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思考作文8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思考作文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思考作文 篇1
這兩天街頭巷尾、報刊網絡上一個熱議的話題就是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全國卷給出一幅夏明的漫畫作品,畫面展示的是一個孩子考試100分得到表揚(唇印),98分受到懲罰(巴掌),另一個孩子考55分受到懲罰,61分得到表揚。要求考生臨場發揮,寫出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面對這樣的高考作文題目,引起一些思考,與大家共榷。
經歷過學生時代的人,無不對分數這個詞語有著深刻的認識!耙苑謹嫡摮蓴 彼坪醭蔀榻逃绲摹安欢▌t”。學生入學分班看分數、評選三好看分數、推薦保送看分數;老師教學質量看分數、評定職稱看分數、年終獎金看分數。真是應了“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師的法寶”。也就難怪會出現漫畫中的“唇印”和“巴掌”了。這幾年,雖然也有些學校嘗試了素質教育,但只要高考制度存在,分數就是進入名牌大學的相對公平的唯一標準,就難以去除“以分數論成敗”的土壤。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中國每個家長的美好愿望。哪個家長不會因自己的孩子能夠在班級、在年段考了第一名而沾沾自喜,又有哪個家長不因孩子成績不好受到老師批評而惱羞成怒?我想,這種教育孩子的理念需要調整。古人尚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也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詮釋。作為家長,就應該懂得引導自己的孩子興趣,懂得培養孩子走上健康成長自食其力的人生正路。同時對孩子的成長能夠保持一顆平常心,既不能愛之切切,又不能怒之沖沖。
高考一結束,班主任在朋友圈發了一條微信:考上大學的同學們要注意和沒考上大學的同學保持密切聯系,等你們大學畢業了,好去他們的公司打工。雖然是一則笑話,卻也充滿現實的殘酷與無奈。笑話折射的.不僅僅是讀書無用論的重新抬頭,更有靠自強不息適應市場拼搏創業的輝煌實踐。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人們傳播知識和接受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也在不斷更新。我想說,知識的獲取、能力的提升不僅僅局限在名牌大學的校園。
天高任鳥飛,海空憑魚躍。現代社會給廣大學子們提供了多元化的成功之道,只要你有夢想,你就放飛你的希望,你要你肯付出,你就會肯定有收獲。
明年此時青云去,卻笑人間舉子忙。
思考作文 篇2
不知道是何時,也不知道是為什麼。也許是孤獨鑄就了發呆的藝術……
為了考試失誤的懲罰,老師把我和田田分開了,不再是同桌,我們隔了好遠,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我們哭了,伏在桌子上,不敢看得方的眼睛,直到上課,不得不起來。兩個人,兩雙紅紅的眼睛,無心聽課,思索著兩個人從相識到相知的每一個精彩片斷……
友誼會到此結束嗎?是注定我不會得到嗎?或者友誼會永存呢?雖然會有好的結果,但直覺告訴我,壞的結果會更多一些,心里怕怕的……
“田田我們非開后還會是朋友嗎?”
她沉默著,不語……
可使我擔心的卻成為了事實。
沒有了平時的歡聲笑語,沒有了平時的嬉鬧,沒有了平時的快樂,我又回到了以前的孤獨之中,下課了也在學習中度過,看著同學們溢滿笑容的臉頰而無能為力,孤獨著度過每一天……
而這孤獨換來的歲是狠多的最高分,但我并不快樂。
難道這友誼不屬于我嗎?
時間水一樣的流過,寒假眨眼間便到了。
在家的日子里,千篇一律的起床、學習、吃飯在學習后睡覺的日子,只是偶爾媽媽大喊一聲“穩穩”,我知道那是電腦出故障了,看看再回到我的'屋子里,一待就是一天……
沒有人聊天,還被調皮的弟弟欺負的日子比學校還孤單……
因為孤獨,我經常用手支著下巴,站在窗前,向天空訴說著我的心事……
我學會了發呆。
漸漸的我發現天空很美,我迷戀于天空的藍色,它真得很美,天空更值得信賴。
發呆很美,它不用懷疑那些人的不信任,只要有自己就夠了;發呆很美,它讓你懂得些哲理;發呆很美,在閑暇時發發呆,你會發現發呆的好處、發呆的藝術……
思考作文 篇3
神經病學中有種怪病叫無痛癥,一旦患上,便無痛覺。沒有痛感,看似一件幸事,實則危機四伏——輕則外傷不知處理,重則體內重癥不能及時醫治,以致病入膏肓,危及生命。
好在這種肉體上的無痛癥并不多見。不過精神上的無痛癥患者在我們這個社會中卻是普遍存在。托爾斯泰的小說《復活》開篇就描繪了這樣一個“無痛”社會:農奴受盡剝削,卻不思反抗安于受虐;小市民非娼即盜,卻恬不知恥心安理得;貴族階層荒淫無度,卻不知心靈荒蕪恰似行尸走肉……
小說主人公聶赫留朵夫便是一名典型的“精神無痛癥”患者。他打仗、畫畫、求仕每一件事都是半途而廢,人屆而立仍坐食遺產度日。但他的可貴之處(或者說他的人生轉機)就在于——他在一群無痛癥患者中率先恢復了痛覺。
當然,在那樣一個時代,一個人很容易在社會這口注滿麻醉劑的大缸中失去痛覺。小說中的聶赫留朵夫曾覺悟過三次——第一次因軍中的壞習氣,第二次因社會上的奢侈風,但很快又“無痛”了;第三次因在法庭上見到了始亂終棄的瑪絲洛娃,這一次他學會了思考,更準確地說是長久的思考。徹夜的思考如不斷向傷口撒鹽,使他在疼痛中保持著清醒。
正是這種思考讓他踏上了悔過之途。盡管途中充滿各種誘惑和阻撓,但他勇敢地一次次撕開了蒙在傷口上的紗布,感受著傷口的痛楚,并從思考中獲得力量,最終“復活”。
《復活》是托爾斯泰晚年的作品,成書前他剛完成思想上的巨大蛻變,所以《復活》可以看作是托翁的一部精神自傳。托翁也經歷了從熱衷上流社會的各種活動,到逐漸看透心生厭倦,到最終“復活”的過程。他甚至稱早年杰作《戰爭與和平》為“老爺式的`游戲”。
支撐聶赫留朵夫與托爾斯泰的思想基礎是宗教的博愛精神。但富有諷刺意味的是,托翁因言行的激進晚年被革除教籍,客死他鄉。難道對痛苦的思考只能帶來悲劇性的結局?
想想歷史上那些思想者,很多都難以得到公眾的理解!芭e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屈原,生命的盡頭是那樣孤獨凄涼;勇敢地捍衛和發展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的布魯諾,死于眾多“看客”的面前;在藝術上富有創新精神的梵高,是人們眼中的瘋子……
但是誰也無法抹去那些在痛苦中思索的思想先驅的功勛。比如托翁,他的痛苦之思究竟意義何在?大家知道是俄國革命推翻了沙皇統治,改變了世界大局,但列寧曾經指出,《復活》的完書就已經昭示了沙俄的覆滅,只是缺少一個催枯拉朽的過程罷了。
人類不僅生活在物質的環境中,每個人其實還有一個精神家園。托翁的博愛情懷,如同老子的小國寡民、陶淵明的桃花源、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都是對嚴酷現實的透徹思考之后虛構出的精神伊甸園。這個伊甸園,正是多少億、多少代人頑強地活著的原動力。
思考作文 篇4
剛剛寫完了一篇文章,突然發現,自己靈感的迸發大部分都集中在本應該處于睡眠狀態的夜晚也可以說是凌晨。
或許是因為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整個世界都變得安靜了下來,沒有了汽車的喧鬧聲,人群的嘈雜聲,只剩下自己聆聽到夜晚的安靜,最多再有偶爾傳來夜晚獨有的稀少的車輛發出的深夜鳴笛聲。所以,沒有了太多的干擾,也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在白天時無法安靜下來認真思考的`事情或問題,或者在白天根本不會出現的一些值得細究的事情。總的來說,夜晚是再好不過的用來反思自省的時間。
但卻也不太合適,畢竟自己的大腦已經忙碌的沒有停息的運轉了一天了,是時候放松下來讓大腦休息了,自己卻仍然精神亢奮的在思考問題,對身體來說確實是不益的。
總覺得這是一個悖論,怎么說都能過說的通,就看你怎么理解了。不過,合理的安排總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的。
所以,要學會,適當思考,合理休息。
思考作文 篇5
水是一個多么平凡的字眼,它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水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我們洗臉、刷牙、洗澡、洗衣、洗菜、淘米、做飯……都要用到它。它是生命之源。依據物種起源說,生命起源于海洋,動植物的生長都離不開水。種子的發芽、成長都需要水。水是植物生長的三要素之一。
水既然對我們的生活如此重要,那么有同學要問了:地球上水的數量有多少呢?
我們地球上的水資源豐富,但淡水資源緊缺,可飲用水更為稀缺。地球上的水雖然很多,總量為14億立方千米,但是淡水儲量僅占全球總水量的2。 53%,而且其中的68。7%又屬于固體冰川,分布在難以利用的高山和南、北兩極地區,還有一部分淡水埋藏于地下很深的地方,很難進行開采。人們通常的飲 用水都是淡水,而人類可以直接利用的只有地下水、湖泊淡水和河床水,三者總和約占地球總水量的0。77%。目前,人類對淡水資源的用量愈來愈大,除去不能 開采的深層地下水,人類實際能夠利用的水只占地球上總水量的`0。26%左右。到目前為止人類淡水消費量已占全世界可用淡水量的54%,淡水只占全球總水源 量的1%以下。
可飲用水如此稀缺,但是許多人卻沒有愛惜,相反在使用中,用水如土,大肆揮霍,極為浪費。還有,淡水的污染問題也未完全消除。與之形成強烈反差 的是,在一些貧水地區,人們惜水如金,他們只有在下雨天才能聚積雨水痛痛快快地洗一下澡,而受此大自然的恩惠少則等上數月,有的甚至要長達一年。他們刷牙 的水用來洗臉,洗臉的水用來洗腳,洗腳的水用來洗衣服……像鏈條一樣,如此循環往后,高度節約,充分利用,不讓一滴水白白浪費。有位攝影師曾經在河南某地 拍攝到一張大地干裂的照片,這種干裂程度達到了方圓30公里。照片上干裂的土地露出猙獰的面孔,大地似乎在聲嘶力竭地吶喊:“水!水!”這樣的畫面讓人觸 目驚心,受到震撼。
看過科普書籍我們知道,火星也曾擁有過水,孕育過生命,但現在,火星上的水卻流失了,只剩下一片干枯的河床和靜默的巖石。如果我們不保護水資 源,不節約用水,不愛惜我們生命的源泉,總有一天,我們地球上的水將會枯竭,總有一天,火星的現在,會變成地球的未來!因此,保護水質、合理利用淡水資 源,已成為當代人類普遍關心的重大問題。所以我呼吁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從自身做起,愛惜每一滴水,節約用水,積極支持南水北調工程,讓那些缺水地區的人們 也能喝上潔凈的水,感受到水的魅力!
這就是我在世界水日到來前寫下的思考。
思考作文 篇6
季節變遷人事浮沉,在微涼的午后,靜靜地坐著室內,燃起一爐沉香屑,帕斯卡說:“人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一卷卷散發著濃濃墨香的典籍,在我手中慢慢翻閱,時間仿佛走得很快,任思緒在不停的飄浮。
在我的印象中,思考人生是很頻繁的,但從來都不會智曉自己的未來,經常聽同學說起:“人生的方向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我會不經意間思考著自己的人生將要怎樣過,懷著對未來的憧憬和家人的希望在努力的探索自己的人生軌跡。
人生就猶如縣掛在天空的彩虹,看起來色彩繽紛,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美麗的風景背后受過的挫折,雖然飽受暴風雨的打擊,但它并沒有放棄自己的人生,而是為自己能懸掛在天空一瞬而努力著,它的色彩是一瞬,它的精神是永恒。
人生就猶如匯聚在人間的.大海,看起來波瀾壯闊,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這無邊無際的海平面背后受過的考驗。雖然經歷著時間的重重考驗,但它并沒有退縮,而是無畏接受,從小溪一點點聚集,成就現在的浩翰無垠,這不正是“堅持”改變人生的真實寫照嗎?它沒有宇宙空間那么大,但它有堅持不懈的精神。
人生就猶如清晨綻放的花朵,看起來嬌艷欲商,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這花香彌漫的背后承載的磨礪,雖然被雨水沖擊著,但它是把雨水當作對它的洗禮,欣然的綻放,在大地間與日出爭光輝。它的香味只在一個季節駐足,卻帶給人們一世的啟迪。
落葉在天空中飛舞,轉載著對人生的思考,我將落在何方?
時光在輪回間勿勿而過,春天的樹木在透著新芽,我們的人生也在不斷地發生改變,高中生活在時間的催促下已來臨,它把初中的時光從我的腦海中給拉走了,我像是一個失去記憶的人在書海中尋找自己那渺茫的未來,已經找了十幾個年頭去還是不知何去何從?
在學海中,我的人生方向已迷失原以為只要“努力,堅持”就會到達理想的彼岸,當一張張白色的試卷發下來,而我卻不知如何用自己手中的筆墨把它裝飾時,才知道離岸邊還很遠,很遠。頓時的失落駐滿了我的思想。
黑夜已來臨,一點點星光,在點點星光下,仿佛看到一片葉子在風中恩索著自己的人生……
思考作文 篇7
中醫學院早就把《黃帝內經》、《傷寒論》等中醫經典劃入選修范圍。對此,有些人感到不解,而更多的人認為理應如此:時代在發展,西醫在突飛猛進,中醫如果還死抱著過時的所謂經典,顯然不是“與時俱進”,而是“自甘墮落”。
認為傳統經典對中醫極端重要的人也是振振有詞。最有說服力的理由是:近2千年來,凡是妙手回春的名醫,無一不來自對經典的深刻領悟。為什么中醫里庸醫占多數,其原因就在這些人沒有領會經典的精髓,沒有很好地把經典的原理應用于實踐。歷朝歷代名醫代出,同時也出產了更多的中等或下等水平的醫生,這說明經典是可貴的,而領悟和應用經典,同樣可貴。這個事實充分證明,中醫永遠離不開經典。
我贊同后一種看法。平心而論,中醫除了經典與歷代名醫外,還有什么可值得驕傲的?把經典劃入選修,無疑否定了經典的重要性,所以名醫的產生也必然被視為偶然現象。既然如此,還要中醫干什么?何必選修經典,干脆廢除中醫,大家都學西醫,豈不是省事多多。要開辦中醫學院,但又把中醫賴以生存的經典視為可有可無,實在屬于腦子進水的行為。
但如果肯定經典之于中醫的至關重要性,那勢必要解決這樣一個理論問題:為什么所有的學科都與時俱進,而中醫卻止步于近2千年前?所謂經典,應該是發現了這一學科的所有關鍵原理。比如物理學,牛頓的經典物理似乎窮盡了主要原理,但不料半路殺出相對論,使得物理學大踏步地前進了。為什么中醫經典這么久了還沒有遇到程咬金殺出?是尚未殺出?還是根本不會殺出?這個問題怎么來解釋?
我們不妨換個思路看看:有沒有什么知識或學問并不是與時俱進的,就是說,有沒有這樣的知識,并不因為歷史悠久了而越來越先進和高級的?當然有,特別是文學藝術。唐詩宋詞自不必說,沒人會否認那是中文詩的最高峰,胡適、郭沫若等名動一時的白話詩,與之相比,說是沙粒之于泰山也不為過;19世紀的音樂繪畫恐怕也是西歐藝術不可企及的巔峰;還有比如道家理論,《道德經》問世后,后來的道家人士只有如何實踐的份,在理論上已經不可能再越雷池了。
由此看來,并非所有精神產品與知識學問都必須與時俱進的。但這是為什么呢?為什么有些知識能夠與時俱進,而有些知識卻會早早進入巔峰、后世無法再前進了呢?
我以為這取決于知識對象的性質:如果對象的宏觀性涵蓋了所有的重要特性,其微觀的發展也改變不了宏觀顯示的特性,那么關于這個對象的知識就容易早早窮盡。比如文學,文學的表現對象是人的情感,而歷朝歷代人的喜怒哀樂基本差不多,現代人的大怒與秦朝人的大怒不會有本質的差異,因此,“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之表現牢固的愛情,至今并未出現“與時俱進”的勝過它的詩句。
但如果對象的宏觀性不能涵蓋其所有的重要特性,那么隨著對對象的微觀性深入認識,這個知識必然與時俱進,必然后浪推前浪,必然出現知識更新的現象,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都是如此。
醫學研究的對象是什么?不是人體本身,而是人體與外界的互動關系。如果人體與外界的互動關系幾千年沒有變化,那么這個知識就可以早早進入巔峰。大怒之下有些人血管爆裂,千年之前的人如此,現在依然如此;孔子受寒會發熱咳嗽,中山醫院現任院長受寒也會發熱咳嗽。從這個意義看,人與外界在健康層面的互動現象早就完全呈現出來,千百年來即便出現新的`病毒,但人體與外界的互動形式并沒有根本的變化,沒有出現過去沒有的新的癥狀,所以在千百前出現的知識就可能沒有實質性的發展,——這就是中醫經典迄今未被超越的原因。正如軍事科學,研究的是敵我的互動關系,這種關系在春秋戰國時期早就表現得淋漓盡致,所以孫子兵法便是軍事知識的巔峰。盡管后世的武器有了巨大變化,但只是改變了軍事行為的方式,沒有改變互動關系的本質,所以圍魏救趙、攻其必救等,現在依然是有效良策。不戰而屈人之兵,迄今也還是軍事的最高境界。
中醫經典當作如是觀。
思考作文 篇8
冬天終于過去了,冰冷的日子也該一起轟轟烈烈的離去了吧,我在心里默念道。
我一直都不喜歡冬天(雖然我并不討厭雪,紛紛洋洋的能讓人很幸福)因為北方的冬天有時寒冷的徹骨,并且對于我來說一切關于冬天的故事都太過迷離太過清晰,我害怕再次遇見那些并不完美的痛楚,我怕我會再次向回憶低頭!所以選擇了放棄堅守。
完美與不完美之間的差距只有那么大,或許殘缺更能讓那些老去的故事依舊活在我的心里!慢慢沉淀最后被記憶稀釋的清清楚楚!
坐在窗邊唯一的'好處就是在上課時可以偷偷的看著窗外的世界走走神,傻傻的憧憬一番。
遠處的籃球場上似乎永遠都有幾個陌生的身影在那里揮汗如雨,永遠不知疲倦的奔跑跳躍。我如果一直到不知疲倦該多好,可是我現在真的好累好累,不知道前方的燈火是否屬于我,也不知道現在我擁不擁有眼前的煙花。
我在教室里不斷的掙扎,不斷的消耗年輪,積累歲月,等待我遠方的燈火闌珊的幸福終點。
我在思考什么,我在想什么,坦白的說,好多好多,但卻也只能在這里戛然而止原因我想停下來休息再繼續下一次謬論!
【思考作文】相關文章:
[經典]思考作文02-17
思考作文【精選】02-15
思考作文[經典]04-14
思考的作文12-22
[精選]思考的作文01-18
(經典)思考作文03-08
思考作文(經典)03-12
思考作文[精選]03-26
思考作文(精選)03-25
思考的作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