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生作文大手牽小手
導語:小學生作文大手牽小手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作文大手牽小手,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作文大手牽小手
我的學習桌上擺著一尊雕塑----大手牽小手,我常常沉思:這強壯的大手是誰的呢?這稚嫩的小手又是誰的呢?哦!這大手是爸爸的手,這小手不就是我的`手嗎?爸爸的大手牽著我的小手,時刻呵護著我,時刻引領著我,時刻鼓勵著我。
那年冬天,冰天雪地,天氣冷得要命,爸爸帶著我去爬敬亭山。剛爬到半山腰,我已經凍得不行了,小手凍得通紅,耳朵長了凍瘡,身子在寒風中瑟瑟發抖。體格健壯的爸爸看到我凍成這樣,趕緊把我扶到小亭子里坐了一會兒,從背包里拿出一件大衣為我披上,并用那溫暖的大手緊緊握住我凍僵的小手。頓時,一股暖流遍布全身。片刻之后,我也暖和了,爸爸勸我繼續往上爬,可我不想再受先前的寒冷了,不肯上去。爸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其實有時候,成功與失敗之間只隔了一層窗戶紙,關鍵看你有沒有勇氣去捅破它。你只要戰勝了寒冷,成功一定會屬于你。”我用力地點點頭。終于,我和爸爸手牽手,一步步爬上了山頂。
我又凝望著雕塑,思考著……哦!那大手是老師的手,那小手是我的手,我剛剛進入小學,老師便輕輕地牽著我的小手,帶我走進知識的殿堂。
記得我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有一次上課,老師對我們說:“其實,你們都很聰明,每個男孩都是王子,每個女孩都是天使,你們都是我心目中的好孩子。”老師的一句話,在我們幼小的心靈里扎了根。從那以后,我們的學習成績便突飛猛進,在好幾次比賽中都取得了好成績。就這樣,老師牽著我們的手,已度過了四個春秋。
“大手牽小手”這尊雕塑一直都放在我的桌上,因為我需要大手牽著我的小手茁壯成長啊!
篇二:作文大手牽小手
普通話是全過通用的語言,我的父母都會講一口普通話,當然我也就更不差啦!但我的爺爺奶奶卻不會講。有一次,爺爺奶奶到海南島出差,到了那里當地人講話他們一句也聽不懂,爺爺奶奶只好用“非常標準”的東臺普通話跟那里人交流,可是人家也是一句沒聽懂,沒辦法,只有讓導游做翻譯了。爺爺奶奶回家后大發感慨,不會普通話出門太不方便了,決定學習普通話。可是爸爸媽媽工作太忙了沒有時間教他們,而我正好放暑假在家,這個重任就落到我身上了。
學普通話當然要從拼音學起啦。第一天上課,我像個小老師,拿出了我的`拼音書,從字母教起,我讀一個爺爺奶奶跟我讀一個,可是他們的發音總是不準,不是這個字母牙齒漏風,就是那個字母舌頭卷不起來,我的耐心都被他們磨光了,讀不出來就教你們寫吧。爺爺奶奶就跟我后面學寫拼音,還別說寫真能幫他們記憶,他們寫的字母還都記住了。
可普通話是“說”出來的呀!不行,還是要讓他們說,我改變了方案,在平時跟他們說話時用普通話交談,有錯誤就及時糾正。爺爺奶奶對我的這個方案特別歡迎。可是要說得很正確還真不容易。就說爺爺吧,有一次,他把白(bái)讀成了(bǎi),我糾正了許多遍,就是改不過來,我想了想,對老人不能用速成法,要用緩慢計,我便先讓爺爺說東臺話的“白”,聲音往上揚的,再讓他說普通話的“白”,慢慢地糾正,大概讀了十幾次,他終于可以讀正確了。爺爺和我都開心地歡呼起來。可過了幾天,我又來問爺爺時,他又忘了,看來我的教學不能一教就丟了,他們要每天練習,我天天檢查。
爺爺在我的督促下進步很快,奶奶也不甘示弱,可她小時候家里窮讀書少,讓她發正確更困難了。你就說教奶奶說“緩慢”的“緩”我用了教爺爺的方法教奶奶,可是行不通,那可怎么辦呢?我仔細觀察終于發現奶奶為什么讀不出來了,原來奶奶“緩(huǎn)”的(ān)發不出來,我教奶奶每天讀(ān),漸漸地,奶奶的(ān)讀起來了,緩自然也就發出來了。
經過我這個小老師的嚴格訓練,爺爺奶奶能說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普通話了,我感到了特別的成就感。
篇三:作文大手牽小手
時候,我總愿牽著你的手,一起向前走。你的手寬厚而肥大,我的手稚嫩而瘦小。大手牽小手,你領著我一步一步踏向未來你涂寫的天空--題記
三歲時,父親開始教我說話,大概是嘴笨吧,一直開不了口,這時大手便會拉著小手去公園散步,大手指著沿途的文字不厭其煩地教“小手讀。終于,小手開口說出了第一句話——爸爸。大手喜極而泣,在大手的.努力下,小手不負眾望,變得能說會道了。
五歲時,媽媽抱著小手沐浴在月光下,饒有興趣地講起了大手的故事。她說,大手婚前非常懶,是不怎么做家務的,但自從有了小手,大手一有時間就會為小手洗澡,剪指甲,細膩程度真的毫不遜色于媽媽。
一路上,小手歪歪斜斜的足跡和大手穩健的步伐將成為最絢爛的風景線,大手牽小手,大手是責任,小手是期盼。大手曾對小手說,無論發生什么事,我永遠在你身旁。
一路上,大手緊握小手,教小手學會用自己的雙眼屈洞察這個世界,用自己的雙腳去丈量人生之路。
大手牽小手,一起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