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與生活
數學與生活1
今天,我在家閑得無聊,媽媽拿出一張紙,我看了一下,噢!原來是讓我算客廳、主臥、小臥······的墻磚和地磚。
媽媽讓我先算客廳的地磚:
客廳長是6.6米寬是5.8米,地磚的長是0.8米,問客廳地面是多少平方米?一共用多少塊地磚?每三片一件的話,一共多少件?
“這題這題這么多問,讓我算到什么時候!”這是我來自內心的訴苦。我也沒辦法,只好做題?蛷d地面太好算了,6.6×5.8=38.28(平方米)第一問就解答了。地磚長是0.8米,用0.8×0.8=0.64(平方米)當然,這還沒有算完,還要用客廳地面面積除以一片地磚的面積,就等于多少塊。算式是38.28÷0.64=59.8125≈60(片)終于過五關斬六將,到了第三問了,每三片一件的話當然是總片數除以每件的數量,算式是60÷3=20(件)。不能忘了答。答:客廳地面是38.28平方米。一共用60片地磚。一共20件。下面的主臥、小臥、大臥······都是用同樣的方法來計算。
地磚終于算完了,我還以為結束了呢,還有墻磚。
廚房長是2.75米,寬是3.6米,高是3.6米,墻磚是30×60厘米的,門和窗的面積大約是5平方米。問一共用多少片墻磚?
我用老師教的方法,把屋子看成一個長方體,算的是四面的墻壁,長乘高乘二加寬乘高乘二減五括起來除以0.3乘0.6。
。2.75×3.6×2+3.6×3.6×2-5)÷0.3×0.6
=(19.8+25.2-5)÷0.18
= 40÷0.18
≈223(片)
答:一共用223片墻磚。
數學與生活2
晚上回家吃完晚飯,媽媽對我和爸爸說:“這幾天天氣越來越冷了,我去羊絨加工店里,給我們每人加工一件羊絨衫。你們猜猜花了多少錢?”爸爸說:“一定不便宜,估計1000多塊錢吧!”媽媽說:“是的,還是挺貴的,共花了1430元。80元一兩的線,還有每人每件加工費50元,兒子比我少一兩線,又比你少三兩線。兒子媽媽考考你,能算出我們每人的羊絨衫的價格嗎?爸爸在旁馬上迎合著說:“是啊,兒子,看你的嘍!”
聽了爸爸的話,立刻找來筆和紙,在紙上寫出媽媽給我的幾個信息數字:1430元(總花費)、50元(每件的加工費)、80元(加工羊絨衫的毛線每兩的單價)。我思考了一下,關鍵媽媽沒直接告訴我毛線用量,但我仔細一下,她其實已間接的告訴我了呀!頓時,思路清晰了,馬上寫出來:首先,要扣除加工費3×50=150(元),1430—150=1280(元),再以我為標準算出爸媽多出來的線要花(1+3)×80=320(元),1280—320=960(元),3個人平均分配一下960;3=320(元),那么我的一件連加工費50+320=370(元),同樣媽媽的50+1×80+320=450(元),爸爸的50+3×80+320=610(元)。
我把這結果和解題思路告訴爸媽后,他們開心地直夸我。媽媽接著說:“兒子,這可還有其他方法哦?”我胸有成竹地回答:“我在解答地時候早就知道了,還有兩種,就是以媽媽或是爸爸為標準算!”爸爸邊點頭邊說:“怎么樣,是不是更應該好好學習數學,其實數學問題來源于生活,而生活問題又可用數學知識來解決!這就是一次數學與生活的精彩描述。
數學與生活3
說起生活中的數學,由于我是自己走路上放學,并且家里住的比較遠,而我又是典型的起床困難癥患者,所以關于“最短路線”我是作過一番研究的。
首先,要先對每天需要完成的動作做一個時間規劃,比如穿衣服需要5分鐘,刷牙洗臉5分鐘,吃早飯需要20分鐘,走路上學需要30分鐘,把這些時間相加起來后,再看看到教室的的時間是8:00,那么最晚的起床時間是7:00。還要把可能有的突發狀況也計劃進來,比如天氣不好,還有再賴床兩分鐘,唔唔。遲到就是常態了。
然后,看看哪里可以壓縮時間的,在夏天穿衣服可以減少兩分鐘,早飯也可以加快一點點,這樣的話少用了約五分鐘,正當我竊喜可以再賴會床之時,班主任郭老師又下達了新的要求:“以后每天要提前10分鐘到教室里早讀,值日生就要更早一些了”。這下我可犯難了,要知道我可是個大懶蟲呀,平時起床就很不情愿了,現在還要早起10分鐘,這可比不吃飯難受多了!恰巧我學習了“最短路線”,就想憑自己多年定南生活的經驗是不是可以穿街過巷抄近路呢?有兩種選擇,一是途經自來水公司到達不動產中心,二是途經一小到達不動產中心;又有兩種選擇:進入人民醫院穿出主街,或者沿主路由十字街到學校,經過實踐比較,途經一小再由十字街到達學校用時更少。唉,這也就節約了五分鐘。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媽媽做的早飯是可以邊走路邊吃的,這樣就用到了同一時間做兩種事以達到節約時間的概念了。
希望我還可以學到更多提高自己生活質量的數學知識。
數學與生活4
學數學就是為了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是人們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其實數學問題就產生在生活中。比如說,上街買東西自然要用到加減法,修房造屋總要畫圖紙。類似這樣的問題數不勝數,這些知識就從生活中產生,最后被人們歸納成數學知識,解決了更多的實際問題。
我曾看見過這樣的一個報道:一個教授問一群外國學生:“12點到1點之間,分針和時針會重合幾次?”那些學生都從手腕上拿下手表,開始撥表針;而這位教授在給中國學生講到同樣一個問題時,學生們就會套用數學公式來計算。評論說,由此可見,中國學生的數學知識都是從書本上搬到腦子中,不能靈活運用,非常少想到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掌握數學知識。
從這以后,我開始有意識的把數學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有一次,媽媽烙餅,鍋里能放兩張餅。我就想,這不是一個數學問題嗎?烙一張餅用兩分鐘,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鐘,鍋里最多同時放兩張餅,那么烙三張餅最多用幾分鐘呢?我想了想,得出結論:要用3分鐘:先把第一、第二張餅同時放進鍋內,1分鐘后,取出第二張餅,放入第三張餅,把第一張餅翻面;再烙1分鐘,這樣第一張餅就好了,取出來。然后放第二張餅的反面,同時把第三張餅翻過來,這樣3分鐘就全部搞定。
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媽媽,她說,實際上不會這么巧,總得有一些誤差,不過算法是正確的?磥恚覀儽仨殞W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讓數學服務于我們的生活。
數學就應該在生活中學習。有人說,現在書本上的知識都和實際聯系不大。這說明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正因為學了不能夠非常好的理解、運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非常多人對數學不重視。希望同學們到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學深了,學透了,自然會發現,其實數學非常有用處。
數學與生活5
去年冬天,我們家迎來了一個新的成員——嘟嘟妹妹。因為妹妹經常喜歡嘟著小嘴,所以取名為嘟嘟。嘟嘟有一雙大大的眼睛,一對長長的睫毛一眨一眨地,非?蓯。不過,她特別愛哭,尤其是肚子餓的時候哭得更厲害。這時,媽媽總是給她泡上一瓶奶粉,嘟嘟喝了奶粉便轉啼為笑。
一天,媽媽取回一個大大的包裹,拆開一看,原來是妹妹的奶粉到貨了。我立刻過來幫媽媽把奶粉一罐一罐地從箱子里取出來。媽媽見我這么熱心,笑呵呵地說:“軒軒真是個好孩子!你能幫忙算一算這里一共有多少克奶粉嗎?”
這可是輕而易舉的事呢!我拿出一罐奶粉仔細觀察起來,奶粉罐的右下角寫著——凈含量900克。我頭腦一轉馬上想到這里有4罐,可以用4×900=3600(克)。
媽媽見我這么快就算出了奶粉的重量,摸著我的頭夸我反應真快!緊接著媽媽又問:“嘟嘟每次喝30克奶粉,一天喝2次,一罐奶粉可以喝多少天?4罐奶粉可以喝多少天?”
聽了媽媽這連續兩問,我頭腦里一下子暈暈乎乎的。平常老師教我們,遇到問題要鎮定,不能著急,得一步一步解決問題。我迅速平靜下來分析題意,這道題的關系式為:奶粉的總量÷每天喝的量=可以喝的天數。我要先算出妹妹一天喝多少克?再算900克一罐可以喝多少天?一個綜合算式冒泡似的在我腦海里呈現出來:
900÷(30×2)=900÷60=15(天)
算出了一罐奶粉可以喝15天,4罐奶粉可以喝多少天自然就容易了:4×15=60(天)。
媽媽滿意地點了點頭,笑瞇瞇地說:“不錯,不錯,數學小能手一個!”
今天真開心,我順利通過了媽媽的數學小測試。以后我要更加努力地學好數學,闖過一道道難關!
數學與生活6
在實際生活中的其實有許多數學問題,許多熟悉的數學知識都可以運用在生活中,就像老師說的“數學就在自己身邊、身邊到處存在著數學問題”。很多時候,生活中的數學比課堂上的數學更加生動有趣,不像書本上的數學枯燥無味。在生活中能夠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答問題能使我更加熱愛數學,更加主動地去學習數學。
秋游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在秋游前老師提出的問題,“要去秋游了,你們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我們都異口同聲的說明:“到商店去買吃的!”于是,一場別開生面的購物方案設計開始了。我們興趣盎然,紛紛設計著方案,計算著錢數。在有趣的活動中體驗著數學的價值和學習的樂趣。當秋游購物方案設計在我們的興奮之中落下帷幕時,老師又說:“同學們,你們為秋游購物作出了不同方案的選擇,其實,大家說的、做的、算的都離不開兩個字,那就是“數學”!我恍然大悟,原來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老師又提出問題:“如果你是一個旅行家,有500元要到三個旅游點去旅游,怎么樣安排可以既經濟又實惠!碑斝瞧谝辉谡n堂上討論這題時,我們都很興奮。因為我們利用雙體日,有的去旅行社詢問旅游價格;有的打電話詢問火車與輪船的價格;有的詢問住宿的價格;……。這些都是我們平時從不關心的問題,但現在卻成了我們交談的熱點。有時我們在具體討論線路時,常常為線路的合理與價格的優惠而爭得面紅耳赤。在這一活動中,我們不僅要將已學應用題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又要考慮實際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不僅提高了自己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讓我們能從中了解了社會。
老師曾說過要體會“數學之美”,是的在數學中我們發現了數學的嚴密之美,感受到數學圖形的對稱之美,更體會到生活中數學的無處不在,能夠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能夠學有所用讓我真正發現了數學的美。
數學與生活7
這天,我剛放學回家,肚子餓極了,我看爸爸做烙餅,我實在忍不住了,就問:“還要烙多少時間啊?我都餓死了!”爸爸沒有回答,我急了:“什么時候烙好呀!”爸爸終于開口了:“這個問題你自己想,烙一張餅要2分鐘,可鍋內最多放兩張餅,我總共要烙三張餅,你去算算吧。”這怎么又跟數學扯上關系了,唉,真是數學無處不在。我坐在椅子上慢慢的想。
我心想:烙這3張餅不就是烙2×3=6個嗎,那么容易的題也考我,我跑進廚房,我說:“要用6分鐘,2分鐘烙一張餅,3張餅就要烙6分鐘!卑职謪s說:“那你想想最快需要多少分鐘。難道就不能兩張并放一起烙嗎?”
我聽了垂頭喪氣的坐回椅子上,我又接著想:那如果兩張餅一起烙的話,烙兩張餅就要兩分鐘,還有一張餅需要再烙兩分鐘,和起來就是2+2=4分鐘,這比原來省了兩分鐘。我又興奮的奔進廚房,我激動的對爸爸說:“一共需要烙4分鐘!”爸爸想了一會兒說:“恩,是少了,但還不是最快辦法。”“還有最快的辦法,怎么可能?”我問。爸爸笑了,說:“你在想想吧!
就在我想放棄的時候,眼前突然一亮,對了,可以先把第一、第二張餅同時放進鍋內,1分鐘后,取出第二張餅,放入第三張餅,把第一張餅翻面;再烙1分鐘,這樣第一張餅就好了,取出來。然后放第二張餅的反面……這樣下來一共用了3分鐘,我把結果告訴了爸爸,爸爸聽了拍手稱贊。
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如果學深了,學透了,自然就會發現,其實數學很有用處。
數學與生活8
幾天前回家做習題時,做到一道解決問題的策略題目:五年級春游時有48名同學要過河,只有一條船,而這條船每次最多載11名學生,船到對岸去時要用三分鐘,回來時要用2分鐘,這批學生過河至少要用多少分鐘?看到這題,我樂了:“這么簡單的題目也出在同步上,有沒有搞錯呀?”想著,我飛快地寫出了解題方案:3+2=5(分鐘),48/11=4(次)……4(名),5*4=20(分鐘)20+5=25(分鐘)答:這批學生過河至少要用25分鐘。
第二天作業發下來一看,這一題上被老師打上了一個鮮紅的叉,看著這個叉,我愣住了:沒錯呀,48/11是船運幾次能把學生運完,得4次,但還有4名學生沒過去,也就是說應該是4+1=5(次),而每次一來一回要3+2=5(分鐘),5*5=25(分鐘),這么簡單的題目,我怎么會錯呢?帶著滿腹的委屈我找到了老師,向老師請教。老師看著我的樣子,笑了。他撫摸著我的頭說:“我們不能什么事都看表面現象,要多聯系現實生活。就這一題我們想想看,你究竟在哪兒出了狀況呀,你在頭腦中想象一下運學生的情景看看能不能發現什么?”聽了老師的話,我閉上眼睛想象起來,突然腦中靈光一閃:對呀,學生運完了,船回去的時間就不能算學生過河的時間了呀,應該在25分鐘里面再減去2分鐘船回去的時間,就是學生過河的全部時間呀!我怎么把這一點給忘記了呢?我拍著自己的腦門,自責地想著。想到這兒,我又仔細地把題目考慮了一遍,然后把我的想法告訴了老師,老師聽了我的話,又一次撫摸著我的頭意味深長地說:“這就對了嘛!”
從這件事中我明白了兩個道理,第一:凡事不能光看表面現象,要多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這樣就會少出錯。第二:做任何事都要注意細節,因為細節決定成敗呀!
數學與生活9
數學是一門很深奧的課題,它不僅用于課本上,還廣泛的存在我們周圍的生活中。
寒假時,我和爸媽回到鄉下過年。一進家門,大伯便微笑著迎面走來,說:“小麗,你來了呀!歡迎到大伯家過年咯!”我很高興地給大伯一個大大的擁抱。
吃過午飯,我們坐在客廳里聊天,在聊天中,爸爸提起我的數學成績不錯,每次在班上都能考到90分以上。大伯聽后馬上夸獎我說:“小麗,你真厲害,以后一定會有出息的!”我立馬開心的笑了起來。這時,大伯說要考考我了,只見他拿起一塊三角形的'蛋糕,對我說“你會不會求這個蛋糕的面積呀?”我仔細看了看后,嘴角揚起了一絲微笑,輕松流利地說出了計算方式及公式的運用方法。大伯微笑著點了點頭,夸贊了我一句后又說:“看來我們小麗確實很不錯喲,那好,我再考你一道題。”大伯似乎早已做好了準備,像變魔術一樣從背后拿出了一個道具,我定睛一看,這是一個不規則的立體形狀,大伯讓我求出它的體積。“我該怎么辦呢?”這時我沒有了剛剛的那股神氣了,于是我漸漸地地下了頭,似乎是要認輸了。爸爸向前走了一步,好像是要來教我,但被大伯攔住了。大伯用鼓勵的眼神看著我,好像在說“加油,小麗,我相信你能行的!”我苦思冥想,突然靈機一動,立馬從廚房找來了一個量杯,我把這個物體放了進去,再倒入水,利用排水法來求出這個物體的體積。頓時大伯開懷大笑,稱贊我是個小天才,爸爸也對我豎起了大拇指。
數學可真奇妙呀!讓我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應用于生活!
數學與生活10
春天來了,正是萬物生長的好時節,我的腳也噌噌噌”地長,原來的舊鞋子都小了,媽媽決定到淘寶幫我網購一雙新鞋子。
買鞋子首先要知道穿多大碼的鞋。媽媽讓我把鞋子脫掉,站在一張白紙上,她沿著我腳的邊緣把腳的輪廓畫下來,再用尺子在紙上量出我腳的長度。呀,25厘米。媽媽,我該穿多大碼的鞋子?”媽媽隨口說道40碼”我不解地問:媽媽,你怎么知道是40碼?怎么算?”媽媽說:你開動腦筋想一想不就知道了嗎?”我回到房間,苦思冥想:腳長25厘米﹦40碼鞋子,怎么算出來的呢?我記起以前買鞋時也量過腳長,23厘米穿36碼的鞋。我拿出草稿紙在上面寫道:腳長25厘米﹦40碼,腳長23厘米﹦36碼。難道是25+15=40,23+13=36?但我再一想,不對呀,這應該有一個固定的公式才對。到底是什么公式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突然我靈光一閃,先把25×2=50,再50-10=40,是不是這樣呢?我驗證一下,23×2=46,46-10=36,耶!完全正確,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我激動地高呼我算出來了!鞋的碼數=腳長×2-10,對嗎?”媽媽笑笑說:真聰明,就是這樣!蔽倚睦锩雷套痰。
爸爸下班剛回來,我便纏著他說:爸爸,只要你告訴我你穿多大碼鞋,我就能算出你腳有多長!卑职终f:真的?”千真萬確!”我穿42碼鞋!卑职终f。我采用倒推的方法(42+10)÷2=26,我脫口而出:26厘米”爸爸高興地直點頭: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緊接著,我又幫爺爺算,幫奶奶算,幫媽媽算,忙得不亦樂乎。
瞧,生活中的數學多有趣,讓我們一起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多留意身邊的小事,去享受數學學習的快樂,去探索數學王國”的奧秘。
數學與生活11
8月4日,我想和好朋友毛毛一起去看電影,由于擔心8月4日與上輔導班沖突,就想看看日歷,可是,新家沒有日歷,就讓媽媽翻看手機上的日歷,沒想到旁邊爸爸插話了:“根據你所學的知識,爸爸相信你能算出8月4日是星期幾!蔽宜伎计蹋穑骸敖裉焓7月17日,星期天,7月共有31天,31-17=14,14÷7=2,剛好兩星期,8月1日就是星期1,那么8月四號自然就是星期四嘍。”媽媽忙趁熱打鐵都問:“那明年的8月4號會是星期幾呢?”我脫口而出:“當然是星期五啦!”
“為什么?”
“因為明年閏年,二月多一天唄!
“回答錯誤!手機顯示,明年的8月4日是星!期!六——”
這回輪到我犯迷了,明明二月多一天又不是多兩天,這剩下的一天是哪兒來的呢?一家人想了半天也沒想出準確答案,我左思右想,寫了滿滿一張稿紙但就是算不出準確答案,正在我愁眉不展時,突然,媽媽的一句話,改變了我的思路和想法。只見媽媽皺著眉頭,嘴里嘟囔著“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一星期有七天!卑!我的思路是對了,但一周有七天這事我怎么忘了呢,今年的8月4日到明年的8月4日剛剛好是366天(因為明年是閏年),就讓366除以七,恰好余兩天,不是剛剛好在星期六嗎?我將想法告訴媽媽,媽媽非常是高興,我又開心的算出了我的生日和爸爸媽媽的生日在明年是星期幾,連明年大年初一是星期幾都算出來了呢!
對呀,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只要你學會發現數學,研究這些生活中的數學,你一定會發現許多數學中的奧妙,刻苦鉆研,認真發現,數學一定提高非?,讓我們一起去發現生活中數學的奧妙吧!
爸爸打趣兒道:“晨晨,咱家日歷不用買了,你就當咱家的日歷吧!”暈!
數學與生活12
華羅庚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與生活的精彩描述。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數學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你知道牛頓是物理學家,但是你知道嗎?他還是數學家呢!他研究物理時遇到了瓶頸,于是開始研究數學,并發明了微積分,超越了當時的數學家。這些與事事相關的,難道不是數學嗎?
還記得小學一年級,當老師手把手無微不至地教我們1+1=2以后,快樂而神秘的數學旅程就從那個時候開始了。然而,在六年的學習數學的基礎上,榮升為初中生的我,對于數學,有了更深刻的領悟——數學可以鍛煉我們的思維,為我們以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做了基礎,數學對我們的影響是無形的,我們雖看不見但可以感受到。每個人在生活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牽扯到計算的問題。
……正逛著,我突然看見在商店那邊有幾個大字很引人注目,上面印刷著:5月1日到5月10日全場打八折。我指著牌子問媽媽:“媽媽,什么叫打折呀?”“打折就是優惠、便宜的意思,”媽媽說,“打8折就是用十分之八×原價。”“哦,我懂了,那打5折的就是原價的一半”,我的回答讓媽媽很滿意。后來,我們又去買了一些生活用品,付完賬時,阿姨給了我一張發票,我仔細看了看,咦?發票上總計不是明明寫著155.32元嗎,怎么只收了155.30元?我想了想,肯定是用了四舍五入的方法,現在分幣用得少了,所以精確到角。那個時候起,我突然感覺對平時枯燥難學的數學有了興趣。
在這個生活例子中,除了購物發票本身是一張統計表外,至少還涉及了打折、四舍五入等數學問題,其中打折是六年級教材學習的內容,正因為它與生活聯系得如此緊密,所以對于那時從沒學過打折的小學生來說,也顯得易于理解了。最難能可貴的是,我從小就開始用數學知識來解釋生活現象,增強了應用數學的意識,了解了數學的價值,增進了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也希望讓大家也一同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數學的運算無處不在,小到生活的買賣,大到科技事業的發展。比如:我國神州九號的成功升空,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速度、重量等都離不開數學的周密計算。若有絲毫誤差,則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之險。
總之,因為有了數學,生活才更便捷、省時、高效,逐步過上小康生活。國防科技才更高端、先進、強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巔。所以只有學好了數學知識,把數學基礎打好,才能很好的運用數學,為國家以及世界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數學與生活13
早晨,媽媽想做五個燒餅給我們吃,可現在已經7點10分了,吃餅時間要10分鐘,7點半我要去讀英語,爸爸要上班,爺爺奶奶要去超市,因此媽媽要在7點20分做好餅。
媽媽說“一個鍋,最多只能做兩個燒餅,每面要烙兩分鐘,正反面一起兩個餅就是4分鐘,另兩個餅一起烙又要4分鐘,最后烙一個餅,雖然是烙一個餅可正反面都要烙,還是要4分鐘,這樣5張餅需要4乘3等于12分鐘,這樣來不及了呀,怎么辦?”
我跟媽媽說,媽媽來得及的,只需要10分鐘就可以烙好5張餅。媽媽說:“那是怎么烙呢?”我說:“這樣烙,先一個鍋放第1、2個餅,正反面都烙完用4分鐘,再用2分鐘烙第3、4兩張餅的正面,烙完正面拿出第4張餅,先不要烙它的反面,再拿第5張餅的正面和第三張額反面一起烙2分鐘,這時候第三張餅烙好了,最后把剩下的第4張餅的反面和第5張餅的反面一起烙2分鐘就全部烙好了,總共花了4+2+2+2=10分鐘,正好烙完5張餅的時間是7點20分,大家都吃上了餅,也沒有耽誤事情。
媽媽說你怎么會想到這個好方法的呀?我說:媽媽其實這個問題就是我們數學課堂上學過了烙餅問題,想不到它就在我們身邊。媽媽高興地笑了,她又問:“那你說烙7張餅最快需要多少時間呢?”“很容易呀,原理很簡單,每次烙餅可以烙兩張,就是相當于有兩個位子,每次不要讓這兩個位子空著就是最節省時間,7張餅就2乘以7等于14分鐘。如果是9張餅就是2乘以9等于18分鐘,N張餅需要最少2乘以N的時間!眿寢屄犕旰罂湮艺f:你真會學以致用呀!
原來數學就是來源于生活,學好數學就是為了能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我今后還要更努力學好數學,發現生活中的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
數學與生活14
我有許多秘密,說個給你聽聽——瓦房的秘密,嘿嘿,失望吧?我的秘密保密。
瓦房的秘密是我在前些日子發現的,學校組織我們六年級學生到橫溪秋游。讓同學們認識大棚里許多反季節的蔬菜,還親身體驗了勞動的辛苦。勞動過后,大家在一起小憩時發現了一間又老又舊的瓦房。屋里有好多我們從未瞧見過的舊物,從標簽上我們才知道了它們的名稱:土灶,竹碗櫥,木制織布機,木踏,鳳凰床……我們覺得一切都是那么新奇,摸摸這,摸摸那。這時,我看見老師抬著頭在朝屋頂上看,我的好奇心也想看個究竟:屋內頂不是平的,是用木頭和柴簾搭成。這怎么能撐得住屋外頂上的瓦呢?
“大家快出去,這屋頂不安全!”我慌忙地叫道。大家也驚慌起來,不知所措。
老師安撫大家說:“同學們,不要慌,屋頂現在不會塌的,屋頂上的木頭還完好無損呢?”
“老師,木頭好好的也不一定就能撐得住。俊蔽也唤獾卣f。
“大家仔細看看中間的木頭是怎么搭的?”同學們聽了老師的話,一個個都睜大眼睛向上看去,并異口同聲地說:“三角形。”
“對,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穩定性,因此屋頂不易變形,安全性也就高了。對吧,老師?”我不禁問道。
“建筑者就是充分利用三角形這一穩定性,來加強屋頂的穩固性的!
原來瓦屋保存到現在的秘密就在這兒!
細細觀察我們還會發現:自行車的腳撐,空調室外機的安裝等等都是利用三角形的穩定性,是三角形給它們投了一份份不易倒塌的安全保險。數學的作用還真不小,它與我們的生活形影不離,我可得努力學好數學,讓生活更豐富多彩。
數學與生活15
以前,我一直以為學習求最小公倍數這種知識枯燥無味,整天求這個數和那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這些問題打交道,真是煩死人,總覺得學習這些知識在生活中沒有什么用處。然而,有一件事卻改變了我的看法。
那是前不久的事了,媽媽和我一起乘坐公共汽車過河東。我們倆坐的是2路車,快要出發的時候,3路車正好也和我們同時出發。
此時媽媽看著這兩路車,突然笑著對我說:“曉宇,媽媽出個問題考考你,好不好?”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媽媽笑咪咪地繼續說:“那你聽好了,如果2路車每5分鐘發車一次,3路車每7分鐘發車一次。這兩路車至少再過多少分鐘后又能同時發車呢?”稍停片刻,我說:“媽媽你出的這道題不能解答!眿寢屢苫蟮乜粗遥骸芭叮菃?”,我接著說:“這道題還缺一個條件:2路車和3路車的起點站是同一個地方!眿寢屄犃宋业脑挘腥淮笪,笑著說:“我原來也有糊涂的時候呀,出的題不夠嚴密,還是兒子想得周全!蔽液蛬寢岄_心地哈哈大笑起來。此時媽媽說:“那好,現在假設是同一個起點站,你說說用什么方法來解答?”我想了想,脫口而出:“再過35分鐘。因為5和7是互質數,求互質數的最小公倍數就等于這兩個數的乘積5×7=35,所以35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也就是兩路車至少再過35分鐘就能同時發車!眿寢屄犃丝湮遥骸按鸢刚_!100分!币!聽了媽媽的話,我高興極了!
從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真是無處不在啊。
【數學與生活】相關文章:
精選數學與生活作文4篇05-27
城市生活與鄉村生活英語作文06-27
英語作文范文:城市生活與鄉村生活09-13
數學生活作文六篇05-19
數學生活作文五篇05-18
數學生活作文九篇05-13
數學生活作文10篇04-21
數學生活作文四篇04-20
自然與生活作文600字08-19
運動與生活作文800字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