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孝心而行(攜孝心而行議論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怎么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攜孝心而行(攜孝心而行議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不知從何時起。
“孝”便在身邊縈繞。
賢人哲思,平淡生活,都告訴我:孝是一種美德,一種財富,一種幸福。
“二十四孝”的故事每一個都令人動容。
“臥冰解衣不懼寒,冰化魚躍供母前。
”臥冰求鯉者,用溫暖的心融化了堅冰,也融化了芥蒂;“扇枕涼簟夏清風,枕溫席暖冬熏籠。
”六歲溫席者,用貼心的照顧守過了長夜,也守過了黑暗;“懷孝小兒心念母,橘藏袖中報乳哺。
”袖藏柑橘者,用寬大的衣袖裝下了柑橘,也裝下了情思……不光是這些,“孝”成為了一種被人們傳承的美德,更成為后人寶貴的`財富。
幾個星期前,姥姥突然住院,母親與父親急忙趕往醫(yī)院,所幸并無大礙,只是得住幾天院,母親急忙回家收拾好一些日常用品,才打電話通知了舅舅,姨姨,臉上盡是焦急。
我也曾去醫(yī)院看過姥姥,躺在病床上的姥姥插著氧氣管,很安靜,沒有了平日里的活潑,臉色有些發(fā)白,連頭發(fā)也仿佛格外地亂,母親一直忙前忙后。
住了幾天院,姥姥的病情已有所好轉,可是突然,那位醫(yī)生換了藥,母親說姥姥就像換了個人一樣,動不動在那里自言自語,常趁母親不注意拔掉吸氣管,連輸液也不消停,總愛亂動,針管也不知換了多少,醫(yī)院主任也慌了,還帶我姥姥去做了腦部檢查。
母親一直陪伴在姥姥左右,母親在時,姥姥格外聽話。
可母親還是不放心,從換衣服、洗漱、吃早點,到喝水、輸液,再到霧化、散步,母親總是親力親為,洗漱的水是不是正好,早點是不是好消化,輸液的藥對不對,散步時間多不多……母親起早貪黑,只為到醫(yī)院多陪陪她。
后來終于發(fā)現(xiàn)是藥物所致,換了藥就好多了。
在那段時光里,姥姥最聽母親的話,母親也最關心姥姥的身體,她撫過她的青絲,她握著她的手指,她們之間會心的笑容與言語,沒有其他紛擾,那是最純粹的感情,母親只為盡一份孝心。
我恍然間明白:那樣的親情,那樣的孝心,不也正是一種平淡生活中的幸福嗎?
孝是幸福,攜孝心而行者格外矚目;孝是財富,攜孝心而行者格外富有;孝是幸福,攜孝心而行者格外美好。
攜孝心而行,才能在溫情中思考與成長,才能擁有純粹的愛而不庸俗,才能在漫漫人生路上從容遠行。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攜孝心而行,行得久遠,行得從容,行得幸福。
【攜孝心而行(攜孝心而行議論文)】相關文章:
3.攜著陽光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