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推薦】春節見聞五年級作文四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見聞五年級作文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春節見聞五年級作文 篇1
新年快到了,為了增添節日氣氛,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往年,我們家的春聯都是媽媽從超市里買來的,自從我學習書法以后,這個寫春聯的重擔就交給我了。
春聯這個詞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可是真正了解它的應該不多吧。首先,春聯分為兩個部分,橫批和對聯。橫批一般由四個字組成,而對聯則沒有字數上的限制,但要求對仗工整,上下聯不僅要字數相同,而且要詞類相當。多讀春聯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頌讀著各種各樣的春聯,就像漫步在萬紫千紅的百花園中。這個新年,我不但要給我們自己的小家寫春聯,還準備多寫幾幅作為新年禮物,送給外婆和姨媽們呢。說干就干,我準備好筆墨紙硯,經過一個上午的奮戰,四幅對聯終于完成了。外婆老了,我祝愿她老人家有一個幸福吉祥的晚年。于是,我送給她的對聯是:平安二字值千金,和順滿門添百福,橫批:幸福吉祥。我祝愿大姨媽一家在新的一年里好事連連,一帆風順。我送給她們家的對聯是:一帆風順全家福,萬事如意滿門春。橫批:歡度新年。我祝愿二姨媽一家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萬事如意。于是,送給她們家對聯是:一門天賜平安福,四海人同富貴春。橫批:萬事如意。而我希望我自己的小家永遠充滿歡樂,每天都過得開開心心。所以我寫了這樣一副對聯:慶豐收合家歡樂,迎新春滿院生輝。橫批:合家幸福。
當外婆和家人們收到我寫的春聯時,大家都贊不絕口,并且都認真仔細地把它們貼在了自己家的門上,看到這一切,我感到非常自豪,因為這些春聯可都是出自我“胡大師”之手啊!
寫春聯不僅給我們大家庭帶來了許多樂趣,而且讓我學習書法的興趣更加濃厚了!
春節見聞五年級作文 篇2
春節就是農歷新年,是華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降臨,萬象更新,象征著一年的開始;標志著人生的另一個起點。
春節之所以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節日,是因為通過這個節日的慶祝儀式,能加強家庭聯系與親情。諸如吃團圓飯、向親友拜年送禮等等,這些習俗都在提醒人們,家庭在社會中的中心地位。春節的慶祝活動有很多,我就把自己看到的概括如下。
送灶神
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道教徒的重要節日,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的事情。人們都希望灶神上天說好話,因此這一天道教徒特別準備了豐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送禮
送禮是向親戚朋友表示敬意與愛意的表現,根據華人尊老敬賢的傳統,幼輩應送禮物給年長者。比如,晚輩在春節前一周送禮給長輩,為了表示吉利,禮品都是雙數的,在傳統禮節上,受禮人都要回禮,以表示謝意。這種互贈禮物的習俗,正是華人“禮尚往來”的處事態度。
團圓飯
除夕這一天對我們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在古代的中國,一些監獄官員甚至放囚犯回家與家人團圓過年,由此可見“團圓飯”對古代中國人是何等的重要。家庭是我們社會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團圓飯充分表現出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借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
春節見聞五年級作文 篇3
過年了,過年了,大街小巷里都漂浮著喜氣洋洋的氣氛,同樣,我們家也是這樣喜氣洋洋的。
這天早上,我比往常起得都要早,因為今天畢竟是大過年的嘛。吃過飯,我跑到了樓下,去給爺爺奶奶拜年了。拜完爺爺奶奶的年,爺爺給我們一人二百元錢,我領著妹妹與小妹妹去樓上了,到了樓上,我把壓歲錢交給爸爸,爸爸接過錢放到了我與妹妹的專門的包里,那里是專門放我與妹妹的壓歲錢,爸爸說,等我們上大學,初中要用的錢,所以,我們,一定要交給爸爸媽媽保管。爸爸媽媽說,一會兒要姑姥奶家,不一會,我們出發了,用了好長時間才到達呢!到了姑姥奶家,那已經是中午十二時三十分了。剛進門就聞到了陣陣香氣,我們安頓好之后,就坐下吃飯了,雖然飯菜很平常,但是也可以說是非常好吃的了,收菜時,姑姥奶給我們遞了壓歲錢,我收下了,其實我不太想收這錢,因為姑姥奶也沒什么錢,一個月只有那幾百的生活費,可是,我不收的`話,姑姥奶也會偷偷的塞給我們的。我們停留了一會兒,就出發回家了。
是啊,每年的春節都是這么好,好不是在于壓歲錢,而是我們最真誠的心意。
春節見聞五年級作文 篇4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我朗誦著這首王安石寫的《元旦》的詩,這首詩能把春節的氣氛一一描述下來,真是絕呀!
大年三十,大人們,小孩們口口都說打油詩:“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聽他們一說,我也就跟著說了起來。
小時候,我問媽媽:“為什么一到春節就放炮,給壓歲錢呀?”媽媽說:“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個怪獸叫做年,經常出來咬人,過去的人沒有辦法,這時,有人知道年怕紅色,就家家放鞭炮,給小孩子們的枕頭旁邊放著壓歲錢,這些美好的傳說一直流傳至今。”“哦,原來是這樣呀!”長大后,我明白了春節的含義:春節預示著春天即將到來,大地回春,草木更新,新一輪的播種收獲又要開始。人們剛度過草木凋零的寒冬,早就盼望春暖花開生機勃勃的日子,于是載歌載舞地慶賀。
大年三十,家家戶戶都貼著春聯,年夜飯剛剛開始時各家各戶便開始放鞭炮,噼里啪啦的聲音此起彼伏,增添了濃濃的年味。晚飯過后,各家各戶都點起了紅燈籠,它們與火紅的春聯相輝映,到處呈現出一派喜氣祥和的氣氛。
一年之計在于春。大年初一,一大早,各家各戶便開始包餃子,這餃子也有合家團聚的含義,也有招財進寶的含義。
一說起放炮,最高興的就要數小孩子們了,拿著自己的壓歲錢就往外面躥,干什么?買炮去唄!接二連三的炮震天響,一個個“飛舞”的煙花都炸開了“笑臉”。
農村跟城市比,還是農村好呀!老家的春節格外熱鬧,除了拜神還燃放煙花,放映電影、唱潮劇、做皮影戲等活動。農村過年雖然沒有城市的文化味道,卻有著濃濃的地方民俗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