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那縷幽雅的墨香現代散文

時間:2021-11-26 17:38:00 [第四單元]寫一篇散文 我要投稿

那縷幽雅的墨香現代散文

  每當想起家鄉曾有過的輝煌歷史,我就會被一種情緒激蕩著、鼓舞著,有時會情不自禁地拿起毛筆,在紙上反復揮毫:“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那縷幽雅的墨香現代散文

  我的家鄉黎水,腳踏三縣,山環四面,溪多壩多,山高鎮古,給外地人的印象大抵與偏僻、落后分不開。如果不是當地白胡子老漢饒有興味地提及,不是那些煙號名稱之類的歷史古跡在向人們無言訴說,恐怕很少有人會把它與天下聞名的徽墨聯系在一起。

  一丸佳制有余馨,歙墨從來舉世尊。唐末著名墨工奚氏父子在安徽歙縣制出了“豐肌膩理,光澤如漆”的佳墨,宋代制墨地從歙縣擴展到整個徽州地區,“徽墨”之名由此而來。

  上溯一個世紀,僻遠小鎮黎水曾擁有下號、老號、新號三個煙房——為制作徽墨而開設的初級加工作坊。這應該是與黎水及周邊山坡寬廣、盛產油桐不無關系。加之,此地是渝鄂邊境進出長江的北部大通道。煙號的制作工序是:一屋的架子上布滿注入桐油的碗,燈草吸著桐油慢慢燃燒,油碗上方再反吊一煙碗,使其油煙在碗內積成煙墨。然后通過背篼客運至西沱、萬縣(今萬州),沿長江水道轉運到安徽加工成徽墨。當年由瓦房、青石板街構成的黎水老街至今仍保留完好,是黎水古鎮繁榮昌盛的歷史印記。

  當其時也,上百盞號燈從白天到深夜周而復始熏燃,用桐油煙制作徽墨原料,墨香之氣繚繞不絕,煙號大名譽滿渝鄂邊境。眾多客商云集于此,紛紛將食鹽、布匹、百貨運來,然后將煙墨、桐油、土特產運出去,沿長江水道流向四面八方。

  余生也晚,煙號的繁榮我無法親眼見到,但類似的場景卻并不陌生。在用煤油燈照亮歲月的日子,會木匠手藝的父親常在煤油燈的上方罩一張錫箔紙,收集其煙塵粉末充作墨斗之用。那墨線彈在了木器上,也印在了我的'心里。

  數十年來,遠去的煙號的輝煌總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盡管當初建煙房,其初衷是將當地的油桐果榨出油來,變成油煙墨粉外銷,然而意想不到的是,煙號所帶來的悠悠翰墨清香,卻加快了小鎮的文化建設步伐。據縣志載,光緒十六年即設明倫義學;民國時期有保國民學校8所,另有私立永福小學、廣文小學、女子職業小學等數家。興學辦校之風代代傳承,墨香的濡染熏陶使小鎮成了遠近知名的文化之鄉,出了不少大學生和各種人才。

  “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守家二字勤與儉,傳家二字耕與讀”,煙號雖然早就停辦了,但桐花還在開了又謝、謝了再開,桐油燃燒留下的墨香之氣猶在,重教好學之風猶存。我相信,那絲絲縷縷幽雅的墨香,會在這片土地的上空永遠繚繞。

【那縷幽雅的墨香現代散文】相關文章:

墨香散文欣賞08-11

那縷記憶作文06-24

那縷陽光作文05-05

心中的那縷陽光05-23

那縷芳香作文08-20

水韻墨香散文06-02

那一縷墨香,愛上閱讀的作文05-26

感謝那縷陽光作文10-02

心中那縷陽光作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