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習俗作文必備【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的習俗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習俗作文1
我的家鄉的春節習俗有很多很多,有大掃除、購年貨、包餃子、拜年等等簡直數不勝數。
我和爸爸也按照習俗去購年貨。大街小巷里,買年貨的人們數不勝數。小攤上,小店里的東西琳瑯滿目。擺滿了鮮艷的衣服、有好吃的食品、以及各種各樣的煙花爆竹。真是讓我大飽眼福。我和爸爸又開始了瘋狂大搶購,各種各樣的東西被我們一掃而光,鞭炮、衣服、食品裝了滿滿一大袋子。
我的家鄉最少不了的一項習俗當然是包餃子了。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我們家當然也是不例外的啦!
除夕之夜,我和爸爸媽媽就開始包餃子啦!包餃子還需要技巧呢!我負責搟皮,我這里搟搟,那里搟搟,簡直就是四不像。媽媽給我做了示范,包餃子應該均勻的搟,讓它在搟面杖上轉起來,這樣就可以搟的圓圓的'了。我按照媽媽的辦法,怎么也不能把這個“淘氣鬼”制服,還是搟的亂七八糟。不過經過我九九八十一次的艱苦訓練,我終于把這個淘氣鬼給制服了。
我們這里包餃子還要包里面錢呢!只要誰吃著帶錢的餃子,就代表著他在這一年中平安無事,運氣很好。誰要是吃的最多,誰就是一家之主。我們家也包了好幾個錢呢!我和爸爸媽媽都想吃到錢。我為了得到拿到那幾個硬幣,于是搶了很多的餃子。嘿嘿!我們家里的錢竟然被我吃到了三個,把我的牙都快咯壞了!
吃過餃子之后,我們當然還要放鞭炮,放鞭炮可是我們男生最喜歡干的事情。我們拿起一個大*花,迅速點燃。頓時,天空中出現了五彩的煙花,美麗極了。
我們這的春節習俗最重要的就是拜年了。每逢過新年時,家家戶戶都要回老家給爺爺奶奶磕頭,給他們拜一個年,說一些祝福的話語。然后長輩們就會給我們一些壓歲錢,發一個紅包。然后再與親戚們一起吃一頓團圓飯。表達互相之間的感情。
我們家鄉的春節習俗就是這樣的,怎么樣!你們的呢?
家鄉的習俗作文2
中國,一個文明古國,論起習俗,可謂“一地一樣”花樣繁多,單新年習俗,就五花八門。但亙古不變的是那份喜慶和熱鬧。
在我的家鄉,新年從臘月二十幾就開始了。二十九家家都準備好年貨,門上貼好了“福”,有的人家還掛上了兩盞大紅燈籠。這天中午,照例要吃頓好飯,還要拜神家。下午就該大掃除,門窗擦得亮亮的,屋頂掃的凈凈的,桌上擺滿了瓜子和糖。小孩子們手中已拿上了大小的鞭炮,大街上整天都噼噼啪啪的。大人們也已經在準備新鈔,用來裝紅包。年前這幾天熱鬧的很。
臘月三十,也就是除夕。晚上是要吃餃子的,一般是肉餡的,吃完了飯就去看看春晚。因為初一要起早,大人一般都不睡,可小孩子就頂不住,把新衣服放在床頭,早早就睡下了。別以為一睡就著,家家都放拍炮,鞭炮、花炮,什么震天雷、竄天猴、笛音炮,聲音此起彼伏,整整響一夜。
大年初一,凌晨三四點鐘,就被媽媽叫起來了,睡眼朦朧的',一看見新衣服立馬精神起來。穿好新衣服,好好打扮一番,要去拜年了。先去給爺爺奶奶拜年,再給爸爸媽媽拜。給家人拜晚年就該吃餃子了,正月初一不讓動刀,不讓說不吉利的話,還不能吃葷。不過白菜餡兒的餃子還可以湊合的。
吃完餃子就要去給本家的親戚們拜。爸爸和弟弟最累了,要給長輩磕頭。女人就要輕松多了,鞠個躬說句吉利話,就完事了。爸爸領著弟弟去拜年,媽媽帶著嬸嬸們去拜年。我做為家中的長女也只能在家待著。爺爺奶奶也不閑著,在門口放好席子,鋪好墊子,一撥一撥的人來拜年,賊熱鬧。我呢,更不閑著,我守在大門口,見有人來,先給他們拜年,坐等紅包拿來了。
漸漸的東方泛起魚肚白,天上還殘留著花炮的煙霧,來的人也漸漸少了,大火都困了,來不及吃午飯,一個個倒頭就睡,連小孩子也被趕回家睡覺。晚上又是一頓大餐。這一天一大家子的大當家要去請新媳婦來吃飯,表示這個大家庭接受了她,而當院的老媳婦要做陪客,帶著新媳婦認當院人。初二,媳婦們要帶著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過了這幾天,年也算安靜點了,等過了十五,吃完湯圓,年味也就漸漸淡去了。
新年那么熱鬧,那么讓人留戀,不知多年以后這些習俗是否還能保留。但我想,不論怎么變,家人不變,一家的和樂不變,幸福就不變。
家鄉的習俗作文3
今天,我坐在老爸的車里,窗外景色迷人,但我無心欣賞,只回味著昨晚看到的奇特的“游神”儀式。
所謂“游神”,簡單地說,就是抬著菩薩的雕塑滿大街的走。小時候只是聽爸爸媽媽說“游神”只是為了祈求平安和得到神的幫助保佑,是封建迷信,沒什么好看的。但我好奇心就是那么強,沒有親眼見到過“游神”我就心癢癢,今年的初十晚上,我終于見到了!
正所謂“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風”,我家鄉的“游神”會怎樣的與眾不同呢?想著想著我就迫不及待地左顧右盼起來,越來越近的鑼鼓聲引來我的一陣歡悅,太好了,“神”快游來了!慢慢地,“神”“游”了過來,我也看清了大致形狀。
兩個人拿著銅的鑼和皮做的鼓在整個列隊的最前面吹吹打打,四個人抬著類似于古代花轎的轎子,里面坐著一尊菩薩,后面還有兩個人拿著喇叭在吹。花轎前面的下方掛著兩個筒,里面插滿了香。我還注意到,四個人很有默契,抬花轎的肩膀都是一起一落,上下起伏的,菩薩在中間搖晃。菩薩雕塑也隨著轎子一起一落的,遠看就像真人一樣。四周都是靜悄悄的,每個人的臉上都寫著莊重二字,這種逼迫感倒讓我這個小孩子不知所措了。我無意間把目光放在了菩薩身上,我發現,菩薩的臉竟然是紅的!那也難怪,世人做了那么多違反天理的事,菩薩不生氣才怪呢。菩薩的眼睛就和普通人的.眼睛差不多大,臉上都沒有一絲表情,嘴唇微抿著,好像還為世人犯錯的事情耿耿于懷呢。菩薩他昂首挺胸,左手優雅地放在大腿上,右手拿著一把鐵錘。這把鐵錘,仿佛可以把世間所有的壞人錘死,仿佛可以把冤枉好人的鐵籠錘破。正在浮想聯翩之間,猛地感覺……有人推了推我,我結束了我的聯想。
我睜著茫然的大眼睛,不解地看向了打擾我的人。媽媽笑著說:“我看你一直睜著眼看著窗外,還不眨眼,以為你和魚一樣可以不用閉眼睡覺嘞。”聽完后我哈哈大笑,對媽媽解釋說:“我在回想昨天晚上的“游神”呢。”“喔……”媽媽似乎也沉淀在回憶之中。
家鄉的習俗作文4
我的老家在河源紫金的農村。那里談不上有什么十分特別或有趣的文化習俗,但對于像我這樣在城市里長大的孩子,許多事情也確實稀奇了。
寒假的時候,老家有一戶親戚蓋了新房,裝修好后,便通知各路親戚,擺桌設宴。我家也受到了邀請,于是父親便驅車前往,也帶上我去見見世面,看看素未謀面的老家是個什么樣子。
到了目的地,還沒下車站穩,耳邊就響起了振聾發聵的鞭炮聲,紅色的紙四處亂飛,這在城市里是不可能見到的。父親帶著我緊趕了幾步,向著前方一個大紅棚子走去。棚子下擺著二十來張桌,棚子旁邊就是那幢新蓋的樓房。走進客廳,里面熱鬧非凡。父親與他們一一握手,一邊笑一邊認人,讓我給他們問好。還沒問候幾個人,我就已經被輩分搞得暈頭轉向了。
請來負責烹飪的師傅們都在有條不紊地工作著。我初到農村,自然要趁著這點間隙,去看看周圍的環境。鄉下空氣確實十分新鮮,有許多小道七彎八拐地通向山上。周圍都是密密的大樹、竹子。在這種地方,倒沒人會想到竹子的'優秀品質,編個簸箕或是燒個柴的卻是好材料。林子里有些許鳥兒,不多,但叫聲明亮,使人心曠神怡。
到了開飯的時間,大家就要先喝一口酒,喝不了的以飲料代替,再動筷子吃飯。我小呷了一口米酒,隨即一飲而盡。那酒的地道的醇香,不是市面上那些以“農家出產”為噱頭的酒可以比擬的。再者就是吃菜。在南方,“無雞不成宴”,每桌都擺上滿滿一大盤白切雞,金黃的皮,肥而不膩,肉質鮮美爽口,讓人欲罷不能。其余鴨、魚、豬肉的豐盛更是不必說。
我本以為簡單吃個飯了事,沒想到添飯都還大有學問。東家要為客人添飯,還必須讓能勞動的婦女去添飯,而男子都必須留在飯桌上陪酒吃菜。飯必須高過碗邊,以示主人家糧食充裕和待客熱情。喝酒要有肉下酒,否則只顧埋頭喝酒就是對主人家的不敬。吃完飯后還不能離席,要等個幾分鐘才能起身離開,并且不能端著酒杯離開,否則這會損害自己的形象......
父親一邊開著車回家,一邊不停地跟我說老家的習俗和禮數,我卻還沉浸在那桌美味之中,哪還有心聽這樣枯燥的事情呢?
鄉下的孩子有些怕生,外出的親人又不常回鄉,能依靠這種活動維系家族之間的感情,我覺得很溫暖。
家鄉的習俗作文5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期間的活動更是數不勝數。
吃團圓飯是春節習俗中最重要的。那么春節為什么要吃團圓飯呢?原來是因為很久以前,有一種兇猛的怪獸,住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長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吃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人們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每到這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吃過飯后,誰也不敢睡覺,坐在一起閑聊壯膽。不吃年夜飯是熬不過年的。久而久之,過年吃團圓飯的這個習俗就保留下來了。當然,過年吃餃子也是很重要的。其實餃子蘊含了許多美好的寄托。一是過年守歲時包,辭歲時吃,即到子時吃,此時為兩年之交、迎新辭舊的時刻,具有特殊意義,取“更歲交子”之意。二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
吃臘八粥是我們這兒過年的前奏,農歷臘月初八這一天,杭州市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蓮子、棗子、芡實、桂圓和荔枝做成臘八粥,并饋贈親友,這碗粥起源于南宋寺廟,原本為僧家齋供用品,稱之為“七寶五味粥”。這不,我們家早早的就熬好了臘八粥。一出鍋,香氣四溢,我這只小饞貓一眨眼間,從十米外跑到了這兒。口水都饞的流下來了,實在忍不住啦。我就趁奶奶不注意,喝了一勺。啊,那香氣充滿口腔,刺激著味蕾,我從來不知道一碗粥竟能如此的好吃。
在我們杭州,掃地一定要“掃進來”,不能“掃出去”。就是在清掃的時候,笤帚千萬不能從里往外掃,而要從外往里反掃,意思就是把如意、財氣往里收,這是杭州對來年家中吉祥、財富不斷增加的美好期望。
春節的'由來也是家喻戶曉的故事了吧。傳說古時候有一種怪獸叫“年”,它頭上長著觸角,十分兇猛,每到歲寒將盡,就要出來掠食噬人。人們為了防御它,一到此時,便聚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一根根竹子,使其發出“劈劈啪啪”的爆裂聲,把“年”嚇跑。一夜過去,大家平安無事,于是就高高興興地互相表示祝賀,拿出豐盛的食物在一起吃。這樣年復一年,就形成了歡樂的節日——“過年”。
過年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每個地方的習俗也是各不相同,我們要尊重我們的傳統節日。
家鄉的習俗作文6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滿入屠蘇”春節終于來了,壓歲錢,年糕,廟會……這些讓我們喜愛的習俗也開始了。可讓我最喜歡的是……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鞭炮聲把我從睡夢中拉了出來。“表姐,表姐,該起床了!你不去土地廟了嗎?”淘氣的表弟的樓下大聲吶喊著。我不耐煩的捂住耳朵,可土地廟這個詞猛然閃過我的腦海,我立刻跳起了床,回答道:“來咯來咯!等等我!”我手忙腳亂的穿好衣服,打著赤腳跑下了樓,沖到衛生間,急急忙忙的洗漱。洗漱完,便飛快的拉著表弟的'手,向土地廟跑去。
剛到土地廟,我們便沖到大門后,急切地用眼睛尋找彩旗。忽然,我的眼中閃現出兩面彩旗,幸好,老天可憐我,給我了兩面彩旗,我的心中呵呵直笑。我迅速地把它們緊握在手里,跑去告訴表弟。
“當當,當當”樂隊開始演唱起來,歡樂的歌兒在我們的耳邊響起。我們拿著彩旗在她們的前面奔跑。鞭炮在我們的身邊連連響起,我們連忙左蹦右閃。在快樂的氣氛中,我們連走路走了很久了也不知道。
“咕嚕,咕嚕”,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表弟的吃飯鈴響了,正巧,我們勞作了半天,終于可以到一戶人家蹭飯了。這也是我最不解的地方,因為,就在上一年,我們是到我外公家。后來我才知道,原來,這一習俗是一家輪一家的呀!
中午時,下了一場小雨,但依舊沒有影響我們蓬勃的興致。我們下午的目標是一家飯店,還聽說他們家的手藝是一等一的好,我的吃貨表弟已經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口水了。因為在飯店在半山腰,所以在泥濘的山路上走,十分得難走。但我們又尋找到了一些樂子,我們把彩旗舉得高高的,用力的揮舞著彩旗。在綠油油的山林中,忽然出現了十幾只小鳥,有紅,有黃,有藍,有黑……它們在山林中穿梭著,嬉戲著。在我的家鄉這也代表著一個寓意:自己就像一面彩旗一樣,跑得快,看得遠,就是成績好,有見識,成為社會中的一個亮點。
彩旗,是一個很普通的一個東西,但在我的眼中它是一個美好的愿望,我也希望我也能像它一樣,有本事。雖然,這是一個虛構的寓意,但是在我的眼中,它是一個可以實現的愿望。
這就是我家鄉的一個習俗,你呢?
家鄉的習俗作文7
雖然我們家鄉平時并不熱鬧,但除夕那天還是跟平時完全不一樣的。
“嘶嘶,嘶嘶”鍋里的菜不停的響著,廚房里冒出了一縷一縷的輕煙;“哈哈,哈哈”親戚們不停的說笑著,客廳里發出歡樂的聊天聲;“嘩嘩,嘩嘩”外面熱鬧極了,院子外傳來一陣陣歡樂的氣息一沒錯,這就是除夕夜。
看!大人們一個個忙的不亦樂乎,有燒飯的,有貼春聯的,有掛燈籠的,有聊天的,大家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就這樣在大家的歡聲笑語中,一大桌美食展現在大家的面前。隨著一聲“年夜飯開吃嘍”,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都坐到了餐椅上,左手端碗,右手持筷,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你看!我弟弟一做到桌上,就手舞足蹈了起來,似乎在說:“我要吃,我要吃!”大人們也不例外,說說笑笑,聊著今年的喜事。菜可真豐盛啊有土豆,有清蒸蝦,有黃燜雞,有臘肉炒竹筍,有剁椒魚頭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剁椒魚頭”了,因為它的肉質不僅味道鮮美,而且肉特別的嫩,就連湯汁都很下飯的呢!
今天的菜真好吃,吃的我都快走不動了。晚飯過后,所有人急急忙忙的去洗漱,因為“春節晚會”馬上就開始了。
看春晚了,我們一家人圍在沙發邊,興致勃勃的看了起來。春晚節目可豐富了小品、舞蹈、合唱、魔術、相聲電視上的節目,你想得到的有,想不到的'也有。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小品了,如果你問我喜歡哪部小品,我當然最喜歡“婆婆媽媽”的這個小品了,因為它不僅完美的詮釋了什么叫“純真”,還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和諧”,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懂得了理解對方,友愛對方。
好不容易等到十二點,開始倒計時了“三!二!一!”十二點一到,新的一年也就到了。
我們大家早已做好了準備,只見煙花排排立著。隨著倒計時。我手持打火機,瞄準引線,倒計時一結束,我們就點燃了它們。在我們點燃他們的同時,窗戶外面也是一片燈火通宵、懸燈結彩,隨即鞭炮聲震耳欲聾,無數排煙花陸續射入空中,無數的人在為新年歡呼。與此同時,無數的新年希望也在中國上空綻放!
過除夕,要過就是過它的快樂,過它的意義,過它的幸福。
我愛家鄉,更愛家鄉的除夕!
家鄉的習俗作文8
在廣西,我們的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糍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饌為主;并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守歲、給壓歲錢、拜年、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廣西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后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于采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糖餌果品,都要采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等,都要提前買好。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里張貼色彩鮮艷寓意吉祥的年畫,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要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
春節又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于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吃過團圓飯。
過年的前一個夜晚,便是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就是春節最熱鬧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老少少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同享受這般天倫之樂。
第二天,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祝賀的話語。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這期間花燈滿城,游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
側耳傾聽,春節邁著輕快的步伐走了,一切又恢復原本的平靜。
家鄉的習俗作文9
從縣城坐個多小時的車,再走十七、八里的山路,就到了我的家鄉。
家鄉有二、三十家人,我家住在寨子的中央。由于爸爸、媽媽待人和藹,所以來我家拉家常的人特別多,我家也自然成了聚會點。
對于大自然我沒有多大的欣賞能力,但我只知道家鄉草青、水綠、山可愛。近年來,經常看到許多外地人來我們這里什么寫生、照相、吃農家飯等等,還不時聽到他們在議論什么“原始風貌”、“世外桃源”等好多我們聽不懂的語言。
家鄉的節氣很多,小朋友們最愛過節氣,但我最喜歡的是重陽節。
每年的九月,糧食收獲,糯谷進倉,大人們就開始忙碌起來。
“重陽不打粑,老虎要咬媽”,那幾天大人們碰到就愛說這句話。聽說“老虎要咬媽”,我們小孩非常害怕,但看到他們嬉笑的臉色,我就知道是逗我們玩的。
初八的晚上開始泡起糯米,第二天大清早就上蒸,我們只知道拼命的往灶里加柴。糍粑是非常耗柴的,蒸了快兩個小時,糯米飯的清香已經由廚房溢進堂屋再散到院壩。我們認為已經蒸好了,但老爸老媽此時才開始搗炒香的`黃豆。待它全部變成細面面了,又加上一大包白糖。豆面制好了,他們就起蒸,把雪白的糯米飯倒進窩。窩是大力士的樂園,你有多大的力都可以盡情往里使。大概有半個多小時,糯米飯完全變成了糍粑,此時男女老少就開始動起手來。
農家人從不吝嗇,糍粑好了,總是對著周圍的人家高喊大叫“我家糍粑好了,我家糍粑好了”,希望有更多的人分享這種無盡的喜悅。
夕陽照在山坡上,金黃的石蒜花光彩奪目。“走啊走啊走啊走,走到九月九……”家鄉的大大小小都愛唱這首歌,而那“重陽不打粑,老虎要咬媽”的古老歌謠將隨風而散,為此,我真的有些感到惋惜。
而今,九月九又要來到了,朋友,來家鄉嘗嘗我們的糍粑吧!
家鄉的習俗作文10
我的家鄉是清豐,各地過年的習俗也是不同,五花八門,但都有幸福美滿的歡樂寓意。
農歷十二月是最冷的天氣,我家鄉的臘八節差不多就算是春節的開始,也就是說開始準備過年的年貨了。特別是家鄉的農會,商店的老板會把店里的商品都搬出來,給客人們選購。家鄉的臘八節標志著春節的慢慢到來,同時家鄉還有說這樣一種說法“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一天還要喝上一碗香香的臘八粥,胃里熱熱的,心里暖暖的,在這個粥里放入了各種豆、米,足足有八種以上的谷類進行熬制,這不僅是粥,而是小型農業展覽會。
現在農民生活好了,雞鴨魚肉是必不可少的,而孩子們最喜歡的卻是那甜甜糖果兒,有的晶瑩剔透,有的“紅紅火火”,這也是春節必備之一。再有就是買花炮了,那包裝精致的柳葉鞭,更是我們男孩子的最愛。還有就是增添新衣服了,這是家鄉的孩子所盼望的,穿著新衣服,心里那個美呀!
年三十那天走在大街上更是熱鬧,孩子們成幫結隊的在大街上放花炮,無憂無慮的跟朋友們走街串巷。特別是各家各戶都做著美味的佳肴,散出的那個味道,那真是香味撲鼻呀。下午黃昏時,火紅的對聯 開始上門了,喜氣洋洋的'對聯迎接著祝福,迎接著春天,迎接著各路大神的到來,晚上的除夕大餐就是餃子了,我們在家門口放鞭炮,而奶奶們卻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燒香拜神,燒元寶,拜五神,企求他們保佑我們一家平平安安。吃著香香的餃子,看著好看的春晚,一家人其樂融融,快要睡覺的時候,長輩們會在我們的枕頭下面放上盼望已久的壓歲錢。
正月初一的早晨四五點鐘,老家還有起五更的習俗,我就跟在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后面就開始先給袓爺爺們袓奶奶們磕頭,然后再給爺爺、奶奶磕頭,哈哈哈,小孩子們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糖果了。吃完早飯,我們就開始去逛廟會、走親戚了,我們小孩子就可以跟在大人的后面,去買好吃的東西,在親戚家還可以掙到壓歲錢,呵呵,心里那個美呀!真希望天天過大年!晚上的節目就是放煙花了,看著那一朵朵綻放的花朵,真是心花努放。這就是我農村老家的春節,是不是很美呀!
家鄉的習俗作文11
春節,是我國隆重而重要的日子。不同的地區過春節的習俗也就不同,來看看我家鄉的春節習俗吧!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宰雞……”這首民間歌謠從早至今,一直流傳下去。
二十三,要“祭灶官”。當奶奶拿出芝麻糖要祭灶王爺的時候,我們小孩子爭著搶著要吃芝麻糖。可奶奶卻說得先祭了灶王爺才能吃。說是讓灶王爺吃了這又甜又黏的芝麻糖,到了天上對玉皇大帝說說家中的`好事。當奶奶祭完后,我們就吃起甜甜的芝麻糖!
過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就要開始打掃房子、割肉、購年貨、蒸花饃……在我和家人去超市購年貨的時候,超市的食品琳瑯滿目,滿架的食品擺的整整齊齊,甚至都擺到了超市門外。購物的人簡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結賬的已經排成了一條條的“長龍”。
大年三十那天,我們一大家子就要包餃子啦。奶奶和了一大缸子的面,爸爸和叔叔調好了餡兒。媽媽就開始搟面皮、包餃子啦!奶奶還將一枚硬幣放進了一個餃子里。如果誰運氣好,吃著硬幣,就說明誰在新的一年里財運滾滾。包完餃子,就要貼春聯,還要把大大的“福”給倒著貼,寓意著“福到了”!到了晚上,餃子煮好后,奶奶現盛出一碗餃子,讓各位神仙和去世的長輩吃完后,再把那碗餃子倒進鍋里,攪一下,家人才能吃。吃完餃子,大家吃著瓜子、花生、糖、水果……圍坐在電視機前,看著春晚節目。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人們都不能睡覺,要“守歲”!
大年初一早晨,爸爸和叔叔放了鞭炮后,大人們就去給長輩們磕頭了。初一到初六,我們小孩子們最高興了,因為大人帶著我們去拜年,可以收著壓歲錢!收著壓歲錢,我們就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啦!
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元宵早晨,城市的馬路上有走高翹的,有舞獅子的……路上和公園里掛滿了彩燈。晚上天一黑,只聽見“轟”的一聲巨響,一顆煙花弾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間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煙花仿佛是一朵美麗的蓮花在空中展開了花瓣,煙花既像一朵朵在空中綻放的七彩花,又像一把把五彩繽紛的降落傘!
到正月二十七,春節就已經結束了。我們把春節高興地迎來了,又把春節快樂地送走了。
家鄉的習俗作文12
春節,是我國一年當中最熱鬧,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早早的,街上“展覽”的對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貨給我帶來了一絲絲“年味”。
從臘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開始,大家就開始準備過年了。這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我們小孩饞的總想先嘗嘗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總要等到奶奶先到廚房的灶王爺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喲。據說,這樣灶王爺才能上天言好事。
臘月二十四,家家戶戶掃房子。媽媽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靜,這是為了新年有一個新氣象。過了二十四大人們忙著殺魚、肫肉、蒸花饃,準備年貨。
每當二十九,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春聯也叫門對、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春聯真正普及始于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有一年朱元璋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后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把節日的氣氛裝點的更加濃厚。吃過午飯后,端出香噴噴的肉餡,一家人就包起了餃子,男同志搟皮、小孩們當運輸員,媽媽們就負責制作精美的水餃。奶奶還要在餃子里放進硬幣,看誰最有福氣。當一盤盤挺著肚子的水餃端上桌時,大家找到自己滿意的餃子,張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運。最后,那個帶有福氣的餃子還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戶戶吃的都是餃子,我們早早的吃晚飯,守在電視前看春晚,也是“守歲”。
初一到初六這幾天,就是我們小孩子“掙錢”的最好時機。天天不是呆在爺爺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媽媽的話說,就是“整天不著家”,但我們仍然樂呵呵的東跑西竄。
我們這的春節一般到“二月二,龍抬頭”的時候才告一段落。雖然濮陽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與許多大城市一樣,熱熱鬧鬧的迎來春節,又熱熱鬧鬧的把它送走。
家鄉的習俗作文13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為盛大的節日。因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所以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春節習俗。我們亳州地區的春節從臘月初八開始就準備,到正月十五才結束,春節活動延續達一個月之久。
臘月初八早晨要喝臘八粥。這種粥一般用糯米、大米煮成。里面還要放上紅棗、栗子、綠豆、花生仁等。常言道:“吃了臘八飯,就把年來辦。”一般人家從這天開始就著手辦年貨了。殺豬宰羊、做新衣服、采購各種年貨。
臘月二十三是“祭灶”和掃除的日子。一般人家常在臘月二十四祭祀,以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這一天還要把家里打掃干凈。
臘月三十是除夕,這一天全家團圓,除舊迎春,還要到墳地里祭祖。這一天早晨,家家都要在門上貼春聯。中午合家要吃團圓飯,除非萬不得已,都要趕回家,充滿了融融的`天倫之樂。晚上吃過飯,親人團聚在一起,把瓜子、花生、飲料、水果等都擺在茶幾上,然后一起看春晚。晚上還要“守歲”,年輕人很少睡覺,一直要等到第二天凌晨放炮。
大年初一最為隆重,男女老少天不亮就起床,穿著新衣,向神主、祖先、長輩拜年。這一天早晨只準吃餃子。如果誰吃到了餃子里包的錢幣,誰就在這一年里好運連連,財源滾滾。小孩子們要給長輩磕頭要壓歲錢。吃過餃子,男的要去鄰居家串門拜年,女的則在家里接待客人。到了中午,親人們仍在一起吃團圓飯。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也是燈節。晚上人們在街上放煙花,每一戶人家都要在門前放兩盞燈,街上燈火通明,熱鬧極了。
另外,在春節期間,我們亳州地區還有一些“忌諱”。如過年蒸饃、炸丸子時小孩不能在廚房里,以免亂說話。正月初五不能動剪刀等。這些“忌諱”如今有的還存在,有的已無影無蹤了。
家鄉的春節真是熱鬧有趣!
家鄉的習俗作文14
“春節”是中國一個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春節期間,全國是上下舉國歡慶,處處洋溢著歡樂和諧的氣氛。
佛山的春節一般在農歷的二十幾就開始了。主要的活動包括逛花街,辦年貨等。佛山人喜愛逛花街,久而久之,這便成了佛山人過春節必不可少的活動。因此,按歷代習俗,都會舉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這句是廣東話。佛山人會在農歷二十八的時候把家里的.每一個角落打掃得干干凈凈。把這一年不好的東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來臨。年前,佛山人還會開油鍋、蒸年糕。開油鍋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來年的日子像只油鍋,油油潤潤,富富足足。佛山人還愛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這一天,是整個春節的高潮。這一天,孩子們都會到處燃放煙花爆竹,不僅如此,大家還會忙于做年夜飯。佛山人對年夜飯的菜色十分講究,既要美味可口,還要好意頭。一般的年夜飯都會有雞,俗話說“無雞不成宴”,所以,雞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應景的菜,例如:魚,代表年年有余;發菜,代表發財;蠔豉,代表好事……吃過晚飯,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點,人氣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會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過午飯后,佛山人會到公園去看表演或到親友家去拜年。拜年時,不論帶了多少禮物都不能是單數,因為俗話說“好事成雙”。進了門,首先要對象說不同的祝福語。對老人要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對有工作的人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于“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拜年時,長輩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利是給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帶給他們。
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是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在佛山,有這么一個俗語“行通濟,無蔽翳”。這意味著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們都會拿著行運風車和與“生財”同音的生菜走通濟橋,祈求身體健康、財運亨通。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吃湯圓,寓意和和美美,團團圓圓。
家鄉的習俗作文15
我的家鄉在濟南的西郊,雖說都是濟南人,但,有一些習俗卻不一樣。我們這,除夕那天要去買個豬頭,魚、雞、肉等,還要買好多鞭炮。
除夕午時3點鐘,就開始包餃子了。在5點左右,要去請家堂(祖先)。小的時候。我不喜歡過年,請加堂是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我5、6歲時,弟弟還沒出生,我就代替。有兩根筷子,插在胡蘿卜上,再用燒的黃紙,寫上字。有一個是“先父李學善之位”,之后我才明白,他是我爺爺。還有三個,我也不明白是誰。把寫好的堂位放到個盤子上,帶上一小掛鞭炮,就去村頭請去了。
到了那,我看見幾個人也在請。我們必須跪下,爸爸又用木棍畫了個圈,把帶來了鞭炮放那里面點燃,說什么是把祖先的魂請來。我那時很害怕,然后,還要讓祖先們先進去,還要用個長棍,把大門壓住,還說什么別把別別的鬼引來。爸爸還讓我找個棍子,應對漆黑黑的院子,本來膽小的我,更害怕了。可是父命難逆,天啊!這么大的院子,讓幼小的.我上哪找去啊?!當時,嚇得我拿了把刀,又拿了個手電筒。小聲嘀咕:“鬼啊!我不怕你!我手里有刀,你要敢來咬我,我、我、我就殺了你…。”邊說,還邊打哆嗦。好不容易容易找到了長棍,抓住就跑。心里還挺害怕。耶!跑到了燈光下,鬼害怕嘍!我開心的笑了。我爸長棍給了爸爸,壓好后,又去屋里磕頭。爸爸先磕的,然后是叔叔,最終是我。
除夕那天,我們這兒再吃年夜飯前還要拉上一掛鞭炮。晚上還不能關燈,我要守歲,可是我撐可是11點。
大年初一這天,還不能把客人吃剩的東西倒掉,不能把垃圾倒掉。好像全是“錢”。必須初二才能倒掉。
大年初二午時5點左右,端著有家堂的盤子出去,把長棍拿開,又去村頭上拉上一掛鞭,把牌位放到鞭炮中,再磕上幾個頭,就完成了。
此刻,我有了那兩個弟弟,我就不用去了。
這,就是我們家鄉——請家堂的習俗。
【家鄉的習俗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習俗作文06-22
家鄉的習俗的作文09-06
家鄉習俗作文精選02-02
家鄉的習俗作文01-27
作文:家鄉的習俗01-28
家鄉的習俗精選作文01-28
家鄉習俗作文02-01
家鄉的習俗作文01-21
《家鄉的習俗》作文01-26
家鄉的習俗作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