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孝道是修身的一部分作文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之一。當巴比倫文化沉沒以后,當埃及文化消失以后,當瑪雅文明被摧殘以后,中國古文明是碩果僅存和系統最完善的古老民族文化,它沒有發生嚴重的文化斷裂,可以迅速恢復勃勃的生機。
中國傳統根文化,不外乎伏羲、黃帝、老子的文化,三者形成了一個三足鼎立、三生萬物的格局,構成了民族文化堅實的根基。在歷史長河中,伏羲黃老的道德根文化,毫無疑問是中華傳統文化之根,是各家學說、各個學派的最高境界和共同歸宿與理想目標。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以及后來的理學等,都是從道德根文化大樹中派生出來的枝干文化。
目前社會上還有很多人受漢代史學家的影響,受漢武帝政治思想的影響,受“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影響,對這一事實難以認同。事實上,只要歷史學家、文學家和政治家在靜慮、靜定當中走進歷史,能夠真正走入漢代文化歷史當中,走入到2500年以前中國的歷史文化當中去進行精心研究,中肯地評價祖國的文化和根文化,就能夠得出相同的認知。無論是孔子的原儒學,還是伏羲黃老文化,都誕生在“修之身,其德乃真”的內修實踐當中。
很多人認為《易經》只是一部用來預測的書,其實并不是這樣。《易經》最重要的內容,正像《周易參同契》里面所揭示的,它是一部“修之身,其德乃真”的書,是指導每個人如何按照道德觀念、理論、方法進行修之身從而產生“內文明”的書,是一部能夠在體內生成圖像思維的書,是能夠使左腦和右腦結合運用并在大腦中間誕生一個屏幕產生圖像的實踐指導書。
伏羲的易道文化,就是中華道德根文化中文理基因的原生點之一。“一”,既是陽爻的表述,更是最初“德一”的象形描畫,是用內求法發現制成卦的現象,是由內轉外記錄成爻和卦的源起。虛無生萬有,“德一”是一切有相的源起。“一”的斷裂,形成一生二,才是陰爻的表述。三個爻構成一個卦,則是對事物精神的表述,“三生萬物”的本義就全在其中,只是后天智識不易解讀而已。
《易經·明夷卦》:“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內文明”是指體內必須要達到的“文明”,甚至每一個骨節都要內觀清楚明白,能夠出現彩色的圖像。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所說的“自知者明”,也就是指“內文明”,如果“自知”做不到“內文明”,那么“外柔順”也是盲目的,并不是真正的“柔順”之王,不能體現內圣的本質之王。
《易經·乾卦》:“見龍在田,天下文明。”《黃帝四經·道法》:“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繩,而明曲直者也。”《黃帝四經·姓爭》:“其明者以為法,而微道是行。明明至微,時反以為幾。”《黃帝四經·君正》:“天執一,明三,定二,建八正,行七法,然后施于四極,而四極之中無不聽命矣。”《德道經·守母》:“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
我們要想將孝道文化弄明白,想將道德根文化弄明白,前提和基礎都離不開修之身的“自知者明”。“內文明”和“自知者明”,是我們實現身內和諧、具有道德文明、具有孝道思想的根本。如果“自知”做不到“內文明”,我們就不知道過去、現在和未來,既不知道身心健康的要素,也不知道人際關系互動之間思維能量的正負作用。
很多人片面認為孝不孝是次要的問題,人生要及時行樂,照顧好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就行了。殊不知,父母遭受的磨難將來必定會反饋到自己身上,自己要去承受。因為能量流動是不滅的,這點符合唯物辯證法,只是我們難以清晰觀察到這種能量流動的變化和運動規律而已。一旦我們知道了這種規律,一旦我們有了“自知之明”,那么自己就會把“孝”作為做人的準則主動去踐行。
選自中國言實出版社《德道行天下》第4頁
中華的古代教育,曾涌現出無數的圣賢奇才,《德慧智慧性圖文思維教育》直接為您披露了古圣先賢的成長教育之法,是源生于伏羲黃老時代的最優秀的傳統方法,是幫助孩子開發慧性、提升記憶、提升創造力的經典力作。
教育的關鍵是培養孩子創造力,而創造力的培養貴在開發慧性,所以兒童先天慧性的保護和開發決定孩子的一生是否能夠成功的關鍵之關鍵。孩子慧性的保護與開發,必須自小通過系統的“五德培養”、積極的圖文“慧性開發”、完整的后天“才智教育”,三元同步,缺一不可,才能徹底激發孩子的大腦創造潛力,才能培養出一個德厚、慧顯、智全的高綜合素質的人才,這樣的人才,從學則品學兼優、從技則創新無限,從商則善財濟世、從政則政通人和,這才是父母想要的龍子鳳女。
熊先生以其深厚的道醫學和國學底蘊,結合現代心腦科學和心理學的最新成果,對大腦思維和心腦功能的深層生理奧秘進行科學揭秘,對全面啟動右腦圖文思維和大腦質層慧性思維的訓練方法,以通俗易懂、易教學、易操作的形式進行了闡釋和演繹。
書中提供了保持精力充沛、保證大腦供能、持續產生靈感的系列配套教學方法,可以充分保護先天慧性,科學合理地開發后天智能,自然誕生出輕松的慧智雙運型學習方式,快速提升立體記憶、學習效率、創造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