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心理作文匯編六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心理作文6篇,歡迎大家分享。
心理作文 篇1
恐懼,就象是在腦海中碰到許多恐怖的東西,總是令我嚇得顫抖不已。
世間萬物都有害怕的對象,象是小草,最害怕的就是被動物吃掉,或是被人踩下去;花,最害怕的就是被人摘走;而樹木,最害怕的就是被人砍伐。蟑螂,最害怕的就是被人踩;小鳥,最害怕的就是被人打下或是被飛機撞;大象,最害怕的就是被捕殺;小魚,最害怕的就是被人吃;鹿,最害怕的就是被殺死,然后剝下它的皮拿去賣;北極熊,最害怕的就是被捕殺。
而我,害怕看到鬼。雖然,我并沒有親眼見過鬼,但是我會幻想:我匆匆忙忙地跑來跑去,甚至是我被打得五馬分尸、碎尸萬段、頭破血流、七孔流血、鼻青臉腫,真是可怕啊!
另外,我還害怕走進危險的洞穴,被奇怪的東西攻擊。不過,如果不幸真的碰上了,我會先放聲尖叫,然后逃跑。還有,我也害怕看到黑,因為我只要看到黑,就會驚慌失措地亂吼亂叫。不過,我也可以藉機分散大家的注意力,然后順利地逃走,這就是我的絕招!
最后,我最害怕的就是──失敗。但是,如果我不幸失敗了,那我一定會繼續耐心等待,直到我贏為止。
心理作文 篇2
今年假期里,我讀了《教育中的心理效應》。之前,我對那些枯燥的、抽象的心理定律常常望而生畏,所以很不喜歡心理學。但是讀完了此書以后,反倒覺得心理學中的現象饒有興趣。
這本書是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儒德所著,他用淺白的語言、生動的故事、有趣的實驗以及鮮活的案例來介紹、演繹那些嚴肅的、科學的心理學規律、效應和法則,書中精心挑選了64條心理學的規律和效應,分為教學、教育和管理三個部分。閱讀此書,激活了我本身的知識經驗,激發了我探究的興趣,一個一個故事看下來,一個一個效應讀下來,感覺自己在學習心理學知識的同時,頓時豁然開朗了許多,受到了智慧的啟迪,心靈的震撼。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超限效應”。它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在我們的日常教育中經常出現類似的現象。如:老師上課拖堂、用同樣的方式反復傳授同一內容、放學時學生都準備收拾書包了老師還在不停地布置作業、對學生犯下的`錯誤一次兩次地批評教育……這樣做其結果卻是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減少了,學習效率降低了,而學生對于老師的重復批評教育不但沒有反省和改正,反而出現了逆反心理。
作為教師,在教育和教學中都要注意避免“超限效應”。教學中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不是一味地填塞。教育學生時也要盡量避免超限效應在批評中出現。當學生犯了一次錯,只能批評一次。千萬不要對同一學生的同一件錯事,重復同樣的批評。如果一定要再次批評,也千萬不要重復同樣的方面、同樣的角度、同樣的批評語句,應該換個角度進行批評,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一再被“窮追不舍”,厭煩心理、反抗心理就會隨之減低。中國繪畫講究“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疏可走馬”指的就是“布白”。而教育也應該講究“布白”的藝術,注意“度”,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反省。就如我們成語“過猶不及”、“適可而止”、“物極必反”,其實正是“超限效應”的最好詮釋。
這本書就是從理性的層面上保證我們的教育行為充滿智慧。我將常常“溫故而知新”,利用心理學的知識使自己在教育教學中更進一步!
心理作文 篇3
天氣正炎熱,我坐在公園的長椅上,不遠處有一個清潔工,我看著她想著:“她好臟呀!”我隨手將喝過的可樂瓶放在地上,她看見了,便過來撿。我看到她過來,翹起腿讓她撿。她唉了聲,沒再說話。這時有一個舉止言談非常禮貌之人,他走了過來,給了清潔工一瓶水,然后就走了。地上有一只黑色的皮錢包,那個清潔工看到了就撿起來,我想“她也好貪財啊”可是接下來的事情使我震驚。她撿起來后,飛快地奔向了剛走不遠的那個舉止言談非常禮貌的人。將錢包遞給了他后,走了回來。我看到后改變了我以前對那個清潔工的看法,我想“看人不能看外貌,得要看心靈啊。”
我內心充滿慚愧,到對面的便利店買了一個雪糕,遞給了她,她說了一聲謝謝,我便走開了。
是啊,看人不能看外表,得要看心靈。
心理作文 篇4
轉眼到了初二,但小學時的那一件事卻時時地在我腦海中泛起層層漣漪,也許是因為她教會了我“從此不要再撒謊”的道理。
記憶被拉回到小學五年級,那是一次期末考試。貪玩的我一個字也沒有復習,看到考卷如同看到了天書。看著時間一分一秒的劃過,我也只能看著那張寫的少而又少的試卷發呆。突然作弊的念頭在我腦海中一閃而過,在經過一番思想斗爭后,“做賊”的欲望終于將理智緊緊地壓住。我寫了張小紙條“把你的卷子給我看看,謝謝啦。”隨后便一手扔給了我前面一排我們班長的座位上。
當她看完紙條后,毫不留情的給我扔了過來,我剛想埋怨幾句,意外發生了:我一不留神,紙條便掉在了地上,正在我心中保佑著老師不要發現的時候,眼見的老師已經邁著大步朝這里來了,他迅速地撿起掉落在地的紙條,厲聲問道:“這是誰干的?”我悻悻的站起來,耷拉著頭不敢面多老師那咄咄逼人的目光,咬了咬牙,心虛地說道:“不——不是我,不是我干的,是——是她……”老師將目光轉移到她身上。全班同學的目光全都聚焦在我們倆的身上,我的臉燙的簡直像一個煮熟的雞蛋。
在聽說她被老師叫到辦公室,已經取消了考試資格后,我心里像針扎了似的,伴著愧疚一個勁的疼。我趴到辦公室門邊,看見老師慍怒的目光直視著她,“為什么要這樣做!”老師帶著壓抑的怒吼在整個辦公室回響,我突然害怕她會將事實講出來,但是她的回答完全打消了我這個念頭。“老師,對不起,都是我求分心切,下次絕對不會了。”
我的眼淚不知不覺的滴落下來,我真有種沖動,想馬上進辦公室說出實話。但是理智抑制了我。當她從辦公室出來時,我竟然從她臉上看不出一絲委屈,只有坦然和歉意。她一出門就看到了我,我一剎那間臉紅了,我支支吾吾地說:“對——對不起,讓你替我背了黑鍋。”她竟然笑了笑,“以后不要再撒謊啦,我知道你想要考出好成績,但是要靠自己努力啊。”我的眼淚又不爭氣似的流了下來,但它流到嘴里的時候,是很甜的,因為我品嘗到了誠實的味道。
從那以后,我再也不會輕易撒謊了。謊言中不可能開出美麗的花朵,從此我要在我的心田中埋下一顆誠實的種子,并將精心呵護它,讓它生長,盛放出鮮艷的花朵來。
心理作文 篇5
今天老師講了心理作用,心理作用也帶來一些問題。也會帶來一些負擔。甚至導致死亡!下面這個故事就說明了這個問題。
一個小山村里,帶了一個旅游團,他們觀光時,有人從路邊采摘了一大串的蘑菇,在一般人看來,蘑菇可以算得上一種非常奇特的食物,既含著天底下最鮮美的味道,又隱藏著天底下最可怕的毒素。這種蘑菇到底有沒有毒呢?團員們議論紛紛,但都沒有得出一個具體的答案。最后只有求教于村中的農民,畢竟他們從小生活在這里,最熟悉這些蘑菇的品性。有一位山民看了一會,點頭說道:“這是龍肝菌,味道很好,可以吃的。”
但大家還是不放心,于是在煮好之后,就特意找來一只狗,將幾塊蘑菇先喂給狗吃,如果有毒的話,狗肯定會先倒下的。這種蘑菇的味道果然鮮美,這只山狗嗅了一下,便大口吃了起來,過了大約10分鐘后,依然活蹦亂跳。嗯,這種蘑菇肯定沒有毒!于是,大家非常開心地吃了起來。果然,那位山民說得不錯,這種龍肝菌的味道鮮美可口,確實是蘑菇中的上品。正當大家菜足飯飽,還在回味蘑菇的香味時,突然間一位山民走了過來,大聲對著眾人說道:“那只狗死了。”頓時間,眾人猛然一驚,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原來這種蘑菇的毒素效果比較遲緩,在開始時并不發作,而等到一定時候,才會突然毒發身亡。但這里地處山野,又沒有醫院能夠就近治療,看樣子,大家都要死在這里了。
許多人開始哭泣起來,尤其是那個動手摘蘑菇的人,更成為眾矢之的,但沒有等上幾分鐘,有人開始口吐白沫地癱倒在地,而更多的人,則覺得身體血液流動開始放緩,各種頭暈目眩的中毒癥狀也不斷出現。這時有一個小孩,怯生生地問那位在旁邊疑惑不解的山民:“那只狗究竟是怎么死的?”那位山民隨口答道:“哦,剛才與野豬打架,被撞死的。”原來如此!蘑菇并沒有毒!清醒過來的團員們,這才長長地松了一口氣,并開始為剛才的失態感到異常尷尬。至于種種頭暈目眩,身重無力的“中毒”癥狀,也都奇跡般消失了。
恐懼心理是有很大負作用的,會損害人們的心靈,甚至肉體。所以我們一定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才能開開心地過每一天。
心理作文 篇6
中學時期是中學生身心發展變化的關鍵時期,對他們的教育,比起其它階段的教育更具有特殊的意義。在這個時期,正確而及時地對他們進行教育,教他們學習如何做人,懂得如何做人,就是促進他們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時期。因此,要做好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教學的本質是教師價值引導和學生自主構建的辯證統一。教師角色的轉變主要在于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心理環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動獲得新知識,并在認識發展中得到輕松、愉悅的成功的情感體驗,從而促進學生的社會化成長。傳統教育只關心學生的知識學習,忽視了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內心體驗、個性差異和創造性培養。教師因此要樹立現代教育觀念,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育的整體范疇,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由傳統的支配者、控制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由重智育培養轉變為德、智、體、美、勞并重的綜合素質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當知識的傳授者、團體的領導者、家長的代理人、親密的朋友、心理輔導者等諸多角色,而扮演好每種角色都對教師心理產生巨大的壓力,教師自身的心理素質不僅對教師本人和工作生活帶來影響,而且也會嚴重影響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如果教師在工作中情緒消極、焦慮、緊張、沮喪壓抑,就極容易引起學生的情緒波動。除此之外,教師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理論知識與技能,按照青少年成長的心理特征,既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又要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這對廣大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加強自身建設,以適應素質教育及新課改對教師的要求。
農村一部分家長文化層次低、觀念陳舊,只單純注重子女的學習成績,不關心成績之外的東西,更不明確自己孩子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實際狀況,無法準確地為子女的成才設計出切合實際的奮斗目標。對此,學校應設法為家長創造條件,進行不定期的理論輔導和專題講座,在條件容許時邀請教育專業教師和心理學教師為這些家長進行指導和培訓,還可以舉行家長會、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討論會,引導和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努力改善家庭育人環境,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而家長要學會以良好的行為、正確的方式、和諧的氣氛去影響子女,為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長創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
總之,要實現教育的全面發展,離不開社會、家庭、學校的同心協作、互相支持和共同進步。努力營造良好的家庭、學校育人環境,轉變教育觀念,以學生為主體,才能實現青少年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精品】心理作文匯編六篇】相關文章:
【精品】心理作文300字匯編九篇02-07
【精品】心理作文300字匯編6篇02-05
【精品】心理作文300字匯編五篇02-03
【精品】心理作文300字匯編8篇01-29
【精品】心理作文300字匯編7篇01-26
【精品】心理作文300字匯編9篇01-25
【精品】心理作文錦集九篇01-27
【精品】心理作文錦集五篇01-23
【精品】心理作文匯總八篇01-21
【精品】心理作文300字錦集6篇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