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失敗是成功之母的議論文「最新」
俗話說的好,失敗是成功之母。一次失敗,就代表著下一次的成功,下一次的勝利。當我們失敗時不應該悲傷,不應該氣餒,而要振作一點,開心一點。因為,一次失敗,就會讓你懂得一個道理。
失敗是成功之母的議論文一:
我成功的經歷有許多,其中一次讓我至今難忘。
有一天,我突然心血來潮想學煎蛋,于是,我拿了3個雞蛋洗干凈,然后把蛋殼打破。剛開始,我沒有用力,蛋殼里的蛋清似乎是鋼鐵鑄的,紋絲不動。這回我用力一敲,結果把蛋殼敲了個粉碎,碎殼和蛋清一起流入了碗里。這下可把我嚇呆了,我用手指小心翼翼地把蛋殼從蛋清里挑出來,真有點像雞蛋里挑骨頭呀!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彈殼挑了出來。接下來,我又拿了一個蛋,這回我吸取了上次的經驗,終于把蛋打好了。我拿了筷子,把蛋攪均勻。誰知道,用力過猛,蛋清濺得滿桌都是,我也成了個“花臉貓”,本來我不想學了,但是我想起了知難而進這個詞,于是我打開了天然氣,然后我又放油,又倒蛋,看著那黃澄澄的蛋,真想一口把它吞進肚子里去。接著,用鏟子上下翻了翻,不一會兒,一盤清香撲鼻的煎蛋就做好了。我吃著自己煎的蛋,覺得格外好吃,也許這就是自己的.勞動果實與不勞動的區別吧!
這次成功的經歷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事不要半途而廢,自己的勞動果實總比不勞而獲好呀!
失敗是成功之母的議論文二:
“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說的一點也沒錯,我就曾經體會過。
記得去年,有一次“希望杯”數奧競賽,當時我在班級里數學課是數一數二的,老師不由分說就給我報了名,我很高興,并在同學面前炫耀說:“‘希望杯’競賽我要不拿回一個獎牌,就承認我是頭豬!
到了比賽那天,我自信地走進了考場。看著其他同學拿著奧數書在哪臨陣磨槍,心里想:平時上課不認真聽,在這臨陣磨槍,有啥用?那么幾分鐘能記幾道題?
卷子發下來了,我仔細一看,這怎么都這么難啊!看著卷子上那些秘密麻麻的字,我胡亂地在驗草紙上算著,結果卻是驢唇不對馬嘴,一個學校的占地面積竟只有一點五平方米!看著剛才那幾位臨陣磨槍的同學的臉上露出自信的'笑容熟練的驗算著,好像很輕松似的,我的頭上露出了一顆顆汗珠……我卡了看表僅剩二十分鐘了。我絞盡腦汁的想,費盡心機的算,終于在交卷前完成了四道題。
幾天后,當我用顫抖的手掛上了“希望杯”的查分電話,我流淚了,是苦澀的。我僅差一道題就被錄取,就差十分。說不定哪幾位臨陣磨槍的同學正在家拿著獎牌歡呼雀躍呢!
從此我發奮學習,有時間就拿出奧數書看。終于一年過去了又是一次“希望杯”競賽,我又報了名。
比賽那天,我依然充滿自信的走進考場,但這次不是因為驕傲而自信,而是真正的自信。我拿出奧數書來,遭了不少白眼,而我卻不屑一顧。
卷子發下來了,哇!好簡單,其中就有一道題是我剛剛復習過的。我熟練的算著,不一會便做完了看著一些同學愁眉苦臉的,恨不得把筆桿咬破,我的心里感到無比的輕松。
不幾天,我們的數學老師,上課前拿來一個小盒子,像寶貝似的,我和同學們陳老師不在的功夫偷偷的打開看了一眼“哇塞——兩枚獎牌!”我不禁驚嘆道,“這獎牌是誰的呀?是什么獎牌啊?”同學們紛紛小聲議論。上課了,老師走上講臺,高興的說:“祝賀我們班的趙建勇和韓鎮遠同學在“希望杯”奧數競賽中獲得三等獎,各獎勵銅牌一枚。在一片掌聲中,我又一次流淚了,只不過這次眼淚是甜的、激動的。
失敗是成功之母的議論文三:
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在這種情況下,創新能力如何、創新成果多少,成為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能否贏得競爭的重要因素;鼓勵創新、推進創新,成為實現發展進步的迫切需要。
然而,干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敗,創新作為探索性實踐更是如此。對于創新者而言,成功是一種考驗,失敗更是一種考驗。沉醉于成功的輝煌,往往可能停歇前進的步伐;走不出失敗的陰影,容易導致錯過成功的機遇。當年,發明家愛迪生為了找到不易燒斷的燈絲,進行了很多次實驗都沒能成功。當許多人為他的失敗而嘆息時,愛迪生卻說:我沒有失敗,我只是又找到了一種不符合要求的東西罷了。經過不懈的努力,愛迪生終于發明了電燈,用科技為人類帶來了光明。這個故事啟示我們:永不言敗,是實現創新的一個重要條件。
創新不言敗,不是說所有的創新活動都能夠百發百中、大獲全勝。創新是艱難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會一帆風順。創新不言敗,更多的是指一種精神、一種品質、一種追求。
創新不言敗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就是不怕失敗、敢于勝利。失敗與成功,失去與得到,總是相對的、辯證的。有大付出,才有大收獲;有大境界,才有大成就。成功的創新者懂得成敗的辯證法,懂得“失敗是成功之母”的深刻道理。在創新的過程中,一時一事的失敗是常有的。面對失敗,既不應退縮,更不能失志。因為一著走錯,只要稍作調整,即可以柳暗花明;屢遭挫折,只要不屈不撓,總能夠走向勝利。真正的失敗往往是敗而失志、一蹶不振,而所有的成功都來自從失敗中奮起、在開拓中前進。
創新不言敗是一種品質。這種品質就是迎難而上、永不退縮。創新之路充滿艱險,但無限風光恰在險峰之上。正如王安石所說: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在艱難險阻面前,“退”是沒有出路的,“怯”是難嘗勝果的。創新者應有“所當者破,所擊者服”的豪氣,愈挫愈勇、知難而上。在創新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
創新不言敗是一種追求。這種追求就是奮發圖強、開拓進取。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創新,呼喚創新。創新是干事創業者的追求,永不言敗、自信自強是創新者的選擇。自信,才能鼓起從頭再來的勇氣;自強,才能激發上下求索的潛能。自信不是自負,自信者有自知之明,懂得揚長避短,不會一味蠻干;自強不是逞強,自強者有清醒頭腦,善于審時度勢,不達目的不罷休。
創新實不易,勝敗乃平常。因此,對于致力創新者,我們應該多一些理解和寬容,努力營造一種有利于創新的社會環境和氛圍。對于成功者,應該獻上美麗的鮮花、給予真誠的贊美;對于失敗者,也應該表達充分的體諒、提供必要的幫助。只有這樣,才能使創新的活力競相迸發,創新的成果不斷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