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大祭作文 推薦度:
- 清明節英語作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實用)清明的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的作文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清明的作文 篇1
又到清明節了,蒙蒙細雨從天上灑落下來,天空陰沉沉的,像我悲傷的心情,花兒們也有氣無力地耷拉著腦袋。我和爸爸媽媽去公墓掃墓。
車停了,到公墓了,一排排林立的墓碑是陰陽相隔的界線。我推開車門,一手拉著爸爸,一手捧著鮮花,向太爺爺的墓走去。到了太爺爺的墓前,只見太爺爺的照片格外清晰,臉上還掛著永恒的微笑,似乎我喊他一聲,他就會回答我,并會為我拂去發梢上的雨水。
爸爸燃起了一炷香,我供上一些水果,把鮮花擺放在墓碑前。太爺爺啊!我們來看您了,你知道嗎?
爸爸不禁回憶起太爺爺的.生前往事。聽爸爸說,他小時候很調皮,被爺爺追著打,太爺爺見了,總是兩手護著爸爸,說:“這次就饒了他吧!”又轉過身來摸著爸爸的頭,親切地說:“孩子,以后別調皮了哦!”看見爸爸點了點頭,太爺爺也就笑了,拍拍爸爸的肩膀:“走,爺爺給你做好吃的。”可爸爸想要孝敬您時,您卻被病魔奪去了生命。
唉,如今的幾張紙,幾盆花怎能表達我們對您的無比思念和生生緬懷?太爺爺呀,此時此刻,我有好多話想對您說。
小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著,那是我和爸爸傷心的淚啊!
清明的作文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人行人欲斷魂。在這傳統佳節——清明節,我們家鄉有祭祀先祖,吃清明果等習俗。可你們了解清明果的做法嗎?今天就跟我來做個清明果diy吧!
外婆告訴我,清明果的外皮是由清明草和一些米粉攪拌放在石臼里錘打而成的。前個星期天,我就跟著外婆到附近田野采摘了一籃清明草,洗干凈搗碎預備著,就等著我清明節放假回家繼續做了。
我們先將米粉蒸熟,然后跟打成泥的.清明草一起放在石臼里錘打,直到清明草與米粉完全融入到一起,果胚已經變成淡綠色了。
外婆將果胚弄成條形,切成一小段一小段,每一小段可以做一個清明果。然后拿起一小段,揉成碗形,加入餡。餡可分為咸餡和甜餡。咸餡主要由筍干,榨菜,粉干組成,甜餡是芝麻加糖。最后封上封口就大功告成。其實做清明果的過程與包餃子差不多,只是花邊比較別致,我擁包餃子的方法做,外形還可以不斷變換花樣呢!
我把做好的清明果放在清明果葉上,就這樣不斷地做,夠一籠以后就放到蒸籠上一起蒸。我還要告訴你一點,清明果葉也是清明果是否好吃的關鍵一環,這種葉子是古代一直口口相傳延續而專用的。這張葉子,一來不讓清明果粘在蒸籠上,二來讓葉子的清香沁入清明果中。
放入蒸鍋后,過了大約30分鐘,就聞一股樹葉的清香和食物的香味混合而入,逐漸彌漫整個空間。讓人不禁很想品嘗一下清明果的滋味,我強忍著沒有揭開鍋蓋偷吃。
終于,清明出籠了。我接過媽媽隨手遞過來的一個,走到門口就迫不及待地塞進嘴巴大大地咬下一口。媽呀!燙得清明果在我嘴巴里不停地打轉,我卻還是舍不得吐掉。
春春艾葉綠,年年果泛香。這次做清明果,讓我增加了一項生活能力,還讓我多地了解了清明節的傳統與習俗。
清明的作文 篇3
清明節,我陪著爺爺駕車駛往從未回過的故鄉。汽車在高速公路上飛馳,青青的小草和路邊小樹枝條上的嫩葉,在春風中輕盈地搖曳著,聞著嫩花嫩草撲鼻的清香,我不由地對著曠野大聲喊:春天,你好美啊!
在談笑聲中,我們的車已停在了故鄉的'曬谷場上,車門剛打開,車前就圍滿了鄉親們,熱情地問:“哪兒來?找誰啊?”忽然一個滿頭銀發的老人拉住爺爺激動地說:“老哥,回來拉!”原來是爺爺兒時的伙伴孫爺爺,他拉著爺爺的手問長問短,簡直像有說不完的話。
午飯時堂屋里坐滿了鄉親,他們都親切地喊我“寶寶”,問我幾歲?上幾年級?那天爺爺特別高興,搶著幫我回答,并說“會背不少古詩呢。”鄉親們都叫我背一首,那天我也特別大方,站在椅子上給大家背“少小離家老大回……”
有一位老人直呼“神童、神童”,搞得我真有點不好意思了。爺爺還跟鄉親們宣布:“我孫女兒還得過全國書法金獎呢!”旁邊又早有鄉親臨時找來了紙筆,我提筆寫了四個隸書大字“溫故知新”,這又博得了鄉親們的喝彩。
孫爺爺也拉來自己上小學四年級的孫子,也叫他寫一張,小孫也不含糊,很快提筆寫下了正楷“展翅飛翔”四個大字,鄉親們都贊嘆道:“如今的孩子呀,個個是神童!”
在這清明時節里的第一次故鄉之行,讓我感受到了故鄉濃郁的春光和濃濃的故鄉人情。我愿年年都能踏上故鄉的小路,去擁抱那最美最美的大自然、擁抱那最親最親的故鄉人。
清明的作文 篇4
清明節是我們的一個傳統節日,是一個祭奠祖先悼念亡者的日子。
清明時節正是春回大地,萬物復蘇之時。人們除了掃墓以外,還可以上山踏青或者到野外放風箏等等。清明節,我們全家都要去為祖先掃墓。我們坐了將近40分鐘的車,來到祖墳所在的山坡上,各自拿起鐮刀、鋤頭和鐵鏟,為祖墳添新土和除草,不一會兒工夫,我們便汗流浹背,祖先的墓碑被我們掃得干干凈凈,煥然一新。
掃墓當然少不了我最愛吃的五色糯米飯,有黑色、白色、紫色、黃色和橙紅色,制作五色糯米飯的染料全都是純天然的植物,我最喜歡吃的就是紫色糯米飯。香噴噴的.糯米飯擺在墓碑前,周圍擺放的還有公雞、金豬、魚肉和小蝦米等各類祭拜的美食。擺好祭拜的東西之后,我拿了點燃的香在墓碑前深深地鞠了一個躬,拜了又拜,對失去親人感覺到傷心難過。
拜好以后在附近逗留片刻,和祖先一起分享我們帶來的美食,濃濃的糯香味撲鼻而來,勾起了我對外公的思念。雖然身旁有很多其他的墳墓讓人膽戰心驚,我有些害怕,但周圍不停地傳來不同小鳥清脆的叫聲,它們仿佛在鼓勵我:“不要怕,不要怕,我們陪著你!”我的心情慢慢地平靜下來。
祭奠儀式快結束了,我們開始燒紙錢和其他必備的物品,火辣的太陽,把我的小臉曬得紅彤彤像個蘋果似的。媽媽忍不住在我的小臉上親了又親。在離開之前,我們把垃圾統一放在一個袋子里拿到指定的地方處理,檢查好火燭完全熄滅后,做好環保和防火工作后才離開。在此,我也希望大家在每年祭拜完后也能做好環保和防火工作。
今天真的讓我難忘極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句詩不停地在我腦海里回蕩。
清明的作文 篇5
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說,相傳起于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饑”一事,后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寒食節,宋后移到清明。傳說中“寒食節”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來歷即是為紀念介子推“割股充饑”而不圖為報最終在此被大火燒山而亡,綿山所在地原名叫“定陽”,被晉文公更名為“介休”,意為介子推休息之地。現綿山已由當地人民開發為著名旅游景區,其中一重要景點就是高大的介子推母子石像,介子推成為當地人民孝忠兩全的人物代表。這就是清明節的來歷。
在清明節這一天,我和爸爸去掃墓。在路上,路邊的桃花和杏花竟相開放;小草探出了腦袋,柳條隨風飄揚。在那里紀念親人的人絡繹于途、浩浩蕩蕩,有的將鮮花獻給了親人,有的.在焚燒紙張,燃放鞭炮。有許多人都在那里緬懷故人,他們個個神情肅穆。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詩人杜牧寫的一首詩《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的作文 篇6
自記事以來便居住那這黛瓦紅墻的小村莊中,“檐端有小樹長尺許,倒掛絕壁上,葉著露正紅,始見謂是躑躅花,絕可愛”。寒冬初褪,沉寂了許久的小村落等不及要吐舊納新、綻放生機呢。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到屋脊寸瓦,農家特有的忙碌便開始了,急匆匆帶上塊蔥花薄餅、灌上桶涼井水便朝村西頭的菜地里“下湖”去了,替桑樹剪枝除椏、鋤草耕地。就這么到了傍晚,到了夜初"月光倒影入水。皆漆靜。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殘雪。"(《陶庵夢憶》--張岱),等到吃罷晚飯“月已沒;風吹橡栗墮瓦上,轉射巖下小屋”,收拾好院子里的雜七雜八,將雞舍豬圈打掃利落,舀上瓢清涼的土井水洗去勞碌了一身的疲乏,也該歇息了,明早還有活兒呢。農家的日子就這么日復一日,如星辰輪轉,日升而作、日落而息,簡單中不經意間流露出絲絲沁人心脾的幸福和感動。生活的腳步啊就這么不知不覺無聲無息地走到了春的身邊,猶記得兒時故鄉的春天到處可見柳樹成蔭,溪水成流。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春的氣息愈加撲面而來。農家重節氣,而這農家的一年之計中最為重要的節日莫過于清明了。
清明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此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凈,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的生機、萬物都呈現出赳赳的生長勢頭。都說清明是起源于春秋時期晉國的名臣義士介子推與晉文公的故事,相傳晉文公流亡期間,介子推曾經割股為他充饑。晉文公歸國為君后,分封群臣時卻忘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爭寵,攜老母隱居于綿山。后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不愿為官,躲藏山里。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結果介子推抱著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樹下。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于是在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春秋距今已有約二千六百多年了,清明是否起源于寒食之風已然不重要,但是祭祖、掃墓、踏青的習俗卻是代代相傳下來了。中華民族歷來是個注重承襲人文傳統的民族,很多的風俗和習慣就是在這么一代一代的口口相述、言行身教中薪火相傳的。
每到清明之時,細雨紛紛,清涼的雨露伴著泥土久違浸潤的芬芳,染濕道旁正著乏意的老楊柳斑駁的樹干和零落交錯的枝椏,催出一朵朵泛綠的嫩芽兒,墻角生長著綠綠的苔蘚,青石鋪就的小徑被酥融的雨水洗刷地濕濕亮亮的。記得小時候每到清明這天一大清早,叔伯們便帶上我們這些晚輩兒的來到村西頭的田地里,農村的老祖墳大都是安放在自己的幾畝薄田里,一來是為了保佑后代子孫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二來也是為了方便自家子孫逢年過節來祭拜掃墓。每年清明我們都會挎上個竹籃,里面盛著奶奶頭天剪好的紙錢和疊好的金元寶,還有一些諸如酒肉、糕點一類的祭品。按照習俗,叔伯們通常都會用小鏟子把老祖墳上的泥土翻翻新添添土,把墳頭上的雜草除干凈,還要幫墳上的那棵小樹理理枝。然后,我爸便會把籃子里的祭品拿出來擺在墳前點上幾根香,在墳前的泥地上鋪上一塊紅紙或布頭,然后和叔伯們跪下來一邊磕頭一邊嘴里念念有詞地叨念著什么。待他們拜完,就讓我們這些小輩兒的學著他們的樣子叩拜,他們就跟墳里的先人們念叨:這些都是你們的重孫重孫女兒們啊,現在都多大啦都上幾年級啦,你們在那頭都要好好地啊,錢不夠就托夢過來說一聲趕明兒啊就給你燒過去,你們都要好好保佑這些小輩兒的健健康康、沒病沒災的啊。那是我們都還年小不太聽得懂這些話的意思,就只知道叩首磕頭,等到拜完了也該回家去吃早飯了。這大概就是我對于清明最初的印象了。
因為求學,因為生計隨父母離開老家也有整整一個輪回了,在這一級的時光里多少回日月輪轉,多少次春去秋來、寒來暑往,如今又到清明了,我知道武大的櫻花現在又是一片繁花似錦令人垂憐生愛了,而很多人都在張羅著掃墓踏青、祭奠先人了。清明雨多花嫩、天朗氣清,今夜又是雨驟風急,站在宿舍樓道的欄桿邊,隔著沾滿泥濘的窗戶眺望遠方,一株株玉蘭樹在雨水的洗刷下愈發青蔥翠綠,鮮艷得油滴滴的。我就這么依靠著欄桿看著,窗外的小橋上走過一對對依偎的情侶,呵,年輕真好啊,青春的單純就像這清明的雨水可以滌清心底的多少詬穢,還以一片天朗氣清。不禁想起幾年前背過的一首老詩“凌晨四點醒來,發現海棠花未眠。”(《花未眠》--川端康成),是啊,在這明凈的四月的.某一個夜晚突然失了眠,惺忪間踱步至窗前發現簾卷間海棠一片嫣紅,正伸直軀干暢快地在雨后的清明呼吸著帶著淡淡土腥味的空氣呢。在這安靜的春夜里還有著這么一株可愛的海棠在傻傻地陪著我享受夜的繾綣呢。
又到清明了吶,多么莊重和充滿血脈感的一個節日啊,是延續也是承啟,清明的意義從來就不單只是為了向已去的故人道一聲問候表一份緬懷,清明從其人文意義上更多地代表著的是一種血脈的延續和文化的傳承,當我們懷著崇敬和沉重的心情向先人訴說著我們的思念之苦時,我們更應該告訴那些曾經無比惦念著我們的先人們,我們會一如既往地秉承著你們的遺愿將你們的寄托化作一種力量融入我們的血液,變成我們的血脈相承。
每一個人都會惦念故人,每一個人也都會成為故人被人所惦念,人這一輩子走走停停、忙忙碌碌,過往匆匆來不及一瞥,縱使青絲變白發、高堂明鏡斑駁裂,殊不知“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李白)。人生百年,匆匆過客,不過白駒過隙,值得我們在意的不外乎那么幾個人,何必讓自己為其他人活著,何必讓自己活得那么累呢。珍惜那些珍惜我們的人兒吧,有些時候命運的安排真的會讓我們措手不及。有很多人就那么匆匆地離開了我,有很多人就因為那么轉身的一瞬而不再重逢。“你輕輕地走過,淡淡的人生,像塵埃的來去不留痕跡,很多的畫面串起一個你,就在春去秋來的路途里。生命是一個匆匆的過客,在一切還未嘗盡時離去。曉風中刻畫一個不完整的夢,我們拿什么去憶昨天的你。有一天我也會歸去,在我最眷戀的這一片土地里。風把我記憶抹去,雨把魂淡淡地送離。輕輕地從你的生命里,我也會淡淡地離去。”
【清明的作文】相關文章:
清明,清明作文15篇06-23
清明,清明作文(15篇)06-23
【精選】清明作文02-14
清明作文02-05
[經典]清明作文02-05
清明的作文07-05
清明的作文07-07
(精選)清明的作文08-19
清明的作文(精選)09-04
清明的作文(經典)08-12