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浪費的議論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怎么去寫論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浪費的議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關于浪費的議論文1
喜歡吃、講究吃的中國人,大都不缺乏“吃”的熱情。在所有的愛好中,美食的門檻最低,“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餐飲消費具有很強的符號屬性,具有社會表現和社會競爭的功能。不論是為了彰顯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還是為了拉近關系、縮減距離,抑或是為了進行情感表達,一些人熱衷超量點餐,源于“點餐越多越熱情越大方”,甚至源于“越浪費越有面子”。
形形色色的食物,不僅來自大自然的饋贈,也凝聚著普通勞動者的智慧和汗水。食物浪費不僅辜負了大自然的饋贈,也沒有尊重勞動者的辛勤付出。一些消費者深受工具理性的浸潤,對浪費食物不以為然,缺乏對食物的敬畏和感情;部分人覺得浪費食物只是私事,與他人無關。
當今世界已經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食物浪費并非與他人毫不相干。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每個人既是參與者,也是受益者。消費者浪費食物雖然花的是自己的錢,但對食物的消耗減少了人類共有的資源存量。
當反對食物浪費成為一種公共事務,很容易遭遇“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搭便車”困境——人人都想坐享其成,不愿意支付成本,最終導致公共事務缺乏公眾參與。反食物浪費要突破“搭便車”困境,關于在于差異化、區別性的激勵與懲處。對“光盤”給予獎勵,對炫耀攀比、鋪張浪費予以懲罰,《反食品浪費法草案》通過建構是非觀、價值觀組成的“意義之網”,通過外部的.“指揮棒”和“緊箍咒”,來重塑和更新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文化。
反食物浪費除了需要消費者的積極參與,也離不開商家的角色扮演。推出小份菜、半份菜,鼓勵“適量就好”,對鋪張浪費加收費用……只要有“繡花”功夫,商家多的是辦法。此外,《草案》還對商家誤導、誘導消費者超量點餐的失范行為進行懲戒。只有剛柔并濟,反食物浪費才會更有成效。
走出符號消費的誤區,減少炫耀、攀比等畸形精神訴求,把握好“吃飽吃好”與“不鋪張浪費”之間的界限,通過立法來建構規則與邊界正當其時。對食物浪費進行罰款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治理的手段;將外部約束與內部自律有機結合起來,讓不浪費食物成為一種文明自覺和內生動力;久而久之,即使沒有“緊箍咒”,節約食物也會蔚然成風。
關于浪費的議論文2
有人認為,賺了錢就是用來花的,花自己的錢并沒有不妥。到底該不該節約,這是一些年輕人正在糾結的問題。該不該節儉呢來看看老祖宗給的道理吧。
說起驕奢浪費,人們總能想起紂王的大酒池。但是史書記載,酒池并不是他開的先河。早在夏朝,桀就已經建造過能行舟的巨大酒池。相傳建成之后,桀每日沉醉其中,命大臣陪他喝酒,誰醉了誰就一頭栽進酒池中淹死。桀為此不亦樂乎,得意于自己的杰作,一直在喝,于是夏朝被他喝沒了。
古代帝王們的玩兒法可不止喝酒。
乾隆帝對吃很有追求。有一次他對美食家李調元說:“朕啥都吃過,就是沒吃過鳳凰蛋,你給我弄一個。”李調元于是找了個豬肚,風干,打了好多雞蛋進去,加上火腿香腸蝦仁香菇各種好東西。再提到井水里轉啊轉啊轉,里面東西就混好了。上菜時開水煮透,擺桌上大刀一切,乾隆看傻了。
如果你以為,那酒池和鳳凰蛋中,只是一般的酒與肉的話那你就錯了,皇帝吃的東西可全是名貴食材。粗略估計,夏桀建的酒池大概要耗費數百噸的茅臺與五糧液,乾隆那顆蛋里的火腿蝦仁等的價格,能抵上一次一個人幾個月的生活費。
桀帝喝著喝著把夏朝喝沒了,后人對乾隆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自他開始,清朝慢慢衰落。或許關于桀的記載的真實性有待考證,但記錄這事的人想表達的,一定是要勤儉節約這一道理。堯帝因節儉而帶領古人安居樂業;唐太宗生活簡樸,早期的宮殿都用隋帝留下的皇宮進行改良。毛澤東周恩來兩位的節儉更是不用說,衣服滿是補丁,吃食也與普通百姓相差無幾,深受人民愛戴。祖宗留下的東西里面,持家與治國是同樣的道理,勤與儉,就是不二法門。
看看現在吧。當有些年輕人浸沒在夜晚的燈紅酒綠之中,他們的父母卻剛剛停止繁忙的工作開始歇息。他們花著父母掙得的血汗錢而毫無羞恥之心,走時不忘對朋友說一句再會,卻沒想過父母還在為不堪的`生活擔憂到睡不著覺。
沒有哪個家族的祖先是伴著金子被生下來的。有人怪罪自己家中條件不好,卻沒想過自己去創造好的條件。俗話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為何因為沒錢的時候人會知道知道自己該勤儉持家,而有錢后后人或許就會開始鋪張浪費。一直富足的家庭少之又少,我曾在雜志上看到過對一個英國王室夫婦的描寫。夫婦兩人是家族第幾代我已經記不清,講的是別人去拜訪他們,與二人共進午餐吃的是普通的牛肉,喝的是老百姓都喝的起的牛奶。但是二人待客禮儀到位,言語得體,絕不失皇室風范。要是說他們吃不起上好的牛肉喝不起昂貴的紅酒那是不可能的,人家家中已經富了上百年之久,財富雖不可能比上一個國家,但是說能夠讓他們空吃到老那絕不夸張。為什么,人家仍然如此節儉呢
因為二人知道,若種下浪費這個惡因,衰敗就是惡果。
關于浪費的議論文3
隨著暑假的來臨,高一的學習生活已經過去,可是這都還沒有結束,這是一個新的起點,也是離我人生十字路口最近的時候,有迷茫也有壓力,很多高中生應該和我有相同的感受。
暑假的我并沒有像初中生一樣的有解脫的心情,我反而是在擔心高二分科后自己的學習,我開始看一些高考作文,看著他們高考后的心情,有落榜的失望,有考上理想學校的喜悅。看著他們我想到兩年后的自己。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別人都在跑,我有什么理由停下來,我想付出了,總會有收獲,只要堅持夢想,便會成功在望。
張悅然說過:“人生應當用前半生的時間去得到一些東西。”我想雖然現在是暑假,但是對于高中生的我們是一種考驗,沒有老師的嚴格要求,有的只是自己對自己的約束。夢想,有時候也許就像流星一樣短暫易逝,但我們也要讓他有璀璨的過程。在學校里,老師們經常給我們講:“要做一個追夢人。”如果當初愛迪生因為挫折而放棄了燈泡的發明,人類的文明會進步嗎挫折會來,也會過去,沒有什么可以讓我們氣餒的,我們90后并不只有叛逆,我們還有的是不服輸的脾氣。
我每天還是堅持早起,我喜歡有規律的.生活,對待事物,沒有原來的浮華,人生充滿了大起大落,我們這個年齡是好奇心和探索心最強的,凡事都要拼一次,無論是輸還是贏。我們也會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但是我們都會從容面對。這個時候了,我們怎么還能在等待,我們的等,只是在浪費我們的美好青春,我們還年輕,有時候輕視了明天,等到我們不惑之年的時候,我們的青春在也經不起虛擲和揮霍。
這個社會充滿了各種誘惑,我們這個年齡有時候會被蒙騙,想這么做又想那么做,最后一事無成,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拼勁,還要有毅力和智慧,耐心的去做好一件事,很簡單的道理,也許很多人清楚,但很少有人那么做。人都有野心,但讓你的野心有個支撐,你若想成就你的野心,總會找到方法。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不是你在原地的等待就會成功,守株待兔,故事終究是故事,而不是現實。當你面對失敗的時候,想想,過去的終究會過去,當初的期待實現與否,都被時間帶走了。我們學生的期待就只是成績,一次的失利不代表對你實力的否定,所以,不要停止你的期待,也許在以后你成功的時候,你會感謝那時沒有放棄的你。
所以,90后的我們有野心,也有一顆愿意努力的心,等待就是浪費青春,加快你的步伐,經受住失望的氣氛,相信夢想,讓青春不留遺憾。
關于浪費的議論文4
在一個寧靜的下午,天上的白云正在打瞌睡,突然被X棟X戶傳來了一陣吵鬧聲嚇醒了,原來一對母女不知為了什么事正在吵鬧。
媽媽拿著一個“沒有內涵”的包子說:“你吃包子怎么光吃餡不吃皮,這不是浪費嗎”
女兒卻一臉不耐煩地說:“吵什么吵呀,怕浪費你吃唄!”
母親沒有再說什么,默默地轉過身,吃掉了不知女兒已經浪費的不知道編號該排到幾了的包子皮。望著母親蒼老的背影,女兒不以為然的自言自語:“切,不就是個包子皮嘛,扔掉算了。”說完便回到了房間,看起了電視。
突然,一則新聞躍入了她的眼球,原來是關于南非那兒的饑荒問題。在街頭、墻角,南非的各處,都能看見被活活餓死的人民,有老人,有大人,有小孩,甚至還有剛出生不久的小嬰兒!這則新聞深深觸動了的心弦:“原來世界各地有那么多因為饑荒而死的人,我們國家雖然不是那么的富裕,但人民的.溫飽還是能保證的。我非但沒有因此珍惜糧食,反而在浪費糧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農民伯伯一年到頭在田里干活,流了許多的汗水,才澆灌出我們離不開的糧食。他們多么辛苦,我們怎么能不愛惜糧食呢我今天終于徹悟了它的含義,本以為只是古人的一句套話,但現在終于體會到沒有糧食的痛苦和浪費的可恥。如果有兩個人站在我面前,一個餓到不行,而另一個卻邊吃邊扔。這兩個人比較起來,第二個人是多么的可恨!雖然他扔掉的糧食不多,可扔掉的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不愛惜糧食的人,也會不愛惜其他的一切,到頭來只能成為一個自私自利的人。這樣的人,最終會被社會拋棄,就像你把糧食扔掉一樣。我今后吃包子一定要連皮帶餡一起吃,不浪費一點糧食。”
是呀,在世界各地每分每秒都有被餓死的人,而有些人則每天大魚大肉,吃不完就“豪邁”地一揮手,說倒掉,可恥,真是可恥呀!!就像毛主席說的:“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一樣,如果人一天到晚只知道享受而不去勞動,金山銀山也會被吃光的。但不知為什么,現在浪費糧食的人越來越多。在學校的飯盒中,甚至有的飯幾乎看不出少了多少;在銀行的食堂中,每天泔水都能裝滿幾桶!醒醒吧,人們,如果在這樣浪費下去,地球的資源也會被我們自己吃光的。到時候,人類的滅絕就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到時候后悔也來不及了!
關于浪費的議論文5
糧食浪費知多少我們無看到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官員發表的談話,觸目驚心:全球每天竟然有1。8萬兒童餓死,有8。5億人處于饑餓或營養不良狀態……
而我們,卻因為營養過剩而忙于減肥并樂此不疲,為比富貴攀豪奢而沾沾自喜。學生食堂被丟棄了大量的飯菜,用珍貴的糧食釀造的酒喝下肚的一年可以灌滿一個西湖……
我做為一個當代的中國人感到汗顏。
中國本是一個以勤儉節約為美德的國家。古詩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一直被家長做為給孩子的啟蒙教育的教材,而讓這段小詩人人盡知。孩子的爸爸媽媽給每個孩子做詩的啟蒙教育時,有認真講過這首小詩的含意么有教育過孩子世界還有很多人吃不飽飯,因而要節約每一粒糧食么
生活很富足,富足到人們把地球當作不停產出的寶地,可以養活無限增長的人口。但是事實不是,事實是我們在整個整個的'饅頭被丟棄,一袋一袋不夠口感好吃的大米被扔掉的時候,世界還有那么多饑餓的孩子充滿欲望的眼睛在讓人心碎的凝視著。而懷抱他們的媽媽,則是因為絕望而熄滅了渴求的眼神。事實是,當人們只要開口勢必豪宅華車的時候,沒有誰會再想起節約一粒微不足道的糧食,而國家卻需要拿出戰備儲蓄的糧食來平抑不知不覺悄悄上升的糧價。
我們浪費,我們不自知。我們豪奢的毫無理由,我們卻不知恥。我們要一直等到饑餓降臨于頭頂,才懂得糧食很珍貴。我為我們的這種麻木不仁和后知后覺而感到羞愧。
昨天還在為逛公園時笑話大吃碗仔面的游人們說“要是大年初一就過得又饑又渴可不劃算”的我,興高采烈的帶著家人去西餐館饕餮,今日就看到這樣的新聞,我深深的感到內疚。
我想,有太多的人都有過我這種經歷,卻毫無感知:把別人的節儉當作笑料,為自己的揮霍以為自豪。
但是今晨,正月初二,中國人正在繼續著無盡的豪奢的春節的今晨,我被這則短短的報上內容而震撼,而讓我反省起自己,以及國人現狀的種種浪費,尤其是對糧食的浪費。
我想,我們該把當年毛澤東提出的口號再搬出來重溫一下,一半給政府和企業官員,一半給我們自己: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
拉動內需,是提高生活質量的需求,棄拙大而換精巧,而絕對不是我們這樣對最原始的糧食資源和森林資源以及各種資源的浪費:除了我們丟棄的菜飯,還有粗糙的一次性筷子,到處飛寄的紙質賀卡,以及中秋節或者任何時候小小的禮品大大的包裝……
臘月二十八,清理衛生時,丟棄了兩盒中秋的月餅。蓮茸,蛋黃,烤制的油汪汪的面皮,還有精美的木質包裝盒,里面襯著閃光的絲綢……浪費,是極大的犯罪。我需要懺悔。也為那些為斂小財而瘋狂的糟蹋著各種珍貴資源的制造商和經銷商而懺悔。
須去看大環境,只需檢視一下我們自己,就明了。
為了世界每天不再餓死1.8萬兒童,為了世界還有差不多相當于大半個中國人口的人們少點饑餓,我決定,從不再浪費糧食開始,我要重新做回一個節儉的中國人。
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關于浪費的議論文6
學生,有許多門學科,語文數學英語…每門學科都很好,我也很喜歡。但是,讓我真正著迷的不是體育,電腦什么的,而是毫不起眼的綜合課。有人問我為什么喜歡綜合課,我會告訴他,因為綜合實踐活動使我明白了很多有益的知識。
五年級下冊,雖然只上了五六節課,但是我的收獲卻很豐富,因為我懂得了糧食的重要。就讓我當你們的小老師吧!
隨著世界的人口在不斷的生長,物資供應也越來越缺少,而物資缺少的其中之一就是稻米。
稻米是世界上食用人口最多,歷史最悠久的農作物,全球有25億以上的人口一大米為主食。糧食的品種有很多,如:玉米,水稻,小米…
稻米對中國尤其重要,大米使全國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米飯,稀飯,粽子,米線,走遍大江南北,幾乎每到一處變有相應的以稻米制成的美食現在在中國,有許多人都有飯吃,所以浪費糧食的現象很嚴重。人們不知道,在非洲等較貧困的國家,有許多億人口沒有飯吃。所以說,糧食就是生命。
同學們小時候會背一首詩便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時,哪怕是飯桌上掉的一顆飯粒,我們也要撿起來放進嘴里。因為我們從小就明白了一個道理,農民伯伯一年到頭在田里干活,流了許多的汗水,才澆灌出我們離不開的'糧食。他們多么辛苦,我們怎么能不愛惜糧食呢可是,不知為什么,人越大,反而還不如小時候了,不是嗎學校的泔水缸里每天都堆得滿滿的,有剩菜,剩飯,還有整個饅頭,每一個來到它跟前的人,都會用一個極瀟灑的姿勢,賦予那白白的饅頭一道優美的弧線。如果這一切讓那些揮灑汗水耕種的農民伯伯看到,他們又會怎么想,除了痛惜之外,還會覺得什么呢
現在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確是大大的提高了,大多數人不再為吃飯發愁。可是,我們的國家只是基本解決了人民的溫飽問題,還只是“基本”啊!在那些貧困山區有多少和我們一樣的孩子,他們吃不飽飯,上不了學,他們多么羨慕我們啊。而我們不注意,竟將那糧食浪費了,又對得起誰呢1991年夏天,我國南方許多省市遭受了歷史上罕見的水災,多少人無衣無食。那時全國各地的人民捐獻錢,衣服,又救活了多少人的生命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大題小作。不就是點糧食嗎”是的,雖然扔掉的糧食不多,可扔掉的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不愛惜糧食的人,也會不愛惜其他的一切,到頭來只能成為一個自私自利的人。這樣的人,最終會被社會拋棄,就像你把饅頭拋金泔水缸一樣。
綜合實踐活動課使我明白了,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所以我喜歡綜合實踐活動課!你們也喜歡嗎
關于浪費的議論文7
“咝……咝,哎呀,又寫錯了……”同學們,你們有沒有這樣的情況呢字寫錯了,就把帶有錯字的一頁紙整個撕下,揉作一團扔掉。仔細想想,難道這不就是不注意環保、刻意浪費嗎
記得那次出去旅游,下車前,導游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塑料袋、一個紙袋,還特別叮囑我們:“垃圾不要亂扔,破壞了環境。不可回收的垃圾放在塑料袋里,可回收的,放在紙袋里。千萬不要亂丟,一定要記住!”當時,我并沒有在意,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理解到,其實,導游并不僅僅是在保護景區內的美麗環境,而是在傾心保護著她的城市、我們美麗的祖國……
我真的是感慨萬千:為什么我們區縣就成不了景區呢這不是因為我們縣沒有景點、景色不好,而是因為大家不注重于環保,從而使得我們居住的環境在一天天地惡化。
原本美麗無比的大蘆湖沼澤地,碧波蕩漾、蘆葦叢生,成群的白天鵝翩翩起舞、追逐嬉戲,現在去哪里了原本肥沃的農田種滿莊稼、麥浪波濤涌動,又到哪里去了現在,為何連一座從前非常古樸地道的農家小院都見不到了原來的雞鴨鵝的動聽的.叫聲、牛馬騾的辛勤勞作的景況,為什么都沒有了這高聳入云的樓房、排列整齊的廠房、金碧輝煌的別墅下,原本都是我們的食物的出產地呀!
一張張紙被疊成各種形狀的一大堆,一只只稚嫩的手從上面取下……窗戶打開了,屋內飛出一架架“飛機”、一只只“小鳥”,那潔白的、散著清香的紙,就這樣,開始了它們沒有愛沒有家的新旅程。
風兒吹過,告訴我造紙廠正在工作。閉上雙眼,我就與樹一起站在了森林中。一棵棵大樹,伴著轟然巨響倒在了綠色的血泊中,站著開槍的,是一把紅色電鋸。樹掙扎著想起身,卻無奈地被斷為幾截,用貨車運到了皮子廠。一層層樹片從制皮機上掉下來,剩下的細細的木桿,做了拖把桿;而那些樹片,來到了造紙廠……這些紙飛出了窗外,又回到了它還是樹時待的那片森林,然而森林卻荒禿禿的,早已沒有了樹木。
紙是無聲的,無法訴說自己的心聲;而樹是有情的,它給大地帶來了了勃勃生機,造就了我們美麗的環境。同學們,請讓我們一起,少浪費一張紙,多節約一棵樹,保護好環境,共建美好的家園吧!
關于浪費的議論文8
今天是星期天,天氣特別熱。我在家里閑著無事,就打開電視機看起了電視來了。由于天氣熱,我先開了電風扇,覺得電風扇吹出來的風不涼快,就又去開了空調,調到了12度,覺得有點兒冷。于是,我就去加了一件衣服穿上。這才覺得正好。然后,我坐著繼續看起了電視。看了一會兒,我覺得電視雖然好看,可是,嘴里沒有吃點什么感到不大舒服。啊,有了,我從冰箱里面拿出了冰棍來吃。
我又看了一會兒,覺得房間里的'光線不夠明亮,就又把房間里的所有電燈全都打開了。啊,真是五彩繽紛,五光十色,好看極了。啊,我高興各手舞足蹈了。正在這一個時候,我看到了眼前站著一位小女孩。她伸出一只手指著我說:“你……你……”我覺得她好可愛,怎么會生氣呢于是,我叫她不要急,慢慢說。那位小女孩這才慢慢地對我說:“我叫電姑娘,看到你這么浪費用電,非常不高興,因此特地跑來對你說。否則,我不跟你好了。我要離開你到別的地方去了!”我說:“我用電,就要交電費,這又不關你什么事情,要你怎么多管閑事。”她火了,怒氣沖沖地說:“你怎么這樣不講道理,我不跟你好了,我走了!”我想,你走就走好了,管我什么事情!
可是,不好,這一位電姑娘一走,電燈滅了,電視沒有了,空調停了,冰棍化了,電風扇不轉了……唉呀,怎么搞的,電停了,什么都完了。整個房間好象成了一只大火爐。我只得開門想逃出去。可是,我家的門因為沒有了電也開不開了。我連忙打開窗戶,可是,沒有用,還是很熱。我想出去,可是,這是三層樓上,跳下去,我可不敢!這時,我急得哭了起來,說:“唉呀,電姑娘,你快回來,我再也不浪費電了!”啊呀,那位小姑娘馬上出現在我的眼前。電燈什么的都又工作了。這一回,我可不敢馬虎,立刻去關電燈,關空調,關掉電風扇,手里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凳子上看電視。由于心靜,自己也不感到熱了。那位電姑娘看著我笑了,說:“知錯能改還是一個好孩子!”一轉眼,電姑娘就不見了。
從此以后我不再浪費電了。爸爸媽媽看到了也說我變了,變成了一個節約用電的好孩子了。
【浪費的議論文】相關文章:
初中議論文:舌尖上的浪費02-03
六年級議論文:杜絕舌尖上的浪費01-28
節約?浪費01-27
節約浪費01-27
《浪費》的歌詞07-06
水是這樣被浪費的01-27
浪費的小兔作文11-25
浪費水作文03-14
圣誕很浪費作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