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物顏良簡介及典故
顏良(?-200年),東漢末年河北軍閥袁紹部將,以勇而聞名。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三國人物顏良簡介及典故,歡迎閱讀。
顏良簡介
顏良(?-200年),東漢末年河北軍閥袁紹部將,以勇而聞名。建安四年(199年),袁紹以顏良、文丑為將,率精卒十萬,準備攻許(今河南許昌)。建安五年(200年),兵進黎陽(今河南浚縣),遣顏良攻白馬(今河南滑縣)。曹操北救,以荀攸計分兵渡河,引袁紹西應,自率輕兵掩襲白馬,顏良倉猝逆戰,被關羽擊斬。
顏良歷史評價
孔融:顏良、文丑,勇冠三軍。[5]
荀彧:顏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禽也。[5]
沮授:良性促狹,雖驍勇不可獨任。[2]
顏之推:齊有顏涿聚,趙有顏最,漢末有顏良,宋有顏延之,并處將軍之任,竟以顛覆。[3]
陸游:顏良文丑知何益,關羽張飛死可傷。等是人間號驍將,太山寧比一毫芒。
顏良典故
位于黃河的二岸分別有郭子儀和顏良的寺廟。當時,有在離祭拜顏良的廟宇十五里之內,不準設置祭祀關羽的寺廟的這種禁忌。但當地的縣令不去遵守,甚至下令要在顏良廟的.廟會上,非讓演員們演一場有關三國演義的戲劇不可,并且會親自觀賞。結果在當天的戲劇才上演的不久,突然刮起一陣狂風,致使臺上的演員因狂風引起的意外而去世。之后,離廟宇十五里之內的地方,發生因瘟疫的傳染使當地人和家畜去世的現象。
顏良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在小說《三國演義》里,于討董戰役的汜水關之戰中第一次被提及姓名,當時顏良、文丑催軍未回,使袁紹頗為華雄的猖狂而嘆息(黃正甫本袁紹言顏良文丑一人在此立斬華雄)。[7] 孫堅私藏玉璽被袁紹識破,顏良、文丑與程普、黃蓋、韓當拔劍掣刀相對[8] 。袁紹計逼韓馥,謀奪冀州時,耿武欲行刺袁紹,被顏良斬殺。隨后與文丑為先鋒,擊公孫瓚,平定河北。曹袁交兵,顏良統十萬精兵為前部,攻劉延于白馬。劉延屢次告急,曹操派15萬軍隊兵分三路解白馬之圍。關羽新降曹操并得了很多賞賜,希望參加對顏良作戰以回報曹操的厚待。曹操親率5萬迎戰顏良,但被顏良部下精兵整齊的陣勢所震懾。呂布舊將宋憲、魏續相繼請求與顏良單挑,都很快被殺。徐晃出馬戰顏良,大約二十合后敗走,使得曹軍諸將栗然。雙方休戰。
在謀士程昱建議下,曹操召見關羽,但怕他一旦回報了自己的'善待就會離開。次日,顏良軍列好陣,關羽陪曹操坐在小山頂向下看,遠遠看見了顏良的麾蓋。關羽跨上赤兔馬沖入袁軍。顏良未及反應,措手不及,即被關羽所殺。關羽割下顏良首級綁在馬脖子上,順利返回。顏良軍士氣大損,陷入混亂,為曹操提供了進攻的機會。曹操在白馬之戰中獲勝,大破袁軍,還劫奪了很多物資。[9]
關于演義中顏良的死因:“只因玄德臨行語,致使英雄束手亡。”這句話被放入除毛本外的各古本演義的贊詩中,其中除黃正甫本只有贊詩外,嘉靖本和湯賓尹本,余象斗本,朱鼎臣本皆有文字說明,朱本和余本似乎非為小字,其余兩個版本為小字,文字為【原來顏良辭袁紹時,劉玄德曾暗囑曰:“吾有一弟,乃關云長也,身長九尺五寸,須長一尺八寸,面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喜穿綠錦戰袍,騎黃驃馬,使青龍大刀,必在曹操處。如見他,可教急來。”因此顏良見關公來,只道是他來投奔,故不準備迎敵,被關公斬于馬下。】,且在顏良被殺之前,各版本皆有顏良想要問話的描述,毛本為方欲問時,黃本和湯本,朱本為卻欲問之,嘉靖本為恰欲問之。甚至在古典戲曲《白馬坡》中亦有顏良出戰前劉備與顏良談話的情節,可見在作者羅貫中原意的《三國演義》中顏良之死是由于劉備囑托而不做和關羽戰斗的準備從而被殺。
【三國人物顏良簡介及典故】相關文章:
三國人物袁紹簡介及典故04-12
三國人物張飛簡介及典故04-12
三國人物荀彧簡介及典故04-13
三國人物周瑜簡介及典故(通用10篇)04-21
三國人物荀攸簡介04-13
三國人物賈詡簡介10-18
三國人物曹仁簡介及人物評價04-12
《三國演義》諸葛亮簡介及典故11-06
三國人物于禁簡介及藝術形象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