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素材:日全食基本知識
一次日全食的過程可以包括以下五個時期: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
日全食說明
初虧由于月亮自西向東繞地球運轉,所以日食總是在太陽圓面的西邊緣開始的。當月亮的東邊緣剛接觸到太陽圓面的瞬間(即月面的東邊緣與日面的西邊緣相外切的時刻),稱為初虧。初虧也就是日食過程開始的時刻。
食既從初虧開始,就是偏食階段了。月亮繼續往東運行,太陽圓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漸增大,陽光的強度與熱度顯著下降。當月面的東邊緣與日面的東邊緣相內切時,稱為食既。此時整個太陽圓面被遮住,因此,食既也就是日全食開始的時刻。
1.日食發生規律
每年日食最多出現5次,如果出現5次,那么一定都是偏食。地球上每年至少有2次日食。在南北極地區只能看到日偏食。日全食大約1年半發生一次。每次日食都是在日出時從某一點開始,然后沿著日食帶在日沒時結束。從開始點到結束點大約繞地球半圈。日食一定發生在朔,即農歷初一當日。此時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陽之間,但因太陽軌道(黃道)與月球軌道(白道)成5°9′交角,故并非每次朔日皆有日食發生,而日食發生時,日月兩者皆一定在“黃白交點”(升交點或降交點)附近發生。
2.沙羅周期
同樣的日食(全食、環食和偏食)每18年零11天或者6,585。32天(沙羅周期)會發生一次,但能觀測得到的地區并不一樣,只是日食時間一樣而已,并且日食類型也不一定一樣。因為沙羅周期的長度是6,585。32天,并不是整數,所以,如果在地球同一個地點再出現一次日食(并不一定是同一類型日食),要等待3個沙羅期。在每次日食發生后的三分之一個沙羅周期會發生下一次日食,在3個沙羅期大約54年零33天之后,日食會在同一個地區重新出現。現在有12個不同的大沙羅周期出現,一個出現在1937,1955,1973,1991和2009(中國長江流域、武漢、杭州)的連續的大約7。5分鐘的日食。
3.日食帶及月球影子
日食帶(月球影子)在赤道地區每小時移動約1,100英里,兩極則達到每小時5,000英里。最寬的日全食帶為167英里。在日全食經過的地區,可以看到偏食的范圍最高達3,000英里。日全食帶一般經過的地區是在海洋或荒無人煙的地方。
4.日食原理
發生日全食是因為太陽靠近月球軌道與地球軌道的的一個交點,而同時月球在距此點的最近的點上。發生日環食是因為太陽靠近月球軌道與地球軌道的的一個交點,而同時月球在距此點的最遠的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