宵燈節比作西方狂歡節的外國游客,倒真有點“旁觀者清”的況味。現在,元宵節已列入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確實更值得狂歡了。
節日習俗
吃元宵
唐宋時代興起吃面蠶。王仁裕的《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每歲上元,唐朝都城人造面蠶的習俗到宋代仍有遺留,但不同的應節食品則較唐朝更為豐”。《歲時雜記》詳細地反映了北宋首都汴京上元吃面繭的風俗。可知面繭是肉餡或素餡的饅頭。餡中放入寫著官品的紙簽或木片,以占將來官位高低。或選取古今名人警句中可以占前途的吉祥詞句。
關于元宵節吃元宵的最早記載見于宋代。當時稱元宵為“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從《平園續稿》、《歲時廣記》、《大明一統賦》等史料的記載看,元宵作為歡度元宵節的應時食品是從宋朝開始的。因元宵節必食“圓子”,所以人們使用“元宵”命名之。宋代周必大的《元宵煮浮圓子前輩似未嘗賦此坐間成四韻》中提到:“星燦烏云里,珠浮濁水中。”“浮圓子”就是“湯圓”。元宵節煮食浮圓子,寓意月圓人圓、幸福美滿。詩人姜白石在《詠元宵》寫道:“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
宋朝鄭望之的《膳夫錄》記載:“汴中節食,上元油錘”。油錘的制法,據《太平廣記》引《盧氏雜說》中一則“尚食令”的記載,從其技法中可知,子用軟面包棗餡油炸而成。吃起來“其味脆美”,即今天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為“油畫明珠”。到南宋時,有所謂“乳糖圓子”的出現,這應該就是湯圓的前身了。
明代還出現了湯圓、元宵的名稱。明末《明宮史》記北京上元節“吃元宵其制法,用糯米細面,內用核桃仁、白糖為果餡,水滾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稱湯圓者”。湯圓此名至今盛行南方。而元宵之稱不僅流行北方,還廣及南方。
清朝康熙年間,御膳房特制的“八寶元宵”,是名聞朝野的美味。馬思遠則是當時北京城內制元宵的高手。他制作的滴粉元宵遠近馳名。符曾(生于1688)的《上元竹枝詞》云:“桂花香餡襄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詩中所詠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馬家元宵。
近現代,元宵的制作日漸精致。就面皮而言,有江米面、粘高粱面、黃米面和苞榖面。餡料甜咸葷素,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異。元宵可以大似核桃、小似黃豆,煮食方法為帶湯、炒吃、油氽、蒸食等。元宵除了自己食用外,會用來相互饋贈,也是祀神享先的節物。
“元宵”和“湯圓”外形相似,但制作方法不同、口感也略有差異。明代以后,宋代時所稱的圓子類節令食物又被稱為湯圓、元宵。“元宵”的叫法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較多稱為“湯圓”。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一個是用干粉,一個是用濕粉。二者在餡料上有些不同,元宵多為甜餡,湯圓則甜、咸、葷、素餡。甜餡包含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錦、豆沙、芝麻、花生等。咸餡為豬肉餡。還有芥、蒜、韭、姜組成的五辛元宵,表示勤勞、長久、向上的寓意。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
鬧元宵
春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大節,包括忙年(迎年、迎新春)和辭年(辭舊年)兩個部分,時間上一般從農歷臘月初八開始到正月十五結束。元宵節又是中國春節年俗活動的壓軸戲,從古至今體現的就是一個“鬧”字,而且是晚上的“鬧”,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隋、唐、宋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明清時期,老百姓將元宵節過得熱鬧非凡,各種響器、歌舞競相上演。顧祿《清嘉錄》記載清代蘇州“元宵前后,比戶以鑼鼓鐃鈸,敲擊成文,謂之鬧元宵”。清雍正《朔州志》記載,民間“架鰲山,燒旺火,張燈放花,群相宴飲”,名之為“鬧元宵”。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谷場跳舞。
在中國古代,元宵節是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節日。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所以元宵節可以說是地道的中國情人節。民俗學專家蕭放解釋,有這個叫法,是因為元宵節是古代難得的兩性可以接觸的時間。
古人實行宵禁制度,同時古代女性受禮教約束。元宵節的狂歡,給了深閨女子晚上出游的機會。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結伴游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原本便是有情人,可以借著元宵節約會。明朝一幅古畫《上元燈彩圖》描繪了古代大型交友現場。
“男婦嬉游”是元宵節特殊的人文景觀。據《隋書·柳彧傳》記載,“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戲朋游。鳴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獸面,男為女服,倡優雜技,詭狀異形。”場面堪比化妝舞會。在電視劇《大明宮詞》中,太平公主和薛紹第一次見面就在元宵節的街市上,薛紹戴著昆侖奴的面具,成為許多人心中的“元宵經典佳話”有很多經典詩句都誕生于元宵燈節。
賞花燈
花燈相傳起源于漢代,興于唐宋。它的廣泛流行則借助于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燈節。
因為元宵節也是求子的佳節良辰,成為古代婦女出門賞花燈之由,宋代陳元靚《歲時廣記》卷十二《偷燈盞》解釋當時人在元宵節偷燈的原因時說:“一云,偷燈者,生男子之兆。”這里“燈”諧音“丁”,就是男丁。這樣一來,偷燈就象征著生育兒子,偷燈就是祈求子嗣綿延。根據同樣的道理,觀燈也具有求子的涵義。于是,古代婦女出門觀燈、賞花燈有了這個理由,就名正言順了。
猜燈謎
謎語一直是中華傳統的益智游戲,到了宋朝,元宵節已有了“益智節”的含義,標志之一就是“燈謎”的出現。
南宋時,“燈謎”成為元宵節必不可少的助興項目。燈謎是貼在元宵節花燈上供游人猜的謎語,又稱“庾辭”、“隱語”。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諧讔》稱:“自魏代以來,頗非俳優,而君子嘲隱,化為謎語。”據吳自牧《夢粱錄》:“商謎者,先用鼓兒賀之,然后聚人猜詩謎、字謎、戾謎、社謎,本是隱語。有道謎,來客念思司語譏謎,又名打謎。”周密《武林舊事》“燈品”也有類似記載:“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
元宵節猜燈謎成熟于明清時期。清顧祿《清嘉錄》中記錄有當年蘇州元宵節猜燈謎的情景:“好事者巧作隱語,拈諸燈。燈一面覆壁,三面貼題,任人商揣,謂之打燈謎。謎頭皆經傳、詩文、諸子百家、傳奇小說及諺語、什物、羽鱗、蟲介、花草、蔬藥,隨意出之。”猜中者有獎,獎品有巾扇、香囊、果品、食物等,謂之“謎贈”。
猜燈謎
傳說,有一年元宵節,乾隆皇帝帶著一群文武大臣前去觀看燈會。看到高興時,乾隆皇帝陪他的大臣們也出了一謎聯,讓大家猜一猜。隨同的學士紀曉嵐稍思片刻,就揮筆在宮燈上寫了一副對聯:“黑不是,白不是,紅黃更不是。和狐狼貓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獸。詩也有,詞也有,論語上也有。對東西南北模糊,雖為短品,也是妙文”。乾隆皇帝看了冥思苦想,文武大臣一個個抓耳撓腮,怎么也猜不出來,最后還是紀曉嵐自己揭了謎底:猜謎。
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送花燈
簡稱“送燈”,也稱“送花兒燈”等,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這一習俗許多地方都有,陜西西安一帶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愿女兒孕期平安。
迎紫姑
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說:元宵“其夕,迎紫姑,以卜將來蠶桑,并占眾事。”每逢元宵節,一些地方有拜紫姑的習俗。紫姑是古代婦女拜的“姑娘”神。迎紫姑習俗自南北朝時期就已存在。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并占眾事。傳說紫姑本為人家小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為廁神。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明清時代的上元紫姑卜信仰仍普遍,紫姑卜主要用于吉兇、禍福、豐歉。
逐鼠
逐鼠是一項元宵節期間的傳統民俗活動,始于魏晉時期。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里把桑蠶大片大片地吃掉,傳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桑蠶了。后來就形成了風俗,養蠶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墻角、邊放嘴里還邊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
走百病
古代有正月十五“走橋”的習俗,也叫“走百病”。此俗元代已經出現,周用有《走百病》詩:“都城燈市由來盛,大家小家共節令。諸姨新婦及小姑,相約梳妝走百病。”,有的在十五,但多在十六日進行。明代劉侗《帝京景物略》中有:“婦女相率宵行,以消疾病,曰走百病,又曰走橋。”河南《郟縣志》載:“元宵慶燈節,老幼有病者各詣石龜灸之。若本地有河橋,則相與過橋。無則共攢木板搭數丈高,名曰天橋,男女咸集過之,謂之走百病。”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正月·走橋摸釘》:“元夕婦女群游,祈免災咎,前一人持香辟人,曰走百病。凡有橋處,三五相率以過,謂之度厄,俗傳曰走百病。”
節日影響
節日經濟帶動消費熱。“元宵經濟”,元宵節湯圓、花燈和燈會成為節日的主要消費項目。各大商家紛紛瞄準節日需求,推出多樣化的線下促銷活動,掀起一波消費熱潮。見“節”行事,圍繞“元宵”主題,推出“免費湯圓”、“元宵節壓軸菜限時福利”等活動。作為春節最后一個節期,聚會活動也使得元宵節酒店的訂座率大幅增加,部分酒店針對市民過年喜吃大魚、大肉的習慣,特意在元宵節推出“憶苦思甜”菜肴,粗糧、野菜、窩窩頭頗受市民青睞。
促進夜間經濟。以故宮的“紫禁城上元之夜”為代表,各地城市紛紛舉辦了元宵花燈展、煙花秀等活動,吸引了大量市民上街游玩、觀賞夜景,進而刺激了夜間消費。元宵節文創活動釋放了市民的夜游需求,點燃了規模龐大的夜間消費,讓人看到了“夜間經濟”的輝煌前景。
推進文旅經濟。各地與國潮、地域文化、年節文化、傳統民俗、科技互動、娛樂等元素進行有機結合,以“文化+節慶+科技+娛樂”的形式展現文旅融合新業態、新場景,在傳承優秀民俗文化、營造節日喜慶氛圍、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不斷釋放文旅消費新潛力。
文化
元宵節,是一年一度的團圓節。國人尚“圓”,“圓”是民族的情感,是精神的希冀,為和諧美好的象征。中國人喜歡鬧元宵,一個“鬧”字,道盡了元宵節的全部特質,鬧就是喜慶、就是歡樂、就是愜意、就是滿足,抑或是對喜慶、歡樂、愜意、滿足的渴求。中國人對于元宵節的熱切,充滿了家國情懷,背后是家國情懷的支撐。
元宵節是詩意的文化,一輪明月,則成了向往與愿景最好的載體。古往今來,眾多與元宵節相關的詩詞歌賦,為重溫和細品元宵文化提供了參考。
元宵節大張燈火,有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的象征和寓意,因此歷朝歷代都非常重視這一節日。兩千多年來,花燈作為一種獨特的裝飾藝術,不斷發展創新,已成為集彩扎、裱糊、編結、刺繡、雕刻、剪紙、詩詞書畫相融合的綜合性藝術門類,成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2006年,燈彩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元宵節鬧花燈的由來】相關文章:
正月十五鬧花燈的由來03-21
元宵節花燈的由來02-21
元宵節鬧花燈作文02-26
中華元宵節鬧花燈的作文05-05
元宵節鬧花燈作文范例04-25
元宵節鬧花燈作文(精選15篇)02-22
鬧花燈小學作文01-07
元宵鬧花燈的作文12-30
描寫元宵節鬧花燈作文(通用21篇)02-21
(精選)正月十五鬧花燈作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