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題告別抒情
2017年高考作文,一家之言:高考作文題告別抒情。
鳳凰衛視評論員邱震海先生在《理性精神——大國崛起之關鍵》一文中說:理性精神與其說是一種精神,還不如說是一種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歸納起來就是:培養對終極知識的追求興趣及隨之而來的懷疑能力,是一種對社會、對人生、對人類的思考,是一種理性的追問。利瑪竇曾在《中國札記》里,批評中國人沒有理性思維,缺少理性精神。
我一直認為,我們的教育,尤其是語文教育,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高考(高考)語文考試結束后,我發現今年部分省市的作文題,在這方面做了可喜的嘗試。
以往中國的作文試題明顯地帶有抒情性,而世界上一些教育大國,都比較重視考查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
比如2010年法國中學生會考作文題:1.對于真理的追求是否可能沒有利害關系?2.為了給自己一個未來是否應該忘記過去?3.解釋托馬斯·阿奎那作品的意義。
這些作文考查的都是學生對人生哲學的思考。
再來看看去年美國高考作文題。第一個,每一個成就是否會帶來新的挑戰?第二個,接受群體的價值觀可以讓人們免于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負責嗎?第三個:鼓勵不同意見的群體是否比不鼓勵那樣做的群體運行得更好?
這種沒有對錯之分的考題是美國作文最愛出的一種類型,其考查的并不是學生在這方面的態度,而是看學生如何能把自己和點評作文的老師說服了。也就是說,要看你如何擺事實,講道理,如何把你的觀點呈現在閱讀者面前,然后用事例說服人,讓人信服。
歐美這幾年的作文題,往往是直接采用問句的形式出現,提出問題,拋出矛盾,啟發學生理性思考,省去了學生審題的時間,又不帶有命題者的主觀色彩和情感傾向,很值得我們學習。
我認為作文題不單單是考查學生的語文水平。因為寫作不僅僅是語言表達的事,它首先是生活體驗、知識積累、思維方式、思想認識的事,是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和價值取向,是創造能力的綜合體現,因此,作文題和這個國家的教育理念有很大關系,高考作文《一家之言:高考作文題告別抒情》。近年來的高考作文,越來越重視對人生和社會問題的思考。這些思考的背后是學生文化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體現,而這也正是高考作文關注學生的理性思維的意義所在。
如何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首先是提升人的理性,對學生有更深切的人文關懷。
語文學科在培養學生健康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小學到初中的語文教學,側重于通過言語技能的學習去領悟作品的思想、精神、意蘊,培育其積極健康的情感態度,而高中語文則必須把價值觀的鍛造、精神家園的構建放在首位。
錢理群教授曾經說過:“中學語文教育落實到人文教育上時,就是給人建立一種精神底子。一個人的精神是要有一定的底子的。我認為這種精神底子應是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的,即給人的生命一種亮色!
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根據目前社會轉型期的特點,結合高中學生的特點,針對其一些弱點,如依賴性強、獨立性差、狂熱偏激、好走極端、反教育、盲從、沒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等,利用語文教學的優勢,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獨立分析問題、冷靜處理問題的能力。讓他們能對世俗的現象有自己清醒的認識,具有一定的批判能力,對自己的思想行為有反思的能力,對未來生活有一定的構想并為之努力奮斗,具有積極昂揚的狀態,具有崇高的生活信念,屏棄假、丑、惡,追求真、善、美。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丟失思維能力,不能沒有理性的底蘊,不能缺少了陽剛之氣。我們處在高中語文教學崗位上的每一位老師不能不去思考我們能教給學生什么,學生在我們的指導下能學到什么。
當然,作文中蘊含的文化價值觀、審美力以及理性思辨力既不是空中樓閣 ,也有別于曇花一現式的靈感。它來源于對生活的獨特觀察,來源于閱讀中的雋永品味,更來源于作文教學中對思維訓練的執著追求。板結的土壤結不出甜美的果實,只有在具備厚實的人文素養的心田里,才能綻放絢麗的理性之花。所以,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關鍵在學校的校園文化、精神建設。朱熹早就指出:“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蔽覀冋幵诠膭顒撔抡宫F自我的時代,鼓勵打破“宗經”思維的束縛,更應指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高考作文題告別抒情】相關文章:
告別抒情作文05-14
告別自卑抒情作文11-26
告別青春抒情作文12-12
告別童年抒情作文06-05
在告別母校的時刻抒情作文12-01
告別童年作文-抒情作文03-01
告別了我的母校抒情作文08-17
最好的告別-抒情作文800字07-31
2016年遼寧中考作文題目:告別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