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心理作文六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心理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心理作文 篇1
暑假,對我們來說應該是一個快樂的時期,但它對表哥來說,無疑是“災難降臨”。因為他將在暑假第一天出“城”留學,到蘭州親戚家去“學習”。而造成這種結果的罪魁禍首,就是表哥的“叛逆心理”。
什么是“叛逆心理”呢?其實,我也不知道它的真正含義。但據我的觀察與理解,“叛逆心理”就是跟大人們對著干,我行我素式的。怪不得表哥老是和舅舅、舅媽吵架,鬧得天翻地覆。記得以前表哥對我說過,每個人在12歲至15歲這期間,都會產生一種“叛逆心理”。記得當時我竟笑著說:“那你現在的心理就已經開始‘叛逆”了?時隔只一年,我遠遠沒有想到,“叛逆心理”的副作用會如此之大。
表哥被送走后,爸爸對我開玩笑說:“你不會也產生‘叛逆心理’了吧!”我說,不可能,“叛逆心理”這樣可怕,我才不要呢!可現在隨著時間地推移,我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我似乎也產生了那個“可怕”的“叛逆心理”。有時候,媽媽叫我今天去看爺爺奶奶,我就是要明天去,爸爸讓我去買老抽,我就喜歡買生抽。反正,他們讓我往東,我偏要向西。每次看到他們生氣的樣子,心里便會產生一絲快感。有時,我也覺得,自己有些莫名其妙,盡管曾經試圖改變,但不知為什么,總是無法管住自己,任其一次又一次地刺痛爸爸媽媽的心。我想:這應該就是表哥那個沒法抗拒的“叛逆心理”吧!
前兩天,姑姑來到我家。在和爸爸交談時,她好似開玩笑地說:“唉,現在的孩子長大以后可就不好管了,他們會產生一種“叛逆心理”哩!爸爸聽到后,會心地笑了。
心理作文 篇2
陰天,雨淅瀝瀝的下著,窗外的風兒簌簌作響,窗簾忽然極不情愿的向外刮去,伴著那風聲,我的思緒不由得飄向過去,過去那所給我留下陰影的昏暗的房子。
“撲通”我被憤怒的爸爸狠狠地踹了一腳,重重的栽倒在了地上,后背不知被什么東西嗝的生疼。然而,我無暇去顧及這些了。
“我……我真的……真的沒聽見,嗚嗚嗚……。”我邊擦著流滿臉頰的眼淚,邊嗚咽的解釋說。
“……”
這時的我哭得厲害,根本聽不見爸爸在說些什么。
“啪”又一巴掌猛地打在我通紅的臉上,我哭得更加忘我,什么都不知道了,唯一能感覺到的,是臉上火辣辣的疼痛。
“啪”“啪”“啪”爸爸諾大的巴掌似雨點般無情地落在我的臉上。
終于停了下來,可能是爸爸累了吧,而我像個沒有翅膀的小鳥,恐懼地縮在墻角,傷心地抹淚,忘記了擦拭嘴角的血絲。
“呼……”風已經不再平靜,我努力地搖搖頭,妄想借助窗外的狂風暴雨,阻止那個可怕地噩夢再次出現在我的腦海。
“啊!”已經趴在桌子上哭著熟睡的我被耳朵上的疼弄醒,我嘶喊著,哭嚎著,多么希望媽媽立刻出現在我的面前,我知道,爸爸擔心媽媽回來后,看見我的臉腫了會和他吵架,才拽著我的耳朵來到洗臉盆前,無意間,在清澈透明的水中看見了臉腫得像桃子似的自己,只得捧起一汪清水洗臉。
時間像水一樣 ,流逝的那么快,快得讓人察覺不到。
轉眼間,兩年過去了,這個噩夢還是不依不饒地再次浮現在我的眼前。
我輕輕拭了臉旁靜靜流淌的眼淚,在心中暗自感嘆:也許,永遠也不能忘記了吧。之后,我竟不知原因的莞爾,哈哈……因為沒聽見爸爸說不讓花那么多錢,就貿然給一個自己不是很喜歡的老師過教師節,花了二十一元錢買了一束花,錢沒了,花也沒了,卻挨了一頓打,真是造物弄人啊!
這幾年間,我也曾試圖忘記,去感受爸爸給自己的一次次補償,爸爸會容忍我平白無故地發脾氣,會買一些好吃的哄我開心。可是,終究忘不了,也許,時間會淡化一切吧!雖然始終不能忘記,但爸爸給我的一次次父愛,讓我的心逐漸溫暖,慢慢地,心中那塊堅硬的冰融化了,也化去了心頭的恨意,我的心靈之門面對爸爸不再封閉,厚重的鐵門緩緩地向爸爸敞開,去迎接那一縷縷溫柔的陽光。
風悄無聲息地停了,好像什么都沒有發生過,我又挽起窗簾,去享受雨后明媚的陽光。
心理作文 篇3
偶爾轉街,看見一大群人圍著一個叫賣的人,不知怎么回事,便也急忙湊過去想看看究竟。哦,原來是賣水果的。過節,人們大包小包的買,問價格,和市場上差不多。本也想擠進去買點,可由于體力太差,終究沒買成。于是退出來,看見隔壁也在賣同樣的東西,價格也差不多,便買了些。問:為什么那邊那么多人?回答說:現在的人都是這樣,看見別人買,覺得可能便宜或更好,便跟過去買,別人不怕吃虧我也就不怕。另一人插話道:這就是典型的從眾心理。
想想也是,當下人們有的上當受騙多了便害怕,愿意往人多的地方跑,這樣就不怕受騙。因為人多嘛,總有聰明的人識破而不至于上當。所以,眼下很多賣保健品的、凈水器的.、藥酒的、豆漿機的……一大群人圍著一個天花亂墜的人,聽得津津有味,忘記身外。這樣聚的人越來越多,有時還發點小禮物,一些老頭、老太太愛占便宜,便都圍攏過來。再后來就是兜售一些看似好的東西。大叔、大媽已經聽進了,紛紛掏腰包去買。有的人本不想買,看見買的人多了,怕以后買不到了吃虧,于是便回家去拿錢小跑回來買一大堆回家。
總之,這種從眾心理不敢恭維,任何事物應該思考后才行動,別一味跟隨別人而動。
心理作文 篇4
從眾心理是人的一種本性,是指人們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就會以多數人的意見為準則,然后做出判斷、形成印象以及欲付諸行動的心理變化過程。從眾心理就是通常所說的“隨大流”,它包括兩大部分,思想上的從眾和行為上的從眾。
作為一個心理學概念,從眾效應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是指個體在真實存在的或臆想的群體壓力下,在思想上或行動上以多數人或權威人物的行為為準則,從而在思想和行為上努力做出的一種與之一致的認知和行為。
但是,從眾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去服從某一個人、一個組織或一項政策,但就其產生的結果而言,從眾和服從一樣都是一種順從的行為。當一個人與別人組成一個群體時,他所做出的行為就會和獨自一人時的行為不一樣,因為他所做出的行為受到了一種群體心理的感染,而非絕對獨立的思想意識在指導自身的行為。事實上,一個人也很難在一個群體中做出不受任何壓力的行為。就從眾效應自身而言,它并無好壞之分,其產生的效果好壞要取決于從眾者心理及其具體場合下產生的從眾行為,其結果一般表現在兩個方面:積極作用的從眾效應和消極作用的從眾效應。
人們為什么會出現從眾心理呢?這是因為,在社會中生存的個體行為與大眾趨向一致時,就會受到大眾的歡迎和認可,否則就會引發很多不利于自身的消極后果。有一個研究發現,當撿到錢包的人聽說曾經本國的某個人將撿到的錢包物歸原主后,自己會迫切希望將撿到的錢包交給失主。當他聽說曾經有個外國人將撿到的錢包歸還給失主后,自己歸還錢包的欲望并不大。這個案例說明的問題就是:二、同等群體下的人們之間更容易產生從眾心理,因為他們具有普遍的社會同一性,比如民族的同一性、種族中心主義,這會產生更大的效應。
其中得出的啟示就是:當你在說服對方時,可以積極地利用同等群體下產生的從眾效應,有些從眾效應是我們生活的必須準則,有些則會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一種對自身不利的境況。那么,如何在能避免這些容易產生消極狀態的從眾效應呢?保持冷靜的心態、獨立的思考、自身的實踐就是一些比較可靠的方法。
而從眾效應會導致兩種消極的效應:群體思維和責任擴散。當一群志同道合的家伙形成一個群體效應時,他們會從群體中學到更多積極的、有益的思想和行為,但當他們組合起來也很容易形成一種極端的行為,即群體思維。這就會導致他們認為這個群體是沒有錯的,百分之百的無懈可擊,即使有人有異議,群體性的震懾也會對其進行施壓使之遵從。
在群體的工作中偷懶,而讓別人去更努力工作,致使最終形成一種去個性化。這種現象最極端的例子通常會發生在那些大規模、互不相識的人群中。針對從眾心理所帶來的消極效應,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經濟學教授伊渥·韋奇發現的韋奇定律——“假如你對某事產生了自己的看法,但另外的10個人和你的觀點相反,你就很難不對自己的觀點產生懷疑”最值得我們參考。
韋奇經常說:“不要讓閑話動搖了你的意志。”這似乎和偉大的詩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一脈相承,都是避免從眾效應的至理名。
心理作文 篇5
準備失敗
失敗,并不陌生,可能許多人都曾經嘗試過失敗的滋味,但并非人人所喜愛,那為何還要準備失敗呢?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那么,失敗是常有的,也是難免的。每一次考試,都會有人歡喜有人愁;每一次比賽,都會有人勝利,有人輸掉;每一次考驗,也會有成功與失敗之分。但是,世界上永遠沒有永遠的成功也沒有永遠的失敗。實際上,做每一件事,我們都不能保證百分百成功。所以,失敗,真的是難免的。既然如此,我們為何不給失敗做一個心理準備呢?
準備失敗?聞所未聞。不是的,在二戰中,就有這樣一個例子。二戰中,盟軍勝利登陸諾曼底之后,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將軍發表了講話:“我們已經勝利登陸,德軍被打敗。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硪向大家表示感謝和祝賀。”可是當時誰也吥知道,在登陸前,除了這份講話稿之外,艾森豪威爾還準備了一份截然相反的講話稿,那其實是一篇失敗講話稿。失敗演講是這樣的:“硪很悲傷地宣布,我們登陸失敗了,這完全是我個人決策和指揮的失敗,我愿意承擔全部責任,并向所以的人道歉。”從這兩份講稿中,可見這位后來成為美國總統的將軍艾森豪威爾的人格魅力。
從將軍的事例中,也許我們都開始明白準備失敗的哲理。準備失敗,并不是放棄對成功的追求與向往,而是讓我們放松一下心情,無論成敗都坦然面對。準備失敗,讓我們放下壓力這個大包袱,只是給自己一條后路,以至于更好地挑戰成功。
心理作文 篇6
在學校課內的一次心理健康課上曾老師帶著我們做了一次注意力的測驗。這個測驗就是給我們看一段黑白兩隊傳球的視頻,讓我們邊看邊數白隊傳球的次數。當時我并沒有對這小小的注意力測驗產生興趣,所以在測驗過后便很快淡忘了這個測驗。
直到今天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收聽了一個解析這個測驗背后的心理效應的音頻,使我想起了那次曾老師帶我們做的注意力測驗。音頻里的老師說因為被布置了任務,人腦就會將與任務無關的事物都排除掉。所以此時就算你的眼睛在突然闖入場地的“大猩猩”身上停留了十秒之久,大腦也會視而不見。畢竟“大猩猩”和布置的任務沒有任何關系。你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布置的任務上,沒看見“大猩猩”并不代表沒有集中注意力,所以是“非注意”。看見了也當看不見,所以是“視盲。“非注意視盲”一名因此而來。
非注意視盲心理效應有一個很普遍的例子:你在專心致志地寫作業,但中途媽媽突然跟你說要借用你的筆寫點兒筆記。這時候你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寫作業上,媽媽的話你雖然能聽見,但因為注意力都在寫作業上而只是應付著回答。當你發現那支筆不見了并去問媽媽時,媽媽就會告訴你她拿去用了并已經事先告知你了。這種現象符合音頻里的老師所解釋的條例,你被布置的任務是寫作業,而借筆和寫作業一點關系都沒有,所以大腦將媽媽告知你的話排除掉了,話語便在你的腦海里“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才會造成讓媽媽重復一遍事先已經告知過你的話的結果。
如果你一邊打電話一邊看電視劇就會有不好的效果,因為你需要將同與你通電話的人交談和看懂電視劇里的劇情同時進行,而做某件事達到最好的效果需要將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那件事上。一邊打電話一邊看電視劇就需要大腦將注意力分半來達到兩件事同時進行的效果,但如果電話那頭的人對你拋出了一個需要細想的問題,而電視劇的劇情變得撲朔迷離,你還能做到兩件事同時進行嗎?非注意視盲心理效應衍生到這一類型時告訴了我做一件事就要專心致志的將所有注意力放在那件事上,不要分心做其他的事情,這樣才能將效果做到最好。
非注意視盲心理效應可以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但仍是可以避免的。你只需要認識并正確的對待它,盡量避免同時進行兩件都想做到最好的事即可。
【關于心理作文六篇】相關文章:
關于心理話作文04-08
關于心理的作文4篇05-15
關于心理的作文5篇05-11
關于心理的作文8篇05-11
關于心理的作文3篇05-08
關于寫心理的作文8篇05-05
關于寫心理的作文八篇04-27
關于心理的作文九篇04-17
關于心理的作文五篇04-14
關于描寫心理的作文九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