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五四作文合集9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四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四作文 篇1
初夏大概是最容易讓人聯想到青春的。在我們花一樣的年紀里,有仿佛永遠不會停止的蟬鳴。陽光透過教室窗外的樹葉打下來,照到某個人的側臉,每每都會讓你呼吸停一拍。剛交上去一張試卷,卻又收到另外三張,仿佛永遠都做不完。但只要能和朋友在一起,似乎永遠都沒有煩惱。那時候的我們,也許是屬向日葵的吧,哪里有陽光,哪里就有我們。曾以為,青春還很長,可等回過神來,青春卻早已成了回憶。
青春是成長,是少年悸動,是豆蔻年華初綻放。
十八歲成為了青春的代言人,十八歲也成為了成長的代名詞。這一年,我們嬉嬉鬧鬧,放肆歡笑,但我們也感受到了競爭的殘酷。這一年,我們終于成為法定意義上的“成年人”。但還來不及炫耀,生活就已經開始迫不及待地推著我們往前走。這一年,我們每個人都做出了自己作為“大人”的第一個選擇,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選擇,許多人選擇了不同的方向。這一年,成長告訴我們——接下來的路,你得自己走了……
青春是告別,是宿命來臨,是此時分別彼時靠岸。
如果青春是一部電影,總會迎來落幕的那一刻;如果青春是一首歌曲,總會唱到曲終人散的時候。那時的我們,第一次踏上了離家的路,或求學、或為生計。我們跟伙伴告別,但約定以后一定要常聯系;我們跟家人告別,相互答應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我們跟自己告別,告訴自己“我已不再是小孩”;我們跟青春告別,卻沒想到,青春才剛剛開始……
青春是奮斗,是屢戰屢敗,是屢敗后面的屢戰。
如果說青春有什么銘心刻骨的地方,那一定是那些曾經奮斗過的歲月。我們斗志昂揚地加入社會,對所有的東西既好奇又興奮。那時的我們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想施展拳腳。我們幻想著自己會像古時的將軍一樣,征服一片天地。然而社會是現實的,更是殘酷的,也許我們成功過,但更多的是不斷地挫折。我們開始懷疑自己、否定自己,也許某一瞬間,真的會覺得自己撐不下去。我們痛哭過、我們酒醉過、我們無數次想放棄過,但第二天起來,看著依然升起的朝陽,我們收拾收拾自己,選擇繼續上路。因為我們知道,只要努力奮斗,只要繼續堅持,總會有成功的那一天。也許一年,也許五年,也許十年,但,那又怎樣?
五四作文 篇2
我眼中的五四班,是一個和諧的大家園,是全校最棒的班級,因為我們班擁有最優秀的老師和最有靈氣的學生。
一進入我們五四班教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四周墻壁上的近十張條幅,或楷書,或隸書,或魏碑,幅幅都是我們學生的書法作品。再看內容:“下筆即是練字時”、“給永遠比拿愉快”、“沒有完美的人,只有完美的團隊”。。。這既可看作是我班同學的座右銘,又可稱作是我們的班風。在這個和諧的大家庭中,我們健康快樂地成長著。
“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愉快”。班主任丁老師常常教誨我們:要成材,先成人。無論你身在哪里,首先想到的應該是你身邊的人。因此,在家里,我們每個同學都承包了一項家務,為父母分憂;在學校里,大家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共同健康成長;走出家門和校門,同學們也能盡自己的力量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在今年五月份為四川地震災區捐款的活動中,我班同學積極參加,爭相捐出自己的零花錢和壓歲錢,當天就有同學一次捐出二百元。后來,又有一名同學捐出了媽媽準備給他過生日的三百元錢。
“下筆即是練字時”、“一日不讀書便語言無味、面目可憎”,這兩句話時刻提醒著我們要多讀書、勤練字。在丁老師的嚴格要求下,我們同學所寫的每一個字,都要用“練的字”這個標準來完成。同時,丁老師還為我們請來了專業的書法老師,每周上一堂書法課,如今,我們一個個都快成小小書法家了。在讀書方面,我們老師可是專家,她指導的閱讀教學在全國都很有名呢!現在同學們已經瘋狂地愛上了讀書,每周最少的讀五萬字,最多的同學能讀幾十萬字呢!《斑羚飛渡》、《鳥奴》、《大王書》、《哈利波特》、《上下五千年》。一本本書讓我們愛不釋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聽到這朗朗的讀書聲,不用問就知道,五四班的同學們又在背《論語》了。這學期,丁老師為我們精選了《論語》中的一百二十二篇,如今我們已背會了六十多篇。在這之前,我們全班已通過《弟子規》的全文背誦,對我國的經典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如果你還要問:“在你們學校,哪個班紀律最好?哪個班路隊最整齊?哪個班學生最會學習?”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你:“五四班!”我為自己能在五四班這個集體中生活和學習,感到無比自豪!
五四作文 篇3
青島的五四廣場建于1997年。北邊是青島市政府辦公大樓,南邊是浮山灣,占地面積約十萬平方米;五四廣場的南側 有大型的草坪、噴泉,以及青島的標志性雕塑——“五月的 風”;“五月的風”以螺旋上升的風的造型和火紅的顏色,充 分體現了“五四運動”反帝國主義、反封建的愛國主義基調和 張揚騰升的民族力量。
說起“五四廣場”這個名字,它是為了紀念青島作為“五 四運動”的導火索而得名。你可能還不知道“五四運動”是怎 么一回事,我就給你講解一下。
“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首次由學生發起的反帝、反 封建的民主活動,發生在1919年5月4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后,美、英、法、日等協約國于1919年1月在巴黎召開和平會 議,中國作為戰勝國派代表參加會議。會上,中國代表提出取 消列強在華特權,收回日本從德國手中奪走的在山東青島的權 益等條件,但都被拒絕。政府準備在和約上簽字。消息傳出后, 北京30000多學生舉行抗議游行,中國各地留學生、僑生也舉行 愛國援助;6月初,各地工人也舉行了政治罷工。6月6日——10 日,北洋政府被迫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
五四廣場有著很強的紀念意義。它仿佛時刻提醒著人們:
不能讓祖國的分毫土地受到踐踏;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
五四作文 篇4
今天,我們班舉行了“爭當團結友愛的好少年”主題中隊會。這一節課然我受益匪淺......
“二人同心,齊力斷金。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人心齊,泰山移。等等俗語在我耳邊圍繞。團結就是力量!這句話不知被聽過多少遍,一個班的班風主要體現在同學們是否團結友愛,互相幫助。課前做好課前準備,不大吵大鬧,見到老師行隊禮,不遲到......有人說:這么簡單的事,很輕松就可以完成了。是呀,這么簡單的事,很輕松就完成了。可是,他們越是做得不到位,越反映了他們對這件事不負責任,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呢?你們知道人字是怎么組成的么?對了,是有一撇一捺搭建而成。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捺,只有互相依靠,才能組建成人字。如果一群人在一起,那就是眾字。有個故事說的好:從前,有一個國王,他在生命垂危時,把他幾個兒子叫到跟前,分給每人一只筷子,他讓其中一個兒子把筷子折段,那個兒子很輕松就辦到了。最后,他讓這個兒子把所有的筷子一起折段,這個兒子卻怎么也折不斷。這是,兒子恍然大悟。只有他們兄弟團結一致,就像堅硬的鋼鐵一樣,怎么也著不斷。這個故事雖然簡短,可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團結就是力量!
我們住在五四班這個大家庭里,一定要團結一心,互相幫助,才能創建更美好的家庭!
五四作文 篇5
今天,我們的祖國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振興中華的責任,已落在我們青年人的肩上,“五四”的火炬,已傳到了我們這一代的手中。“五四”的精神,需要我們發揚光大。可是要弘揚“五四”精神,就必須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應該擁有一個怎樣的青春?怎樣的人生?是在渾渾噩噩中虛度光陰,還是在拼搏奮斗中向上進取?
“五四運動”告訴我們,青年人要有正義感、更要有責任感:“五四精神”昭示我們,青年人要有愛國心,更要有進取心。我們的青春應該是飛揚的,我們的人生應該是激情的。因此,弘揚“五四精神”不應只停留在口號上,更要體現在實際行動上:在生活中,要注意行為規范,著裝得體,展示青年人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在學習上,要刻苦鉆研,勇于拼搏,彰顯青年人“舍我其誰”的豪情壯志。
身為新時代的中學生,弘揚“五四”精神,就要去刻苦學習、勤奮鉆研,用豐富的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用高尚的道德素養規范自己的言行,用努力奮斗和頑強拼搏的態度實現人生的價值,雖然我們可能沒有像周總理那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豪情壯志,但在我們每個人都心里,都不容置疑的鐫刻著作為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青年朋友們,人的一生只能擁有一次青春,希望你們能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身的價值,希望你們能把僅有的一次青春奉獻給我們摯愛的的祖國。
同學們,讓我們拿出行動來,用激情,唱響人生中最壯美的青春之歌;用青春,繪就人生最瑰麗的生命畫卷!充實的人生,因為青春奮斗而更加美好;閃光的人生,因為青春拼搏而更加絢麗!
五四作文 篇6
五四是中國的一個超級民族節日。她的意義是多方面的,既有其重大的政治意義,也有深遠的學術意義。像這樣意義的節日在我國歷史上可能是很少的,或者說是唯一的。
五四運動發生于1919年。那一年,我十七歲(按照中國舊歷虛歲的算法),是一個已經略知一些世事的青年了;在知識上,也開始有了一些積累。我在七歲左右的時候進私塾讀書。那時還是晚清,家鄉附近沒有現在所說的學校,大城市有了,但我們鄉下還沒有,所以只能入這種舊式學堂。這是一家客家人創辦的私塾,老師也是從鄰縣請來的一位講客家話的生員。因為據說我們的祖先是從外地遷來的,祖宗是講客家話的,我父親大概是為了讓我不忘祖先的緣故,就讓我讀講客家話的書。我先學了《三字經》、《論語》,后來好像又學了《幼學瓊林》之類專講駢偶對句的開蒙書,我都是一本一本地跟著學下去的。但老師教書的時候,只教誦讀,不講意思,不注意兒童心理,所以我那時對讀書并不感興趣,學習態度是被動的。有時老師還打人,連像我這樣很老實的學生也被恫嚇過,結果弄得我對讀書的事,心里很怕。
五四運動,像一聲驚雷,把我們從沉夢中喚醒。她使我們這些本來不大懂得國家民族大事的少年和青年學生,組織起來,上街游行、講演,去各商店查禁日貨,到神廟前的戲臺上表演宣傳愛國精神的活報劇……這些活動的想法和內容都是很單純的,但這一來,卻使我對國家社會有了一種實體的感受。過去,我在學校里做《愛國論》,都是空的;到了這時,有了自己的實踐,就把原來抽象的東西,變成了實在的信念。這種初步的社會實踐,還成為我后來進一步為國家社會做工作的萌芽、基礎。
五四運動對我更大的啟導作用是在學藝方面。像大家都知道的,在五四的前兩年,即1917年,新文學運動已經在知識界開始了,但五四運動的巨大力量卻把它在全社會范圍內帶動起來,并把它的革命影響擴大到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各個領域。在那個特定的時代氣氛下,它這只文學之舟,成了一艘駛向縱深的歷史海洋的"母艦",承載了許多新學術的運送使命。它們后來又同它脫離開來,成了其他的現代新學科。在這些現代學科群中,就包括了我后來所終生從事的民俗學(包括民間文藝學)。
我接觸新文學運動是在1921年前后,即五四運動爆發后的一兩年。當時國內各地的報刊大都改成了白話文,所刊載的作品也大都是白話創作。使用文言的、或半文半白文體的報刊,雖然尚未絕跡,但到底不是主流了。這些刊物影響了我,使我拋棄了讀古文、作舊詩的習慣,開始改而從事新文藝的創作。我開始學作白話的新詩、小品文和散文,不久,還與別的兩位同學聯合,出了一本新詩集,叫《三朵花》(自印,1923年左右)。現在另外兩人都不在世了,其中的一位在大革命時期成了烈士,另一位在抗戰中病逝。五四后的三四年,我還和同窗好友辦過一個刊物,起名《狂飆》。那時我熱血沸騰地創作新詩和寫散文,在后來出版的《荔枝小品》(1927,北新書局)和《海濱的二月》(1929,北新書局)中,都收入了我在這一時期創作的一些作品。
我的學藝活動的更重要方面是對人民大眾口傳的民間文學作品加以收集整理和進行初步理論探索的工作。我的搜集活動是從參與北京大學的歌謠學運動開始的。自北大歌謠征集會在北大《日刊》上印行了《歌謠選》之后,全國各地的報刊紛紛效仿,也大都登載了歌謠、故事之類的作品,比如廣東的《群報》、上海的《婦女月刊》和我們家鄉的《陸安日報》等。到了1922年底,我就跟著這個潮流活動,在我們鄉下搜集歌謠故事,所得作品的一部分,后來發表在北大的《歌謠》周刊等刊物上。那時的這種搜集口頭文學的工作,不像以后那種有組織的、有計劃的調查,而是個人的、自發的活動,主要是在家族親戚、同學和朋友中間搜集。我搜集到了一些普通流行的民歌,也有客家人的山歌等。這些材料以后在不同時期分別印成了《民間趣事》(1926,北新書局)、《客音情歌集》(1927,北新書局)等。那一時期,我還在《歌謠》周刊上發表了有關《歌謠雜談》一類的文章,在對民間文學的理論探索方面,也做了些嘗試。
在早期的新民間文學運動史上,我參與《歌謠》周刊的學術活動曾引起了社會的注意。經常有些年輕學者問我,胡適在他的《白話文學史》自序中寫過一段話:"自從北京大學歌謠研究會發起搜集歌謠以來,出版的歌謠至少在一萬首以上。在這一方面,常惠、白啟明、鐘敬文、顧頡剛、董作賓……諸先生的努力最不可磨滅",對此話我怎么看?胡適在五四時是否認識我?其實這段話我也是事后才知道的。有一天,一個同鄉在街上看見我,說"你現在大名鼎鼎了,胡先生的書里都講到你了",他還說了別的一些你老兄如何如何之類的夸獎的話,我這才第一次從他口里聽說此事。后來我自己也買到了這本書,才看見了這段原文。我始終沒和胡適見過面,也從無個人之間的來往。他在五四時已經名氣很大,是新文學革命運動的發起人;我則還是一個學術青年,在熱心地追隨著這個偉大的文化運動。我想,胡適先生之所以能夠注意到我,是因為我那時是《歌謠》周刊"圈"里的活躍分子,他可能是在看《歌謠》周刊時,發現了里面的幾個重要作者,包括我,他認為值得一書,就把這幾個人寫進了他那本有名的《白話文學史》,還把我的名字寫得很靠前。這主要表現了他的中國學者氣派,他是完全從實際材料出發來得出他的結論的。他那時很關心歌謠,還從文學角度寫過一篇著名的研究歌謠比較理論的文章,在當時很有權威性。董作賓撰寫研究民歌《看見她》的論文,就受了他的啟發。他那本《白話文學史》,在那時候大家都非看不可,解放后的一段時期還很流行;那么以他這樣的學者這樣對待當時我這樣的一個年輕人,這對我認識五四和后來走上研究民間文學的學術道路,肯定是有影響的。
在參加《歌謠》周刊的'活動期間,我與北大學者直接發生民俗學的學術往來,并長期保持這種學術關系的,主要是顧頡剛先生。顧先生出身江南蘇州的世代書香之家,后來又考進北大讀書,學養深厚。在五四時期,他年紀還輕,但學問造詣已經很深,我很欽佩他。1923年,他在整理清代文獻時,發現了李調元的《粵風》,就在《歌謠》周刊上寫了文章。我看到后,知道《粵風》匯集了兩廣一帶的多民族民歌土調,那里正是我的家鄉,于是我就響應顧先生的意見,也給《歌謠》周刊寫了文章。以后,我們就通過《歌謠》周刊往來通信,談到了《粵風》,也談了其他一些民間文學作品,如對《孟姜女》傳說的看法等。顧先生不久寫了《孟姜女故事研究》。1926年夏,我到了嶺南大學,在圖書館里找到了《粵風》,就和劉乾初一道,對它進行了翻譯整理,后來分作兩部分出版,一部分叫《亻良僮情歌》(1927,北京樸社),另一部分就是前面提到的《客音情歌集》。這項工作,一直得到了顧先生的鼓勵。顧先生熱心提攜后學,積極地推廣學術,造就人才,他對我的影響在我一生的學術活動中都占有相當的位置。
從五四開始,我這種對民間文學的興趣,后來發展了對整個民俗現象的興趣,并一直延長下來。到了1927年,我到中山大學工作時,探索民俗學的興趣愈加濃厚了。那時顧先生等一批北大教授由于躲避北京政府的黑暗統治,南下廈門,又來到廣州,到中山大學教書,這時我們才初次相遇,但因為有了前幾年在《歌謠》上通信的鋪墊,我們一見面就成了老熟人。當年底,我參與了同顧先生等一道籌辦中大民俗學會的工作,后一起編輯了《民俗》周刊,出版了民俗學叢書等。這些活動以后都延續下去了。
但回頭來看,中國民間文藝學和民俗學兩個現代學科發展根源還是在五四時期。假如當時沒有五四運動的這些文化上的影響,我在學藝上,就不一定走上這條路,而且不一定能堅持下來。現在飲水思源,應該感謝五四對我的啟迪作用。她是我所終生不能忘懷的學藝上的乳母,茲以聯語銘之:
一陣雷霆,驚起國民御侮救亡意識,
八旬歲月,難忘師傅啟蒙發聵恩情。
五四作文 篇7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小說家,翻譯家.........”讀著巴金的簡介不禁咂舌;這是怎樣一個文學巨匠擁有多張名片卻仍然孜孜不倦。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講的是巴金與冰心的一段友情,當時被這段感情感動,也同時又增添了一份對巴金的敬佩之情,仰慕之情。
懷著對巴金的仰慕,敬佩開始了對《家》的閱讀。
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可以說是巴金在文壇的一座豐碑文章中巴金用他自己的獨特手法塑造了眾多典型人物。文末透著淡淡的悲傷。覺慧的離開,梅芬,瑞玉,鳴鳳三個女子悲慘的離世。透著作者對舊思想,舊道德,封建統治的不滿。而覺慧的離開,雖然有些悲傷難過,但巴金卻用那些令我覺得激昂充滿希望的筆調描繪了新生活。
“在那里新的一切正在生長,那里有一個新運動,有廣大的群眾還有他的朋友”。
這是多么充滿希望啊!
鳴風令我印象最深,她是個丫鬟。
在家中地位低下,性情剛烈,但心靈純潔,有“灰姑娘”心態。她暗戀三少爺覺慧,對覺慧的愛情,她并沒有因主仆差異而感到不可能。雖然覺慧也愛她,但不合理的制度不允許她們相愛。她幻想能繼續給三少爺做奴婢,也是一種幸福。誰知,她根本沒有愛的權利,連選擇身份的權利也沒有。兩個老太爺竟決定了她的終身,這對鳴鳳來說,無疑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
一切求助,帶來的結果是絕望。她本來掙扎著為一種新生活而努力,但卻隨著希望的破滅而破滅。她不甘受蹂躪、受糟蹋,勇敢地為愛情獻身。她求新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
五四作文 篇8
五月的春風情深意暖,五月的花海流溢飄香,五月的記憶刻骨銘心。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能夠有機會在合理,與大家共談五四精神,我深感榮幸。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在任何一個時代,青年都是社會上最富有生命力,最富有創造性的群體,在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就是由這么一些熱血沸騰的青年人,他們不顧各自的安危,如潮水般憤然涌向天安門廣場前。巴黎和會的失敗,使他們的底線被觸動,斗志被激活。“還我青島,拒簽合約”。一句句響亮的口號如同星星之一般頓時照亮了黑暗的中國大地,最后發展成為全國人名參見的翻地反封建愛國活動。將近代中國人民的犯帝反封建運動推向了新的高潮。
然而,對于我們來說“五四”絕不僅僅是書本上的歷史事件,它是一種精神,熱血的愛國青年他們一直的青春作為火焰,用科學進步的精神思想作為燃油,狠狠地灼燒了籠罩在中華民族頭頂上的陰影。驅散了那段不堪的歷史。以一種精神的力量,傳承了他們的抑制。那就是——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的內涵是憂國憂民,不屈不撓,樂于奉獻,敢于斗爭。它的核心價值是愛國主義。愛國是五四運動給我們留下最深刻的教育和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它時刻提醒著我們,青年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在它的感召下,一地啊又一代的人,在國家繁榮富強,民族偉大浮現的道路上貢獻者自己的青春。李大釗同志曾經說過:“青年,國家之魂,一切新創新、新機運乃青年獨有之特權。人失去青春,則人無元氣;國家喪其青年,則國家無生氣。“青年人的中堅力量可見一斑。
五四精神是長存不滅的,五四的光輝是永不暗淡的。五四運動至今,一代又一代優秀的青年人為了民族復興,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踏火紅足跡,經坎坷征程,傳承五四精神,肩負青年使命,讓我們與時俱進,共創美好未來!
五四作文 篇9
在這鮮花盛開,生機勃勃的五月,年輕的我們又迎來了自己的節日——“五四”青年節。
“五四”青年節,是為紀念1919年5月4日爆發的五四運動而設立的。它來源于中國一九一九年反帝愛國的“五四運動”。當年,一群青年人,滿懷著對祖國和民族的熱愛,高舉著自由和民主的旗幟,用他們的熱血和激情締造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時至今日,我們的眼前仍然能浮現出那激動人心的場面,我們的耳邊依然會回響著那震天動地的吶喊??
這段歷史之所以讓人難忘,因為它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更因為它造就了一種寶貴的精神,一種為民族大義勇于獻身的精神,一種為追求光明不畏艱險的精神,一種敢于革新、勇于擔當的精神,一種百折不撓,勇于進取的精神,這就是為世代青年不斷傳承和發揚的“五四”精神。
我們是新時期新一代的青年,我們身為中華民族的兒女,祖國的歷史讓我們震憾。我們要學習五四精神,學習先輩放眼世界,堅定不移,執著追求的堅強意志,學習先輩愛我中華,寧死不屈的愛國精神。我們要努力拼搏,奮發圖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有人說,19世紀是英國人的世紀,20世紀是美國人的世紀,而21世紀,就是我們中國人的世紀,中國經過幾十年來的艱苦建設,已取得了“乘長風,破萬里浪”的迅猛發展,但我們不要忘記,我們仍然是個發展中的國家,還有許許多多地方有待完善和發展,要想國家富強,就必須努力。
點點滴滴的成長經歷,證明了五四精神對我們成長的積極作用,勤奮,創新,自強不息,是這些精神伴隨著我們走到今天。我的進步,源于五四精神的力量,也是家人,老師,學校,朋友的支持,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們更應該不懈的努力, 我們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是中華民族前進的動力。作為中華兒女,我們必須提高自我,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用全新的自我,去塑造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盡管向著成功進發的旅途上會有坎坷,但我們一定要堅強,要挺直不屈的脊梁,去完成先輩未完成的偉大事業!
我們要在逝去英靈的注視下,做好我們所做的一切,向著理想的目標邁進。我們要做到遵守紀律,勤奮學習,互幫互助,團結友愛,共同開創美好的家園!要以嶄新的姿態,邁出堅定的“步伐”,走向未來!實現中國夢。
在這充滿激情的五月,在這生機與活力的五月,讓我們合著節拍唱起五月的贊歌,讓青春的旋律光彩奪目更有意義!讓青春的舞姿更加多姿多彩!讓五四精神傳承發揚!讓我們的明天在世界舞臺上邁出堅實的腳步!讓我們未來的歷史記錄下最璀璨的詩篇!
【關于五四作文合集9篇】相關文章:
關于五四青年作文合集5篇05-14
關于五四青年作文合集三篇05-10
關于五四青年作文合集6篇05-04
關于五四青年作文合集四篇04-24
關于五四青年作文合集八篇04-03
關于五四青年作文合集8篇03-30
關于弘揚五四精神作文合集7篇03-17
關于弘揚五四精神作文合集四篇03-13
關于弘揚五四精神作文合集八篇04-21
關于弘揚五四精神作文合集六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