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小學生作文4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生作文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生作文 篇1
近日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心中頗有感觸。蘇東坡雖文章名滿天下,仕途卻歷經艱險,屢遭迫害,但終不改其樂觀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釋、道于一體,詩、文、詞、書、畫皆在才俊輩出的宋代立于尖峰位置;他的人格精神所體現的進取、正直、慈悲與曠達,千年來始終閃耀在
比之于李白,他多了憂國憂民的情懷,他的一生都在為百姓的疾苦而奔波勞累,被貶黃州時他雖是一介草民,但是仍然心系百姓,為了改變黃州丟棄女嬰的習俗更為了拯救那些無辜的生命,他用自己的積蓄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座孤兒院,使那些剛出生的女嬰享有了生存的權利。出任杭州太守時他不僅整頓西湖,平衡糧價,更在杭州瘟疫盛行時為了解決農民因藥價貴而沒錢買藥的問題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公立醫院。甚至在高齡謫居海南時他仍然沒忘了百姓,他教當地人讀書寫字,耕地種田,打井采藥,為海南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比之于杜甫,他又多了一些幽默和曠達,他喜歡陶淵明棄官歸隱的日子,在被貶為農時安于田園生活,他曾寫道:吾現在東坡種稻,勞苦之中亦自有其樂。只是因為勞而有獲,衣食能夠自給,他就心滿意足了,這就是他的達觀思想。他還喜歡做菜,也樂于自己做菜吃,吃飯乃人生一大樂事也,這點倒是和我很像呢,從來都不能理解為什么有人會覺得吃飯是一種任務。蘇東坡做的菜肴至今仍然有好多流傳下來了,最有名的當屬東坡肉了吧,杭州樓外樓的東坡肉有幸吃過一次真的是名不虛傳呢,就是不知道是不是經過現在的廚師改良過。
個人總覺得會吃的人總是更懂得享受生活,就像蘇東坡,不管朝廷怎么貶都貶不倒他,因為不管在哪里不管處于什么樣的地位他總能找到自己該做的事情總能從生活中找到樂趣。人似鴻雁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時間總是轉瞬即逝,一切經歷都只有一次,正因如此,所以他那么深刻而堅決的愛好人生。
讀罷全書,留給我最深刻的感觸是“塵世是唯一的天堂”人生不再,我們應該趁著人生還未消逝的時候努力讓她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充實有價值!
小學生作文 篇2
今天下午最后一節是隊活動課,我們班進行了隊干部評選。我的心情非常緊張,心想:我能不能被選上隊干部呢?當黃老師宣布中隊長和副中隊長時,我的心跳不斷地加速,黃老師說:“經過我和陳老師、唐老師、招老師、楊老師還有石老師商量過,決定中隊長由曾綺擔任,副中隊長由周擔任!彪m然沒有我的名字,但是我也為她們感到高興。我想:我會不會是小隊長呢?當黃老師宣布小隊長的名單時我的心跳得更快了,宣布到第三組的.時候,我十分緊張,當黃老師讀到我的名字,我十分開心,悄悄地對自己說:“這回我的努力可沒有白費呀!”
當選了隊干部以后,我要起帶頭作用,遵守紀律,好好學習,與同學和睦相處,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工作。我要感謝黃老師,感謝她給我機會當隊干部,讓我有機會鍛煉自己,我會努力爭取做得更好!
小學生作文 篇3
春天來了!春姑娘把她的'香水灑到花上、地上、小草上、樹上……
在田野上的小鳥“嘰嘰喳喳”地叫著,好像在說:“春天在哪里。看禾煸谀睦铮俊笨!那邊的小鴨子正在排著隊,說:“春天來了!我可以在溫暖的河里游泳了!
春天真美麗。
小學生作文 篇4
我最喜歡的小動物很普通,不是機靈的貓,不是可愛的小狗,而是機靈可愛的兔子。
一天,我和媽媽去上街,看見路旁的一個老爺爺在賣小白兔,于是,我叫著媽媽讓她給我買兩只小白兔。誰知道,媽媽爽快的答應了。我開心極了!媽媽帶回家了兩只小白兔,這小白兔好可愛!一身雪白的毛,好像穿著一件厚厚的白絨衣;它的眼睛是紅色的,很漂亮,像兩個紅寶石。還有小巧玲瓏的嘴巴我非常喜歡它們,媽媽也很喜歡它們,我高高興興的把小白兔們帶回家了。
剛開始和小白兔們接觸的時候,這兩只小白兔很害羞,老是躲再籠子的一角,我輕輕地撫摸它的`毛,它慢慢得和我很接近,我回家后,每天都按時給它們吃飯、睡覺,我把它們當成自己的好朋友。我一有心事的時候就陪著它們說話,它們深情的看著我,似乎我說得話它都聽得懂,而且很理解我的樣子,每當那個時候我就覺得它們不是我的朋友,而是另一個我! 它們每當吃飯的時候,就不顧形象、張牙舞爪的吃起來。吃完之后,滿臉是飯。我看著它們就感覺好好笑。
過了一段時間,小白兔們和我熟了,每當我放假的時候,我都會帶它們去涼臺玩,跟它們一起享受清新的空氣,觀看著小草和小花們的舞蹈。
我很喜歡我的小白兔們,大家喜歡嗎?
【小學生作文】相關文章:
小學生游長城的作文_小學生作文05-14
[經典]小學生的作文08-22
小學生作文(經典)08-18
(精選)小學生的作文11-09
小學生的作文[經典]12-12
小學生作文06-20
【精選】小學生作文07-27
小學生作文【經典】12-26
(經典)小學生的作文01-27
小學生的作文(經典)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