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我的外公作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的外公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的外公作文1
我想,這篇作文,是我給外公最好的禮物。
——題記
我的外公是一個作家,一個用生命寫作的作家。兒時的記憶中,外公常常捧著一本書,倚在窗邊沉思,或手握一支筆,奮筆疾書。從窗外透進斑斑點點的陽光,像個調皮的孩子輕輕撫摸著外公布滿皺紋的臉頰。不時有風把書頁吹起,也會吹起外公頭上的絲絲銀發。我坐在小凳子上,捧著一本小人書。陽光透過白色的紗窗,映出一大一小的兩個影子……這副動人的畫面像一顆古老的種子一般,埋藏在我的心底。
外公常常對我說,他并不是作家。但在我眼里,外公就是作家。外公書房里全都是書,古老的線裝本,現代的精裝本,我從中見到書的魅力,看見了時間的模樣。我常常站在外公書桌旁,看著他行云流水般寫下一行行文字。那時的.我不懂事,常常翻外公的文稿,把書桌弄得一塌糊涂。外公總是不惱,靜靜地收拾好東西,在白紙上寫下工整的字教我認,我漆黑清亮的雙眸緊緊地盯著那些字,宛如浸在海水里的星辰,仿佛走進了另外一個世界似的,多么奇妙!多么有趣!
后來,我上了小學,知道外公并不是作家,雖然他出了好幾本書。外公專攻古文字,潛心研究龍泉歷史人物與龍泉古文獻,是龍泉歷史文獻方面的“活字典”。幼年時,我一度還以為外公是考古學家,因為外公熱愛古跡,有時間就趕往各處尋古探幽。我親眼看見外公站在麗水一座古城墻前,撫摸著殘垣斷壁,痛惜不已;在南明山,對著幾塊石碑癡癡的看上一整天。
在我上小學二年級時,身體一直很硬朗的外公生病了。在麗水做完手術剛出院,外公就急著趕回龍泉,校對他主編的《龍泉民國檔案輯要》。在與病魔抗爭的這兩年里,因為對古文化的純真熱愛和無止境的追求,外公頑強地完成10多萬字的《龍泉歷史人物》創作。
年末,外公最后一次來到麗水治療。當我推開病房的門時,看見外公坐在床上,一邊咳嗽一邊寫書,手上青筋突起,變得十分消瘦。外公見到我,和往日一樣談笑風生,敏捷的思維,爽朗地笑聲,很難想像到這是一位深受病痛折磨的老人。外公沒說幾句話就開始咳嗽,我看見外公吐出痰里帶著鮮紅的血,觸目驚心。媽媽嘮叨外公不好好休息,在夜里疼痛的不能入睡,還咬牙修改文稿。外公發出“病魔來襲,夕陽無多,只是許多事情尚未完成”的感慨,靠在床上略略喘口氣,又開始修改《龍泉歷史人物》,一字一字推敲,一段一段斟酌,專注的模樣讓人心疼。看見外公如此堅強,我硬生生地把淚水憋了回去。我靜靜地坐在病床邊上看書,就象多年前的那個下午,陽光透過紗窗,靜靜地灑在地面上,映出了兩個一大一小的影子。我是多么多么想時光能夠倒流!多么多么盼望奇跡能夠發生啊!
奇跡終究沒有發生。
年初,外公還是離開了我們。外公走的是那么匆忙,匆忙地我來不及見他最后一面。媽媽說,外公在生命的最后幾日,盡管已食不能咽,卻仍然手不掇筆。臨終前兩日還為《龍泉市志》寫了篇關于1994年版《龍泉縣志》里人物和傳說兩部分里一些需要糾錯的文章,沒有署名就寄出了。
這就是我的外公,我眼中的作家,在人生的最后時光,依然握筆在寫,在生命最后的時光,還在做著學問。
外公的努力沒有白費,他嘔心瀝血的主編的《龍泉民國檔案輯要》成為浙江百項檔案編研精品項目,并獲省檔案局編研成果一等獎。
外公,就像一縷為文學而亮起的陽光,他在我稚嫩的心里留下的是對文學無限的向往與憧憬。他那樣堅強,那樣專注學問,那樣淡泊名利,永遠是我最敬佩的人,永遠是我心里的陽光。只要我微微抬起頭,他就能給我無限的動力與堅持。我將來要當一名作家,用筆寫下溫暖的世界,讓愛種在我們的心里,讓陽光灑滿每個角落。
我的外公作文2
天灰蒙蒙的與地面的距離很近很近,伸手就可以觸及到的感覺。山的輪廓是呈鍋底形的,里邊的地一層一層似梯田的形狀,被挖得翻起來的土塊干巴巴的成瘦黃的顏色,因為海拔高,氣候常年寒冷的關系,這些地種不出稻谷,卻只能栽一些玉米、蕎麥、土豆、紅豆之類的農作物。外公的墳塋就坐落在這個貧瘠、瘦弱、空曠、孤寂的山凹里。
20xx年的春節之際,初四這天,我和兩個兄弟一早就跟隨小舅及他的小兒子前來祭奠外公。我們帶來了糕點、水果、還有煮熟的.雞和一些小菜等許多貢品,小舅給外公擺上三碗飯,放上三雙快,滿上三杯酒,點燃三柱香,我們姐弟三人跪在墳前給外公磕頭,然后燒紙錢。往事要追溯到16年前,小舅托人捎來外公病危的消息,可因為當時我們家也遭遇太多的不幸,大弟因工雙目失明,需要照顧,父親氣急之后身患肝癌病逝不久,小弟也因家中的變故過度憂慮而突發心臟病幾次昏倒正準備上昆明住院,我們家簡直禍不單行都亂成了一鍋粥,所以也就放棄了趕見外公最后一面的機會。現在說什么都表達不盡我后悔的心情,此時此刻只能多燒些紙錢讓天堂那邊的外公手頭寬裕一些,此時此刻也只能用這種方式來寄托我們對外公無盡的哀思。
回首往事,外公在我的印象當中總是鞠著一副瘦弱的身板,卷曲的頭發下一雙深陷的小眼睛,黃瓜似的臉龐刻滿了滄桑的皺紋,貌似身體單薄的小老頭我的外公實際卻有著特別好的口頭和無窮的力量。記得小的時候,每到過年,外公都要親自來接我們回老家,他經常用馬馱著土豆、紅豆、蕎面、臘肉、雞一類的東西到我們家,外公在我們家每頓要吃大盤子的飯,早點能吃一公斤的面條。外公吃得多,做事也相當有能力,外公要回去的時候,母親總會買些蓮藕、山藥、花菜、蠶豆、面條、面粉、大米、米粑、水果、甘蔗、水果糖等之類的東西給外公,我們一家穿舊了的衣褲、鞋帽等也都下放給外公帶回去。我們姐弟被外公放到馬馱籃里,他自己卻把家里給他的東些挑在肩上,從我們家出發要爬一座很高的山,然后要下一道很陡的坡,還要走一段青石板路,幾乎一天的路程。
外公特別的勤勞,在老家,天剛蒙蒙亮他就會起床到兩公里外的龍潭去挑水,往返三次才能把家中的大水缸裝滿,為了避免木桶里的水晃潑出來,外公會在桶里投放幾枝樹葉,外公總有干不完的活計,水缸里的水挑滿后又到山上砍柴了。在那個缺醫少藥的年代,外公還懂得一些民間醫術,記得一次我感冒發燒,外公拿來外婆納鞋底的線扎緊我的手指,隨即用火塘里燒熱的姜挨個擦搓,最后用針放血。外公還跟我按摩,捏捏手,抖抖腳,燒一碗姜湯讓我喝下去,捂著被子睡一覺,醒來時出一身臭汗,病全好嘍。外公為人善良、熱情,在那個工農差別較大的年代,我們每次回老家都會引來左鄰右舍的許多小朋友前來觀望,也有一些親戚聞訊前來串門問候,外公都會把一些糖果、甘蔗之類的東西給他們吃,還會留他們在家里共進晚餐。
我是跟外公回老家次數最多的一個,外公對我呵護有佳,每次從老家歸來,為了不讓我吃走路之苦,也給外公免去背我之累,外公都會在馬鞍上綁兩根樹杈,目的是用來當扶手的。外公讓我牢記騎馬時的警句:“上坡時向前趴腰,下坡時往后傾腰。”,過年歸來的時候,往往是山茶花、杜鵑花開滿山坡的時候,我被這山花爛漫的景色所吸引,騎在馬背上的我會情不自禁、興高彩烈的大聲呼喚外公快去摘那些心愛的花朵,外公也會毫不猶豫、樂此不疲的接受我的使喚,這就是我慈祥可親的外公。
其實外公不是我們的親生外公,而是我們親生外公的妹夫,母親稱他為姨父。當我們記事的時候,母親就經常跟我們講述她與外公家的故事。母親9歲那年,她的親身父母雙雙死于一次瘟疫病,當時只有大舅成了家,生活處于無奈,兩年后二舅做了人家的上門女婿,老舅背井離鄉被送給了別村一位胡姓人家當兒子,母親也借外公來村里做客的機會拽著外公到他們家生活去了,從此開啟了我們家與外公家的親情之路。
外公雖成故人,但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我的外公作文】相關文章:
關于外公的作文:我的外公01-27
「我的外公作文」外公與茶01-27
有關外公的作文:我與外公01-28
關于外公的作文:我的好外公08-21
我的外公作文「精選」01-22
我的外公作文01-20
我的外公 作文09-17
我的外公_作文09-04
作文我的外公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