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網絡有誠信消費才無憂為題目的作文
在我國經濟社會中,誠信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對網上交易而言,誠信的問題更是核心和關鍵,是網上交易發展的一條生命線。如果誠信問題不解決,對這個行業的打擊將是毀滅性的
文 《法人》特約撰稿 董毅智
伴隨著信息技術飛躍發展,電子商務的出現,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和消費習慣。網上購物作為一種新型購物方式,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
但是在方便快捷的背后,網購的諸多誠信問題亦給消費者帶來了麻煩。各種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也有增無減,網絡購物正面臨著誠信危機。
在此,筆者梳理了幾種網絡消費時常見的誠信問題以及解決建議。
實際商品與宣傳嚴重不符
作為網購者,最關心的就是商品的質量問題。網上購物與現實生活中購物有很大的區別,最明顯的就是網上購物不能像現實生活中購物那樣,能夠對所購商品進行實際的選擇、鑒別、查驗,而只能通過商務網站上提供的商品信息來了解商品并做出是否購買商品的決定。
這樣,網上商品購買者確實難以把握商品的真實情況。不少電子商務經營者就利用這一特點,惡意出售與網上商品宣傳所不相符的瑕疵商品,或是貼牌和翻版商品。結果是,網購者在網上購買商品時感到非常滿意,而收到商品時卻垂頭喪氣。
電子商務經營者這些違背誠信的行為,嚴重打擊了網購者繼續在網上購物的積極性和自信心,致使網購者在進行網上購物時顧慮重重,甚至完全放棄了網上購物的念頭。
用戶隱私及信息泄露
擔心個人信息被盜和泄露隱私,是目前大家廣泛關注的問題,也是挑戰網絡安全的主要大敵。要在網上成功交易,買家必須輸入自己的姓名、電話、地址、銀行賬號等隱私信息。一些賣家為了擴大銷售額,不惜將以前消費者的信息建立數據庫,根據其經濟狀況、上網習慣等不停轟炸消費者的郵箱以推銷自己的產品。
更有甚者,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將消費者的信息賣給他人。此外,消費者的信用卡賬號、密碼被篡改、被盜也是常有的事。這些信息的安全性常常是買家最擔憂的問題,與賣家關系重大的賬號也存在巨大安全隱患。
賣家無法兌現售后服務
很多情況下,網購消費者往往面臨商家承諾的售后服務無法兌現的問題。比如商品在運輸途中產生的損壞,究竟由誰來承擔尚無定論。許多賣家往往在“買家必讀”里注明“如無質量問題概不退換,請購買前仔細斟酌”,而究竟什么算是質量問題,并沒有相關部門出示的統一標準,很難判斷。即使買家在收貨后感覺有缺陷、有殘缺,也自覺證據不足而息事寧人。
對于手機、數碼、相機等電子類產品,其售后服務主要限于店內三包 ,僅僅限于店家的口頭承諾,如果真的出現問題,店家完全可以翻臉不認人。
當產品交到消費者手中以后發現損壞,到底是交付的時候就已經損壞了,還是運輸的過程當中損壞,往往也很難判斷。所以消費者不知道找物流方索賠還是找賣家索賠,最后也就導致了消費者權益無法得到保障。
而有些情況下,商品出了問題賣家能推則推,就算有售后服務也只是表面應付一下,許多問題根本得不到實質解決。
網托的大量存在
與普通消費者相比,網購消費者最大的劣勢是通常無法直接看到商品,因此他人尤其是已選購同類商品的消費者,就成了他們參考的對象。
一些商販利用消費者的這一心理,雇用“網托”或讓網店工作人員充當“網托”,通過網絡進行商品宣傳,一些“網托”還替網店刷信譽,只要網店店主付錢,他們就會與店主進行虛假交易,給店主好評。
用這種形式幫網店刷信譽 ,評語也寫得十全十美,一個好評售價從 0.1 至 1 元不等。一些新開的網店為了積聚人氣,也愿意花錢“買好評”。這樣網購者所參考的店鋪信譽度就不真實,不能作為誠信度的參考依據,同時也加大了網購者“勞動強度”,降低了網上交易的可能性。
建立商家和個人的信用評價體系
和其他交易方式一樣,網上購物的各方參與者會遇到下列風險:交易各方的資信風險、產品風險,包括產品質量是否可靠、產品品牌、產品是否假冒偽劣等問題;物權轉移中的風險,包括先付款還是貨到付款問題,產品如果委托第三方物流企業配送還涉及物流企業的信用問題;支付風險,這里不是指網上支付過程中的支付安全性風險,而是指交易中付款方是否付款的問題;售后服務和技術支持風險,在交易完成后,售后服務和技術支持提供方能否履行其義務的問題等。
由此,誠信問題成為公眾或商家最為擔心的問題,而信用評價就是對賣方誠信的評估,因此公眾和商家在網上交易前,特別關注賣方的信用評價。真實有效的信用評價體系是解決誠信問題的重要手段,尤其要注意的是,應在打擊虛假評價的同時,建立真實、完善的評價體系,且評價體系規范的應是買賣雙方的信譽問題,監管商家的同時,亦應監管買家。
嚴格準入機制
在實際生活中,從事營利性的行為都需要營業執照,但目前電子商務卻在這方面比較寬松,很多中小和個人商家并無營業執照,使得消費者難以確認身份,商品質量也沒有保障,應該加快步伐通過立法,嚴格電子商務的準入機制。
提高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
網上購物有別于傳統的購物方式,不少消費者還缺乏必要的購物經驗。因此,提高消費者網上購物的保護意識尤為重要。
消費者應盡量選擇熟悉的網上購物平臺,要認真區分網上平臺上商品的真實性,以及其服務質量的好壞。交易前要先查詢賣家信用度,對超常規低于市場價的商品,一定要謹慎,因為有些不誠信賣家就是靠低價來蒙騙消費者。
此外,高額交易盡量選擇第三方付款服務,在完成交易后,向賣家索要收據或者憑證,并妥善保管匯款單據等,同時保留與賣家的往來郵件,以備不時之需。這樣一旦出了問題,有利于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通過立法解決交易手段等問題
我國關于網絡交易的法律法規很不完善,除現行的《民法通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網絡交易管理辦法》外,基本沒有具體的法律法規可以約束網絡交易。
上述的法律規范中,有的對網絡消費者與網絡經營者之間的規范更是涉及很少,在現實中沒有具體的執行力和約束力。網絡交易中經營者對于失信的懲罰規定的不夠具體。
因此可進一步制定相關法律,對參與交易的各方權利和義務進行明確細致的規定,不僅能有力打擊網上虛假廣告,欺詐行為,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誠信環境,促進網上購物活動的繁榮發展。
培養全社會的誠信意識和誠信消費習慣
應該看到,在我國信用評價和監管機制不健全的環境下,人們在交易過程中誠實守信的意識還很淡薄,因為人們的失信成本很低,或者說有時還不存在失信成本,這使得部分人越來越不誠實、不守信。
但是良好的誠信環境建設和誠信意識的培養,需要人們長期的努力才能培育出來。培育誠信消費習慣,需要積極穩妥地引導消費者采用先進的誠信消費手段。如果更多人接受了電子信用支付模式,就會逐漸將這種消費行為演化為習慣,而這種習慣會大大提高人們的誠信意識,會推進網上購物誠信機制的日益完善。
總之,在網絡購物漸漸走進百姓生活的同時,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特別是誠信問題,還有待完善和規范。因此,需要有關部門嚴格把關、形成法律法規,使不法之徒無空可鉆。同時,對于網絡消費,需要廣大消費者提高警惕,提防網上陷阱。而網店經營者也要誠信經營、提供優質的網上購物服務。
【網絡有誠信消費才無憂為題目的作文】相關文章:
網絡誠信消費無憂和諧發展書信05-31
網絡誠信消費無憂和諧發展書信精選05-31
網絡誠信消費無憂和諧發展書信范文05-31
無憂童年為題的作文08-08
以誠信為題目的作文08-07
以‘誠信’為題目的作文08-12
以誠信為題作文08-27
以誠信為題的作文09-24
誠信為題的作文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