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端午的習俗作文7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的習俗作文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端午的習俗作文 篇1
說到端午節,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賽龍舟,懸艾葉,聞香囊,包粽子,忙碌而又開心!
其實關于端午節的來歷,現在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說;惡月惡日驅辟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傳說屈原投江后,漁民們劃著漁船去打撈他的尸體,后來慢慢演變為今天的賽龍舟。屈原投江后,當地的村民為了不讓他的身體被魚啃食,就把糯米投入江中,但多被蛟龍所食,后來屈原托夢給村民,經過屈原的提醒,村民們才把糯米用葉子包起來,再用彩線纏繞,形成了粽子的最初形態。
過端午節,人們喜歡將艾葉掛于門上或用彩線綁在手腳上,意為驅邪辟邪。人們在這一天還會吃粽子,賽龍舟,紀念屈原投江。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人們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半娛樂的節目。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米,因水中含堿,用茭白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堿水粽。
我們祖國各地的人們,用他們不同的方式和習俗,共同慶祝著這個傳統的節日!傲汲疆斘迦,偕老祝千年”。濃濃的粽香,濃濃的親情,濃濃的歡聲笑語……
端午的習俗作文 篇2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鞭r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三大傳統節日中的一個,又稱重午節、端陽節。
是紀念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不過,也有人說,端午節是龍節,是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
聽媽媽說端午節的許多習俗都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著五色紅心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兒或是足踝上稱為“長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薄、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色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在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在兒童[來源]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咬食屈原的遺體。
打掃房屋、用端午這天正午的陽光曬蒜頭、曬艾葉草恐怕是蘇北一帶眾所周知的習俗啦。
嗨,端午節的習俗說也說不盡,這首兒歌對它做了一個總結:“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的習俗作文 篇3
要說起家鄉的風俗,我必然會仔細回想,因爺爺奶奶早逝,我便節假日去的都是外婆家。我是個“不合格"的家鄉人,為何故說,因為我對風俗這是一竅不通啊,這可不是謙虛。
記得我年幼時,5月5日端午節,外婆在三更半夜雞鳴時便起床了,因雞鳴很響亮,我便被吵醒了,睡眼朦朧的我,清清楚楚地記得外婆并不拉燈,緣由是因燈太亮,擔心吵醒我罷了,現在回想起來滿滿都是對我的愛呀,外婆輕悄悄的起床,輕悄悄的穿衣,麻利極了,接著便看看我,這時,我閉著眼睛只睜一條縫繼續看她做事。
外婆出去了不久便回來了,一種沁人心脾的奇特的香味,不用多說,香味便是艾草那獨特的香味,外婆用艾草掃了房屋便一根根的插在墻縫中。用來凈化空氣,驅蚊蟲,其風俗,有句俗詩叫“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就是艾草。
記得還有個方法,就是用藥草洗漱。外婆粗識草藥,外婆上了山,她對山了如指掌,一會兒采好了草藥,大約10種,把它們洗干凈和水煮,當水漸漸從清水轉變成了好看的琥珀色就大功告成了。
對了,還有一大主角就是吃粽子,粽子一開始就是紀念屈原的,因為屈原他杞人憂天。世人皆醉,我獨醒,世人皆濁,我獨清的好人。后來屈原想不開就投江自盡,百姓擔心他被魚兒吃掉,于是包了許多粽子,不讓魚兒吃掉他。
端午節過了,我回到了家,這次端午節過得還挺開心的呢。
端午的習俗作文 篇4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人們都很快樂,到處都有人為過節在購買糯米、紅棗及各色的豆子,臉上洋溢著節日的微笑。但我知道今天是他---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投江的日子,端午節是紀念楚國直臣屈原的,是他投江的日子,人們應該表示悲痛才對呀。這使我想起了一句話: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也許,事情已經很久遠了,這種悲傷早已消失,留下來的只是紀念。
我最崇拜屈原了。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稱名正則,字靈均。出自楚國貴族,初輔佐懷王,做過佐徒,三閭大夫,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革新政治,東聯齊國,西抗強秦。因此,遭到貴族子蘭,大臣勒尚和鄭袖讒害去職。
楚懷王死后,頃襄王繼位,屈原又遭到令尹子蘭和上官大夫勒尚的陷害,被放逐到湖南沅、湘流域,但他始終熱愛祖國。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了楚國的郢都。楚國的危亡和百姓的痛苦,屈原痛不欲生。他既無力挽救楚國的生死存亡,又深感自己政治理想的破滅,大約就在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投汩江身亡。當地老百姓聞訊,曾紛紛劃船去救并把粽子投入江中,免得魚鱉去吃屈原的尸體。這就是五月初五吃粽子賽龍舟的來歷。
屈原一生的政治生涯是悲痛的,但他卻留下了許多優秀的詩篇,如《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等。以他的代表作《離騷》為例:這首詩共373句,2490字,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抒情詩!峨x騷》辭藻華美,想像豐富,文采絢爛,氣魄雄偉,也是一篇照耀千古的浪漫主義杰作。
屈原在我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的聲譽,對后世的影響也很大。李白在《江上》中說:屈平詞賦懸日月。這代表后人對他的作品的景仰。
今年的端午節對于每一個中國人都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我們切身體會到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意義。今天,我們贊美屈原的愛國主義,弘揚屈原精神,但我們不會憂慮,因為我們相信明天的中國將會更加強大、更加繁榮富強!
端午的習俗作文 篇5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是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是我們最喜歡的一個節日。
端午節那天,家家戶戶都在吃粽子。粽子里面有包紅豆的,還有包肉的,當然也可以什么都不包。我每次吃粽子的時候,什么都沒有包,然后外面再撒一層白糖,我最喜歡吃這種了,一看就讓人垂涎三尺。不過有的人把粽子往河里仍,那是為什么呢?據說,有一位愛國詩人,他就叫屈原,人們都很愛戴他?墒且蚯茉┎坏弥,而楚國也面臨國破的.危機,自己又無能為力,他不愿親眼看到國家的滅亡而抱石沉江。人們擔心河里的魚蝦會吃掉屈原的身體,于是將食物扔進江中來保全屈原的尸身。這是一個悲傷而又感人的關于端午節的故事。
端午節還要劃龍舟,比賽誰劃得又快又整齊,可好看了!坐在最前面的一個人,打著鼓,振奮士氣,這時就感覺到他們好似風一樣的速度勇往直前,劃得可帶勁兒了!
據說,端午節還要買艾草,據說可以把鬼趕走,可以辟邪,鬼是什么東西?誰也弄不清楚……
端午節的風俗還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紹了,每年的端午,都會這樣度過,我也希望這樣有特色的習俗能一直延續下去。
端午的習俗作文 篇6
說到端午節,大家一定都知道。
端午節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陽節、賽詩節、重五節等等。
端午節有很多風俗,像吃粽子、賽龍舟、戴五絲線、吃"五黃"等。
說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歡。我見到的粽子有兩種,一種是竹葉粽,一種是竹筒粽。餡兒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紅棗餡的,豆沙餡的,有香米餡的,有糯米餡的,有八寶粥餡的,這些餡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饞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聽家長說,端午節還有一個故事呢。楚國時期,當時正是 五月初五 ,屈原因受冤枉,抱著石頭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后,劃船去搭救,可是打撈了半天都沒撈到。他們怕魚蝦吃了屈原的一尸一體,就在汨羅江上劃龍船、丟粽子,引開魚蝦。
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人士,一直把賽龍船、吃粽子的習俗延續到今天。
端午的習俗作文 篇7
端午節是我們柯橋的一個非常美好的節日,我們在過端午節的時候都會多出一個平常用不著的比賽,這一個特殊的比賽,只有在端午節的時候才會有,那就是賽龍舟了,你們在端午節不只能大飽眼福才可以大飽口福呢,因為說到端午節的時時候,我們其中一個習俗是賽龍舟的,還有一個習俗,名字叫包粽子的。
粽子外面的形狀,像一個平看著的沙漏一般,但是么,它的漏沙子的地方變得圓了一些,他們一般都是用普通的米做的,但是雖然米是差不多的,不過你可以在里面放各種不一樣的東西,放到粽子里面,有往里面放的肉的,這一種粽子,如果燒的時候火候和時間控制的好,那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是,在眾多的粽子中,也免不了有幾個比肉粽子差一點的,這個粽子叫豆沙粽,顧名思義,就是我們粽子里面放了豆沙的,這個燒的好,可以咽下去,但是如果燒的很差,那就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難以下咽了,再有一種中的的在有肉的基礎上還加了蛋黃,那就叫做蛋黃肉粽了,它的口感很好,不過有時候他的蛋黃只有一點點,所以他就有了這么一個缺點了……
跟粽子最有關的故事就是屈原投江了,屈原這位愛國主義詩人聽到了國家被滅亡的消息,選擇了以身殉國,因為屈原高尚的情感打動了后人,就把屈原投江時的這一天定為了端午節
端午節,這是一個美好的節日,美好的人,美好的物,構成了一道柯橋的美麗的風光,家家吃著粽子,看著龍舟,構成了一個和諧的節日風光。
【【推薦】端午的習俗作文7篇】相關文章:
【推薦】端午的習俗作文五篇05-19
【推薦】端午的習俗作文5篇04-10
【推薦】端午的習俗作文3篇04-05
【推薦】端午的習俗作文8篇04-02
【推薦】端午的習俗作文6篇03-04
【推薦】端午的習俗作文六篇02-05
【精】端午的習俗作文04-11
端午的習俗作文【熱門】04-11
端午的傳統習俗作文03-22
端午的習俗作文九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