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熱門】心理的作文錦集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心理的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心理的作文 篇1
閱讀《學與教的心理學》這本書有些感觸,其中有效教師的特征對自已觸動很大。有效教師共有以下特征:精通教學技能教學方法好;熱愛學生尊重學生;耐心溫和和藹可親;了解學生理解學生;與學生一起活動多與學生講話;不拖課;布置的作業不太多太難;有學問有幽默感等。對照周圍的名師都有以上特征,結合自己的教育實踐有些感想。
要成為受學生歡迎的教師首先要師德高尚,耐心溫和和藹可親,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是師生,在課下是朋友,只有把自己放到與學生完全平等的地位上才不會責罵訓斥學生,才會耐心溫和和藹可親有幽默感。比如課堂上有次學生睡著了,我把他叫醒,認真對他說“對不起,剛才上得不夠精彩,下面我努力上得更精彩些”全班同學會心一笑,課堂氣氛活躍,和諧。有次周六上午第四節學生疲勞課堂有些沉悶,我鄭重其事要宣布一個好消息,學生們很期待,我說“再上一節課就要放學了”,如此等等我與學生們的關系很和諧。每節課下課時師生都感到有收獲,心情愉快。
要成為受學生歡迎的教師首先還要精通教學技能教學方法好。教師知識廣博,精通本門學科有關知識,與本學科有關的最新資訊,教學基本功扎實,精通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手段,掌握現代教育理論,教育理念先進。只有這樣才能準確把握教學規律,有能力選擇適合學生實際特點的教學方法,教育教學才能引起學生共鳴,成為受學生歡迎的優秀教師。
要成為受學生歡迎的教師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多為學生考慮。上課的內容、教學方法要適合學生,課堂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不能總把問題留給學生,作業不能太多太難,布置給學生的作業教師一定要先做過,并不是課后的作業都適合自己的學生,太難的要去掉,有的題要改造,有的題目作為選做題,作業的量要適當,作業太多太難只會打擊學生的信心,浪費學生的時間。上課不要拖課,我上課總要留幾分鐘,這幾分鐘時間多數學生可以回顧一下本節課的內容,個別學生有問題也可以在這段時間與教師交流,有的學生可以休息一下,以便下節課更有精神。要多與學生交流,這樣才能了解學生,才能相互理解,教學也能更適合學生。
要成為受學生歡迎的教師要真誠的關心學生,幫助學生,特別是有困難的學生,對學生要一視同仁,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多鼓勵,多指導,這些學生的成績上來了,班級的成績才能上臺階,班級學生的成績差距小了,也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可以利用輔導課時間和晚自習時間輔導學生,作業中的問題多些個別的交流更好,考試后成績波動的學生及時給予鼓勵和指導,總之只有真正為學生著想,全力幫助學生,才能建立全新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學才會更有效。
心理的作文 篇2
小時侯,我很喜歡玩,常常放假時就要爺爺帶我去越秀公園玩,而且玩地很晚才肯回家。
有一次,爺爺又帶我去越秀公園玩,玩著玩著,突然發現一種奇怪的現象:如果公園椅子上一端坐了人,那么另一個人想休息的話一定會坐到椅子的另一端;如果有人坐到椅子的中間,那么就很少人會坐到那張椅子上了。我也問過爺爺為什么會這么奇怪,爺爺說他不知道。回家后,我一直在想:這是什么道理?那些人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呢?
不僅是這樣,我看到人們排隊買票時,他們相隔地也有一定的距離。
長大后,我在學校的圖書館里借了一本有關心理的書,里面有一篇就進了我小時候的一個疑問。原來那種自然的現象被稱作“人的心理距離。”
上面寫了:每個人都有心理距離,通過分析,心理學家猜測那些人在想什么;坐在長椅一端的人本來只想休息,當另一個人也想在椅子上休息時,他就會迅速觀察到在長椅另一端的人,這時他會對這個人起疑心,懷疑這個人不懷好意,為了安全起見,他會選擇坐在椅子的另一端;如果一個人想到長椅上休息時,但那張長椅中間卻坐著人,他也不會再去坐那張椅子,他當時會想:這個人裝成大王一樣坐在椅子的中間,肯定是“非善類“。
這就是我小時侯發現的東西;就是人類千奇百怪的心理,這個發現啟發我,要有好奇心,要關心生活中一些奇怪的事情,這樣才能令你知識更廣。
心理的作文 篇3
本人是畢業工作后重新決定考研的,原因其實并不是什么工作不滿意等等,只是很簡單的畢業情節吧,工作后重新翻開心理學的教材,那種大學時代的氣息再次撲面而來,然后靈光一現似的感覺自己本科時候還沒有學夠,便開始了辭職考研之旅。
本科心理學 考的是A區某985。
至于教材么,各種帖子已經說的很詳細了,我也不贅述,復試時一聊大家看得也都差不多是那幾本,說說時間安排,復習策略等方面一些自己心得體會的東西吧!
首先是復習順序,有些童鞋建議說先看普心,然后發展,然后教育,實驗,心理統計,大家普遍的復習順序也都是如此吧!但考研沒有高考時老師的帶領和輔導,全靠自己,所以每個人也都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做調整,鑒于之前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考了心理咨詢師,我明白這種策略……至少對于我還是相當不管用的的說……。我當時的復習順序是先實驗統計,然后其他學科。
普心知識較為基礎,任何一個認真復習的童鞋估計也都很少會在普心上丟分,發展和教育這兩門的性質和普心差不多,重點在背,水平上較為簡單。而稍稍翻過心理學統考試卷的就會的發現,試卷越來越難,背的知識越來越少,難點還是在試驗和應用方面,尤其是被大家大呼恐怖的今年的試題,主要區分考生的部分就在更加注重實驗與心理學研究的方法,而這也是大部分同學們覺得難的地方。如果你有一定的心理學基礎知識,或者和我一樣實驗心理學比較薄弱(祈禱俺們實驗心理勞斯看不到看不到……)的話,也可以考慮采取我的方法,見仁見智。
其次談談我對各個考研科目的體會吧。 先說政治和英語吧!
很多童鞋在現在就開始高呼“政治腫么辦啊腫么辦”,告訴大家——不必過分擔心政治!本科期間的政治課是怎么上的……大家都懂的,所以放寬心——所有考生開始都是政治白癡!而且就20xx年政治來講,八月份考剛一出,大家都愣了,改動幅度很大,那些提前幾個月看的結果還要重新開始看。本人教材不建議序列一etc.就看政治紅寶書就可以了,其他的考研教材大家買來就知道了,都是從紅寶書上摘摘抄抄重新攢的,買來一堆最后發現都是廢物。至于習題,我做的是1600題和序列2,1600題是紅寶書看完一章就做一章,并且大言不慚的說……序列2其實也根本沒做完- -,真的是沒時間。至于時事么~這個方面任汝芬老爺子是值得充分信任滴!至于模擬卷,肖秀榮老爺子點題的水平也灰常高~
英語,閱讀、真題、背單詞、練作文,沒啥好說的。
下面重頭——專業課!
首先要糾正一下,那些所謂的“重點和不考點”全是胡扯!咱們再次翻開歷年考卷,親耐滴童鞋們看看啊~從選擇到簡答,有百分之多少的考點是所謂的重點?我一開始復習時也是按著本科期末考試的感覺來復習,然后親身做了真題才發現,根本不對!尤其是今年最后一題,哪位考研磚家敢說我之前說過這個是重點?今年最后兩道大題一共六十分,俺們今年的考生是考的灰頭土臉、哀嚎遍野、哭天搶地的60分啊!
考研考的是整體水平,以我自己的觀點,就好像所有的知識點放在筐里,出題人幾乎就是隨機抽取任意考點就來考……
普心、教育、發展,出題大部分在選擇和簡答,由于要防著出題人最后來個什么變態題目,所以大家還是要爭取不失分少失分。于是,從重點到非重點,每個知識點咱們都得熟記,我當時就是這樣,這三門加上其他科目需要背的知識點,看完一章就要把這一章的全部背下來,然后再做該章的習題~當然最后的結果不是要變成一個能背誦教材的家伙,而是要做到把所有考點都爛熟于心,至少非常非常熟悉,而不要做到那種天天看書,放下書本卻不能復述。這樣的話,考試時如果是選擇,還好,但如果是簡答,很有可能答不上來,或者缺知識點卻不自知,最后落得一個考完看到答案“啊,這部分我看過”的結局。
實驗,知識點部分同樣要背,這沒說的,但同時,考綱上實驗心理學后面還有很大一堆“著名心理學”實驗,數量眾多,而且不知道出題人抽風就考了哪個小角落里的考點,大多數童鞋都很擔心這部分。其實這里的很多實驗在普心和實驗心理學前面的部分都已經復習過了,而其他生疏的實驗,我當時是全部很認真地看了兩遍,這兩遍對自己的要求是:對于里面的概念和特殊試驗方法要做到做選擇題時“很眼熟”能夠選出來,對于實驗過程,不要求爛熟于心,但總體的實驗思維要清楚明白,大概的思路要記得,能夠突然問某一個實驗,至少說得出大概的流程。
統計,可能有些文科的同學覺得統計有些困難,其實統計這部分大家可以采取表格框架的方法復習,先是十幾章的基本概念,然后細細的向下分類,各個公式,各個公示的使用條件等等。統計這部分大家也一定要注重考研是沒有什么重點不重點的,本人再次吐槽一下今年,大家半年以來都在很辛苦的看著方差分析,回歸等等最后幾個大塊的內容,結果竟然考了卡方分析,之前考研也考過非參數檢驗……所以真的是沒有重點,每個知識點都要很熟悉。
最后就是復習策略了。本人采取的方法是先看一章背一章做一章習題,第二遍同理,換本習題接著做,然后真題和調劑心情的各種綜合卷,到最后一個月到半個月,拋開一切習題重新翻書,至于考前點題卷么,專業課的咱千萬別去理他,政治的可以去做肖秀榮,老爺子還真能點幾道選擇題。考研班么,我是沒有去上,覺得考研這種事兒,重要的是在自己的節奏,考研班,尤其是非常不成熟的`心理學考研班,我是不信的,那些不過線不退錢怎么樣的也沒用,他們是按國家線走的吧,過了國家線沒過學校線,其實咱還是沒考上不是。
心理的作文 篇4
這是一個周末的下午,太陽疲憊了,懶散了,失去了正午的熱烈。在省城,我要去見一位朋友。
這位朋友原本學古代漢語,畢業后找了一份工作,感覺不滿意,就索性炒了“老板”的魷魚,學起了心理學。
三年后,他“功德”圓滿。在省城一個很不起眼的小胡同,租了一間房子,開了一個心理咨詢所。據他自己說,生意很火,也有人說他是吹牛,生意并沒有他自己說得那樣好。不管如何,他現在是自己給自己打工,別人“炒”不了他,他也“炒”不了別人。
我們見了面后,他很夸張地張開雙臂,來了一個大大的擁抱,一套一套的高談闊論,變得比過去油嘴滑舌多了。在他簡易的會客室坐定,我們開始聊天。
他說:“好長時間不見,最近如何?”
我說,煩惱多多,比如工作,比如單位那些破事兒……當時我列舉了許多。
朋友笑了笑說:“你口渴嗎?”
我點頭,說了一陣子話確實想喝水了。
“咱們喝茶吧。”朋友說著起身去燒水,并吩咐我說:“身后的柜子里放有杯子,拿來一個自己用。”
我起身,回頭,打開柜門,有點兒吃驚。這家伙什么時候有收藏杯子的嗜好了?柜子里放有不少杯子,塑料的、玻璃的、不銹鋼的,制作粗糙的、精致的,古典的、現代的。其中有一個非常漂亮的紫砂杯子,十分的顯眼,我第一眼就看上了它。
我拿出杯子,又仔細看了看。這個紫砂杯子的確特別,光滑圓潤的外表,看不出一點兒瑕疵,讓人愛不釋手。
水開后,朋友幫我滿上了茶水。淡淡的茶香彌漫在四周,為這個夏日的午后,平添了幾分雅致。
朋友再次坐下后,看了我選擇的杯子。突然他笑了。
我被他笑得莫名其妙,這杯子有問題嗎?
他說:“柜子里放了不少杯子,你為什么要選擇這個紫砂杯子用呢?
這家伙肯定又在故弄玄虛,我最不喜歡他這樣。他經常會搞一些在我看來很可笑的心理測試。比如,他會很隨便讓你說出一種水果的名字,然后來判斷你對未來的另一半是否忠誠;他可以讓你隨意說一種顏色,或者是動物,判斷你一生會有幾個情人。我總覺得,這有點兒惡作劇的意思,或者說就是一種消遣。但他不這樣認為,他可以列舉出很多道理來印證他的推理是正確的,是有科學依據的。去年他剛剛出版了一本專著,通篇全是各類測試,友情的、親情的、愛情的、事業的、家庭的等等,據說賣得非常火爆。
“你知道杯子的作用是什么嗎?”他笑著,盯著我的眼睛,一本正經的樣子
我說:“必須回答嗎?”
他說:“是的,這非常關鍵,所以你必須回答。”
我說:“連白癡都知道,杯子是用來喝水的。”
他說:“你知道你喝的是什么茶嗎?”
說實話,當時我確實沒有在意喝的是什么茶。
看到他非常認真的樣子,我點頭如實說,沒有在意。
他說,柜子里放了許多杯子,半年時間,他測試了二百多個人,幾乎每個人在選杯子的時候,都會選擇這個紫砂杯子,就因為這個杯子是柜子里最好的。而大多數人在選擇杯子的時候,忘記了杯子的功能是用來喝水的。
我不解。
朋友說,如果生活是茶水,那么金錢、名利、地位都是杯子。沒有杯子我們喝不到水,杯子只是工具。杯子不一定最好,但茶好才是好。太多的時候,我們不開心、煩惱都是因為太看重手中的杯子,而忘了杯中的茶香。
我當即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看來這家伙幾年的心理學確實沒有白學。
就在我準備向他提一些問題的瞬間,突然發現他用了一個非常精美的杯子,甚至比我選的紫砂杯子還要精美。
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誰也無法做到徹底的超脫。
心理的作文 篇5
一、寫什么與發現思維
“寫什么”實質上是解決文章內容的問題。從寫作過程來看,主要包括主題、立意、選材三個階段。其中材料是作文的基礎。“寫什么”主要解決材料問題,不少學生在動筆之前往往有“無米”之感,思緒茫然,一片空白,有人引學生的一句順口溜,說是:“作文難,難作文下筆無言難成文,頭兒空,肚兒空,空來空去空對空。”一般人據此認為學生作文難是由于生活貧乏、感情空虛,因此無話可說。其實,正如劉國正、張定遠先生曾指出的:“像中學生這樣的年紀,已經閱歷不少,大至世界和社會,小至學校和家庭,其中發生的許多事情都會扣動他們的心弦,引起他們的關注和興奮,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和辨別是非的能力,有自己的喜怒哀樂,自己的興趣愛好、‘供求和理想,他們有一個時而變換色彩,時而涌起波瀾,天真爛漫的生活領域,有許多可以取來作為生活的材料。”針對學生動筆之前的“一片空白”,不知“寫什么”的思維障礙,教師指點和點撥要注意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中的發散思維能力。
1.流暢性
社會生活具有多面性,有些生活現象就如多棱鏡,可以折射出不同光,常規思維思考問題往往從一點出發,沿著一個方向想開去,缺少左顧右盼、縱橫聯系,因而思路容易受阻。作文教學中訓練寫作立體發散思維的流暢性,可以“多路出發”,即啟發學生從事物的某一點出發,向四面八方展開聯想,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思考、試探與求索,并隨著變化情況隨時修改思維內容,不拘一格,縱橫輻射,使發散的量越來越好,從而開闊思路,以致思如泉涌。用“多路出去”訓練寫作主體發散思維的流暢性,可以促使寫作主體神經系統的活動頻繁,加強神經元之間的聯系,促進大腦功能開拓,有利于開發寫作主體的智力,使其心智活動達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境地。
2.變通性
變通性以流暢性為前提,頻繁擴散為主,使寫作主體溝通各主體之間的聯系,不斷拓寬其思維空間,從而達到“思接千載”、“視到萬里”的境界,寫出的文章不落窠臼,蘊含豐富。如“木質”和“皮球”是兩個離得很遠的概念。若經過五步聯想,就可以從木質聯系到皮球:木質———樹林———田野———球場———皮球。再如“天空”和“茶”:天空———烏云———雨———水———茶。聯想可以有條不紊地把信息保持在大腦中,保證迅速檢索出需要的信息,隨意使用需要的記憶材料,作文教學中訓練寫作主體發散思維的變通性可以從“尋找聯系”出發,即通過聯想,使表象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并選擇一個聯系中心,使多種表象多多碰撞,觸類旁道,由此發散出一系列聯想。
3.獨特性
訓練寫作主體時,不僅要“準”,還要“新”,即“換之運思”出發,將寫作主體思維的對象作某種變換,即以一種反中求正、異中求新的思維方式,要求寫作主體不人云亦云,敢于發表與眾不同的意見、設想,或在思路選擇上與眾不同;或在思考技巧上另辟蹊徑;或在思維過程中標新立異;或在思維方法上獨樹一幟;或在思維結果上鶴立雞群,如此等等,不一而是。用“換之運思”訓練寫作主體發散思維的獨特性,使學生擺脫思維定式的牽絆,鍛煉學生勇于創新、求異的氣魄和膽量,同時培養他們“見前人之所未見,發前人之所未發”的探求精神,達到“別有洞天”的境界。
二、“怎么寫”與輻合思維
葉圣陶先生說:一篇文章的寫成,最要緊的自然是“說些什么”,這是所謂的內容,有什么可說的,最要緊的是“怎樣把它著手組織”。從寫作過程來看,“怎么寫”同樣包括構思、表達及修改三個階段。其中,思路是作文的線索。一篇文章內容的展現,是通過一些小思路完成的,如果思路堵塞,那么即使頭腦中有許多與題目相關的材料也不會被激活,而思路暢達,頭腦中的材料就會沿著思路被激活并被組織起來。“怎么寫”主要解決的是思路問題。針對學生動筆之前的“一團亂麻”、不知“怎么寫”的思路障礙,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中的輻合思維能力。輻合思維是與發散思維相對應存在的,作文教學中將不同方向的材料,經過不同角度的思考,經過分析、綜合和篩選,集中到中心點,圍繞形成清晰的思路和結構。首先,引導學生確立文章的中心,選取自己體會最深的一點,從“一團亂麻”抽出思路,作為全文的綱,圍繞中心安排文章的材料及布局。其次,理清思路,這是構思的關鍵,思路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以客觀事物為基礎,經過寫作主體觀察、理解、認識的過程,形成對這些事物的印象、看法、態度和情感,繼而進一步對這些印象、看法、態度和感受進行分析和綜合,條分縷析,理出頭緒,這就是所謂的思路。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寫作主體的創造性思維,既要訓練其發散思維能力,解決“寫什么”的問題,又要培養其“輻合思維”的能力,解決“怎么寫”的問題,同時,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既要從“發散”到“輻合”,又要使“輻合”中有“發散”,使學生作文不斷求活求新,得出富有創造性的結論。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品質。不過,中學生作文“求新”不同于作家的“創新”有自身的內涵,在訓練中要掌握一定的分寸。中學生掌握的基本要求是中心明確、文通字順,求新應理解為:善于突破自我,突破思維定式,在同齡人中形成對客觀事物比較獨特的認知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