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精選10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實用】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精選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來臨了。賽龍舟,吃粽子端午節的主要活動。雖說,沒有看見精彩的龍舟比賽但是我親自包了一會粽子。
哇,真香!我迷迷糊糊地說。這是什么香氣呀?告訴你吧,那就是粽葉香啊!香氣迎來,嗯!太美了。幾片洗凈的粽葉散發著清香白花花的糯米在粽葉的襯托下更白了。咦,棗子,五花肉,蛋黃,這有什么用呀!呵呵,當然要和糯米配在一起嘍!我看見媽媽學的呢么起勁,心里毛毛的。不禁也動手了。
婆婆準備手把手教我可我不同意,因為自己報的粽子才更香呀!這樣才更有意義嗎!我看著婆婆的手,左手將粽葉凹成錐型。在錐型粽葉里放上一大堆糯米,外加一個蛋黃,兩塊五花肉。
一這米從哪來的?啊,婆婆米。米漏了!我大叫。重做個把!婆婆輕松地講。我這次吸取了教訓,成功順利做到倒數第二部,這可是最難做的一部,好就在這里好,不好也在這里不好我認真的扣了幾道,第一個就成功了。接著,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一個比一個好,一個不一個精巧。婆婆將粽子放入鍋里住了一會,我吃了自己包的粽子心里喜滋滋的。
端午節,真可謂是粽葉飄香,肉里有字!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2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很期待過端午節。誘人的粽子讓人垂涎三尺,長長的米粒煮得泛黃,里面包了豆沙或棗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紅的顏色,四角倔強的翹著,可愛極了。包粽子的葉子上沾滿了水,也沁入一點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滿嘴便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餡兒。餡兒甜甜的,有了米,這種甜也不膩了;米中融入了棗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滿嘴“小胡子”,媽媽見了笑我是只“大臉貓”。我卻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頭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會笑著看著我,慢慢挪動步子于床前,從枕邊的針線筐中取出幾個香囊。那時外婆還只有我一個孫輩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會有五六個外婆做的香包。這些香包各式各樣,在我記憶中,似乎沒有重樣兒的。外婆那時手還很巧,會做很多種圖樣。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陽、月亮、星星的;還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無論做什么,就像什么,雖說沒達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絕不比路邊買的那些差。
雖然我并不怎么喜歡香包的那種味道,但那無疑是我那時的最好飾品。于是,我國的滿身都是德,猶如天花亂墜。效益看著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說什么,依然“孤芳自賞”,跑去媽媽面前玩了。
現在物是人非,我穿過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長大了,表弟已經七歲,外婆也去世很久了。我們家端午節的習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沒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長著,一天又一天。但有時心里卻十分空洞,越臨近端午,越是如此。
懷念我親愛的飾物――外婆充滿愛意的香包。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
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要吃香噴噴的粽子呢?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是要灑雄黃酒的呢?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是要在門前掛草藥,身上涂藥酒的呢?
沒錯,的確,只有端午節,一個偉大的節日,一個神圣的節日。要說起來這端午節,還得從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說起。
相傳在戰國時期,楚國上大夫屈原上諫楚王,提出富國之計,可楚王不僅不聽,還將其流放。結果屈原悲憤交加,傷心欲絕,抱一塊石頭,帶著自己的憤憤不平,帶著他的高遠志向,一起永沉淚羅江底。
屈原死后,人們為紀念他,為了使他的尸首不被魚蝦吞食,人們便做了粽子,來喂魚蝦。流傳至今,便有了吃粽子的習慣。這天,滿街都有一股粽葉的清香。要說這做粽子,先得把粽葉洗凈,用粽葉把肉、糯米、豌豆包一起煮,從鍋里散發出的誘人香味,不禁讓人口水“直流三千尺”盼著,想著早點煮熟。終于,冒著熱氣的粽子上來了,一家人圍坐在桌子那兒一起吃,其樂融融。夾起一塊糯米,放入口中。啊!香甜可口,甜而不膩。讓我忍不住想把整個粽子吞下去。雖然家附近幾乎天天都有粽子賣,但今天的粽子仿佛有股節日特有的,濃濃的氣息。
吃完粽子,大人們便忙著去灑雄黃酒,據說可以驅鬼辟邪,以保平安。端午這天,滿街都有一股酒味,有些大人還會用雄黃酒在孩子的額頭上寫個大大的“王”字,象征生龍活虎、虎虎生威。
灑完雄黃酒,大人們便在兩邊大門上掛菖蒲等中草藥,菖蒲那股刺鼻的味道可以驅趕鬼魔,使邪魔不敢靠近你家。掛完后,還要在孩子身上涂藥酒,可保以年不生瘡。涂藥酒也可使你百病不入,一生平安。
轉眼間,這年的端午就要過完了,但是,端午給我留下的痕跡是永遠也抹不掉的,又開始期待來年的端午了。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
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
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燒雞,蛋黃,干貝,冬菇,綠豆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彌漫整個廚房……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里藏著紅紅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
兩個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真是棒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
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那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端午節啊,你給了我多少故鄉的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的一種欽佩、贊頌。
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心里頭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5
農歷五月初五,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的習俗可多啦,有掛艾香、吃五黃、包粽子、吃粽子、掛香包等。
這天,讓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包粽子了。奶奶先把買來的糯米淘好,浸在水里,然后拿出已經準備好的粽葉放在電飯煲里加水煮,奶奶告訴我,煮過的粽葉在彎折時不容易破。粽葉煮過后,水是紅色的,所以棕葉還要清洗幾遍才能用。噢,還差粽子里需要的蜜棗,我和奶奶把蜜棗買了回來。
一切準備好后,開始包粽子啦!奶奶把棕葉向下彎成錐形,先在里面放一些糯米,再放上一兩顆蜜棗,最后再放上一層糯米,把多出來的粽葉折好。奶奶扎粽子可熟練了。只見她一手捏著粽子,一手抽出一段線,線一端用嘴咬著,三下兩下地在粽身上纏繞幾圈,然后兩手打個結扎好,一個大粽子就包好啦!我也想包,奶奶同意教我,奶奶手把手教了我很久,我才做出來一個粽子,包粽子看似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哪!不一會兒,奶奶就包出了很多好看的棕子。奶奶叫我把包好的棕子五個五個地綁在一起,這樣煮的時候容易翻動。煮好的粽子香噴噴的,好吃極了。
吃上幾個粽子,爸爸提議我們去看賽龍舟。到了現場已經是人山人海,比賽開始了,人們喊著:“加油!加油!”條條龍舟咬得緊緊的,時而這條快,時而那條快,龍舟過去了,但人們的加油聲還沒停。
這個端午節,我們掛了艾香、吃了五黃和粽子、看了龍舟賽,過得特別有意義。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6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叫“五月節”。過端午節時,人們要吃粽子,賽龍舟。據說,舉行這些活動,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據說,屈原為了表達他的愛國情而投入汩羅江。人們聽到屈原跳江的消息后,都劃著船趕來打撈他的尸體,但始終沒有找到。為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百姓們就把食物仍進江中喂魚。以后,每年五月初五人們都要這樣做。久而久之,人們又改為用蘆葦的葉子把糯米包成粽子仍進江里。于是。就形成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時間過得可真快呀!一眨眼,以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賽龍舟是廣州端午節的例牌節目。這一天,興高采烈的人們會趕到珠江兩岸觀看賽龍舟。我和媽媽、姥姥怕看不到賽龍舟,一大早起了床后,就馬不停蹄地趕往珠江。我們本以為來得很早。等到了離我們家最近的二沙島珠江邊時,我們都驚呆了:珠江兩岸擠滿了人,有大人、有老人、有學生、還有很多大人抱著孩子,幾乎到處都站著人。岸上是人的海洋,江上是船的海洋。上百只各式各樣的龍舟整裝待發。
上午九點正,隨著一聲發令槍響,一只只五顏六色的龍舟猶如離弦的箭急馳而出。“比賽開始啰!”只見一只只龍舟你追我趕、爭先恐后。你看!一只掛著黃旗的龍舟遙遙領先,緊跟其后的掛著綠旗的龍舟也不甘落后,只見眾人齊心協力,用力劃動雙漿,不一會兒就趕上了黃旗的龍舟……“加油呀!加油呀!”在人們的吶喊助威聲中,伴著急促的鼓點和響徹云霄的響鑼,龍舟好手們斗志昂揚、奮力揮舟,沖向彼岸。好一副龍舟競渡,百舸爭流的景象。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7
老家的習俗可真多呀,數都數不完,各種節日都有不同的習俗。我就喜歡端午節了因為不僅可以吃到粽子還可以親手包粽子呢。
我們在端午節的前十幾天就開始準備,就只差等待了。
這一天終于到來了。我早早地就把圍裙穿好,等他們了。媽媽拿起香香的玉米葉開始包了(這種玉米也是用酒泡洗過的,所以很香,大家都用自己的喜好來選擇葉子。我們喜歡玉米所以用玉米葉來包。)我也跟著學媽媽包,媽媽用慣有的手法熟練地包好了一個,我卻跟不上媽媽,所以只能慢吞吞的。放入棗子接著包。我想讓粽子甜一些,于是就多放了一些棗。等我包好一個的時候。媽媽已經包了好幾個了。等媽媽包完了我卻才包了三個。包完之后放入蒸籠慢慢等待,我趁粽子在包的時候跑到嬸嬸家,看見他們是使用筒子來包粽子的,我就也幫她們包了幾個
回到家之后粽子已經出籠了,我立刻撲上去拿了一個我自己包的粽子吃,因為我包的粽子很難看,還小,所以一眼就認出來了。我把粽子解開以后咬了一口,哇,好香好甜呀!一會兒功夫我就吃完了一個。媽媽說“別吃了,一會兒還有活動呢!”
全部好了之后,我們提著籃子上各家各戶交換粽子。回來以后就去參加吃粽子比賽。家里派我作代表參加比賽。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吃粽子了。終于開始了,姐姐把粽子解開,我快速地吃,吃到一半吃不下去了。姐姐說:“你還要不要你的大粽子了。”我硬撐著吃了下去,終于贏了比賽。獎品是紅豆味的一個超級大粽子。我抱著粽子開開心心地回家了。
“累死了,累死了!”我要放松一下,吃我的大粽子啦。
這就是粽子的習俗:“可好吃了呢!”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8
今天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五月五日。午飯后,我們一家人去閩侯竹岐的金水湖看龍舟比賽。
在去祝祺的路上,天空突然布滿了烏云。很快,開始下毛毛雨。當我們到達比賽場地時,湖里已經擠滿了人。當我找到座位時,四艘船已經準備好開始比賽了。湖中央有四條軌道,軌道上有四個浮標。誰先拿到浮標上的旗子,誰就是冠軍。
比賽開始了。四艘船一起沖出起點。只聽得鑼鼓喧天,第二、第三只船就占了第一、第二席。
沖刺開始了。第三艘龍舟和第二艘龍舟并駕齊驅。最后,兩艘龍舟幾乎同時到達了終點線。只有當第三艘龍舟的船員把槳舉過頭頂時,他們才知道第三艘龍舟贏了。
預賽結束了。從前四場預賽中選出的最后四支隊伍將進入決賽。我無法把目光從它身上移開。只有一個彩色耀斑從湖里釋放出來。比賽開始了。成敗在此一舉。四艘龍舟都沖出了起點。在最初的300米中,四艘龍舟在湖上并排行駛。
只剩下300米,四艘船開始沖刺。第一艘和第四艘龍舟慢慢地遠離了另外兩艘。第三名只剩下100米,第四泳道的龍舟突然加速,最終以3~4秒的優勢獲得冠軍。
我認為:贏得冠軍的隊伍一定是一支團結的隊伍。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9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題記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四大節日之一。端午節,又名端五節,重五節。關于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下面我為大家介紹幾種。
賽龍舟
早在五千年前,長江中下游就有乘船祭祀龍圖騰的活動,那便是賽龍舟的前身了。《詩經》中記載:“天子乘鳥舟,龍舟浮于大沼。”那鳥舟就是指龍舟。明朝著名畫家張擇端曾以端午節龍舟為主題畫了一幅作品,名叫《金明池爭標圖》。
清朝歷代皇帝都有在端午節觀賞龍舟的習慣。所以,賽龍舟便作為端午節的一種習俗流傳下來。
吃粽子
說到端午節,不得不提的就是吃粽子了。早在戰國初期,就有人別出心裁制成了類似粽子的食物。他們用黍葉包裹著糯米,蘸過石灰水后烤著吃,因形狀類似牛角,故被稱為“烤角黍。”
到了漢朝,吃粽子就被正式列為端午節的習俗了。在現代,粽子中總會包著各種餡料,比如說:豆沙、肉、玉米、大棗等等。這些也是因為明朝的一位乞丐靈機一動創造出來的。
插艾條
艾,在端午時節長得最為旺盛,而且在這段時間內,天氣會十分炎熱,蚊蟲肆虐。正好艾有清熱解毒驅蚊之功效,還有驅邪、避諱之意。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是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是我們最喜歡的一個節日。
端午節那天,家家戶戶都在吃粽子。粽子里面有包紅豆的,還有包肉的,當然也可以什么都不包。我每次吃粽子的時候,什么都沒有包,然后外面再撒一層白糖,我最喜歡吃這種了,一看就讓人垂涎三尺。不過有的人把粽子往河里仍,那是為什么呢?據說,有一位愛國詩人,他就叫屈原,人們都很愛戴他。可是因屈原受冤不得志,而楚國也面臨國破的危機,自己又無能為力,他不愿親眼看到國家的滅亡而抱石沉江。人們擔心河里的魚蝦會吃掉屈原的身體,于是將食物扔進江中來保全屈原的尸身。這是一個悲傷而又感人的關于端午節的故事。
端午節還要劃龍舟,比賽誰劃得又快又整齊,可好看了!坐在最前面的一個人,打著鼓,振奮士氣,這時就感覺到他們好似風一樣的速度勇往直前,劃得可帶勁兒了!
據說,端午節還要買艾草,據說可以把鬼趕走,可以辟邪,鬼是什么東西?誰也弄不清楚……
端午節的風俗還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紹了,每年的端午,都會這樣度過,我也希望這樣有特色的習俗能一直延續下去。
【【實用】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精選10篇)】相關文章:
端午節的習俗的作文03-14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范文(精選26篇)03-30
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作文(精選11篇)03-03
端午節節日的習俗作文03-28
初中端午節的習俗作文03-16
端午節時的習俗開頭作文04-14
家鄉的習俗端午節作文04-01
端午節習俗的英語作文06-14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800字精選10篇04-21
寫端午節習俗作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