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理文學常識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地理文學常識,歡迎閱讀!
中國地理文學常識 篇1
1、陰:山北水南陽:山南水北
2、左:東為左右:西為右。
3、河:黃河。江:長江
4、五岳:泰山(東)、衡山(南)、華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5、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九華山、峨眉山、普陀山。
6、六合:天、地、東、南、西、北六個方位。
7、八荒: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八個方向。
8、中國的古稱:九州、神州、赤縣、華夏、九土、中華、華夏。
9、重要城鎮名,古今對照。
蘇州:姑蘇
成都:錦官城
南京:金陵、建業、建康、丹陽、江寧、白下、石頭城。
揚州:維揚、揚城、淮上、江都、廣陵。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開封:大梁、汴梁、東京。
鎮江:京口。
杭州:臨安、武林、錢塘。
10、我國部分城市別稱。
昆明——春城
蘇州——中國的威尼斯
重慶——山城、霧城
拉薩——日光城
廣州——花城、羊城、五羊城
徐州——彭城-
11、長江上的“三個火爐”:重慶、武漢、南京。
中國地理文學常識 篇2
1、中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圖被形象地比作一只頭朝東尾朝西的金雞,地勢西高東低。
2、中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國中,僅次于俄羅斯、加拿大,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
3、中國領土東西跨經度有60多度,跨了5個時區,東西距離約5200公里。
4、中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南北距離約為5500公里。
5、中國領土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3°N)。
6、中國領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7、中國領土最東端在黑龍江省的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E)。
8、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俄羅斯。
9、中國的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公里,沿海有許多優良港灣,便于船舶避風和停靠。
10、中國島嶼大約有5000多個,絕大部分分布在長江口以南的海域。
11、中國最大的群島是舟山群島,它位于浙江省東面的海域。
12、中國南海有四個群島,即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
13、中國所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14、內海是一個國家神圣不可侵犯的領土,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的渤海是中國的內海。
15、中國最大的島嶼是臺灣島,第二大島是海南島。
16、遼東半島是中國最大的半島,山東半島是中國第二大半島。
17、臺灣海峽位于福建省與臺灣省之間,從南到北連接著南海和東海,是中國海上運輸的重要通道,人們稱它為“海上走廊”。
18、中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臺灣省是中國地震最頻繁的省份。
19、與中國陸地相鄰的國家有15個。
20、東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朝鮮。
中國地理文學常識 篇3
【中國】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但在古代文獻中它是一個多義性的詞組。從春秋戰國至宋元明清,多用來泛指中原地區。如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蒞中國而撫四夷也。”司馬光《赤壁之戰》:“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
【中華】上古時期華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黃河流域一帶,故稱“中華”,后常用來泛指中原地區。如《三國志》:“其地東接中華,西通西域。”今已成為中國的別稱。
【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上古時期劃分的九個行政區域,州名分別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后成為中國的別稱。陸游詩云:“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過秦論》“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赤縣】古人把中國稱作“赤縣神州”。毛澤東詞《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長夜難明赤縣天。”辛棄疾詞《南鄉子》:“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中原】又稱中土、中州。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或整個黃河流域。如《出師表》:“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陸游《示兒》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指整個黃河流域。
【海內】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司馬光《赤壁之戰》:“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江東。”
【四海】參見“海內”條。指天下、全國。如賈誼《過秦論》“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赤壁之戰》:“遂破荊州,威震四海。”《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五人墓碑記》:“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過秦論》“曠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為家,骰函為宮”。李白《古風》詩:“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八荒】四面八方遙遠的地方,猶稱“天下”。《過秦論》:“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縱有千古,橫有八荒。”
【江河】古代許多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如《鴻門宴》:“將軍戰河南,臣戰河北。”《過秦論》:“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殽之戰》:“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再如《祭妹文》“先塋在杭,江廣河深”,此處“江”即指長江,“河”則指運河。
【西河】又稱河西,黃河以西的地區。如《廉頗藺相如列傳》:“會于西河外澠池。”《過秦論》:“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東】因長江在安徽境內向東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為標準確定東西和左右。所指區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帶,也可指安徽蕪湖以下的長江下游南岸地區,即今蘇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區稱作江東。《史記·項羽本紀》:“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干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李清照詩云:“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赤壁之戰》:“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
【江左】即江東。古人以東為左,以西為右。《群英會蔣干中計》:“即傳令悉召江左英杰與子翼相見。”
【江表】長江以南地區。《赤壁之戰》:“江表英豪,咸歸附之。”
【江南】長江以南的總稱,所指區域因時而異。白居易詞云:“江南好,風景舊曾諳。”王安石詩云:“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淮左】淮水東面。《揚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揚州在淮水東面。
【山東】顧名思義,在山的東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東”之“山”,可指崤山、華山、太行山、泰山等數種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盡相同。下面是以崤山為標準的“山東”。如《漢書》曾提到“山東出相,山西出將”。《鴻門宴》:“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過秦論》:“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關東】古代指函谷關或潼關以東地區,近代指山海關以東的東北地區。曹操《蒿里行》:“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指潼關以東地區。
【關西】指函谷關或潼關以西地區。《赤壁之戰》:“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后患。”
【關中】所指范圍不一,古人習慣上將函谷關以西地區稱為關中。《鴻門宴》:“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過秦論》:“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
【西域】古代稱我國新疆及其以西地區。《雁蕩山》:“按西域書,阿羅漢諾矩羅居震旦東南大海際雁蕩山芙蓉峰龍湫。”
【嶺嶠】五嶺的別稱,指越城、都龐、萌渚、騎田、大庾等五嶺。《采草藥》:“嶺嶠微草,凌冬不雕。”(這里特指兩廣一帶)。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單稱“朔”,泛指北方。《采草藥》:“朔漠則桃李夏榮。”《木蘭詩》:“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朔氣指北方的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仍舊迎著朔風回來”,指北風。
【百越】又作百粵、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閩粵各地,統稱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區。《過秦論》“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藥》“諸越則桃李冬實”。
【五岳】五大名山的總稱,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夢游天姥吟留別》:“勢拔五岳掩赤城。”
【京畿】國都及其附近的地區。《左忠毅公逸事》:“鄉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
【三輔】西漢時本指治理京畿地區的三位官員,后指這三位官員管轄的地區。《張衡傳》:“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記王忠肅公翱事》:“公一女,嫁為畿輔某官某妻。”隋唐以后簡稱“輔”。
【三秦】指潼關以西的關中地區。項羽滅秦后曾將此地封給秦軍三位降將,故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郡】古代的`行政區域。秦統一天下設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稱,明清稱府。《過秦論》“北收要害之郡”,《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赤壁之戰》“已據有六郡,兵精糧多”。
【州】參見“郡”條。《隆中對》:“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赤壁之戰》:“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
【道】漢代在少數民族聚居區設道,這是一種行政特區,與縣相當。唐代的道,先為監察區,后演變為行政區,是州以上一級行政單位。明清在省內設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區,而巡道只有監察區性質。《譚嗣同》“旋升寧夏道”,這里的“道”,指道的長官。
【路】宋元時期行政區域,相當于現在的省。《{指南錄>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山水陰陽】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陰。《愚公移山》:“指通豫南,達于漢陰。”“漢陰”指漢水南面。《登泰山記》:“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游褒禪山記》:“所謂華陽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古城別稱】如南京又稱建康、金陵、江寧、白下。《柳敬亭傳》:“嘗奉命至金陵。”《病梅館記》:“江寧之龍蟠……皆產梅。”《梅花嶺記》:“吳中孫公兆奎以起兵不克,執至白下。”又如揚州稱廣陵、維揚,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煙花三月下揚州。”姜夔《揚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再如杭州稱臨安、武林,蘇州稱姑蘇,福州稱三山,成都稱錦官城。《柳敬亭傳》:“余讀《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楓橋夜泊》:“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春夜喜雨》:“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指南錄>后序》:“自海道至永嘉來三山,為一卷。”
中國地理文學常識 篇4
1、四大佛教名山:五臺山(山西)、峨眉山(四川)、九華山(安徽)、普陀山(浙江)
2、五岳:東岳泰山(山東)、西岳華山(陜西)、北岳恒山(山西)、南岳衡山(湖南)、中岳嵩山(河南)。它們各具特色,向以泰山之雄、華山之險、恒山之幽、嵩山之峻、衡山之秀而聞名于世。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就有“五岳歸來不看山”的贊嘆。
4、巖溶地貌在國際上通常稱之為喀斯特地貌。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中,由可溶性巖石(如石灰巖)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解和沖刷作用形成的。
5、廣西桂林到陽朔漓江兩岸是世界上規模做大,風景優美的巖溶景區,向有“甲天下”之譽。
7、長江三峽: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
8、我國第二大河——黃河:注入渤海,全長5464公里
9、我國五大淡水湖: 潘陽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巢湖(安徽)、太湖(江蘇)、洪澤湖(江蘇)。我國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我國海拔最高的湖泊——納木錯湖。
10、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都江堰(四川)、靈渠(廣西)、京杭大運河(北京——杭州)、坎兒井(新疆)。
11、我國最著名的三大石窟:敦煌的莫高窟、洛陽的龍門石窟、大同的云崗石窟。
12、我國的三大古建筑群: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曲阜孔廟。
13、少數民族節日:那達慕大會(蒙古族)、潑水節(傣族)、三月街(白族)、火把節(白、彝、哈尼族等)、歌圩節(壯族)、請祖節(畬族)、蘆笙節(苗族)、雪頓節(藏族)。
14、江西省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贛江是省內最大的河流,所以簡稱“贛”。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南昌市。
15、我國的七大古都:西安、洛陽、開封、杭州、南京、北京、安陽。
16、我國四大名繡:蘇州的蘇繡、長沙的湘繡、成都的蜀繡、佛山的粵繡。
17、三大名錦:南京的云錦、成都的蜀錦、杭州和蘇州的宋錦。
18、三大傳統手工藝品:景德鎮的瓷器、北京景泰藍、福州脫胎漆器。
19、景德鎮素有“瓷都”之稱。江蘇宜興有“陶都”之稱。
20、黃果樹瀑布群:位于貴州 ,是我國最大的瀑布群;壺口瀑布:位于九曲黃河之中,它是我國水流量最大的瀑布;諾日朗瀑布:瀑面寬140余米,是我國瀑布最寬的瀑布。
21、歷史上稱為“天下第一泉”的四大名泉是:江蘇鎮江中冷泉、江西廬山谷廉泉、北京玉泉、濟南趵突泉。
22、我國主要的海濱勝地:青島海濱(藍天、碧海、綠樹、紅墻)、亞龍灣海濱(被譽為:不是夏威夷,勝似夏威夷。)
23、活化石植物:銀杉、水杉、銀杏
24、傳統名花名樹:花中二絕——牡丹和芍藥。河南洛陽、山東河澤為賞牡丹最佳地。揚州芍藥最為有名。
25、花中四友:迎春、梅花、水仙、山茶花。
26、市花:溫州、金華、寧波——茶花 杭州——桂花 嘉興——杜鵑 紹興——蘭花 麗水——蓮花
27、山城——重慶,冰城——哈爾濱,江城——武漢,水城——蘇州,花城——廣州,春城——昆明,泉城——濟南,溫泉城——福州,椰城——海口,沙城——敦煌,極光城——漠河、林城——伊春,瓜城——吐魯番等。
28、中國四大古名亭:蘭亭(浙江紹興)、醉翁亭、陶然亭、愛晚亭。
29、世界最大的宮殿——北京故宮;最大的佛像——四川樂山大佛;最古老的石拱橋——河北趙州橋;最長的石窟畫廊——敦煌莫高窟;海拔最高的古建筑——布達拉宮。
30、截至目前,被國務院定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共有99座。
31、杭州是冠以“天堂”之名的花園城市。
32、梅、蘭、竹、菊被稱為花中“四君子”;松、竹、梅為“歲寒三友”。
54、國花:美國——玫瑰花;加拿大——楓葉;英國——玫瑰花;法國——玫瑰花;意大利——紫羅蘭、雛菊;德國——矢車菊;西班牙——石榴花;俄羅斯——葵花;日本——櫻花;朝鮮——木槿花;新加坡——萬代蘭;泰國——睡蓮。
55、我國四大園林:北京頤和園、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蘇州的拙政園和留園。
56、蘇州的四大園林:滄浪亭(北宋)、獅子林(元朝)、拙政園(明朝)、留園(清朝)。
57、我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筑的實物是唐代建筑。
58、萬里長城是我國軍事防御體系中最大的工程建筑,它西起嘉峪關,東至鴨綠江,全長6300多公里。
59、長城上有三個著名的關卡:山海關、居庸關和嘉峪關。
60、古代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湖北武漢)、岳陽樓(湖南岳陽)、滕王閣(江西南昌)。
61、應縣木塔是我國現存最古最高的一座木結構大塔。
62、陶器的發明標志著烹飪技術的第一次飛躍。
63、《本味篇》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烹飪理論著作。
64、唐代名醫孫思邈的《千金方》是現存最早的食療專論。
65、由三大流域孕育出的四大菜系:川菜、淮陽菜、粵菜、魯菜。
66、孔府菜是我國最著名最典型的官府名菜。
68、浙江因錢塘江而得名,陸地面積為10.18萬平方公里,人口4677萬。
69、浙江地形的特點是“七山一水二分田”。浙江地勢南高北低。浙江第一高峰是龍泉市鳳陽山的黃茅尖,海拔1929米。
70、浙江海灣有:杭州灣、象山灣、臺州灣、溫州灣,其中以杭州灣為最大。港口有:北侖港、乍浦港、舟山港、海門港和溫州港,其中以北侖港最大。
71、杭州、紹興、寧波、衢州、臨海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青田、瑞安、平陽、文成為著名的僑鄉。
72、浙江旅游資源豐富,全省有1個國家級旅游渡假區,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4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6處國家級森林公園。
73、江南三大賞梅勝地:杭州——超山,蘇州——鄧蔚,無錫——梅園。
74、雁蕩三絕:靈峰、靈巖、大龍湫。
75、我國四大避暑勝地:江西廬山、河南雞公山、河北北戴河、浙江莫干山。
76、石門洞明朝開國功臣劉基年輕時曾跟隨老師鄭復初在此讀書。
77、錢塘江全長605公里。新安江為錢塘江的上游,富春江為錢塘江的中游。
78、甌江是浙江省的第二大河,長388公里。
79、東錢湖為浙江省最大淡水湖。
【中國地理文學常識】相關文章:
文學地理常識01-26
文學地理常識大全12-21
中國古典文學常識文學常識03-25
中國文學常識-文學體裁常識01-07
關于中國的文學常識04-02
中國的文學常識集錦01-30
中國的文學常識大全12-24
中國文學常識-文學常識巧記憶01-07
文學常識-中國文學之最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