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讀后感的作文8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后感的作文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后感的作文 篇1
《鐵路邊的孩子們》是英國著名女作家伊迪斯·內斯比特的代表作。讀完這本書,我一直想:怎樣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呢?
伯比、彼得和菲莉絲是三個可愛的孩子,他們有一個善良的媽媽和一個十全十美的爸爸。但是,幸福的生活沒有過多久,他們家里傳出了一件噩耗:爸爸被人當做了“替罪羊”,被逮捕了。堅強的媽媽并沒有告訴孩子,他們搬到了鐵路邊,沒有任何怨言,愉快地生活。在那兒,他們認識了老先生站長珀克斯……他們用愛打動了老先生站長等許多人。
而最令我感到感動的便是“搶救火車”的故事。有一次他們在爬山之時,突然發現山體滑坡,堵住了隧道口,如果不及時不清理這些土石,將會發生一場大災難。于是,他們靈機一動,將女孩的裙子撕成條兒,用繩子固定在竹竿上,做了三面旗子,在火車到來之時,拼命搖擺,最終拯救了這列火車及乘客……最終他們等到了爸爸的回歸。
伯比、彼得和菲莉絲是三個普通的孩子,但他們用善于觀察的眼睛從貧苦的生活中發現了許多可愛的事物,他們用愛感動了別人,用自己聰明的義舉拯救了火車;他們善良、樂觀、友愛,活得十分幸福快樂。而現在許多人過著奢侈的生活卻抱怨自己很孤獨很寂寞,許多孩子深受寵愛卻埋怨自己沒有自由沒有愛。就說我吧,這段時間上課總喜歡神思妙想,做作業也馬馬虎虎。媽媽發現后張口就批評,我大聲叫:“煩死啦!”立馬就皺起眉頭,耳朵一捂,主動“屏蔽”,把媽媽氣得兩眼發黑,七竅生煙。我討厭挨罵被批,我討厭一堆的作業讓我沒有時間去看我喜歡看的書……我埋怨自己的生活不美好,卻從不反省自己的行為,不去珍惜家人真摯的愛和老師的辛苦付出。
《鐵路邊的孩子們》是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書,也是一本孩子們都應該讀的書。它讓我學會珍惜,學會用心感悟生活的美好,感激身邊的一切事物,學會像伯比、彼得和菲莉絲一樣樂觀開朗、知足常樂。
讀后感的作文 篇2
對于看書,我的觀點是“不貪”,如果不貪,哪怕只有一句話或一個觀點觸動了我們的靈魂或者產生了共鳴,那就是收獲。其實我們的身體里面有很多的記憶,能滿足我們所有的需求,只是某個作者的某個觀點正好撞擊到了我們,調出了我們的這個記憶,再次為我們所用,為我們解決問題。
我的體會是:越是抱著“輕松”和“不貪”的心態看書,反而越有收獲。今天一口氣看完了一念行者的《愛的提醒》,真的為他的意識亮度喝彩,真配得上“覺醒”、“超越”二詞!我很喜歡里面的一段話:在夢醒之前,你眼里怎么看得見真正的“別人”?你看見的只不過是你投射到別人身上的你。如果你看著他美好,那是你自己美好;如果你看著他丑陋,那是你自己的丑陋。如果你愛他,那是你愛自己;如果你厭惡他,那是你不喜歡自己身上令人討厭的某些部分。在覺醒之前,你愛他、恨他、喜歡他、厭惡他——無論如何,那和他沒關系,和你有關系。你對他的各種反應,只是你的自憐、自愛、自娛、自樂。直到你覺悟看到真實,然后你才能如實地愛他;透過如實地愛他——你愛原本的、真實的、不再模糊變形中的你。一念行者的這段話,讓我們看到無論在什么關系中,我們學會把焦點向內。如果我們相信一切都是我們自己和自己的關系——如果我們看什么人和事都是那么和諧,其實是我們自己的內心和諧;如果看外界很多人和事不和諧,其實是我們自己的內心不和諧。一切都是我們和我們自己的關系。一旦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就不會再指責別人,就開始安靜下來,開始轉向我們自己的內在,開始了我們自己的成長。
前些天,一位女性朋友向我投訴他的先生,說他無緣無故又生氣了,很喜歡把很小的事情鬧大,然后就沖氣出門了,過兩天又沒事兒似的回來了。弄得她很郁悶。我笑著跟她說,你不用郁悶,他是在跟他自己生氣,表面上他是在討厭你的某種行為,實則是討厭他自己,他不能接受的是他自己。給他一點時間,他需要時間成長,婚姻內也是需要憐愛的。你要做的,就是穩穩地做盡力做最好的自己。這就是覺醒!無論是在家庭里還是外面的人際關系,誰先覺醒,其實誰就是領袖和中心。誰做領袖一點都不重要,其實是誰先覺醒,誰就先解除了痛苦。我們不是為別人而活,我們是為自己而活的。人,內在的品質高低,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
讀后感的作文 篇3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桃花心木》。學完了這篇課文,我深有感觸,悟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作者看到了一個栽種桃花心木苗的人。奇怪的是:這個人澆水的時間很不規律,而且每次澆水的量都不同。那個人告訴了作者,他是模仿老天下雨,因為老天是不定時不定量的下雨。如果有規律的下雨,那樹苗就會產生依賴的心理,不會自己尋找水源,而獨立成長。
在生活里,我曾經有個小毛病,遇到困難,首先找父母,不管是生活上的困難還是學習上的難題,我都依賴父母。我的父母都經常說:“小孩子要自己主動動腦筋,不能老問別人。”我聽了就很委屈的說:“是你們大人都經常說遇到不懂的問題就要問的嘛!”自從學了這篇課文,我懂了不能老是依賴別人,自己經常不動腦。我今年就要考初中了,到時候遇到不會的那可問不了別人了,所以我要獨立思考問題,不能依賴別人,實在不懂再問。我懂得了無論做什么,我們都應該學會獨立自主。
從今天起,我要克服自己的依賴性,學會生存,成為一個堅強的人,自立自強的人,有作為的人,成為一棵永不枯萎的“樹”!
讀后感的作文 篇4
這本書生動地描寫了艾早、艾好、艾晚三個孩子的不同成長。其中的艾好是個神童,珠心算超乎尋常的好,他還是個書迷,書中的點點滴滴都刻在了他的腦子里。艾早也是個優等生,她非常聰明,樣樣都很好。他們的爸媽把希望都寄托給了倆個“天才”孩子身上。艾晚是他們的第三個孩子,上小學,成績一般,與哥哥姐姐相比艾晚是家里最沒有天資的孩子。媽媽經常拿她跟她的哥哥姐姐比。在媽媽的眼里,艾晚就是一個沒有什么希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孩子,她還經常對艾晚說些喪氣的話,連姐姐艾早也常常欺負她。然而心地善良的艾晚并沒有放在心上,她依然活潑開朗。在家里只有爸爸喜歡艾晚,爸爸還給她買了水仙球。
文章讀到這里,我的心情是不愉快的。艾晚的媽媽這樣做,對艾晚是不公平的,她忽略了艾晚的感受,如果是性格內向的孩子,這種教育方法會讓孩子變得自卑,不陽光,不樂觀。做父母的應該平等的對待孩子,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著不同的優點和缺點。并不是天資好的孩子就一定會有出息,而普通的孩子在其它方面也會很優秀,說不定在這些普通的孩子身上也會有發光點。
文章的最后出人意料的發生了變化,被媽媽一直看好的艾早在一次高考時意外落榜,而艾好在進入大學少年班時竟突然失蹤。這時的媽媽才意識到弱小的,一直不被她看好的艾晚同樣也需要關愛。文章的結局讓我覺得,做父母的不光是要關心注重孩子的學習,同時孩子的心理方面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這往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讀后感的作文 篇5
讀過楊紅櫻阿姨寫的《那個騎輪箱來的蜜兒》,我知道應該如何做一個人。首先你必須認識到自己的缺點,然后一個一個的改正,這樣你就會變得越來越好。 這本書里面講的是一個叫孟小嬌的女孩,她一直認為這個世界上有仙女,有一次她來到了仙女湖旁,看到一位穿著船形鞋,披著一條大批巾的女人,那個女人的名字叫蜜兒因為孟小嬌家里需要保姆,所以孟小嬌把她帶回了家,這位神秘的女人讓孟小嬌的家里變得神奇而活躍起來,蜜兒還讓平時愛挑毛病的老師戴上了優點放大鏡后,老師給每位同學都寫上了優美的評估。蜜兒讓孟小嬌在森林里認識了十分會玩的小人精,讓孟小嬌變得會玩,有童心…… 在最后孟小嬌發現蜜兒其實是一位仙女,她讓孟小嬌保守這個秘密,如果孟小嬌泄露這個秘密,她就會永遠離開她。可是孟小嬌無意中泄露了這個秘密,結果蜜兒離開了人間,回到了天堂。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做一個人,就要認識錯誤,然后改正錯誤。
讀后感的作文 篇6
馬克思說,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在物質的世界里,你是遵循現世的`規則,還是尊重自己的選擇?你是追求外部的認同,還是直面內心的感覺?你是迷茫在人群的道德,還是清醒于內心的呼喚?
幾乎毫無例外,內心的感覺當然會和規則、外部、道德相沖突,徘徊之間,你幾乎喪失對自己感覺的認同——不知道那到底是感覺還是欲望?不清楚自己到底該守還是該退?甚至不明白為什么內心感覺總會違背人群道德,為什么內心感覺總是夾雜著噪音出現,為什么內心感覺總是充滿依賴、軟弱、恍忽?人們總是相信,自己內心的真實感覺與人群格格不入,為社會所不容。
在覺察與批判之間,絕大數人最終還是猶猶豫豫地放棄了令人不安的內心感覺,轉而選擇了安全、光明、強大的外部規則——這就像是買了保險一樣令人安心——不管自己容不容得下自己,起碼人群能夠容得下自己。自己容不容得下自己并不重要,關鍵是要世界能夠容得下自己。不然自己該是多么恐慌、無助、無立錐之地,在這世界上沒有自己的位置!有時,位置就意味著生!人們一開始以為自己最懼怕的是死,于是趨利避害,或堅決或猶豫地選擇了自以為是“生”的方法——以為只要放棄內心的感覺,便能贏得外部的認同。從這個意義上講,直子、直子姐姐、木月是同一類型的人。
以為放棄自己,就可以贏得世界
放棄自己,也就是不尊重自己的感覺。“不尊重自己”可以是“背叛”,也可以是“忽略”。細分起來,直子姐姐是想以背叛自己感覺的方式贏得外部認同;而直子和木月則想以忽略自己感覺的方式換來世界的一小塊位置。
像永澤一樣,直子姐姐確實擁有贏得世界的“資本”——“姐姐屬于無論干什么都拿第一那種類型。學習第一、體育第一,又有威望又有領導才能。性格熱情開朗……很受老師喜愛,得的獎狀足有一百張。哪所公立學校都有一兩個這樣的女孩。”她似乎贏得了能夠贏得的一切,她似乎騙過了所有人。但她欺騙不了自己。在以背叛自己感覺贏得周圍世界認同的過程中,她因為喪失了自我,而沒有價值感,不快樂。“往往兩三個月就來一次,一連兩三天悶在自己房間睡覺。學校不去,東西也幾乎不吃……只是發呆,但不是不高興。”
一開始,她還能以壓抑自己的方式再次投身于現世,“這兩三天一過,她就一下子恢復得和平時一個樣,神采飛揚地上學去”,但時間久了,她發現這樣做只會徒然增加對自己的傷害。當積攢的痛苦越來越多時,她才發現原來背叛自己比死亡更可怕,失去自己比失去世界更令自己恐慌。那么與其用背叛自己的主式換得外部世界的認同,還不如讓自己與世界共同滅亡。于是自殺便自然而然地發生了。以死為生的直子姐姐最終還是死了。
在本質上,直子、木月同直子姐姐是一樣的。尤其是直子——“這么著,我從小就決心當一個可愛的女孩”。不同的是,直子、木月資質平平,既無直子姐姐的聰明、伶俐,好像連取悅于世界認同的資格都沒有了。于是,他們覺得自己更要忽略自我,委身于現世。沒有才能的自卑,始終緊緊抓住直子的心,讓她不能呼吸,感到不配投身于現實社會,也更不配躲在自己的殼里——“只就這點來說,差不多成了一所學校。遺憾的是我沒一樣東西可教別人。”于是,在自我和現世規則之間,他們來回搖擺,觀望不止,猶猶豫豫,一會兒想躲進自己的殼里,一會兒又想干脆硬著頭皮,進入現實社會吧。“我倆就像在無人島上長大的光屁股孩子,肚子餓了吃香蕉,寂寞了就相抱而眠。但不能一直這樣下去啊,我們一天一天長大,必須到社會上去。”這種矛盾,那份對現世社會的恐懼,在木月和直子都活著時,由于兩人的相互陪伴,而有所減弱,不那么尖銳,“至于自我,由于可以相互吸收和分擔,也沒有特別強烈地意識到。”
但木月是男孩,又是在日本,他知道自己逃無可逃,既不能認同自我,又不想進入現世社會,那么剩下的只有自殺了。直子是女孩,又是在日本,只要找一個好人嫁了,好像就能逃避社會,戰戰兢兢躲在自我的殼里,可直子在直覺上認為這根本行不通,她認為若不能取得外部現世的認同,自我只有死亡,因為“不能不把欠世上的賬償還回去。”所以,我想即便渡邊最后遵守等待直子的諾言,直子也還是會自殺——“如果木月還在人世,我想我們一定仍在一起,相親相愛,并且一步步陷入不幸。”我一直認為,直子愛的仍是木月,渡邊其實是木月的影子。所以這句話還可以換成——“如果渡邊君仍在等我,我想我們一定會走到一起,相親相愛,并且一步步陷入不幸。”直子的幸與不幸在于她敢不敢、能不能尊重自己的感覺,而不在于有沒人愛她。
讀后感的作文 篇7
《露著襯衫角的小螞蟻》作者是意大利著名兒童文學家和詩人萬巴。
書中講述的是三個小孩子不愿意學習,甚至厭惡和討厭學習。主人公吉吉諾穿著開襠褲,襯衫角露在外面,而且是個貪玩逃學的小學生,他非常羨慕螞蟻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生活,結果不經意中,他竟然如愿以償地變成了螞蟻。他打仗很勇敢,起初被眾螞蟻推薦為螞蟻“將軍”,后來又被擁戴為“小白旗皇帝登上了至高無上的寶座。他經歷了背叛、自作聰明、碰釘子、吃苦頭這一連串的波折打擊后,真正成為了一個愛學習的孩子。
讀完這本書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大多數的孩子都不喜歡學習,每天都想著玩,我也不例外,學習那么枯燥無趣,誰又能快樂呢。都幻想著能變成小動物多好呀!不用刻苦的學習、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生活,但《露著襯衫角的小螞蟻》告訴我們,并不是你想得那么簡單。雖然我們人類每一天都很辛苦,但動物也是一樣的,他們甚至比人類更辛苦。
就像小螞蟻吉吉諾一樣,當他變成螞蟻后才知道,并不是他自己想象的那樣,不用學習,只是享受。開始,吉吉諾并不懂得如何去當一只螞蟻,他總是把人類做事的方法用到螞蟻的身上,但事事都是錯的,受到很大打擊。但經過觀察和努力學習生存知識,最后他終于學會如何去做一只好螞蟻。因為他智慧、打仗很勇敢,起初被眾螞蟻推薦為螞蟻“將軍”,后來又被擁戴為“小白旗皇帝”登上了至高無上的寶座。
《露著襯衫角的小螞蟻》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是人類、動物、昆蟲,都生活的不容易。都要努力的學習知識才能做一個合格的人或動物。人類辛苦,其實螞蟻比人類甚至更要辛苦,也有很多生存知識要學,如若你不努力學會,就會被死亡奪去生命。
我們只有好好學習本領,將來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后感的作文 篇8
老漁夫就是在失敗中站起來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后的勝利者,因為盡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著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說,鯊魚才是勝利者。可是,在理想主義者眼里,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他在失敗中堅持著,不愿向失敗低頭。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
于是,我不得不再重申一次:“一個人并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盡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沒錯,你可以在失敗中倒下,但絕不可以向失敗低頭。因為人的本性是不允許的!寧可在挑戰中死去,也不可以在懦弱中茍活,這就是你在面對失敗時應有的勇氣與決心。要不斷地鼓勵自己,相信自己,那就算敗下陣來,也只能算是失敗,而不算是被打敗,不是嗎?用父母一句最普通最常用來鼓勵我們但卻最正確最偉大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就算失敗了也沒關系,因為你曾經努力過,就不會后悔了!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就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必備】讀后感的作文8篇】相關文章:
【必備】讀后感的作文合集五篇05-14
【必備】讀后感的作文匯編10篇05-22
【必備】讀后感的作文匯編8篇05-17
【必備】讀后感的作文匯編五篇05-15
【必備】讀后感的作文匯總六篇05-14
【必備】讀后感的作文錦集9篇05-12
【必備】讀后感的作文錦集10篇05-11
【必備】讀后感的作文錦集六篇05-10
【必備】讀后感的作文匯總7篇05-08
【必備】讀后感的作文匯總4篇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